【内容简介】
“人像蚂蚁”这个古老的比喻,就像“比喻”本身一样古老。从作家到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人们渴望从蚂蚁身上寻找人类社会的最佳组织形式;从单一的个体到整体的社会,从君主制到民主社会,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式全能国家到《美丽新世界》中的集权乌托邦,再到原子化、网络化的后现代社会,蚂蚁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能被象征性的解读,并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社会形态形成了巧妙的一一对应。作者从社会学专著、小说文本,乃至电影文本出发,探索了这一类比的迷人历史。
在本书中,蚂蚁,成为人类社会的绝对隐喻。人不是“像”蚂蚁,人就是蚂蚁。
【编辑推荐】
☆ 横跨政治学、社会学、昆虫学、文学与电影评论
☆ 展现人类渴望从蚂蚁身上寻找文明前景的所有野心和企图
☆ 塑造人类文明的,是个体的自由,还是集体的逻辑?
☆ 政治制度、战争体系、社会结构……人类社会的全部隐喻
【本书获誉】
这本书的主题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但蚂蚁是唯一的镜子,让人类可以将自己视为群众和集体的存在。甚至像韦贝尔展示的那样,我们与宇宙外星人的相似程度也无法和我们与小邻居们的亲密程度相比。
——《南德意志报》
韦贝尔这本书的优点之一是,它永远不会忽视蚂蚁的隐喻在科学和文学中的反馈作用。正是由于蚂蚁以社交昆虫的身份出现,并具有集体智慧的特征,所以蚂蚁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被象征性地解读——尽管情况大不相同。
——《文学世界》
韦贝尔原创性的文化史……预示了未来。在未来,塑造我们世界的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集体的逻辑。
——《文化时间》
##刚念了第一章,还没太搞清楚“超个体”的概念。历史研究中,认识某种研究对象特征需要找到各种参照物,比如中与西,华夏与边缘。最近越来越觉得,研究人类组织应当参照动物组织,应当看看蚂蚁、蜜蜂、猿猴群落的规模、行为、组织特征。这些组织特征在动物界也代代相传。你常常觉得人类社会独有的我们称作“政治”的现象,其实在这些超个体群落动物中都有。都是生物本能。本能是什么?是基因里早就写好的代码。终将有一天,生命科学会引入历史研究。比如研究历史一个卡里斯玛的领袖,一定要评估一下他的身体激素。 以上都是做核酸前夕的胡思乱想。
评分##听书: 超个体生物,切叶蚁 真正的智慧是在命运降临前预测到它的动作,而不是它来宣判我的运气是否足够好。
评分##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跨领域硬核社科作品。德国人那种缜密推导的哲学思维以及深邃广博的文学修养,在作品中得到淋漓体现。作品引用了很多政治学、文学、社会生物学、昆虫学研究成果,不是资料堆砌,作者分析力度深刻,中译语感流畅。
评分##读起来有些吃力,但内容极好。作者好像是文学教授,却游刃有余地游走于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令人神往。
评分##防疫在家期间阅读,非常应景的一本书。从文学出发,不止于文学。窥探流行文化,洞悉社会科学,辐射生物学人类学。人类永远可以从蚂蚁社会获得灵感。
评分##我没想到他写了个思想史,也没想到万物皆可卢曼(捂脸)
评分##这本书某种角度来说确实有趣,通过许多文本分析体现出了蚂蚁的丰富社会意象,也雄辩地证明了了蚂蚁的社会性是如何能媲美人类,甚至可以说,我们已经发现外星人了,他们就是蚂蚁。然而此书毕竟只是一个超级文献综述,而且作者不知道有没有意识到,蚂蚁与人类社会性最大的区别莫过于,蚂蚁不会伤害同族,也不懂得偷懒…
评分##作者主要围绕蚂蚁这一无中心化,有社会秩序的超有机体展开讨论,讲了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与威尔逊族群选择理论之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缘故,此书读起来颇为费劲。
评分##作为一名文学教授,韦尔贝在小说和专业文学中论述了大众社会对城市生活的反异化。蚁群作为一个简洁的象征,代表着城邦,也代表着匿名的大众。社会性昆虫可以看作是共和政体的先驱。韦尔贝认为,对蚂蚁的观察同时也是一种自我观察,并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人类文化。蚁群可以用来表示军队、奴隶制度、巨大的交通流量、优化的存储系统和精心规划的运输物流。难怪律师、法西斯主义研究人员和社会心理学家也利用蚂蚁的分工和秩序之间的联系,来研究人类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