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人论神

古希腊哲人论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大卫·赛德利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目录
编校者引言
前言
第一章 创造型二元论1
一元论与二元论1
宇宙创造2
赫西俄德8
阿那克萨戈拉18
恩培多克勒27
苏格拉底34
柏拉图的《蒂迈欧》38
柏拉图之后54
结语61
第二章 球形神63
导言63
克塞诺芬尼66
巴门尼德80
恩培多克勒83
柏拉图的《蒂迈欧》86
结语92
第三章 与神相似的人93
柏拉图的《蒂迈欧》93
柏拉图《会饮》中的阿里斯托芬95
回到《蒂迈欧》103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论变得与神相似110
获得不朽118
道德上与神相似?120
尾声129
第四章 无神论130
无神论者的缄默130
最早的无神论者名单134
柏拉图的证据138
匿名性142
划定安全区域147
柏拉图的无神论者152
无神论的起源161
柏拉图论无神论的无道德*164
附录:无神论者的“神谱”167
第五章 不可知论168
安全168
新学园和斯多亚学派172
卡内阿德斯的逐步添加论证173
卡内阿德斯的不可知论181
斯多亚学派不是攻击目标182
其他的神学三段论189
卡内阿德斯的辩证方法204
第六章 伊壁鸠鲁主义神学206
德谟克利特206
伊壁鸠鲁: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 209
实在论与观念论213
天赋观念214
对诸神的认知进路228
不朽性233
伊壁鸠鲁的神学立场238
神学及伊壁鸠鲁主义的课程241
第七章 神的匿名性243
苏格拉底243
赫西俄德250
泰勒斯251
克塞诺芬尼与巴门尼德251
赫拉克利特254
德尔维尼作者260
恩培多克勒261
回到苏格拉底264
柏拉图265
柏拉图之后277
古希腊神学研究文献选列280
译后记295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本书由国际著名古典哲学家大卫·赛得利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古希腊哲学名师讲座”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内容以中文译本形式首发,英文版Themes in Ancient Theology将随后出版。

全书按照主题而非历史梳理的方式,考察了“神”的问题在古代哲学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包括创造型二元论、球形神、与神相似的人、无神论、不可知论、伊壁鸠鲁神学和匿名性。作者表明,神的概念并不在希腊罗马哲学的边缘,而是非常接近其核心;但哲学家对神的讨论,与大众崇拜中的表现形式迥然不同。在哲学家这里,神可能是宇宙的创造者或创造性力量(第一章);神可能是宇宙本身,被理解为一个生命体(第二章);神还可能是我们或其他存在者模仿的理想模型(第三章);还有无神论的选项,即将神作为习俗构建的产物,是政客们发明的“超级警察”,迫使大众服从法律(第四章)。此外,柏拉图学园内部的怀疑论哲学家们,还发展和捍卫了最早的“宗教不可知论”的观点(第五章);而伊壁鸠鲁的神学,则包含着非常复杂的认知进路:它既支持神在事物的本性/自然中,并不单纯是人类的虚构;同时也认为神的概念是人的内在观念的反映,是人类自己的某种可视化理想(第六章)。最后,由于古代神学指控的背景,神学是所有的学科中我们最少期待其透明性的学科,因而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斯多亚学派建立之前,大多数哲学家都选择在论神时对其进行匿名化处理,即避免使用个体神名,追求神的统一性和同质性;但在这个主流传统之外,始终保留的一个替代选项,即诉诸寓意,这将是斯多亚学派选择的道路,他们复活的是恩培多克勒的传统。(第七章)

本书集中展现了赛得利教授的宏大视野和细致入微。材料时间跨度超过900年,材料形式除了基本的希腊文和拉丁文传世文献外,还包括残篇、纸草、铭文等。但这些又都贡献于哲学讨论,每一章都得出了对既定哲学史、既定宗教思想史上的修正。这种按照主题的安排显然更容易引起读者兴趣,但也对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赛得利在哲学与历史之间做出的平衡,以及在专业与趣味之间所做出的平衡,都堪称典范。

用户评价

评分

##知识输入较多,义理思考较少;义理方面,多是历史学分析,上升至哲学层面的很少;前面比后面充实;演讲改编,很多内容未发挥,结构筹划一般;编版一般。

评分

##赛得利写得确实是好

评分

##科普为主的讲座稿整理,比较精彩的是第六章观念论的伊壁鸠鲁主义神学和第二章对球形神的介绍,此外,第三章令人舒适

评分

##写得非常好,很系统地考察了古希腊人对于神的观念。尤其印象深刻的有下面几点: 1、分析讲蒂迈欧篇中恶的起源,指出柏拉图蒂迈欧篇恶并不是来自于物质,而是来自于对于完全创造的妥协(不得不利用一些恶的物质); 2、克塞诺芬尼神无处不在和恩培多克勒的神之完美,两条线索会和最终到了了蒂迈欧篇球形神的完成; 3、人的神性与球形神的关系——灵魂在大脑中的运转正是对于神的球形运动的模仿; 4、伊比鸠鲁作为原子论者的神灵观——神灵作为观念投影式的存在,引导自我去寻求善(感觉有些类似康德的上帝) 5、古希腊神的匿名性,防止神被语言所割裂 如果有什么不足的话可能作为讲稿描述性的太多,分析和反思性的偏少

评分

##知识输入较多,义理思考较少;义理方面,多是历史学分析,上升至哲学层面的很少;前面比后面充实;演讲改编,很多内容未发挥,结构筹划一般;编版一般。

评分

##比演讲稿长了很多,虽然还是希望再谈一些古代晚期的情况

评分

以古希腊哲人论神中的各个主题安排每个章节,脉络结构清晰,前后相互补充,边读边做笔记,收获颇多。最喜欢第二章《球形神》:赫拉克利特,“他认为太阳和月亮都是一碗火,月之盛亏归因于碗逐渐旋转”,美妙的解释;克塞诺芬尼的神为不动的推动者,完美地对称,无限地延展;恩培多克勒,“浑圆的斯法洛斯,享受着他那至福的孤独”;柏拉图,宇宙的创造灵感来自于球体的内在完美性,所以——“当我们抬头向上看,并逐渐理解恒星、太阳、月亮及行星在数学上复杂的旋转时,我们相当于在字面意义上观看了宇宙神的思考”。球形是自足存在者的形状,而其中蕴含着真正完满的对称之美。迫不及待地想读《蒂迈欧》。

评分

##议题颇好,阅读体验一般。作者是剑桥大学荣休劳伦斯古代哲学讲席教授。

评分

##知识输入较多,义理思考较少;义理方面,多是历史学分析,上升至哲学层面的很少;前面比后面充实;演讲改编,很多内容未发挥,结构筹划一般;编版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