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五部分,共九章。中间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古巴比伦的三种书写:词表、预兆表和法律表(法典)。前后两部分为巴比伦认识论的引言与结论。通过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三种书写进行研究,作者论证了古代巴比伦的认识论是基于“书写”。正因为基于书写而非现实,三种书写中分别出现了不会为人使用的词、不可能的现象和实际不存在的法条。这一现象在西方理性看来是混乱和无理性的,却自有逻辑,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基于楔形文字书写的特征与规律以及“列表”这种书写格式。这种逻辑即是古巴比伦的“哲学”。
##介绍了巴比伦词表 占卜和法律
评分##这本书21世纪的书被纳入“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委屈了一点,这套丛书中有不少19世纪遗老遗少的作品……这书内容一般吧,铺垫太多,该讲的(或者说是我想看的)作者却一笔带过。译文也很一般,读起来磕磕绊绊。页99:“真正库思意义上的范式转变”,【库思】显然应该是【库恩】。看到页203:“……城邦统治者瓜分领土……许多【玩家】都牵涉其中”,我笑了
评分##这本书21世纪的书被纳入“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委屈了一点,这套丛书中有不少19世纪遗老遗少的作品……这书内容一般吧,铺垫太多,该讲的(或者说是我想看的)作者却一笔带过。译文也很一般,读起来磕磕绊绊。页99:“真正库思意义上的范式转变”,【库思】显然应该是【库恩】。看到页203:“……城邦统治者瓜分领土……许多【玩家】都牵涉其中”,我笑了
评分##①感官的、环境的、可被观察的世界是脆弱虚伪的,而书写是崇高神圣的,远远高于现实,不是书写要依据现实而变,而是恰恰相反。巴比伦人过于超前地意识到了单纯的观察对于知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现实并没有优于文本,文本要比现实重要。 ②阿淑尔巴尼帕的图书馆≈到处借文物不还的国博 ③占卜师之间存在竞争,而且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同事,随时准备称其为江湖骗子。(注里还说有个人指控同事吃畸形胎儿…… ④在遥远的过去,神教授圣贤们使用文本,那时这些预兆系列在神界与人界之间的交叉口被创作出来,有极少数凡人,他们进入神界又返回人间。众神以谜语形式说话,无论他们所说的多么具有真理性,他们的信息都需要解释。文本是知识的自主来源,常常靠自己增加篇幅。
评分##这本书21世纪的书被纳入“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委屈了一点,这套丛书中有不少19世纪遗老遗少的作品……这书内容一般吧,铺垫太多,该讲的(或者说是我想看的)作者却一笔带过。译文也很一般,读起来磕磕绊绊。页99:“真正库思意义上的范式转变”,【库思】显然应该是【库恩】。看到页203:“……城邦统治者瓜分领土……许多【玩家】都牵涉其中”,我笑了
评分##苏美尔与阿卡德列表文献所反映出的认识论。列表文献不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而是基于语义和文字的纯学术创造。没有哲学流派与观点,只是探讨了认识论的底层逻辑。前边的文献类型学研究我觉得都特别好,尤其倒数第二章还勾勒了列表文献的流变。但最后关于概念自主的讨论有点难以接受。借助“概念自主”(每个词语都是其多义的复合体本身)和“巴比伦学术背后的原则”(就只是逻辑上简单的发散与关联),我们可以解释与理解巴比伦人的认识论,但想要用它们来为“巴比伦人缺乏抽象概念”这一明显的缺陷作辩护,说服力还是太弱了。
评分##这本书21世纪的书被纳入“二十世纪人文译丛”委屈了一点,这套丛书中有不少19世纪遗老遗少的作品……这书内容一般吧,铺垫太多,该讲的(或者说是我想看的)作者却一笔带过。译文也很一般,读起来磕磕绊绊。页99:“真正库思意义上的范式转变”,【库思】显然应该是【库恩】。看到页203:“……城邦统治者瓜分领土……许多【玩家】都牵涉其中”,我笑了
评分##前面语言学和翻译学的部分有意思,哲学部分似乎泥板文献还没整理出来,显得概念模糊,指证不清。
评分##虽然我并不拘泥西方中心的「哲学」定义,但老实说,本书探讨的内容还是以书中最后一部分标题揭橥的「认识论」名之更贴切。正如作者所言,一部巴比伦思想史犹待后人书写,这里只是采撷巴比伦文化的三个独特现象——词表、占卜记录和「法律」铭文——略加介绍,揭示巴比伦人对世界独具特色的认知与构建之一斑(不过,基本没有涉及我特别想看到的神话世界观)。在阅读第一部分时,不禁联想到翁贝托·艾科《无尽的清单》,果然,作者在最后一章亦提及此书,博学如艾科,也未能网罗巴比伦文化的「清单」例证。由此可见,巴比伦文化仍是一方未经充分发掘的富矿,有待后现代进路下纵论人类认知与世界图景的欧美诸家研习。总体上,本书是目前国内世界古代史译介中不多的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