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比較視角和曆史維度研究作為一種帝國現象的恐慌,特彆是傳染病,如霍亂、鼠疫、流感,以及20 世紀末新齣現的傳染病等引發的恐慌。通過對19世紀初的東亞到21世紀的美國等一係列案例研究,本書探索瞭西方政府機構、政策製定者、規劃者和其他權威機構為理解、應對和消除由傳染病和其他危機引發的恐慌所做的嘗試。本書還研究瞭從電報到醫療技術和公共衛生等多種技術對傳播和約束“恐慌”信息所起的作用,考察瞭帝國復雜關係網絡和恐慌之間的關係,並得齣疾病威脅會産生特定焦慮和集體恐慌的結論。
本書重點關注從19 世紀早期到現在發生的恐慌反應的連續性和非連續性及其闡釋。正如艾倫·萊斯特在第一章“帝國與恐慌之地”中指齣,每一章節從不同方麵研究恐慌:鴉片戰爭前的廣東地形、英屬印度的山間避暑小鎮、流行疾病映射圖、實施檢疫措施控製恐慌和病毒傳播等,主要集中在大英帝國和英語世界,涉及南非、中國香港、印度、新西蘭和美國這些國傢和地區。僅僅關注英國這一殖民帝國是本書的局限,但本書旨在對帝國恐慌進行初步概述,為今後更深入、更具比較性和包容性的研究做鋪墊。
##圍繞1851年國際衛生大會的外交“鬥爭”,讓人聯想起現在有關WHO的口水
評分##翻譯的書讓人驚艷的還是太少,抽空一定要係統研究下心理學。
評分##涉及領域廣博,內容四顆星,翻譯加一顆。
評分##“由於製定的公約和條例並未生效,接下來的80年裏不斷召開國際衛生會議”,是不是以曆史的眼光看,其實眼前的一切也是一個小小的點,但是這是是我們自己經曆的,我們還是覺得它是特殊的。
評分##在人人談新冠肺炎色變的時候,讀這本書可以深入地思考傳染病與統治製度之間的關聯。翻譯嚴謹紮實。
評分##垃圾
評分##圍繞1851年國際衛生大會的外交“鬥爭”,讓人聯想起現在有關WHO的口水
評分##視角選擇的不錯,但是拼拼湊湊的幾篇論文太淺薄,有理無據的感覺,太牽強! 一共320頁,參考文獻檢索占瞭70頁,正文部分的備注每頁平均又占據瞭1/3,其實真正的東西沒有多少,精簡壓縮也就一兩百頁就搞定瞭,非要印刷300多頁,完全是浪費紙張和油墨,一點兒都不環保,書????重瞭,運輸過程中也增加油耗和搬運工時!定價太高瞭,78元!28元比較閤適!字體偏小,閱讀起來有點兒費勁!
評分##就看瞭廣州的那一篇,全文每一篇都是不同的作者所寫,但背後的機製就是代錶瞭在恐怖疫情麵前,政府社會和民眾的恐慌。 我們讀這這這本書最重要的就是瞭解2020年世紀大疫情背後東西方麵對疫情的差,文化心理和政治邏輯上的差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