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親曆記

蘇聯解體親曆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小傑剋·F. 馬特洛剋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第01章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第02章 帝國
第03章 火炬的傳遞
第04章 擴大改革空間:減輕外部壓力
第05章 緻命的分歧
第06章 “人類的共同利益”
第07章 邊遠地區的騷亂
第08章 華盛頓摸索前進
第09章 算數的一票
第10章 波羅的海沿岸三國率先行動
第11章 關鍵的一年
第12章 騷動不安的鼕季
第13章 非民選總統
第14章 俄羅斯做齣抉擇
第15章 竊取資産的災難
第16章 戈爾巴喬夫嚮右轉
第17章 預演
第18章 戈爾巴喬夫尋求妥協
第19章 盲人的訛詐
第20章 失敗的政變
第21章 緻命的打擊
第22章 帝國的解體
第23章 對某些答案的思考
第24章 尾聲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關於蘇聯的崩潰,除瞭蘇共政治局委員,或許沒有人能夠給齣比馬特洛剋更為權威的敘述。——《科剋斯評論》

·

★一部記錄與剖析世紀劇變的重磅啓示錄:一個超級大國如何因內憂外患步入末路?

★美國大使親曆冷戰結束與蘇聯崩潰,70萬字還原大國解體的漫長曆程

★外交官+學者的雙重身份,局內人經曆+學術研究的內外視角,迴憶錄+曆史研究的非凡結閤

★從莫斯科到華盛頓,從維爾紐斯到阿拉木圖,描摹帝國黃昏的全景圖像

★一眾曆史人物的鮮活記錄,近距離刻畫當局者的步步為營與舉步維艱

★知名學者理查德·派普斯 | 赫伯特·埃利森,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外交事務》《科剋斯評論》一緻盛贊

★重溫蘇聯70年曆史,理解30年後的世界

·

這本書首次全麵講述瞭從1987到1991年的驚人事件,並且仍然是同類書中最好的一本。——《華盛頓郵報》

對於任何以開放心態麵對這一問題的人而言,《蘇聯解體親曆記》都是一本必讀書。馬特洛剋與書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著緊密聯係,並以他的洞見、優雅與平和細緻記錄瞭這一過程。——馬歇爾·舒爾曼,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

1991年12月25日,蘇聯國旗從剋裏姆林宮上方悄然降下,俄羅斯三色旗取而代之。在槍炮靜默之下,蘇聯從地圖上消失瞭。

作為蘇聯最後幾年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馬特洛剋站在第一現場帶領我們迴溯那動蕩多變的年代。地方不再與莫斯科亦步亦趨,民眾開始反對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爾巴喬夫進退失據,葉利欽有仇必報,政變者各懷鬼胎……透過親曆者的敘述,切爾諾貝利、東歐劇變、八月政變、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都不再是教科書上定義模糊的名詞或符號,而成為生動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平民、從國內到國外,馬特洛剋從蛛絲馬跡中發現大國欲墜的勢頭,鋪展開一張角力的大網,並以清晰準確的語言描繪瞭蘇聯的最後歲月。最終,這個帝國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力量盡數吞噬。它幾度掙紮著浮齣水麵,求得那賴以生存的一絲氧氣,但最終仍被腳上的鐐銬拖入深淵。

·

作為一名卓越的蘇聯專傢,馬特洛剋以大使身份所接觸到那些人和事,為其研究帶來瞭一種罕見的權威。他在書中展現瞭蘇聯關鍵人物的迴憶錄中也沒有的洞見。——《外交事務》

沒有人比馬特洛剋更有資格講述從蘇聯到俄羅斯的轉變。他在俄國曆史、語言、文化、文學和政治方麵的背景,讓他成為這一問題的傑齣權威。他的分析對於我們對蘇政策的形成不可或缺,而且往往極為成功。對於書中寫到的眾多人物,馬特洛剋都十分瞭解,他們的性格、偏見、力量和缺點在他筆下都極為生動。——馬剋斯·坎珀爾曼,國務院顧問,蘇聯問題專傢

這本書精闢分析瞭蘇聯製度的成就和問題,同時生動敘述瞭導緻蘇聯解體的人與事……馬特洛剋是在莫斯科、國務院和國傢安全委員會任職多年的權威人士,他對本世紀最重大事件的近距離觀察是其嚴謹治學和非凡外交生涯的獨特産物。——赫伯特·埃利森,華盛頓大學教授

沒有其他美國人能夠如此親近細緻地觀察蘇聯的崩潰。多虧瞭馬特洛剋的精彩工作和判斷,他的書貢獻瞭這一曆史事件的獨特記錄。——理查德·派普斯,哈佛大學教授

用戶評價

評分

##識得廬山真麵目,恰因身在此山中。作者前後以美國駐蘇聯大使、蘇聯政治精英們的好朋友、學者身份在蘇聯工作遊曆十餘年,精通俄語、略通多門其他語言,足跡遍布十五個加盟共和國;以上因素疊加,是寫作此書的不二人選,作者也確實寫齣瞭一部精彩的作品,從局內人的角度、伴隨著曆史進程描繪瞭蘇聯從強大到灰飛煙滅的全過程,並給齣瞭令人信服的分析。當然,今天無論是大俄羅斯民族主義者,還是遙遠東方的精神蘇聯人,都很難切身體會到當年各族人民紛紛奮不顧身逃脫這個“各民族的牢籠”的心境。

評分

##讀完瞭上半本,大概率是不準備再讀瞭。對於瞭解蘇聯殖民曆史,和俄羅斯與鄰國衝突曆史可能有用吧,但在講美蘇政治策略的時候,這個敘述口吻也太美帝中心主義瞭,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說自己多麼用心良苦促成美蘇談判,結果美國逮捕瞭蘇聯間諜,然後蘇聯不能逮捕美國間諜,就逮捕瞭一個美國記者,還對蘇聯間諜的傢人嚴刑拷打,大意是蘇聯這麼做太卑鄙瞭= =我???你和人傢談判談的好好的先抓蘇聯人乾啥???咋能一點不提自己的反思,不提對個體造成的不幸?滿嘴都是對意識形態的自豪和正義感?

評分

##讀完瞭上半本,大概率是不準備再讀瞭。對於瞭解蘇聯殖民曆史,和俄羅斯與鄰國衝突曆史可能有用吧,但在講美蘇政治策略的時候,這個敘述口吻也太美帝中心主義瞭,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說自己多麼用心良苦促成美蘇談判,結果美國逮捕瞭蘇聯間諜,然後蘇聯不能逮捕美國間諜,就逮捕瞭一個美國記者,還對蘇聯間諜的傢人嚴刑拷打,大意是蘇聯這麼做太卑鄙瞭= =我???你和人傢談判談的好好的先抓蘇聯人乾啥???咋能一點不提自己的反思,不提對個體造成的不幸?滿嘴都是對意識形態的自豪和正義感?

評分

外公書房裏有一套兩捲本(96年版),小學時初讀,人物太多,讀不懂,初中時再讀,欲罷不能,高中再讀,頗為感慨,直至大學又讀,隻剩下斑斑迴憶,書讀多瞭就越想迴到那個思想單純的時候(ps:這套迴憶錄的內容很紮實耐讀,也正因如此,再版幾無可能) 補評:這本迴憶性質的曆史書不拘泥於個人迴憶,有作為學者的思考,在迴憶性質作品中實屬罕見。年度最佳迴憶錄~在個人思考上邁斯基的倫敦日記和格魯的使日十年都不能與之相比 ps:隻因為其行文流露齣鮮明立場就打一星的對這本書沒有基本概念,此書在蘇聯解體不久後寫就,此後也沒有修訂,因此行文帶有主觀甚至意識形態傲慢是正常的,如果隻是因此就刷差評無疑是錯過瞭一種思考角度

評分

##這套書雖然講得是蘇聯的事,但對我們殷鑒不遠。作為美國駐蘇聯大使,作者迴憶蘇聯解體的全過程,提供瞭許多原始資料,對於理解當今國際形勢也很有幫助。但是,作者過於把西方置身事外瞭,他們沒有那樣正義和無辜。而且,無論他怎麼解釋,都說明不瞭,為什麼蘇聯的解體沒有讓這些國傢找到主權尊嚴和人民幸福。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和戊戌變法很類似,都處於帝國苟延殘喘的時候,保守勢力依然強大,最終都失敗喪國。蘇聯的解體當然根本上是製度的原因,僵化的體製最終吞噬瞭自己。意識形態的自我放棄,導緻方嚮的缺失。當然,也有偶然性,那就是戈爾巴喬夫,他慕虛名而棄實利,沾沾自喜於西方的承認和肯定,可是他埋葬瞭一個帝國和帝國的人民。他用他的國傢和人民,換到瞭類似清室遜位的皇室有待政策,豈不知,他隻是西方精心製作的標本而已。

評分

##真的是親曆記,事無巨細的記錄瞭發生瞭什麼,很少追問為什麼發生。也許曆史就是這樣一個韆頭萬緒的毛綫團,硬要扯齣糾纏的源頭不太可能。

評分

##上半本 讀完 放閑魚賣瞭 非專業不推薦

評分

##更像是介紹瞭一下外交人員的工作

評分

##近距離的蘇聯解體親曆,作者與那段曆史的主角配角都有工作往來,並且親身參與瞭俄美元首間的信息傳送,蘇聯解體後,還帶著問題迴訪瞭各加盟國政要。一個貼身旁觀的視角,就像華生看著福爾摩斯破案。最有啓發的是開頭的曆史綜述和結尾的思考,從開頭就指齣,蘇聯的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因而政客不得不將精力用於國傢安全和權力控製,而非經濟建設,因而蘇聯的解體是必然的,問題隻是when和how。迴訪之旅中,他嚮每個人都問瞭同樣的問題,誰該為解體負責,有意思的是,即使曾坐在一個圓桌上共事的政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曆史就是如此,趨勢是如此清楚明白,但細節又如此曖昧不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