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傳校注

比丘尼傳校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梁] 釋寶唱 著,王孺童 注
圖書標籤:
  • 佛教
  • 比丘尼
  • 傳記
  • 校注
  • 女性宗教
  • 曆史
  • 僧侶
  • 佛教文獻
  • 早期佛教
  • 女性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43570
版次:1
商品編碼:10054357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佛教典籍選刊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0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比丘尼傅,門元釋敎銯見著錄,後曆代經錄、典籍多有收錄,現僅就吾之所見,列左(有韆字文編號者,注於末之「括號」內。
  釋氏稽古略捲二:「(梁)天監十六年,勅沙門定唱撰比丘尼傅四捲。」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捲九:「比丘尼傅四捲,晉、宋、劑、梁四代尼地。新編入銯。」捲二三:「比丘尼傅四捲,梁荘嚴寺沙門釋寶唱撰。新編入藏。」捲二十七:「比丘尼傅四捲,梁沙門釋寶唱撰.」捲三0:「比丘尼傅四捲,四十二紙。」

目錄

前言
凡例
參考書目

捲第一 晉
晉竹林寺淨撿尼傅一
僞趙建覽賢寺安公首尼傅二
司州西寺智賢尼傅三
弘農北嶽妙相尼傅四
建福寺康明感尼傅五
北永安寺曇備尼傅六
建福寺慧湛尼傅七
延興寺僧基尼傅八
洛陽城東寺道馨尼傅九
新林寺道容尼傅十
司州令宗尼傅十一
簡靜寺支妙音尼傅十二
何後寺道儀尼傅十三

捲第二 宋
景福寺慧果尼傅一
建福寺法盛尼傅二
江陵牛牧寺慧玉尼傅三
建福寺道青尼傅四
江陵祇洹寺道壽尼傅五
吳太玄颱寺釋玄藻尼傅六
……
捲第三 齊
捲第四 梁

前言/序言

 
《比丘尼傳校注》一書,深入探究瞭中國佛教史上最早、最具代錶性的女性齣傢群體——比丘尼的生平事跡與思想傳承。全書以嚴謹的校勘學方法為基礎,對現存的《比丘尼傳》進行細緻的考訂與辨析,力求還原其原始麵貌,並在此基礎上,輔以詳實的注釋,為讀者呈現瞭一個立體而鮮活的比丘尼世界。 本書的構思與編纂,始於對中國佛教史研究中長期存在的一個重要空白的關注。長久以來,佛教史的研究多以男性僧侶為敘事主體,比丘尼的曆史與貢獻往往被邊緣化,其個體的精神世界和群體的發展軌跡鮮為人知。《比丘尼傳》作為一部珍貴的史料,其價值長期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掘與闡釋。本書的作者團隊,匯聚瞭多位資深佛教史研究學者,他們懷著對曆史真相的尊重和對女性精神力量的敬仰,曆時數載,傾注大量心血,方得此書。 全書的結構設計,力求科學而係統。首先,在“校勘記”部分,作者們對《比丘尼傳》的各個版本進行瞭梳理,詳細記錄瞭不同版本之間的異同,對原文存在的訛誤、脫漏、衍文等問題一一進行瞭考證,並據此提齣瞭自己的校訂意見。這一部分的工作,體現瞭作者們嚴謹細緻的治學態度,為理解原文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校勘的過程並非簡單的文字比對,而是結閤瞭對古籍版本學、佛教史、語言學等多方麵的知識,力求以最準確的方式呈現原文。例如,對於某些難以確定的字詞,作者會引用同時代的其他文獻、佛教經典,甚至考古發現來佐證,力求校訂的準確性和說服力。 在“校注”部分,本書的價值得到瞭更充分的體現。每一條史料,無論其簡略與否,都被賦予瞭豐富的背景信息和深刻的解讀。注釋不僅是對字詞的解釋,更是對人物身份、時代背景、佛教教義、社會習俗、地理環境等方方麵麵的梳理與補充。作者們力求將每一個比丘尼置於其所處的曆史語境中,通過詳盡的注釋,幫助讀者理解她們的修行曆程、麵臨的挑戰以及對佛教社會的貢獻。 本書所關注的比丘尼,其跨度之廣,涵蓋瞭從佛教傳入中國早期到各個曆史時期湧現齣的傑齣女性。她們的身份各異,有的齣身貴族,有的來自民間;她們的修行道路也多種多樣,有的精通佛理,有的擅長講經說法,有的以持戒修行聞名,有的則以慈悲濟世著稱。通過《比丘尼傳》,我們可以窺見中國佛教史上豐富多彩的女性群像,瞭解她們在傳播佛教、維護僧團、參與社會慈善等方麵的具體實踐。 例如,書中可能詳細解讀瞭某位比丘尼的生平,不僅記錄瞭她齣傢為尼的經曆,更闡釋瞭她所依止的寺院、所學習的經典、所倡導的修行方法。注釋部分可能會進一步追溯該比丘尼的師承,分析其思想的淵源,並考察她在佛教史上的影響。通過對這些細節的挖掘,我們不僅能瞭解個體,更能洞察當時佛教發展的整體麵貌。 本書並非僅僅是對史料的簡單整理與注釋,更蘊含著作者們對中國佛教史的深刻思考。通過對這些比丘尼事跡的解讀,作者們探討瞭女性在佛教傳播與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反思瞭性彆在宗教曆史敘事中的偏頗,並嘗試構建一個更加多元和包容的佛教史觀。本書的齣版,無疑將為學界對比丘尼曆史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史料依據,也為普通讀者瞭解中國佛教的另一麵提供瞭一條便捷的途徑。 此外,本書的注釋還可能涉及到佛教的早期發展、不同宗派的特點、重要的佛教經典及其思想內涵。通過對這些內容的闡釋,讀者可以在閱讀比丘尼傳記的同時,也對中國佛教的整體格局和思想體係有一個初步的瞭解。這種“以小見大”的研究方法,使得本書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也具有瞭較高的知識普及價值。 對於曆史文獻的研究者而言,《比丘尼傳校注》無疑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參考書。其嚴謹的校勘,為文獻的可靠性提供瞭保障;詳實的注釋,為文獻的理解提供瞭便利。對於佛教史研究者而言,本書則提供瞭更為深入的解讀,有助於深化對相關課題的研究。而對於對中國佛教文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本書則是一扇認識中國佛教女性群體的窗口,能夠幫助他們更全麵地理解佛教在中國社會的發展曆程。 本書的價值,還體現在其對文獻學方法的創新運用。作者們不僅僅拘泥於傳統的校勘方式,而是結閤瞭計算機輔助技術,對大量文獻進行比對和分析,大大提高瞭校勘的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在注釋部分,作者們也積極藉鑒瞭跨學科的研究成果,例如社會學、人類學、性彆研究等,力求從更廣闊的視野來解讀比丘尼的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 本書的編纂過程,也摺射齣作者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熱愛。他們對史料的尊重,對文字的考究,都體現瞭中國傳統學術的嚴謹精神。同時,他們對女性生命價值的關注,也體現瞭現代人道主義的關懷。這種傳統與現代相結閤的研究方法,使得本書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時代的意義。 閱讀《比丘尼傳校注》,就如同走進一條曆史的長河,與那些在曆史的洪流中閃耀著獨特光芒的比丘尼們進行心靈的對話。她們的故事,或許平淡,卻蘊含著深邃的智慧;她們的修行,或許艱辛,卻展現瞭堅韌的力量。本書通過對這些故事的深入挖掘和精心解讀,不僅豐富瞭中國佛教史的研究內容,也為我們提供瞭認識女性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獨特貢獻的一個重要視角。 本書的齣版,有望引發學界對女性佛教史研究的進一步重視,推動相關研究嚮更深層次、更廣闊的領域發展。同時,也希望本書能夠激發更多讀者對比丘尼群體及其精神世界的興趣,從而促進全社會對女性價值的普遍認同和尊重。 總而言之,《比丘尼傳校注》是一部集學術性、曆史性、思想性於一體的力作。它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對珍貴史料進行瞭深入的挖掘與闡釋,為我們呈現瞭一個鮮活的比丘尼世界,也為中國佛教史的研究貢獻瞭重要的學術成果。本書的價值,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發凸顯。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在進行一項關於古代女性社會地位的研究,這本書簡直是雪中送炭。它不僅僅提供瞭傳記資料,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套理解古代宗教文本和社會權力結構的分析框架。校注部分對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尤其精妙,例如“齣傢”在不同朝代的法律和社會含義的微妙轉變,以及比丘尼群體內部的組織結構和傳承關係。這些信息不是孤立的,而是被巧妙地編織進文本的解讀之中,使得我們能更全麵地把握這些女性群體在曆史長河中的能動性與受限性。坦白講,這種深入骨髓的學術挖掘,很少能在當代齣版物中見到,它需要極大的耐心、深厚的積纍,以及對研究對象發自內心的敬意。這本書無疑是該領域的一座裏程碑式的成果。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走進瞭時間隧道,而不是在翻閱一本記錄曆史的書籍。校注者在處理那些殘缺不全的文本時,那種推測的邏輯和論證的嚴密性,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我注意到,對於一些爭議性較大的片段,作者並沒有簡單地選擇一方觀點,而是將不同的解讀都列齣來,並清晰地標明瞭各自的理論基礎和證據強度。這使得讀者在被動接受信息的同時,也被鼓勵去主動思考和判斷。這種開放式的學術態度,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來說,是非常友好的,它教會我們如何看待曆史資料的局限性。每當看到那些被修復的文字,我就在想,如果沒有這樣一位耐心的校注者,這些珍貴的女性聲音可能就永遠湮沒在塵埃之中瞭。

評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裝幀和字體選擇,初看之下略顯古闆,甚至讓人有點望而卻步,完全沒有現在流行讀物那種鮮艷的封麵和抓人眼球的排版。但一旦沉下心來閱讀,就會發現這種樸素恰恰是它專業性的體現。校注者顯然將全部心力都投入到瞭文字本身,而不是外在的包裝。我個人尤其喜歡它在注釋中引用的那些其他相關史料的交叉驗證。比如,當談到某位比丘尼的生平事跡時,作者會迅速引用同期其他地區的碑文或信件作為側證,這種多源信息的整閤,極大地增強瞭史料的可信度。它不像很多曆史解讀那樣喜歡製造戲劇性衝突,而是踏踏實實地搭建證據鏈。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智力上的愉悅,仿佛自己也參與瞭一場嚴密的學術辯論。

評分

這本《比丘尼傳校注》,光是光碟上那些繁復的批注和注釋,就足夠讓人感受到編纂者的用心良苦瞭。我一直對佛教曆史,尤其是早期女性修行者的群像很感興趣,但市麵上大多都是泛泛而談的概述,真正深入到文本細微之處的校注本卻是鳳毛麟角。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原始文獻的尊重和細緻入微的考訂。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學者,在浩瀚的經文典籍中進行一次精密的考古發掘。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異體字、引文齣處的比對,以及對地域性語言習慣的考量,都體現瞭極高的學術素養。它不是那種讓你一目十行讀完就滿足的通俗讀物,它更像是一張精美的地圖,讓你在探索比丘尼們真實生活軌跡的同時,也能理解古代文獻流傳中那些錯綜復雜的脈絡。對於想要深入研究佛教史,特彆是女性史的同仁來說,這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工具書,沒有之一。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震撼,不是因為故事本身有多麼跌宕起伏,而是它以一種極其冷靜剋製的方式,勾勒齣瞭一個時代背景下,女性個體如何在僵化的社會結構中,通過精神的自我構建,為自己掙得一片天地的過程。校注的文字處理得非常巧妙,它在保持曆史原貌的冷峻感和現代讀者理解之間的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一些涉及戒律和世俗衝突的段落時所展現齣的中立立場。那些古代比丘尼們所麵對的壓力,無論是來自傢庭、社會等級,還是內部教義的闡釋分歧,都被梳理得清晰透徹。這讓我意識到,所謂的“信仰自由”在任何時代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它背後是無數次艱難的權衡和隱忍的堅持。這本書讓我對“尼姑”這個稱謂有瞭全新的認識,她們不是逃避塵世的弱者,而是以另一種堅韌的方式參與瞭人類文明的構建。

評分

中華的這套中國佛教典籍叢刊買得差不多。經典著作是不錯,就是定價太高瞭。

評分

評價:

評分

我的小兒子一歲多的時候, 有天晚上傢裏的人吃完飯都在看書,他也吃著大拇指坐在一旁看書。我發現他書都拿倒瞭,笑著問他:"書都倒瞭,還看什麼?"他說:"你們都在看書,我也隻好看書!"讀書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就像小鳥習飛一樣,能不能養成習慣,完全要看傢長。

評分

自古巾幗不讓須眉,不論什麼行業

評分

我的小兒子一歲多的時候, 有天晚上傢裏的人吃完飯都在看書,他也吃著大拇指坐在一旁看書。我發現他書都拿倒瞭,笑著問他:"書都倒瞭,還看什麼?"他說:"你們都在看書,我也隻好看書!"讀書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就像小鳥習飛一樣,能不能養成習慣,完全要看傢長。

評分

貞元新定釋敎目錄捲九:「比丘尼傅四捲,晉、宋、劑、梁四代尼地。新編入銯。」捲二三:「比丘尼傅四捲,梁荘嚴寺沙門釋寶唱撰。新編入藏。」捲二十七:「比丘尼傅四捲,梁沙門釋寶唱撰.」捲三0:「比丘尼傅四捲,四十二紙。」

評分

雖然我母親那個年代的人都認為女孩子不必讀太多書,我母親卻非常鼓勵我讀書。她對我說:"我覺得世界上最難的一件事就是讀書,其他事情,像女紅、烹調,都可以一學就會,隻有讀書不能一學就會,因為習慣是最難養成的。"

評分

寶唱所撰的《比丘尼傳》和《名僧傳》(現僅存日僧宗性從《名僧傳》中抄齣的《名僧傳抄》一捲)的取材和起訖頗多相同之點。《名僧傳》取材至梁天監十八年止,《比丘尼傳》取材至天監十五年止,完成時間相近。《名僧傳》詳吳越,略魏燕,《比丘尼傳》主要敘述南朝人物。《名僧傳》偏重有名的大師,而不甚注意網羅隱逸(見慧皎《高僧傳序》),《比丘尼傳》也同樣偏重在當時南朝的首都和各大城市為帝王貴族所供養的比丘尼。《名僧傳》的資料,據《續高僧傳》中寶唱自序說,是在幫助僧祐著述的時候搜集來的。《比丘尼傳》的寫成,或許也有同樣情形。至於《比丘尼傳》的撰錄,不見於寶唱本傳,而最初見於《開元釋教錄》,其他較早的經錄都沒有記載。但據它與《名僧傳》有上述相同之點,可以相信它同是齣自寶唱之手。現存《比丘尼傳》麗藏本與宋、元、明藏本文字頗多齣入,有兩種異本流行,似是本書曾經他人改竄過。

評分

分享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