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地藏经·文昌孝经

孝经·地藏经·文昌孝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平生,许颖,徐敏 译
图书标签:
  • 孝经
  • 地藏经
  • 文昌经
  • 儒家经典
  • 佛教经典
  • 传统文化
  • 修身养性
  • 家庭教育
  • 伦理道德
  • 经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839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489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儒释道典汇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7
字数:2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儒家的《孝经·地藏经·文昌孝经》十八章相传为孔子高足曾子所纂辑,其重点在于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克己守礼,安分尽职,以为人之子的力行孝道带动整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遵规守纪,同时也是政治社会生活的指导大纲,自汉代以来即受到历朝统治者高度重视,在历代大力提倡推行下成为政治伦理之首要经典。 佛教的《地藏经》有“佛门孝经”之称,主要内容之一是是佛祖讲说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为救母出恶道而发下度尽众生的弘誓大愿,其重点在于地藏菩萨为行孝道所表现出的牺牲精神,虽以度亡为出发点,落脚点却在普度众生。 《孝经·地藏经·文昌孝经》则是道家从自身的自然宇宙观出发,指出人的自然生命承载体的可贵,父母生育子女受尽辛苦,养育子女耗尽心血,子女应该体恤孝敬父母,并以此道推己及人,由此不但保全自身天性,还可以获得上天赐福科举成功,乃至证果得道,是一部很具有道家特色的弘扬孝道典籍。

目录

孝经
前言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孝经》原文

地藏经
前言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分身集会品第二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地狱名号品第五
如来赞叹品第六
利益存亡品第七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称佛名号品第九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地藏经》原文
文昌孝经
前言
开经启
育子章第一
体亲章第二
辨孝章第三
守身章第四
教孝章第五
孝感章第六
《文昌孝经》原文

精彩书摘

“婆罗门女听到这声音之后,非常激动,合掌向空中问道:‘是哪一位有德之神,来安慰我的忧虑?我自从失去母亲以来,日日夜夜不着悲伤的心情忆念我的母亲,不知道她现在生在什么世界了。’“这时空中的声音再次告诉婆罗门女说:‘我就是你现在正在瞻中礼拜的过去佛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你思母心切,远远超过人之常情,所以来告诉你母亲的生处。’“婆罗门女听到这声音,激动万分,情不自禁扑倒在地,以致于手足关节折损了。旁人赶紧过来扶住她,安慰她,过了好一会才苏醒过来,泪流满面地对空中说:‘愿佛慈愍于我,快点告诉我母亲所生之处吧!我如今长久思念母亲,身心交瘁,都快要死了。’“这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再次告诉圣女说:“你等供养仪式完毕以后,早点回家,在家中净室里,端身正坐,排除一切杂念,专心忆念我的名号,到一定的时候之后,即可知道你母亲所生的去处了。”
“婆罗门女礼佛供养之后,立刻回到自己家中,端正坐好,因思念母亲心切,一刻不敢分心,全心全意称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名号。经一日一夜之久,忽然间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大海边。这大海里的水,犹如滚汤一样,沸涌不止,海水中还有许许多多极其凶恶的隆兽,身子都是以铁化成,来来往往地在海面上飞行,东奔西跑。只见海里有成千上万的男男女女,一会儿漂上来,一会儿沉下去,被这些恶兽争来抢去地吞吃,又见到各种各样形状不同的夜叉:有的生了好多只眼,有的生了好多只头,有的生了好多只脚等等。这些夜叉露出白森森锋利的牙齿好像刀剑一样,它们追赶驱逐着这些罪人,使他们挨近恶兽,好让这些恶兽吞吃他们。不但如此,这些夜叉也亲自动手争夺、攫取这些罪人,随意玩弄。
……

前言/序言


《孝行万象:古圣先贤的孝道智慧与实践指南》 一、 引言:孝,中华文明之根脉,万德之始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根本的伦理观念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境界。从古至今,无数的圣贤哲人围绕“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孝行万象》正是这样一部集萃古圣先贤关于“孝”的智慧,并将其融入现代生活实践的指南。本书不拘泥于单一的经典文本,而是从更广阔的视野出发,整合历代关于孝道的精髓,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孝道的深层含义,掌握实践孝道的具体方法,最终实现“孝”的真正价值,构建和谐的家庭与社会。 本书并非对某一部经典进行简单的解读或汇编,而是提炼和升华了不同思想流派中关于孝道的共识与创新,并结合当代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我们相信,真正的孝道,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智慧的流动。 二、 孝道的深层意涵:从“养”到“敬”,再到“道” “孝”字的起源,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它由“老”和“子”组成,形象地描绘了子女承欢、侍奉长辈的场景。然而,历代先贤对“孝”的理解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物质供养。 孝之始——养与敬: 最初的孝,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的物质供养,确保他们的衣食无忧。但更重要的是“敬”,即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孔子在《孝经》中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这说明,孝道的起点在于珍惜生命,在于懂得感恩父母所赋予的生命,并通过自身的行为来维护这份生命。而“敬”则是这种感恩之情的自然流露,是对长辈权威和情感的尊重。没有敬的养,不过是如同饲养牲畜,而非真正的孝。 孝之中——承与传: 随着理解的深入,孝道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承”意味着继承父母的志向和事业,以及他们的美德和精神。“传”则在于将这份孝道精神传承下去,不仅延续家族的血脉,更传承家族的优秀品质和文化。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延续和对家族责任的担当。 孝之至——道与化: 真正达到极致的孝,则升华为一种“道”。它不再局限于家庭内部,而是将这份“孝”的理念延伸至社会,推己及人,达到“爱人”的境界。这种“孝道”,已经超越了狭隘的亲情,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力量。正如《大学》所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而“修身”和“齐家”,无不与孝道息息相关。 三、 孝道在不同文化维度中的体现 尽管“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但其精神内核在不同的文化语境和思想流派中,都有着或隐或显的体现,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中关于尊重、感恩与责任的普世价值。 儒家伦理的基石: 儒家思想将“孝”视为“仁”的根本。没有孝,就没有仁。孔子及其门人对孝道的论述最为系统和深刻。《论语》中关于孝的言论,从“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层层递进,将孝道从物质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强调了“敬”的重要性。 佛教的慈悲与报恩: 佛教虽然源自印度,但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其慈悲和报恩的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孝道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融合。《地藏经》作为一本重要的佛教经典,虽然其主旨在于阐述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宏愿,但其蕴含的“报父母恩重如山”的精神,与中国传统孝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经中描述的鬼神对恶行的惩罚,以及对善行的回向,也间接强调了子女通过修行善业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佛教的“慈悲”精神,是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爱护众生,而“报恩”则可以将这份慈悲的具体对象指向父母。 道教的养生与积德: 道教同样重视孝道,并将其与养生、积德相结合。在道教的观念中,父母是生命的来源,孝顺父母是积德的重要途径,而良好的身心健康本身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许多道教经典中都提及孝顺的重要性,认为孝子能够得到天地神明的庇佑,积累善德,延年益寿。 文昌帝君的教化: 文昌帝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司掌文运、功名利禄的神祇,其教化内容也常常涵盖孝道。在《文昌孝经》(尽管本书不直接包含此经典内容,但其所代表的教育理念是本书研究的参考)等与文昌帝君相关的著作中,强调了孝是为官、为人的基本品德,是获取功名的基础。文昌帝君的教导,将孝道与个人的社会责任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了孝道的应用领域。 四、 孝道实践在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孝”的实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孕育着新的契机。 代际差异与沟通障碍: 现代社会中,代际之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模式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沟通上的障碍。父母与子女之间可能因为缺乏理解而产生隔阂,影响孝道的实践。 “空巢老人”与居家养老的困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许多子女在外地工作,父母在家中独居,形成了“空巢老人”的现象。这不仅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不便,也给子女尽孝带来了实际的困难。 经济压力与时间 constraints: 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许多人难以平衡工作与家庭,在陪伴父母方面力不从心。经济上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某些家庭履行孝道的阻碍。 新时代孝道的创新与发展: 然而,挑战中也蕴含着机遇。现代科技的发展,如视频通话、智能穿戴设备等,为远距离的沟通与关怀提供了便利。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孝”的理解也应该与时俱进。孝不再仅仅是“养”,更在于“陪伴”、“理解”、“尊重”和“支持”。“精神赡养”和“情感慰藉”在现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五、 《孝行万象》的价值与意义 《孝行万象》旨在通过对古圣先贤孝道智慧的深刻挖掘和现代视角的创新解读,为读者提供一套关于孝道的全方位理解和实践指南。 思想的启迪: 本书将引领读者穿越时空,与历代圣贤进行对话,领略他们关于孝道的深刻洞见,理解孝道背后蕴含的普世价值和人性关怀。 实践的指导: 结合现代社会的具体情况,本书将提供切实可行的孝道实践方法,帮助读者克服现实中的困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尽孝方式,无论是物质上的关怀,还是精神上的慰藉,亦或是共同创造的美好回忆。 关系的滋养: 孝道的实践,是滋养家庭关系、增进亲情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和践行孝道,读者可以修复代际隔阂,建立更和谐、更融洽的家庭关系。 品德的提升: 孝是中华美德之首,践行孝道,不仅是对父母的责任,也是对自身品德的磨砺和提升。一个懂得孝的人,往往也更懂得感恩、尊重他人,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社会和谐的基石: 当家庭中的孝道得以有效实践,每一个家庭都将成为温暖的港湾,从而汇聚成更强大的社会合力,构建一个充满爱、尊重与责任的和谐社会。 六、 结语:践行孝道,传承美德,共创美好未来 “孝”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美德,展望未来的重要纽带。《孝行万象》希望成为每一位读者在探寻孝道、践行孝道过程中的良师益友。我们鼓励读者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感悟。愿本书能点亮你心中的孝道之光,让这份古老而伟大的美德,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滋养我们的生命,温暖我们的家庭,并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孝”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让感恩与爱的芬芳,永远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三国演义》简直是历史的瑰宝!我从小就对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着迷,而罗贯中先生的笔触,将那些英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曹操的奸诈多疑、刘备的仁厚爱民、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每一个形象都深入人心。读起来完全不像是在看历史记载,更像是在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征程。比如官渡之战,那种运筹帷幄、以少胜多的紧张感,让我手心都捏了一把汗。再说到赤壁之战,周瑜的英姿飒爽与诸葛亮的借东风,简直是文学想象力的巅峰。全书的气势磅礴,人物众多却脉络清晰,即便是初次接触三国历史的人,也能被深深吸引。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中对“义”的强调,桃园结义的真挚情感,读来让人热泪盈眶。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战争和权谋,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忠、义、信的深刻诠释,每次重温,都能有新的感悟。

评分

《红楼梦》的细腻与繁复,真是我阅读体验中的一座高峰。曹雪芹先生构建的那个大观园,简直是一个活生生的、精致到令人心碎的微缩世界。我常常沉浸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中,那份“质本洁来还洁去”的纯粹与最终的无可挽回,让人读罢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诗词歌赋更是点睛之笔,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才情,更烘托了他们敏感而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我喜欢关注那些配角的命运,比如王熙凤的泼辣干练与最终的凄凉,晴雯的刚烈不屈,每一个丫鬟婆子的故事,都折射出封建大家族内部的复杂生态和无可逃脱的宿命感。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的百科全书式的内容,从服饰饮食到礼仪习俗,无一不精,它提供了一个了解清代贵族生活最详尽的窗口,那种哀而不伤、曲终人散的韵味,是其他小说难以企及的。

评分

我一直对西方神话体系非常感兴趣,而这本《希腊神话故事集》无疑是最好的入门读物。它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和引人入胜,把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神祇的爱恨情仇讲得清晰明了。宙斯的多疑、波塞冬的暴躁、雅典娜的智慧,这些古老的神灵仿佛就活在眼前。我尤其喜欢它对英雄史诗的梳理,从忒修斯与米诺陶诺斯的搏斗,到特洛伊战争的始末,充满了史诗般的张力和戏剧冲突。阅读这些故事,不仅能了解西方文明的文化根源,还能从中体会到人类面对命运时的抗争与挣扎。作者在讲述神祇的残忍和人类的坚韧时,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既不过分美化,也不作无谓的批判,只是忠实地呈现了那个充满神性与人性交织的古代世界。

评分

《寂静的春天》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再看周围的自然景观,都会带有一种复杂的敬畏和忧虑。蕾切尔·卡森以极其冷静而又充满激情的方式,揭露了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毁灭性影响。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科学报告,她的文字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这一点从她对鸟类、昆虫和水生生物的细致观察中就能体会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描述那些被毒害的河流和土地时,那种近乎诗意的悲怆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预见性,它迫使人们停下来思考人类行为对地球的长期后果,成功地推动了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它教育我们,人类并非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警醒意义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让人不得不正视我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评分

我最近读的这本《追忆似水年华》简直是一场意识流的漫游,它挑战了我对传统叙事结构的认知。普鲁斯特的文字像是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思绪在不同的时间点和感官体验中自由穿梭,没有明确的线性情节,反而让我体会到记忆本身的碎片化和主观性。特别是“玛德莱娜”的那个片段,那种由一个简单的味道瞬间唤醒全部童年记忆的描写,简直是神来之笔,让我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被遗忘的角落。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对“时间”和“存在”的哲学探讨,它不是那种让你快速翻阅的小说,更像是一场需要静心品味的品茶过程。作者将感官的细节放大到极致,比如光线的变化、声音的微妙,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感官上的丰富性,非常适合喜欢深度内省和语言实验的读者。

评分

传统读物 切实行动更重要

评分

合初学佛者或是初接触佛教的朋友阅读,等于是三本佛教的入门书;这三本书在台湾出版时,相当受欢迎。

评分

赞一个

评分

学佛的应该好好的看看啊

评分

很好,送货很快

评分

服务好 速度快 书面整洁

评分

蛮实用的~~~~~~~~~~~~~~~~~~

评分

一定要好好阅读,唔其精华

评分

很不错物美价廉十分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