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体经络使用手册(打通人体奇经八脉濡养气血经络法门)
定价:29.80元
作者: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
出版日期:2010-9-1
ISBN:9787546333946
字数:200000
页码:256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编辑推荐
中医上有句俗语“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生活中,我们常常出现有头痛、腰痛、肩膀酸痛甚至浑身疼痛的状况。这些都是经络不通的表现。经络是体内气血的运输通道,可以供给脏腑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经络一旦不通,身体就会。
本书对人体14条经脉进行依次讲解,针对面条经脉的不同特点分别给出按摩、拍打、拔罐、艾灸、刮痧、瑜伽、气功、食疗八种疏通方法。每一种都简单实用,适用于各类人群。
本书摒弃医学书生涩难懂的叙述形式,而采用图解形式,使读者一学就会、一看就懂。
本书经专业中医审订,该书插图全部采用zui全威、zui清晰、的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图,让你读的放心,用得开心。此外,本书中的每个穴位都配有简易取穴手法,比照图片做个动作,找准穴位就是这么容易。
?1?71?1?77?1?71?1?7714经脉,一一讲解;循行路线、联系脏腑、功效主治、疏通方法一网打尽。
?1?71?1?77?1?71?1?77八种疏通方法,详细介绍,每一种都可以在家里轻松实现。
?1?71?1?77?1?71?1?77感冒头痛,小病小痛对症;按摩 方 食补,全方位除病去痛。
目录
【序 言】疏通经络身体好
阅读导航
第一章 疏通经络,治病养生自己做
001 经络不通,病全生
002 打通经络就能治病养生
003 找准穴位,再通经络
004 十四经脉气血的流注方向
005 自我检测:经络是否通畅
——按穴位测虚实
006 自我检测:经络是否通畅
——冷体质检测表
第二章 快速打通经络的八种方法
007 按摩通经活络效果好
008 四种常用的穴位按摩手法
009 刮痧疏散瘀积活气血
010 常用的八种刮痧法
011 刮痧的注意事项
012 拍打经络能通气
013 拔罐刺激穴位除瘀滞
014 拔罐的多种吸拔方式
015 四种常用的拔罐方法
016 艾灸行气活血促循环
017 丰富多样的艾灸疗法
018 气功导引气血调免疫
019 瑜伽平衡经络气顺畅
020 瑜伽经络十二式
021 饮食配合助调养
第三章 止咳化痰
022 手太阴肺经——肺系健康的掌控者
中府穴——肃降肺气之养生大穴
尺泽穴——清肺补肾之养生大穴
孔zui穴——调理肺气之养生大穴
太渊穴——止咳化痰之养生大穴
鱼际穴——解表宣肺之养生大穴
少商穴——清肺止痛之养生大穴
023 手阳明大肠经——肠道和皮肤健康的指示灯
商阳穴——退热止痛之养生大穴
三间穴——泄热通气之养生大穴
合谷穴——行气活血之养生大穴
阳溪穴——通经清瘀之养生大穴
下廉穴——调理肠胃之养生大穴
曲池穴——清热利肠之养生大穴
肩穴——舒筋通络之养生大穴
迎香穴——通窍活络之养生大穴
024 足阳明胃经——庇护消化系统功能
承泣穴——通络明目之养生大
四白穴——明目养颜之养生大穴
人迎穴——降压平喘之养生大穴
滑肉门穴——润滑脾胃之养生大穴
028 足太阳膀胱经——负责调解膀胱功能
睛明穴——明目通窍之养生大穴
眉冲穴——宁神通窍之养生大穴
承光穴——清热通窍之养生大穴
通天穴——通窍止痛之养生大穴
天柱穴——通络明目之养生大穴
风门穴——通利肺气之养生大穴
会阳穴——温阳益气之养生大穴
承扶穴——润肠活络之养生大穴
昆仑穴——散热化气之养生大穴
至阴穴——清火通窍之养生大穴
029 足少阴肾经——影响人体老化速度
涌泉穴——益肾清热之养生大穴
太溪穴——补肾益气之养生大穴
复溜穴——补肾益气之养生大穴
筑宾穴——清热泻火之养生大穴
横骨穴——清热润燥之养生大穴
气穴——补益冲任之养生大穴
盲俞穴——散热止痛之养生大穴
神封穴——降浊升清之养生大穴
030 手厥阴心经——保持心血功能的平衡
曲泽穴——清热除烦之养生大穴
内关穴——宁神止痛之养生大穴
大陵穴——清心合胃之养生大穴
劳宫穴——镇静安神之养生大穴
031 手少阳三焦经——防卫全身,保护内脏
关冲穴——泄热开窍之养生大穴
液门穴——泻火清热之养生大穴
中渚穴——传递气血之养生大穴
阳池穴——生发风气之养生大穴
支沟穴——通利三焦之养生大穴
天井穴——清热凉血之养生大穴
颅息穴——通窍聪耳之养生大穴
角孙穴——降浊明目之养生大穴
耳门穴——聪耳降浊之养生大穴
丝竹空穴——明目宁神之养生大穴
032 足少阳胆经——肝胆通畅,代谢良好
瞳子髎穴——活血明目之养生大穴
风池穴——醒脑止痛之养生大穴
肩井穴——通经行气之养生大穴
环跳穴——通络止痛之养生大穴
风市穴——疏筋祛湿之养生大穴
阳陵泉穴——疏泄肝胆之养生大穴
阳辅穴——清泻胆火之养生大穴
足临泣穴——运化气血之养生大穴
033 足厥阴肝经——调节肝及血液循环的高手
大敦穴——疏肝理血之养生大穴
太冲穴——平肝通络之养生大穴
曲泉穴——清利湿热之养生大穴
阴廉穴——通利下焦之养生大穴
章门穴——利肝健脾之养生大穴
期门穴——疏肝理气之养生大穴
034 督脉——整合各个阳经的阳脉之海
长强穴——调理肠腑之养生大穴
命门穴——调补肾气之养生大穴
身柱穴——补气护肺之养生大穴
大椎穴——益气通阳之养生大穴
风府穴——疏风理气之养生大穴
强间穴——升阳益气之养生大穴
会穴——平肝宁神之养生大穴
前顶穴——补益肺气之养生大穴
神庭穴——宁神醒脑之养生大穴
水沟穴——清热宁神之养生大穴
035 任脉——统合各个阴经的阴脉之海
会阴穴——益阴壮阳之养生大穴
中极穴——化气行水之养生大穴
关元穴——益气补肾之养生大穴
神阙穴——健运脾胃之养生大穴
上脘穴——和胃行气之养生大穴
膻中穴——宽胸理气之养生大穴
第三章 疏通经络巧治多种小病痛
036 感冒
037 疲劳
038 中暑
039 肥胖
040 寒证
041 浮肿
042 失眠
043 头痛
044 肩膀酸痛
045 目眩
046 腰痛
047 心悸
048 胃痛
内容提要
人体中的经络联系了人体中脏器与脏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出现问题人体就会生病。这本《人体经络使用手册》就人体14条经络进行介绍,正对每条经脉的特点给出相应的疏通方法,这些方法括:按摩、拍打、拔罐、艾灸、刮痧、瑜伽、气功、食疗。本书采用图解形式,不仅将每个经络穴位展示出来,还提供相应的取穴技巧,方便读者疏通经脉。
我一直对人体的奥秘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关于经络的说法,总觉得神秘而又充满智慧。之前尝试过一些关于经络的书籍,但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零散,总感觉难以系统地掌握。直到我发现了这套《图解人体经络》的部分,我才真正体验到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图解”功力。书中有大量精细的人体经络图,清晰地展示了每一条经络的走向、走向的穴位以及它们所连接的器官。这些图不是简单的线条勾勒,而是结合了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甚至还有一些动画效果的示意图(虽然是静态的,但通过线条的绘制方式也能感受到其动态的意境),让你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经络在身体里的“路径”。我特别喜欢它标注的穴位,不仅有名字,还有具体的定位方法,甚至还附带了一些常用的按摩手法,非常实用。 更吸引我的是,它不仅仅展示了经络的“形”,更深入地讲解了经络的“神”。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每一条经络的功能,比如它对应的情绪、可能出现的疾病,以及如何通过调理经络来改善身体状况。我读到关于“肝经”的部分,书中描述了肝经不畅可能引起的头晕、烦躁等症状,这恰好是我最近常有的感受。然后,它还介绍了几个针对肝经的简单运动和按摩方法,让我觉得中医理论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触及和实践的。 我还注意到,书中在讲解经络时,会引用一些古代医家的医案,这些医案真实地展现了经络疗法的神奇效果。这些故事让我觉得中医更有血有肉,更加可信。它打破了我之前对中医“玄之又玄”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中医作为一门实用医学的强大生命力。 总的来说,这本《图解人体经络》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身体内在世界的大门。它用最直观、最实用的方式,教会我如何认识和调理自己的身体。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我学到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看看它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改变。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之前总觉得《黄帝内经》是那种只能在象牙塔里研读的经典,内容艰深,离日常生活太远。但这套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极其贴近生活的方式,把《黄帝内经》的精髓一点点地“喂”进了我的脑子里。 首先,它关于“望闻问切”的解读,不再是生硬的术语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图例和案例,让我明白了这些看似简单的诊断方法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比如,讲到“望”的时候,书中不仅有各种面色异常的图,还会分析这些面色可能代表的身体状况,让我开始留意自己和家人的气色。再比如,讲到“五行学说”时,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木曰曲直”,然后联系到肝脏的功能,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肝主疏泄”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肝气不舒会导致情绪问题。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是在解释理论,更是在传授一种“养生观”。它反复强调“未病先防”的重要性,通过对四季养生、饮食起居的详细指导,让我明白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良药”。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论述,并且结合了具体的食物推荐和生活习惯,让我觉得养生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日常点滴来实现的。 而且,书中还收录了历代名医的解读,这增加了理论的厚重感和可信度。我看到了不同医家的智慧碰撞,也看到了《黄帝内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和发展。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觉得传统医学的生命力真的很顽强。 总而言之,这套书就像是一本“生活版的《黄帝内经》”,它把古人的智慧转化为现代人能理解、能实践的知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教会我如何更好地关爱自己的身体,如何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过上更健康、更有品质的生活。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中医爱好者的福音!我之前买过不少关于中医的书,但总觉得不够“落地”,看完之后好像懂了很多,但又不知道怎么用。这套《图解黄帝内经+图解人体经络》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中医世界的大门,而且是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 我尤其赞赏它的“白话全译”和“图解”结合的方式。在学习《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理论时,我不再被那些晦涩的文字困扰,而是通过书中精美的插图,比如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人体阴阳变化的示意图,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图示,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概念。再结合旁边通俗易懂的白话解释,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能“看见”阴阳和五行在身体里运作。 而《图解人体经络》部分,更是让我爱不释手。它把人体想象成一个精密的网络,而经络就是这张网络上的“线路”。书中详细展示了每一条经络的走向,以及这条“线路”上的各个“站点”(穴位)。最棒的是,它还把经络的“功能”解释得非常清晰,比如某条经络堵塞可能导致哪些“故障”,以及如何通过按摩或艾灸这些“站点”来“维修”线路,恢复身体的正常运作。我甚至照着书上的指示,尝试给自己按摩了一些穴位,感觉真的能缓解疲劳,效果出奇地好。 更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建议。它会告诉你,在不同的时间,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应该如何调理自己的经络和脏腑。比如,它会告诉你,在熬夜之后,应该如何通过饮食和按摩来“拯救”你的肝脏。这些都是非常具体、非常实用的建议,让我觉得中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养生之道,而是切实可行、触手可及的健康管理方法。 总而言之,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把复杂的中医理论“解构”成了易于理解和吸收的部分,并且非常注重“实践性”。它让我从一个中医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愿意去“体验”和“实践”的“参与者”。我真的很期待通过这套书,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路。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感兴趣的人,尤其对那些关于生命健康的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总觉得里面蕴含着无穷的宝藏。这次偶然翻到这套《图解黄帝内经+图解人体经络》,我感觉像是捡到了一个大宝贝。 我非常喜欢它所呈现的“图解”方式。尤其是《黄帝内经》部分,将那些抽象的理论,比如“藏象学说”,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比如人体五脏六腑的立体图,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变得非常直观。当我看到书中对“心”、“肺”、“脾”、“肝”、“肾”这些脏器的功能阐释时,不仅有文字的解释,还有彩色的插图,我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它们在人体的位置,以及它们各自负责的“工作”。这种“看图识字”的学习方式,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 而《人体经络》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书中的经络图异常精细,每一条经络的走向,每一个重要的穴位,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它不仅仅是提供了经络的“地图”,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这些“地图”的意义。比如,当它讲到“足三里”穴时,它不仅告诉你它在哪里,还告诉你它有什么作用,比如“健脾胃,助消化”,并且还提供了简单的按摩方法。我试着按了按,感觉确实能缓解腹胀,这让我对中医的神奇功效有了更直观的体验。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把这些知识束之高阁,而是用“白话全译”的方式,让这些古老的智慧能够被现代人轻易地理解和接受。那些晦涩的文言文,在这里都变成了通俗易懂的口语,读起来毫无压力。同时,书中还穿插了历代名医的推荐和解读,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对经典的“复述”,更在于它对经典的“传承”和“发展”,让我看到了中医理论的生命力和延展性。 总而言之,这套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它让我从一个对中医“仰望”的态度,变成了一个“亲近”和“实践”的爱好者。我非常期待能用这本书指导我的日常生活,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道。
评分这套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有一种踏实感。我一直对中医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古籍晦涩难懂,望而却步。这次偶然看到这套《图解黄帝内经+图解人体经络》,名字就特别吸引人,“图解”、“白话全译”,这不就是我一直在找的吗?拿到手后,果然没让我失望。 首先,它的编排设计非常人性化。我特意翻看了《黄帝内经》的部分,每一页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而且是那种非常写实的,一看就能明白,不像我之前看的书,光是文字描述就让人云里雾里。比如讲到“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时,书中都有清晰的图示,让你直观地了解到它们在人体内的位置和相互作用。同时,旁边紧跟着白话文的解释,用词都很通俗易懂,没有那些文言文的生僻字,读起来就像听长辈讲故事一样,一点压力都没有。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还加入了历代名医的推荐和解读。这意味着这本书融合了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的理解,更加有深度和权威性。我看到其中有一段关于“治未病”的阐述,结合了张仲景的方剂思路,让我对疾病的预防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的很多观点,比如“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等等,都被用现代的语言和案例进行了讲解,让我觉得中医理论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总的来说,这套书解决了我在学习中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理解和消化。它将复杂的中医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习。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朋友,都能从中获益匪浅。我打算花几个月的时间,慢慢地研读,把它当作我中医学习的入门宝典。
评分一般般
评分一般般
评分不错
评分还行
评分一般般
评分一般般
评分不错
评分还行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