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 清史列传(1-20册)
书号:9787101003703
定价:780.00
印次:2016年6月11日
出版社:中华书局
字数:4614千字
装订:平装
页码:351
内容提要
清代人物传记书。八十卷。不著撰稿人。卷目列宗室王公三卷,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二十二卷,大臣传次编十卷,大臣传续编九卷,大臣划一传档后编十二卷,新办大臣传五卷,已纂未进大臣传三卷,忠义传一卷,儒林传四卷,文苑传四卷,循吏传四卷,贰臣传二卷,逆臣传一卷。记录了自清开国功臣费英东、额亦都起,直至清末李鸿章等为止的二千八百九十四篇传记。其根据大体出自清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满汉名臣传》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代的传记书,就目前而言,当以《清史稿》和《清史列传》收录*为齐全。但《清史稿》的多数传记叙事简略,《清史列传》一般要详尽得多,在某些方面还可纠补《清实录》中的缺失。该书于1928年由中华书局印行。后经校点,分八册由中华书局再版。1987年,中华书局分二十册出版王钟翰点校本,是为*新版本。
目录
卷一 宗室王公传一 卷二 宗室王公传二 卷三 宗室王公传三 卷四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一 卷五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二 卷六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三 卷七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四 卷八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五 卷九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六 卷十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七 卷十一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八 卷十二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九 卷十三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十 卷十四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十一 卷十五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十二 卷十六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十三 卷十七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十四 卷十八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十五 卷十九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十六 卷二十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十七 卷二十一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十八 卷二十二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十九 卷二十三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二十 卷二十四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二十一 卷二十五 大臣畫一傳檔正编二十二 卷二十六 大臣傳次编一 卷二十七 大臣傳次编二 卷二十八 大臣傳次编三 卷二十九 大臣傳次编四 卷三十 大臣傳次编五 卷三十一 大臣傳次编六 卷三十二 大臣傳次编七 …… 卷八十 逆臣傳我一直对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清史列传(1-20册)王钟翰点校版》恰恰满足了我这方面的探求。通过阅读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官员传记,我能够清晰地勾勒出清朝官场的运作脉络。从初期的八旗贵族,到中期的汉族士大夫,再到晚期的买官卖官现象,历史的演变痕迹在这些传记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王钟翰先生的点校,更是将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以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例如某个官员在奏折中的字斟句酌,某个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的权谋博弈,亦或是某个地方官员如何应对突发的民变。这些微观层面的叙述,构成了宏大历史画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我对清朝政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16年的新印刷,无疑是对这部经典学术成果的有力推广,让更多对中国古代政治感兴趣的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如此详实可靠的史料。对我而言,这部书不仅仅是历史读物,更是一部关于权力、制度与人性的百科全书,其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初次接触《清史列传(1-20册)王钟翰点校版》这部巨著,着实被它宏大的体量和细致的梳理所震撼。作为一名对清史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深知要系统地理解一个朝代的兴衰更迭,人物的传记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王钟翰先生的点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精确、可靠的阅读基础。翻开第一卷,扑面而来的是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们或许在正史中只是寥寥数语,但在《清史列传》中,却被赋予了更为丰满的生命。每一位人物的生平事迹,从早年的求学经历,到仕途上的起伏跌宕,再到晚年的功过是非,都被细致地考证和梳理。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更是历史学家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读《清史列传》,就如同在历史的长河中与一位位先贤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悟他们的人生哲学。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中华书局2016年的新印刷,不仅保证了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更让这部经典的学术著作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像我一样的普通读者能够触及到这份宝贵的历史财富。这部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满足了我们对历史的好奇心,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清朝社会结构、政治运作、文化思想的独特视角。
评分对于一个对清朝历史发展脉络有着系统性了解需求的读者而言,《清史列传(1-20册)王钟翰点校版》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藏。它并非像通史那样提供宏观的叙述,而是通过聚焦于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来折射出整个时代的风貌。王钟翰先生的点校工作,无疑是这部书得以焕发生机的关键。他通过对繁复的古文进行梳理、辨析和注释,使得普通读者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2016年的新印刷,以其精良的品质,确保了这部著作得以以最佳的状态呈现给读者,这对于希望深入研究清史的我们来说,是一份莫大的福音。我尤其喜欢书中所展现的,在历史长河中,那些看似渺小的个体如何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又或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被淹没。这种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的描写,让我对历史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这部书不仅仅是历史学家案头的工具书,更是每一个热爱中国历史的读者,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群人的重要窗口。
评分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清史列传(1-20册)王钟翰点校版》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清朝社会生活的大门。它不仅仅是关于政治家的传记,更包含了艺术家、学者、僧侣等各行各业的人物。这些林林总总的人物,以其各自的方式,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通过他们的故事,我得以窥见清朝社会的风俗人情、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以及思想观念。王钟翰先生的严谨点校,使得这些古籍文本的阅读变得更加顺畅,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中华书局2016年的新印刷,更是让这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得以重现,为我们这些热爱历史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机会。每一次翻阅,我都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呼吸,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这部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文化的传承,它让我更加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也激发了我更深入地探索和学习的欲望。
评分《清史列传(1-20册)王钟翰点校版》带给我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体验。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亲眼见证了历史的洪流如何席卷着每一个生命。书中人物的命运,或辉煌,或坎坷,或平凡,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缩影。我惊叹于某些人物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也为某些人物的迂腐固执和错失良机而扼腕叹息。王钟翰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对原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校和注释,使得这些原本可能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人物故事,得以重现光彩。他的工作,不仅仅是文字的整理,更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和对人物品格的评判。2016年的新印刷,让这部沉甸甸的巨著得以以更佳的状态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我们这些渴望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我享受在阅读中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他们的动机,并尝试从他们的视角去理解那个时代的种种选择。这部书给予我的,远不止知识,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深沉敬畏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