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必读本) 国学/古籍 书籍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必读本) 国学/古籍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元曲
  • 三百首
  • 中华国学经典
  • 诗词文论
  • 古籍
  • 国学
  • 宋元文学
  • 古典文学
  • 文学经典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736
商品编码:105677269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必读本) 国学/古籍 书籍
作者: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 12.0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5-07-01
ISBN: 9787550243736
印次: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内容简介
《元曲三百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元曲风格多样,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常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


  目录
【元曲三百首 目录】
元好问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 013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 013
杨果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一) / 014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二) / 015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三) / 015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有感(其一) / 016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 / 016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 018
[双调]拨不断·大鱼 / 018
盍西村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 019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 019
[越调]小桃红·杂咏 / 020
[越调]小桃红·杂咏 / 020
[越调]小桃红·杂咏 / 020
商挺
[双调]潘妃曲 / 021
[双调]潘妃曲 / 021
[双调]潘妃曲 / 022
胡祗遹
[中吕]阳春曲·春景 / 022
[双调]沉醉东风·失题 / 023
伯颜
[中吕]喜春来·春景 / 023
王恽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 / 024
[越调]平湖乐 / 025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 025
卢挚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 026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 026
[双调]沉醉东风·对酒 / 026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 027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 027
[双调]蟾宫曲·沙三伴哥来嗏 / 027
[双调]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 028
[双调]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 028
[双调]蟾宫曲·醉赠乐府朱帘秀 / 029
[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 / 029
赵岩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 030
陈庵
[中吕]山坡羊 / 030
[中吕]山坡羊 / 031
关汉卿
[仙吕]一半儿·题情 / 032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2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2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3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3
[双调]沉醉东风 / 034
[双调]沉醉东风 / 034
[双调]大德歌·春 / 034
[双调]大德歌·夏 / 035
[双调]大德歌·秋 / 035
[双调]大德歌·冬 / 035
[黄钟]侍香金童 / 036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 037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 037
白朴
[仙吕]寄生·饮 / 039
[仙吕]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 039
[中吕]阳春曲·知几 / 039
[中吕]阳春曲·题情 / 040
[中吕]阳春曲·题情 / 040
[越调]天净沙·春 / 041
[越调]天净沙·秋 / 041
[双调]驻马听 / 041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 042
[双调]庆东原 / 042
[大石调]青杏子·咏雪 / 043
姚燧
[中吕]满庭芳 / 044
[中吕]普天乐 / 044
[中吕]醉高歌·感怀 / 044
[中吕]醉高歌·感怀 / 045
[越调]凭阑人 / 045
[越调]凭阑人 / 045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 045
刘敏中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 / 046
庾天锡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 047
马致远
[南吕]四块玉·天台路 / 047
[南吕]四块玉·浔阳江 / 048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 048
[南吕]金字经 / 048
[越调]天净沙·秋思 / 049
[双调]蟾宫曲·叹世 / 049
[双调]清江引·野兴 / 049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 050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 050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 050
[双调]寿阳曲 / 051
[双调]湘妃怨·和卢琉斋西湖 / 051
[双调]拨不断 / 051
[双调]拨不断 / 053
[双调]夜行船·秋思 / 053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 054
赵孟頫
[仙吕]后庭花 / 056
王实甫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 056
滕宾<

  编辑推荐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有元一代的文学就是元曲。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它的兴起对于我国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元曲一出现就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元曲题材丰富多样,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摘要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
忻州)人。金宣宗时期进士,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后
隐居。在金元相交时期颇有名望,被时人称为“元才子”。著有
《元遗山集》,编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等。今存小令九首。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①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注释】
①卜居:选择定居之地。外家:母亲的娘家。
【解析】
此曲写于金朝灭亡之后,因而曲意在闲适悠然中见沉重哀痛,在醉狂逍遥中流露出忧愁愤慨。作者远离家乡,在外辗转二十余年,再次归乡时,天下已改朝换代。清风明月是作者隐居生涯中仅剩的消遣和寄托,“惟”字看似洒脱,实则暗含着满心的苦涩与无奈。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解析】
这首曲子上曲写景,下曲抒情。绿叶阴、池水、亭台构筑了一个幽静阴凉的避暑去处。乳燕、雏莺、鸣蝉的声音此起彼伏,为静景增添了不少活泼生动的情趣。“骤雨过”三句,可称得上是这段景语的点睛之笔。由此,作者对园中好景生起美景难留、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慨叹。
杨果
杨果(1197—1269),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金亡之前,曾任偃师令,为官清正。后入元,官至参知政事。擅长作乐府诗,结集为《西庵集》。贯云石曾在《阳春白雪序》中以“平熟”二字论其曲。现存小令十一首,套数五套。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一)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①,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注释】
①若耶:会稽(今浙江绍兴)若耶山下的一条小溪,传说是西施浣纱的地方,因而又称浣纱溪。
【解析】
前半部分对男子情意的描述显得精致、婉约,具有文人含蓄委婉的表意特征;后半部分对女子的描写则显得鲜活、生动,更倾向于民间率直活泼的传情特点。这种文字风格上的差异,也隐隐透露出两人身份上的差异,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也暗含她对男子的怀疑和嘲讽。

《元曲三百首》:一部穿越时空的中国古典诗词瑰宝 在浩瀚的中华文学星空中,元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元曲三百首》,更是将元曲的精华汇聚于一堂,成为研究、欣赏元曲不可或缺的经典读本。这部精选集不仅收录了三百余首元代最杰出的散曲作品,更在编选、注释、赏析等方面力求精善,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元曲艺术、领略其时代风貌的窗口。 一、 精心遴选,萃取元曲之精华 《元曲三百首》的编选,严格遵循了“精粹”的原则。编者在大量元曲作品中, painstaking地挑选出最具代表性、艺术价值最高的散曲。这些作品涵盖了元曲四大名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可久——的压卷之作,也包括了众多虽不如名家声名显赫,却同样才华横溢的作者的佳构。从关汉卿笔下“我是蒸不烂、煮不烂、槌不匾、炒不香的铜豌豆”的铮铮傲骨,到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萧瑟意境;从白朴“长亭送目,凄凄肠断,泪落如珠”的离愁别绪,到张可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壮阔,每一首作品都代表了元曲在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上的最高成就。 编者在选本时,不仅考虑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准,也注重了作品所展现的时代精神和市井生活气息。元曲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源于民间,贴近生活,语言通俗生动,情感真挚强烈。这部选本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读者在阅读中,仿佛能穿越时空,置身于元代的街头巷尾,倾听市井的喧嚣,感受时代的脉搏。 二、 详实注释,化解阅读隔阂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阅读古籍往往会遇到语言障碍。元曲的语言虽然相对通俗,但仍存在不少生僻字词、典故、语法现象。《元曲三百首》深谙此道,对每首作品都进行了详尽的注释。这些注释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还对作品中的典故、俗语、方言进行了梳理和考证,力求让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 编者在注释时,力求做到准确、权威,并兼顾易懂。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典故或文化背景,还会进行适当的引申和讲解,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这种细致入微的注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触元曲的读者,也能轻松阅读,并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三、 精辟赏析,提升鉴赏品味 《元曲三百首》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作品的选录和注释,更在于其附带的精辟赏析。编者对每首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赏析,从多个角度剖析其艺术特色。这些赏析内容包括: 主题解读: 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揭示其深层寓意。例如,对于咏叹爱情的曲子,赏析会深入探讨其背后所反映的男女情感的真挚与无奈;对于抒发怀古之情的曲子,赏析会追溯其历史背景,探究作者的创作动机。 艺术手法: 分析作品在语言运用、结构安排、意象选择、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例如,会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形象,如何运用比兴手法烘托情感氛围,如何运用夸张、铺陈等手法增强艺术感染力。 风格特色: 辨析不同作者、不同作品的艺术风格。例如,会区分关汉卿的豪放泼辣、马致远的清旷孤寂、白朴的缠绵凄婉、张可久的清丽闲适等风格特点。 时代背景: 将作品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分析元曲的社会土壤和创作思潮对其产生的影响。例如,会探讨元代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市民阶层兴起等因素如何体现在元曲的创作中。 这些赏析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专业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引导读者从多个维度去欣赏元曲,提升读者的鉴赏能力和艺术品味。通过阅读赏析,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元曲的艺术魅力,体会到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 四、 传承经典,发扬国学精神 《元曲三百首》的出版,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诗词选集,更承载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精粹的使命。在信息爆炸、快节奏生活的当下,重温经典,能够帮助我们沉静心灵,汲取历史的智慧,体味人生的况味。 这部选本的出现,旨在将元曲这一宝贵的文学遗产,以一种更易于普及、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读者。它鼓励人们去阅读、去理解、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通过对元曲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文学作品,更能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民俗风情,以及古代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五、 读者群体与阅读价值 《元曲三百首》是一部面向广泛读者群体的读本。 文学爱好者: 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通过阅读,可以系统地了解元曲的艺术成就,丰富文学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学生与教育工作者: 在中学和大学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程中,元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元曲三百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文本,其详实的注释和赏析,能够极大地便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曲。 文化研究者: 对于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戏剧等领域研究的学者而言,这部选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严谨的编选和注释,也为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即使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只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兴趣,都可以通过这部选本领略元曲的魅力。它如同一扇窗,引领读者窥探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中国古人的情感世界。 结语 《元曲三百首》以其严谨的选本、详实的注释、精辟的赏析,成功地将元曲这一辉煌的文学形式,以最易于读者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汇编,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学经典。阅读《元曲三百首》,就是在与古人的心灵对话,就是在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脉络。这部书,是每一个渴望了解中国古典文学,渴望触碰中华文化精髓的读者,案头必备的良伴。它以穿越时空的魅力,引领我们走进元曲的璀璨世界,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艺术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个人认为,这本选集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古籍”予人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刻板印象。它既有“国学经典”的厚重底蕴,又有“必读本”的实用导向。不同于那些只注重学术考据或仅停留在大众科普的出版物,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始终保持着对读者的同理心。无论是想快速领略元曲精华的入门者,还是希望系统梳理知识脉络的进阶爱好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极强”的文化体验,让你在欣赏到极致的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清晰地掌握其背后的时代背景与艺术规制。这是一套真正体现了“为读者着想”的诚意之作,值得所有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拥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拿到手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那种仿古的纹理,加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古典韵味。内页的纸张也选得极好,摸上去有种温润的手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字里行间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使得整体版式显得疏朗大气。我尤其喜欢它在注释和赏析部分的处理方式,通常是采取左右分栏或者脚注的形式,清晰明了,不会打断正文的阅读流畅性。对于我们这些初涉古籍的读者来说,这种用心的设计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光是放在书架上,也能为整个房间增添几分雅致的书卷气。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见出版方对“国学经典”这四个字的敬畏之心,绝对是市面上许多速成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选篇眼光极其独到,它并没有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堆砌,而是展现出一种精挑细选后的克制与高妙。我发现,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固然都在其中,但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些被主流选本略微忽略,却在元曲发展脉络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佳作。编选者似乎拥有深厚的文学史功底,他(她)的排序并非完全按时间,而是暗含了一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引导逻辑。读下来,你会清晰地感受到元代社会情绪的流转、不同剧种的风格差异,乃至文人雅士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心挣扎与艺术表达。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使得我们不只是在欣赏孤立的篇章,而是在进行一次有组织的、沉浸式的元曲文化溯源之旅。对于想要真正理解元曲精神内核的人来说,这套选本提供的路径是极为高效且深刻的。

评分

从文本注释的详尽程度上看,这套书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对比了手头几本不同的元曲选本,深感此版在“精准”和“易懂”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对于那些艰涩的生僻字词、特有的元代口语俗词,注释不仅给出了准确的现代汉语解释,还常常追溯其词源或当时的语境,让人茅塞顿开。更棒的是,对于那些典故繁复的套数,它会用白话进行简要的背景梳理,这对于理解曲辞中蕴含的历史画面感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读古诗词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层美感,但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批注,我仿佛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茶馆酒肆的场景之中,能真切体会到“曲子”作为一种通俗艺术形式的生命力。这种细致入微的“护航”,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同时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可以说是既面向大众普及,又不失专业水准的典范。

评分

这本书在提供文本内容的同时,对于“论”的部分的处理也极为到位。仅仅罗列诗词是不够的,要理解元曲这种综合性艺术的成就,必须了解它在理论上的革新与突破。我发现,编者很巧妙地穿插了历代对元曲的评论摘要,这些评论并非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与具体作品相互印证的“活的批评”。例如,在欣赏某大家名篇后,紧跟着出现早期戏曲理论家对该体裁的评价,这种“作品—理论—再反思作品”的互动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理解维度。它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更像是一场与古人对话的研讨会。这种结构设置,迫使读者主动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作品是经典的”,而不是被动接受“它就是经典”的结论,这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鉴赏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训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