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诗词文论必读本) 国学/古籍 书籍 |
| 作者: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定价: | 12.0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ISBN: | 9787550243736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 《元曲三百了300首作品,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元曲风格多样,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常与唐诗、宋词并称,从而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的三个极为光辉灿烂的时代文学。 |
| 目录 | |
| 【元曲三百首 目录】 元好问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 / 013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 013 杨果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一) / 014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二) / 015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三) / 015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有感(其一) / 016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构阑 / 016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 018 [双调]拨不断·大鱼 / 018 盍西村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 019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 019 [越调]小桃红·杂咏 / 020 [越调]小桃红·杂咏 / 020 [越调]小桃红·杂咏 / 020 商挺 [双调]潘妃曲 / 021 [双调]潘妃曲 / 021 [双调]潘妃曲 / 022 胡祗遹 [中吕]阳春曲·春景 / 022 [双调]沉醉东风·失题 / 023 伯颜 [中吕]喜春来·春景 / 023 王恽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 / 024 [越调]平湖乐 / 025 [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 025 卢挚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 026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 026 [双调]沉醉东风·对酒 / 026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 027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 027 [双调]蟾宫曲·沙三伴哥来嗏 / 027 [双调]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 / 028 [双调]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 028 [双调]蟾宫曲·醉赠乐府朱帘秀 / 029 [双调]寿阳曲·别朱帘秀 / 029 赵岩 [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 030 陈庵 [中吕]山坡羊 / 030 [中吕]山坡羊 / 031 关汉卿 [仙吕]一半儿·题情 / 032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2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2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3 [南吕]四块玉·闲适 / 033 [双调]沉醉东风 / 034 [双调]沉醉东风 / 034 [双调]大德歌·春 / 034 [双调]大德歌·夏 / 035 [双调]大德歌·秋 / 035 [双调]大德歌·冬 / 035 [黄钟]侍香金童 / 036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 037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 037 白朴 [仙吕]寄生·饮 / 039 [仙吕]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 039 [中吕]阳春曲·知几 / 039 [中吕]阳春曲·题情 / 040 [中吕]阳春曲·题情 / 040 [越调]天净沙·春 / 041 [越调]天净沙·秋 / 041 [双调]驻马听 / 041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 042 [双调]庆东原 / 042 [大石调]青杏子·咏雪 / 043 姚燧 [中吕]满庭芳 / 044 [中吕]普天乐 / 044 [中吕]醉高歌·感怀 / 044 [中吕]醉高歌·感怀 / 045 [越调]凭阑人 / 045 [越调]凭阑人 / 045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 045 刘敏中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 / 046 庾天锡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 047 马致远 [南吕]四块玉·天台路 / 047 [南吕]四块玉·浔阳江 / 048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 048 [南吕]金字经 / 048 [越调]天净沙·秋思 / 049 [双调]蟾宫曲·叹世 / 049 [双调]清江引·野兴 / 049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 050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 050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 050 [双调]寿阳曲 / 051 [双调]湘妃怨·和卢琉斋西湖 / 051 [双调]拨不断 / 051 [双调]拨不断 / 053 [双调]夜行船·秋思 / 053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 054 赵孟頫 [仙吕]后庭花 / 056 王实甫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 056 滕宾< |
| 编辑推荐 | |
|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有元一代的文学就是元曲。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它的兴起对于我国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元曲一出现就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元曲题材丰富多样,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生动,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语言通俗易懂,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
| 摘要 | |
| 元好问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 忻州)人。金宣宗时期进士,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后 隐居。在金元相交时期颇有名望,被时人称为“元才子”。著有 《元遗山集》,编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等。今存小令九首。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①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注释】 ①卜居:选择定居之地。外家:母亲的娘家。 【解析】 此曲写于金朝灭亡之后,因而曲意在闲适悠然中见沉重哀痛,在醉狂逍遥中流露出忧愁愤慨。作者远离家乡,在外辗转二十余年,再次归乡时,天下已改朝换代。清风明月是作者隐居生涯中仅剩的消遣和寄托,“惟”字看似洒脱,实则暗含着满心的苦涩与无奈。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解析】 这首曲子上曲写景,下曲抒情。绿叶阴、池水、亭台构筑了一个幽静阴凉的避暑去处。乳燕、雏莺、鸣蝉的声音此起彼伏,为静景增添了不少活泼生动的情趣。“骤雨过”三句,可称得上是这段景语的点睛之笔。由此,作者对园中好景生起美景难留、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慨叹。 杨果 杨果(1197—1269),字正卿,号西庵,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金亡之前,曾任偃师令,为官清正。后入元,官至参知政事。擅长作乐府诗,结集为《西庵集》。贯云石曾在《阳春白雪序》中以“平熟”二字论其曲。现存小令十一首,套数五套。 [越调]小桃红·采莲女(其一)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①,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注释】 ①若耶:会稽(今浙江绍兴)若耶山下的一条小溪,传说是西施浣纱的地方,因而又称浣纱溪。 【解析】 前半部分对男子情意的描述显得精致、婉约,具有文人含蓄委婉的表意特征;后半部分对女子的描写则显得鲜活、生动,更倾向于民间率直活泼的传情特点。这种文字风格上的差异,也隐隐透露出两人身份上的差异,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坚定和忠贞,也暗含她对男子的怀疑和嘲讽。 |
我个人认为,这本选集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古籍”予人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刻板印象。它既有“国学经典”的厚重底蕴,又有“必读本”的实用导向。不同于那些只注重学术考据或仅停留在大众科普的出版物,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始终保持着对读者的同理心。无论是想快速领略元曲精华的入门者,还是希望系统梳理知识脉络的进阶爱好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性极强”的文化体验,让你在欣赏到极致的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清晰地掌握其背后的时代背景与艺术规制。这是一套真正体现了“为读者着想”的诚意之作,值得所有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拥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拿到手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封面那种仿古的纹理,加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古典韵味。内页的纸张也选得极好,摸上去有种温润的手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字里行间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使得整体版式显得疏朗大气。我尤其喜欢它在注释和赏析部分的处理方式,通常是采取左右分栏或者脚注的形式,清晰明了,不会打断正文的阅读流畅性。对于我们这些初涉古籍的读者来说,这种用心的设计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光是放在书架上,也能为整个房间增添几分雅致的书卷气。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见出版方对“国学经典”这四个字的敬畏之心,绝对是市面上许多速成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选篇眼光极其独到,它并没有一味追求数量上的堆砌,而是展现出一种精挑细选后的克制与高妙。我发现,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固然都在其中,但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些被主流选本略微忽略,却在元曲发展脉络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佳作。编选者似乎拥有深厚的文学史功底,他(她)的排序并非完全按时间,而是暗含了一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引导逻辑。读下来,你会清晰地感受到元代社会情绪的流转、不同剧种的风格差异,乃至文人雅士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内心挣扎与艺术表达。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使得我们不只是在欣赏孤立的篇章,而是在进行一次有组织的、沉浸式的元曲文化溯源之旅。对于想要真正理解元曲精神内核的人来说,这套选本提供的路径是极为高效且深刻的。
评分从文本注释的详尽程度上看,这套书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对比了手头几本不同的元曲选本,深感此版在“精准”和“易懂”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对于那些艰涩的生僻字词、特有的元代口语俗词,注释不仅给出了准确的现代汉语解释,还常常追溯其词源或当时的语境,让人茅塞顿开。更棒的是,对于那些典故繁复的套数,它会用白话进行简要的背景梳理,这对于理解曲辞中蕴含的历史画面感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读古诗词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表层美感,但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批注,我仿佛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茶馆酒肆的场景之中,能真切体会到“曲子”作为一种通俗艺术形式的生命力。这种细致入微的“护航”,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同时保证了知识的准确性,可以说是既面向大众普及,又不失专业水准的典范。
评分这本书在提供文本内容的同时,对于“论”的部分的处理也极为到位。仅仅罗列诗词是不够的,要理解元曲这种综合性艺术的成就,必须了解它在理论上的革新与突破。我发现,编者很巧妙地穿插了历代对元曲的评论摘要,这些评论并非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与具体作品相互印证的“活的批评”。例如,在欣赏某大家名篇后,紧跟着出现早期戏曲理论家对该体裁的评价,这种“作品—理论—再反思作品”的互动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理解维度。它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更像是一场与古人对话的研讨会。这种结构设置,迫使读者主动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作品是经典的”,而不是被动接受“它就是经典”的结论,这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鉴赏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训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