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950年代的另類生活傳奇!一個北方鄉村青年的懺悔錄!
鳩占鵲巢,一個人以另一個人的身份和名義活著。他得到瞭一大堆東西,但把自己弄丟瞭,傾其一生,他再沒能讓自己的名字復活……
故事如此麯摺、跌宕,充滿懸念,敘述卻如此從容、節製,毫無誇怖,那是敘述者曆盡滄桑之後的淡定。
內容簡介
那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任何努力都難以補償……
故事如此麯摺、跌宕,充滿懸念,敘述卻如此從容、節製,毫無誇怖,那是敘述者曆盡滄桑之後的淡定。寜靜的河麵下暗潮洶湧,平和的語調難掩徹骨的憂傷,這隻“斑鳩”的命運讓人不能釋懷。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一個人對自己生命成長的追尋,卻被捲入瞭曆史的皺褶。這部作品在個人的生命選擇與曆史的宿命之間,建立起一種奇特的緊張關係。就在曆史宿命之側,主人公的形象一步步清晰:那是一個富有文化氣息、帶有感傷氣質的鄉村青年形象,其敏感和內秀甚至遠遠超齣中國文學中慣常的農村青年形象。他甚至有些詩意氣質,他身上有著五四青年的某些稟賦,那是未能投身革命而誤入歧途的鄉村知識青年。
——陳曉明
一部相當齣色的小說。從敘述即小說語言的角度,堪稱當代小說中不多見的精品,不惟從容、節製,而且簡潔、精準,凸現瞭現代漢語文學作品可能的鑽石品格。對節奏的把握尤其高超,將結構和布局上的虛實、簡繁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
——唐曉渡
目錄
第一章
孤城驛
李廣武
小傢夥
賊船
第二章
形形色色的客人
潘多拉盒子已經打開
張望唐河鎮
第三章
孫晉的朋友
笑麵韋馱
風從北方來
女生、女生
第四章
李叔叔
網撒齣去瞭,小魚還在歡快地遊動
不要仇恨
第五章
是誰炸傷瞭李廣武
唐河支隊
焦土·雪野
第六章
凱鏇
我的幸福時光
第七章
我們傢的新人
在河邊
誘捕
最初的清算
第八章
女客人
正仁街號
唐河蘇武
第九章
陰影
郵差
我能給你什麼
給孩子們
第十章
緻本城居民的公開信
夢魘
等待颱風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孤城驛
關於我的故事,還是從五○年開始說起吧。五○年春節剛過,我從煙颱搭乘一艘雙桅機帆船去安東,這是我生平第一次遠行。從山東半島到遼東半島,算起來距離不太遠,但隔著海峽,又分屬兩省,因此在安東下船的時候,心裏也“異鄉異客”地悵惘瞭一迴。我從安東坐上開往唐河的長途公共汽車,沿海邊公路西行約兩個小時,中途在孤城驛下車,這是我此行的終點。我來孤城驛是投奔一個叫李秉義的人,他是我的一個本傢叔叔,在孤城驛來亨貿易貨棧做店員。在海峽另一麵的山東老傢,李秉義算是一個體麵人,鄉親們管他叫“二掌櫃”。李秉義迴鄉的時候穿著長袍,戴一頂呢禮帽,舉止彬彬有禮,渾身透著生意人的謙和勁兒。有一個階段,父親曾打算讓我跟李秉義齣來學生意,那時候我在縣城上中學,心氣很高,說到生意人,第一個印象就是低眉順眼打算盤,或點頭哈腰招徠顧客,自然是看不上眼。我最感興趣的是當軍官,有一個同學的父親在國軍裏做到師長,所以當時很多同學都想從軍,除瞭當兵,那時候我從未起過彆的念頭。當我在傢裏待不下去的時候,自然就想到瞭李秉義,當年李秉義曾經很賞識我,如果那時候跟他齣來,估計這陣子我也該戴上呢禮帽瞭。
孤城驛是一個背山.臨海的小鎮,一片青灰的瓦屋頂,看起來和我們子午山的集鎮差不多。打聽瞭幾個人,很快找到來亨貿易貨棧。
焦土?雪野
還在讀書的時候,我就接觸過高句麗、百濟和新羅這些古國名詞。自安東都護府以來,鴨綠江東岸這塊土地似乎總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為它搭進瞭多少條性命,連自己都難以計數,我們有一百條理由為它著迷,到頭來卻不知道自己要乾什麼。到嶽寶瑞的爺爺嶽振邦逃走那時候起,我們終於離開瞭這個噝噝作響的炮仗,但僅僅隔瞭幾十年,在它炸得遍地開花的時候,我們又迴來瞭。
沿X號公路往南開,惡戰的跡象隨處可見,沿途看不到一個完好的村莊,所過之處,滿眼都是廢墟,炸斷的大樹橫在路邊,甚至連岩石都被煙火熏成黑色。路上,不斷能遇見隊形不整的朝鮮人民軍嚮北撤退,即使遇見我們這樣一支騾馬車隊,他們也會謙恭地等候在路邊,讓我們先過。
每當中途休息的時候,支隊都要抓緊時間進行防空演習,警務連的人安插在各分隊指導訓練,我們被告知:聽到號聲,須立即就地臥倒,雙手掩住耳朵,嘴張開。隊員們沒經曆過轟炸,覺得這種姿勢挺滑稽,他們說這是“旱地紮猛”,每當訓練結束,大傢嘻嘻哈哈地互相取笑。第一次經曆轟炸是在龜城南麵,車隊正走在一片低山地區,忽然響起瞭防空號聲,我們剛隱蔽到公路邊的樹林裏,便有兩架飛機低空飛過來,巨大的轟鳴聲夾帶著哨音呼嘯而過,像從地皮上碾壓過去一樣,壓得人透不過氣來。或許是試探,那兩架飛機往公路上投瞭幾顆炸彈,有一掛馬車受瞭驚嚇,從隱蔽處狂奔而齣,筆直地衝下公路。那兩架飛機有瞭目標,依次俯衝下來,又投下兩顆炸彈。在騰空而起的煙霧中,眼見車輪像風箏一樣斜飛到山那麵去瞭。緊接著又發生瞭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嶽寶瑞也衝齣樹林子,他的黑鬥篷高高地飄起來。像一隻黑色的大鳥展翅欲飛。隻見他衝到一片開闊地上,指天畫地聲討空中強盜。在我旁邊的警務連丁連長罵瞭一聲:“這是哪兒冒齣來的活寶!”有好幾個聲音大喊嶽寶瑞,但他像沒聽見一樣。丁連長迅速衝齣去,拉瞭嶽寶瑞一把,嶽寶瑞顧自大喊大叫,梗著脖子作巋然狀,後來還是老丁用瞭擒拿功夫纔把他放倒。
這天晚上,各分隊都分到瞭馬肉,丟瞭馬車的車老闆傷心得直哭,數叨說那是三匹好牲口,其中一匹稞馬剛配瞭種,還花瞭一鬥高梁的料錢,現在可好,齊根都炸掉瞭。蔔政委耐心勸瞭他半天,說這是他的光榮,何況按規定還可以得到賠償。車老闆好歹不哭瞭,但他堅決不吃馬肉。
晚飯後召開瞭分隊以上乾部會議,孫晉一反常態,聲色俱厲地強調說隱蔽是頭等大事,據他觀察,今天被炸毀的那掛馬車根本就沒閘。我注意到孫晉的語氣也不像以前瞭,他再沒像以往那樣強調要把人都好好帶迴去,而是說要把傷亡降到最低限度。這是一個不祥的變化,是身臨其境的人纔有的一種直覺。孫晉還對丁連長的果斷行為錶示感謝,說要建議軍分區給丁連長記功。至於嶽寶瑞,經研究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沒收黑鬥篷,並責令寫齣書麵檢查。
散會後我在隊部拿瞭一件棉衣,來到城關區分隊。嶽寶瑞的黑鬥篷已被收繳,他瑟縮著身子,一個人坐在樹下,膝蓋上墊著小本子,眼神直勾勾的,看樣子又在構思瞭。我把棉衣給他披在身上,嶽寶瑞一下又來瞭精神,說今天很不錯,至少有兩首新詩,都是以前沒體驗過的,待在傢裏無論如何也不會有這麼好的意境。說著便站起來,背著手走瞭兩步,隨之抬頭望著夜空吟齣兩句。我打斷他,說你把詩先放一放,今天晚上還要寫一份檢討書交到隊部。嶽寶瑞一聽便火瞭,他拍拍身上,說:“不是把鬥篷拿走瞭嗎,還寫什麼檢討!”
我說:“對你的處分是隊部研究決定的,不能更改。你今天的行為非常愚蠢,要不是丁連長,還不知會鬧齣什麼後果,你不怕死,圖一時痛快,可你想過沒有,在你身旁還有三韆人的車隊。”
“他們都說我傻,”嶽寶瑞說,“我罵飛機,飛機在天上,它聽不見,我知道它聽不見,聽見瞭也聽不懂,那是美國飛機,美國飛機能聽懂中國話嗎!”
……
前言/序言
後記
若乾年後,在北滿林區一個地窨裏,我開始追述自己的經曆。那時候外麵冰天雪地,氣溫是零下三十幾度,從外興安嶺吹過來的西北風挾帶著雪霧在樹梢上呼嘯,地下則是另一個世界,炕洞裏燃著劈柴,空氣中彌漫著鬆樹凝子的氣味,肆虐的風雪和徹骨的嚴寒都被擋在外麵。喧囂中的寜靜,能讓人想起很多往事,由大風攪起的思緒,仿佛都在風吹不到的地方沉澱下來,積成厚厚的一堆——
“關於我的故事,還是從五。年開始說起吧。”我對著跳蕩的油燈說,然後,我把這句話記在攤開的稿紙上。
把自己的經曆當作故事講齣來,我認為這並不像通常想象的那樣簡單,即使如實復述,也難免矯飾的嫌疑,這有悖我的某些準則。好在我並不認為那就是我,敘述者是一個叫李滿倉的人,我可以想象,李滿倉以第一人稱敘述另一個人的故事,那個人叫李廣舉,或者叫李廣武。如今唐河的李廣武被埋在數韆裏外的一個公墓裏,而李廣舉也早已丟失在漂泊的路上,李滿倉知道他們的全部底細,他要拿他們來打發漫長的鼕夜。
我住的地方離國境綫隻有二十公裏,天氣晴朗的時候,站在嘹望塔上能清楚看到北麵的界河,這裏是林場的一處觀測點,在場部繪製的地圖上,我的觀測點代號是511。大雪封山之後,林場撤走瞭另一名觀測員,此後的幾個月裏,隻有我一個人守候著方圓百裏的莽莽林區。我每天三次從棲身的地窨裏走齣來,登上圓木搭的嘹望塔,八十倍軍用望遠鏡把遠處的景物都拉到眼前。暴風雪過後,四周一片死寂,仿佛連空氣和聲音都在眼前凝住瞭,厚厚的積雪掩埋瞭地麵的棱角,近處遠處的景物都變得渾圓起來,大地就像一幅八卦圖,仿佛又迴到瞭遙遠的混沌時期。偶爾,鏡頭裏麵會齣現覓食的鬆鼠或是野雞,這時候我通常會興奮起來,如果它們找到漿果,我會一直看著它們飽食之後離開。我還發現過兩處樹洞,洞口掛著厚厚的白霜,據說那裏麵住著蹲倉的黑熊。我把眼前的一切生物都看作是我的鄰居,我和它們沒有什麼區彆,到來年冰雪消融之前,我完全是一個自然的人。鬆鼠和黑熊住在樹洞裏,野雞在草叢中,而我的巢穴在地下,隻有當另一個人到來的時候,這裏纔有瞭社會,有時候我想這一次真他媽的完全徹底,簡直就是逃離瞭社會。嘹望塔是一個過時瞭的景物,每當我在上麵凝目遠眺,望著密密層層的冷杉梢頭在風中湧動,仿佛青風岬的海浪正在嚮我湧來。在燈塔的時候,我對生活還抱有某種期望,而現在,我隻是一雙眼睛,我想我活在這世界上注定是一個守望者。
我比較喜歡李滿倉這個名字,它很平常,像大田裏的一棵高粱,永遠不會惹人注意。它能讓人想起土地、農作和收成,有一種可以觸摸的質感,自從我賦予它生命以來,很少有人提起它(對於一個刻意要隱姓埋名的人,這一點非常重要),它隻是靜靜地睡在林場職工的花名冊裏,也許場部領導在某一次會議上,偶爾會站在地圖前,指著我的觀測點說:這裏就是511,有我們一個觀測員。他們沒見過這個觀測員,不知道他的過去,甚至不知道這個人叫李滿倉。
我的搭檔是個快樂的小夥子,他有一個秀氣的名字,叫楊秀玲,人長得也秀氣,他來511不到三年,是頂替前一個退休的老觀測員。楊秀玲剛來的時候,耐不住曠日持久的寂寞,動輒爬到嘹望塔上,拍著欄杆大聲吼叫。閑暇時他便纏著我不停地說話,比如我的傢庭以及來林場前的經曆,我自然又得編造身世,這次我是膠東的農民,已婚,生有一個女兒,老婆叫楊舸,是春風農業生産閤作社的會計。我編造謊言很平常,有一種事務性的認真態度,由於過於認真,有時候連自己也迷惑瞭,仿佛那本來就是我。長年呆在林子裏,可乾的事畢竟不多,我花很多時間侍弄土地,住處周圍的空地都被開墾齣來,種各種蔬菜和榖物,還有一片大煙。我的農活手藝讓楊秀玲大開眼界,不過據他說,我的行為舉止更像乾部或是教員。
每年春季楊秀玲迴來,第一件事便是給我理發,這時候我的頭發通常都長到齊肩,楊秀玲管我叫“女乾部”。雨季來臨的時候,我照例要休一個月的假,既然我是有傢的人,總該迴傢看看。每次臨行前,楊秀玲都會說:“這迴該給我姐留個兒子瞭。”或者說:“快走吧,去年你氣色挺好,我看能種上,沒準迴傢就能趕上抱兒子瞭。” 我步行穿過森林,嚮南走一百多裏地,那裏有一個伐木場,從伐木場乘小火車往東二百裏,是場部所在地,那是一個四等小站,具有文明社會的一切特點,旅館、飯店、澡堂和電影院一應俱全。我從場部領瞭一年的薪水,通常會在那裏適度消費一下,感受一下作為現代人的種種便利,然後改乘公共汽車繼續嚮東,約有六個小時的車程,在日暮時分到達另一座小城(由於種種原因,我不便說齣地名,姑且叫它s城吧,如果說我還有傢可迴的話,這大概就算迴傢瞭)。離開唐河這些年,傢的概念已經很淡漠瞭,像一個陳年的夢。我能夠理智地看待自己,對我來說,唐河是另一個世界,比如陰陽阻隔,我從不奢望能起死迴生,我可以韆遍萬遍默念楊舸和小午的名字,但我沒有絲毫理由再去攪擾她們那已經平靜的生活。對妻子女兒的思念驅使著我,我就像固執的候鳥那樣準時,每年一度來到S城,在這裏,我能輾轉得到一點妻子女兒的訊息,這對我已經足夠瞭。毗鄰國境綫的S城頗具異國情調,遠遠望去,一片漆成灰色或是天藍色的鐵皮屋頂,鐵路綫穿城而過,消失在遠處的森林中。城裏也有一座小教堂,和唐河不同的是教友們可以做禮拜,可見這裏比內地要寬鬆一些。當年我從唐河齣來,先在北方轉悠瞭兩年,給人放過馬,下過煤窯,在林場當過伐木工人。那是一段近於流浪的日子,為瞭不惹人注意,我把製服收進提包裏,換上對襟襖和抿襠褲,盡量讓自己土氣一些,那時候我是一個老成笨拙的膠東農民。後來風聲漸緊,不斷有逃亡者被查獲,我不得不一再嚮北邊遷移,最後來到S城,大凡在南麵能有一點辦法,我想我是不會利用程天佩提供的投奔地址。記得火車是在下午到達S城,照程天佩給我的地址,找到城北一處小旅館,接待我的,居然就是在程天佩傢看見的那個老顧(也許是老景),現在他姓金,人們都叫他金掌櫃。初次看見金掌櫃簡直讓我瞠目結舌,當年在唐河河堤上,我曾經試圖對他使用暴力手段,還揚言要把他扔進河裏,但金掌櫃並不特彆注意我,仿佛他已經忘記瞭。金掌櫃是一個有規矩的人,對我的款待周到又有分寸,我們很少說話,偶爾碰見,隻是點頭而已。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金掌櫃的小旅館是個藏汙納垢的地方,這裏住著一些神秘的客人,他們謹慎而又收斂,悄無聲息地呆在各自的房間裏,很少互相走動,隻有吃飯的時候大傢纔聚在一起,但沒有人說話,一個個滿腹心事的樣子,那些懷錶、金牙、平光鏡以及陳舊的三接頭皮鞋和禮服呢外套,無不散發著一股陳年的黴味。他們的時代已經結束瞭,由於不閤時宜,他們不得不離開,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前些年他們應該往南走,在孤城驛或者彆的什麼地方登船,去尋找適於他們生存的地方,如今海路被堵死瞭,於是他們又一股腦擁嚮北方,這裏地曠人稀,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容身,他們在這裏集結等待,像逆流而上的魚群尋找源頭。和他們比起來,我還是一個新手,我還不太適應陽光下的黑暗,但從今往後,我將和他們一樣,我想逐漸會適應的。在小旅店住瞭半月左右,每天就是睡覺、吃飯、看書,據程天佩說,金老闆會給我找一份工作,所以也不是很著急。終於有一天金老闆告訴我,工作已經聯係好瞭,去林場當護林員,他並沒問我是否同意,隻說那麵一切都辦妥瞭。“是一份好差事,挺安全的,”他說,“你看,林業局那麵需要登記一下,你得有個名字。”他謙和地望著我,仿佛我從來就沒有過名字。那時候我脫口就說齣瞭李滿倉這個名字,金老闆讓我寫在一張紙條上,然後收起來揣進衣兜,臨走的時候他像是忽然想起來,說:“對瞭,這裏還有你一個熟人,今天下午會來看你。”見我詫異的樣子,他輕聲說請李同誌放心,這件事非常穩妥。不等我再問,他便輕輕關上門,悄無聲息地走瞭。這天下午我忐忑不安地呆在房間裏,我實在想不起有誰會來看我,老實說,現在我還沒到被人“看”的時候。不難想象,這時候唐河的我早已埋在屏風山革命公墓裏,墓碑前擺著褪色的花圈,真切的或事務性的哀傷已逐漸平復,都被厚厚的黃土掩埋在地下,而這時候竟會有一個人戲劇般地越過陰陽阻隔,要來看我瞭。我瞭解程天佩,他絕不會把如此性命攸關的秘密泄露齣去,那麼,這個人是怎麼知道我還活著?他想乾什麼,是顯示知情者的能耐還是要來“驗明正身”?我站在窗前,望著街上往來的行人,心裏反復揣摩著可能齣現的麵孔。午後的陽光斜照在街上,風中已夾帶著鞦天的涼意,街兩旁的楊樹葉已經泛黃,一群大雁橫著從天上飛過去,急匆匆飛嚮南方,大概在立鼕前後,它們會準時到達唐河,在那裏稍事休整,然後飛過海峽,飛過子午山。遠處傳來火車汽笛聲,是上行列車,小站的廣播響起來,播音員的聲音懶洋洋的。這時候有人輕輕敲門,我走到鏡子前,做作地攏瞭攏頭發,樣子還不算太狼狽,我想既然要來看,那就看吧。仿佛是一個幻覺,站在門外的竟是羅蘇維!幾年不見,羅蘇維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瞭,原先的發辮剪成瞭短發,但熱情的眼神還在,依稀還能感覺齣咄咄逼人的樣子。 “沒想到會是你!”我說不上驚喜還是驚慌,拉過椅子讓羅蘇維坐。“聽金老闆說,今天下午會有人來。” “剛知道你在這兒,”羅蘇維說,“兩年前程天佩來過一封信,說你能過來,這兩年你去哪瞭?” “海闊天空,”我說,“離開唐河後一直在北方轉悠,其實咱們隔得不遠。” “我傢就在附近,”羅蘇維把手裏拎的背兜背到肩上,“你收拾一下,咱們走。” 路上羅蘇維不停地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仿佛我是來旅遊的。我想羅蘇維已經習慣瞭用平和寬容的眼光看我,即使我變成一條毛毛蟲也不會讓她驚訝。在朋友眼裏能混到這步田地,我說不準是幸運還是悲哀。我問羅蘇維現在怎麼樣,她說在中學教美術。提起當年離開唐河那件事,羅蘇維遲疑瞭片刻,說她不得不走。“我有一個兒子,今年三歲,有一半俄羅斯血統,”羅蘇維笑瞭一下,“我沒有勇氣把孩子生在唐河。” 羅蘇維傢是三間紅磚房,鐵皮屋頂漆成天藍色,院裏種瞭很多嚮日葵,中間一條方磚鋪的甬道,甬道兩邊是荊條插的籬笆牆,牆根混種著鞦菊和雞冠花。進門是廚房,西屋是客廳兼工作室,幾幅未完成的油畫隨意擺放在地上。羅蘇維把畫架推到一邊,搬瞭把椅子給我坐。擺在地上的畫有一幅靜物,兩幅風景,其中一幅畫的是海灣,顯然是以前未完成的畫稿,我說:“你終於能沉下心畫畫瞭。” “我喜歡做美術教員,也算物盡其用吧。我們有幾個學生很有纔氣,今年有四個考上美院瞭。” 這時候外麵有人喊羅老師,羅蘇維迎齣去,一會兒拉著一個男孩走進來。“阿圖,叫叔叔,”她俯下身指著我說,“這是阿圖的李叔叔。”阿圖喊瞭聲叔叔,就鼓著勁兒去搬椅子。羅蘇維說:“媽媽要做飯去瞭,看叔叔能不能抱得動,我們阿圖可沉瞭。”阿圖站在地上做巋然狀,我故作吃力的樣子抱起阿圖,說:“阿圖真沉!領叔叔齣去玩好不好?”阿圖興奮起來,拉著我的手往外使勁兒:“叔叔捉螞蚱。” 阿圖是個非常漂亮的男孩兒,黑頭發、灰藍色的眼睛、翹鼻子、白裏透紅的胖臉蛋兒,隱約能看齣那個蘇聯中尉哈達耶夫的影子。我想羅蘇維當年不顧一切要生這個孩子,除瞭對界河北麵那片廣袤土地的嚮往,也有對哈達耶夫的真實情感。公道地說,哈達耶夫這個人不錯,在情感方麵,羅蘇維不會作假,為此她失去瞭一些東西,阿圖是一個迴報,是一個撫慰,我想如果不是北麵那條界河的阻隔,羅蘇維會毫不猶豫地為孩子去尋找父親,為自己去尋找所愛的人。我給阿圖抓瞭兩隻螞蚱,用罐頭盒裝起來,阿圖捧著罐頭盒看瞭一會兒,又掏齣來一隻放在地上。我問阿圖為什麼要把螞蚱放走,阿圖嚴肅地說:“它們打架瞭。” 甬道東側的籬笆有兩處缺口,我找來荊條給重新修補起來。羅蘇維的院子很大,約有一畝地,土質黝黑,除瞭種一點嚮日葵,其餘的土地就那麼閑置著,如果是在春天,我想我會把它變成一片菜地,盡管羅蘇維生活能力很強,但還是能看齣獨身女人的拮據。這時候便想到楊舸,正仁街93號現在也有一個單身女人,也有一個失去父親的孩子,那些不眠之夜,深長的嘆息,堅定的麵孔下麵,掩藏著難以言說的淒苦無助,而我隻能站在遠處,無能為力地看著這一切。與我相近的幾個女人,仿佛都難以逃脫命運的作弄,我見過郭蘭,見過羅蘇維,更是一手製造瞭楊舸的悲劇命運。迴顧這些年,我在即將崩塌的雪崖邊緣竄跳,雪崖終於崩塌,我被它裹捲著呼嘯而下,迴頭望望,身後一片狼藉。晚飯的時候,我和羅蘇維談起孫晉,溫麗新去世後,楊舸曾和我說過她的想法,那是一個很實際的安排,不乏女人式的體貼和周到,隻是我們沒來得及辦這件事。羅蘇維知道溫麗新已經不在瞭,也為孫晉惋惜,又問起孫晉的兒子,我告訴她現在由楊舸撫養,羅蘇維說楊舸心細,有責任感,孫晉把孩子交給她,也該放心瞭。我說這邊氣候畢竟和遼南不一樣,記得孫晉說過,唐河人到瞭外地都會不習慣,如果有機會,我覺得你還是應該迴唐河。羅蘇維正在給阿圖喂飯,她看看我,似乎已經聽懂瞭我的意思。“那怎麼可能,”她說,“我個人怎麼樣無所謂,我得為阿圖考慮,唐河放不下阿圖,不用說你也明白。” “唐河小嗎?”阿圖仰臉望著媽媽。 “唐河很大。”羅蘇維說。 “比椅子大嗎?”阿圖認真起來。 “唐河啊……”羅蘇維說,“都讓人住滿瞭,沒有咱們阿圖的地方瞭,阿圖生在北方,這裏纔是阿圖的傢,”羅蘇維舀瞭一勺湯喂給阿圖,“黑土地,大森林,阿圖的傢多好啊!” 去林區那天,羅蘇維送我到車站,臨上車的時候她說:“我會注意南麵的消息,休假瞭就迴來,希望你能把我這裏當自己的傢一樣。” 即使羅蘇維不說,我也會把S城看做是一個傢,那是我與過去的最後一綫聯係,沒有那條綫,我會像無主的野狗一樣彷徨無著。我很幸運,在這種時候遇上瞭我和我妻子的朋友,S城是一個不容選擇的歸屬,是漂泊的心靈唯一賴以憑藉的地方,有瞭那個坐標,我纔沒有讓自己迷失在荒山野林裏。此後,每年我都要迴到S城,迴到最初齣發的地方來,我需要得到唐河方麵的消息,當然,我同樣看重和羅蘇維母子的團聚,S城彌補瞭我的某種缺憾,讓我重新感受到傢庭的氛圍。我和阿圖成瞭很好的朋友,因為我總是在夏天來到S城,阿圖便叫我“夏天的叔叔”。李秉義教給我的那個童謠,又被我傳給阿圖,看著阿圖一年年長大,我就想小午也該長高瞭,還有孫晉的兒子留紀,他一直由楊舸撫養。楊舸還在實驗小學教書。孫晉在專署工作兩年後,迴唐河當瞭副縣長。這些都是羅蘇維告訴我的,消息自然還是程天佩傳過來的。程天佩還讓羅蘇維轉告我,李秉義的後事是子午山那邊來人辦的,按照李秉義個人的意願,那一提包東北幣和他埋在一起。程天佩已經齣徒,仍在拖船上,據羅蘇維說,這小子一直過得逍遙自在。都說思想的人是草食動物,行動的人是肉食動物,程天佩是吃肉的,特殊的經曆讓他自小就磨礪齣一副尖牙利齒,該齣手的時候迅疾準確,絕不拖泥帶水。離開唐河這件事,讓我真正領略瞭他周密的頭腦和過人的膽識。我不知道他如今是不是還在繼續乾那樁非法買賣,但貫穿東北的那條通道還在,他隨時都可以利用,坦率說,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從某種勾當中得到好處的時候,他自然就變成瞭同謀,比如我和金老闆,當年我要把他扔進唐河,但現在我們成瞭朋友。由黑到白不容易,而由白到黑再便當不過瞭,隻要你有足夠的承受能力。金老闆對我特彆照顧,連食宿帶介紹工作,隻收瞭我一百元,而據我所知,由於風聲太緊,後來他們每弄走一個人至少要四百,我想再給補一百元,但金老闆不乾,他說你是程天佩的人,交一點食宿費就行瞭。初聽這句話很不受用,仿佛我是給程天佩跟班的,但後來也就想通瞭,金老闆沒說錯,我現在什麼都不是,僅有的這條命還是程天佩給的。離開唐河的時候程天佩給我準備瞭一點錢,加上以前藉的,閤計有一韆三百元,這筆錢逐漸都還給程天佩瞭。我發現待在林子裏,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攢錢,每年夏天齣來,都能在場部財務科領到厚厚一遝薪水,盡管由運輸科長到護林員,薪水降瞭不少,但一年當中,至少有十一個月沒地方花錢,攢起來也是挺可觀的一筆。後來又有消息說楊舸和孫晉生活在一起,他們又有瞭自己的孩子。這個消息並不讓我意外,即使懷著褊狹的念頭,我也不得不承認,這件事再閤適不過瞭,我的朋友和我的妻子,他們碰到瞭一個機會,他們沒有放棄那個機會,各自做瞭適度的變通,我妻子又有瞭新丈夫,女兒又有瞭父親,此後我可以瞭無牽掛瞭。感謝程天佩,他還給我傳來瞭子午山老傢的消息:父親已經作古,李廣武在子午山人民公社當主任,郭蘭在縣裏工作。我想父親臨終的時候一定是帶著某種期望,期望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教我念《增廣賢文》,但是父親在茫茫冥路上找不到我,他老人傢知道我還“健在”嗎?羅蘇維後來也結婚瞭,她嫁給瞭林場技術員彭秀深。老彭是揚州人,業餘時間愛弄弄書畫,對西禪的墨竹佩服得不行,閑暇時便臨摹西禪,羅蘇維總說老彭的竹子就和他的人一樣呆闆笨拙。彭秀深並不在意他妻子的冷嘲熱諷,一如既往地畫,羅蘇維傢掛得滿牆都是,也送人。這時候我已經是個平和而又收斂的老鰥夫,除瞭每年與羅蘇維一傢的例行團聚,我幾乎再沒有什麼社會關係。我不大能和人交談,由於長年呆在林子裏,我的舌頭似乎總也不能和思維同步。當我和羅蘇維夫婦閑坐的時候,羅蘇維動輒會對老彭說:“當年老李對我是有些意思的,如果我們再多走一步,就沒你什麼事瞭。”老彭也會反唇相譏:“我看是你對老李有些意思吧,是不是要舊情復萌啊。”我在羅蘇維夫婦麵前沒有秘密,這部手稿便是羅蘇維整理抄寫的,彭秀深也看過我的手稿。我始終珍藏著女兒七歲時的照片,那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有我們老李傢人的特徵,女兒是我和唐河的最後一綫聯係。或許是由於女兒的緣故,每想到唐河,我的心都會溫暖一下,我總覺得我對唐河負有某種責任。不用說,唐河是我人生的一段歧路,我走錯瞭,去瞭不該去的地方,但歧路風景是如此瑰麗,我已經不想自責瞭,我情願用一生去守望它。再不能迴唐河瞭,也不能迴子午山,我已經習慣瞭林子裏的生活,習慣瞭一個人獨處的日子,當山前山後響起布榖鳥的叫聲,在511嘹望塔上,會有一雙眼睛長久地望著南方。
在綫試讀
《斑鳩》第一部分
即使現在——在我寫這部手稿的時候,迴頭審視最初的行為,我也認為離傢是明智的選擇。某些時候,你的存在會使當事各方陷入尷尬境地,這時候你最好還是離開。在遭遇尷尬的時候,有些人躲齣去瞭,說得體麵一點叫迴避,在我老傢子午山,有一種更直接的說法——跑瞭。五〇年春節後某一天,子午川前街李秉生傢的次子李廣舉突然“跑瞭”。我離傢的時候顔麵掃地(這一節我會在後麵寫到),一個人偷偷溜齣來,隻是想走得越遠越好,我走齣去瞭,一走就是多年。
斑鳩:一場未曾預料的旅程 夜色如墨,點點繁星在無垠的宇宙中靜默閃爍,映照著大地沉睡的輪廓。在古老王國遙遠的邊陲,矗立著一座被時光遺忘的村莊——艾瑞斯。這裏的生活節奏緩慢而寜靜,世代居住的村民們過著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樸實日子。然而,平靜的外錶下,卻湧動著一股暗流。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莉娜的年輕女子。她自幼便對村莊古老的傳說和塵封的曆史充滿瞭好奇。與村裏其他村民不同,莉娜的心中總有一份難以抑製的渴望,渴望去探索未知,去揭開那些被歲月掩埋的秘密。她的雙眼總是閃爍著與眾不同的光芒,仿佛能夠穿透迷霧,看到隱藏在事物錶象之下的真實。 艾瑞斯村莊的中心,坐落著一座宏偉的古老圖書館。這座圖書館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村莊的靈魂所在。裏麵珍藏著無數代人嘔心瀝血寫下的書籍,記載著王國的興衰、先祖的智慧以及那些關於魔法和神秘傳說的隻言片語。莉娜幾乎將她所有的業餘時間都投入到瞭這座圖書館中,她的指尖拂過泛黃的書頁,她的目光在古老的文字間遊走,貪婪地汲取著知識的養分。 一天,在清理圖書館最深處的塵封角落時,莉娜意外地發現瞭一本與眾不同的古籍。這本書的外殼由一種她從未見過的深邃黑色皮革製成,上麵刻滿瞭奇異而神秘的符文。當她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書時,一股微弱的光芒從書頁中散發齣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古老而神秘的氣息。這本書的內容並非記載著曆史事件或人物傳記,而是以一種晦澀難懂的語言,描繪著一段關於“斑鳩”的傳說。 傳說中,“斑鳩”並非一種尋常的鳥類,而是某種古老而強大的力量的象徵。它代錶著輪迴、轉變,以及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巨大潛能。傳說還暗示,隻有當特定的條件滿足時,“斑鳩”的力量纔會被喚醒,從而引導凡人走嚮一條未知的道路,開啓一段改變命運的旅程。 莉娜對書中描繪的“斑鳩”充滿瞭著迷。她感覺,這本書仿佛在與她的內心深處産生某種共鳴。她開始花費更多的時間來解讀這本書中的內容,試圖理解那些晦澀的符文和隱喻。她從圖書館中尋找與此相關的其他書籍,但幾乎一無所獲。這本古籍仿佛是孤立存在的,它所揭示的世界,對於艾瑞斯村莊的村民們而言,是如此的陌生和遙遠。 隨著對“斑鳩”傳說的深入研究,莉娜逐漸發現,書中描繪的某些場景和符號,似乎與她童年時模糊不清的一些夢境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與這個傳說有著某種不為人知的聯係。村莊裏的老人,對於“斑鳩”這個詞語諱莫如深,當她試圖詢問時,他們總是避而不談,仿佛這是一個禁忌的話題。這反而加劇瞭莉娜的好奇心。 在這個過程中,莉娜結識瞭一位神秘的流浪者,名叫凱恩。凱恩的到來,給這個寜靜的村莊帶來瞭一絲不同尋常的色彩。他身著樸素的衣物,但眼神中卻透露著閱盡世事的滄桑。凱恩似乎對村莊的一切瞭如指掌,也對莉娜的研究錶現齣極大的興趣。在一次偶然的談話中,莉娜試探性地嚮凱恩提起瞭“斑鳩”的傳說。 凱恩的反應齣乎莉娜的意料。他並沒有像村裏的老人那樣避諱,而是露齣瞭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他告訴莉娜,“斑鳩”並非僅僅是一個傳說,它更像是一種指引,一種召喚。他暗示,莉娜的命運,或許與這個古老的傳說息息相關。 在凱恩的引導下,莉娜開始踏上探索“斑鳩”真相的道路。她不再滿足於僅僅通過書籍來瞭解,而是開始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這個世界。凱恩為她講述瞭一些關於王國失落的古跡和隱秘的地理位置,並指引她前往那些被認為充滿危險但又可能隱藏著答案的地方。 莉娜的旅程充滿瞭未知和挑戰。她需要穿越險峻的山脈,橫渡湍急的河流,並在危機四伏的森林中尋找方嚮。在這個過程中,她不僅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還要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理解那些隱藏在天地之間的微妙規律。她遇到瞭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給予瞭她幫助,有些人則試圖阻礙她前進的步伐。 在一次艱難的跋涉中,莉娜意外地發現瞭一個隱藏在山腹中的古老祭壇。祭壇的中央,刻著與她從圖書館找到的那本古籍上完全相同的符文。當她依照書中的指引,將手中的一塊晶瑩剔透的石頭放在祭壇的特定位置時,一股強大的能量瞬間爆發。周圍的景物開始扭麯,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奇異景象。 隨後,她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這裏不再是她所熟悉的艾瑞斯村莊,也不是任何她曾經到過的地方。天空呈現齣一種夢幻般的紫色,周圍的植物散發著微弱的光芒,空氣中充滿瞭難以言喻的生命力。她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瞭一個被隱藏瞭無數年的神秘領域。 在這個神秘領域中,莉娜遇到瞭守護著“斑鳩”秘密的古老存在。他們並非以人類的形態齣現,而是以更加抽象和純粹的形式存在。他們嚮莉娜揭示瞭“斑鳩”的真正含義。它是一種宇宙的法則,一種生命不斷演進、蛻變和重生的力量。而莉娜,則被選為這個力量的傳承者,她的使命是去理解和引導這種力量,以一種更加平衡和有益的方式,影響整個世界的進程。 這並非一次簡單的冒險,而是一場心靈和意誌的深刻磨礪。莉娜在旅途中學會瞭如何超越恐懼,如何信任自己的直覺,以及如何在看似絕望的境地中找到希望。她明白瞭,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武力,而是來自內心的堅定和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隨著她對“斑鳩”力量的理解日益加深,莉娜也逐漸意識到,她身上所承載的不僅僅是個人命運的轉變,更是整個王國,甚至更廣闊世界的未來。她需要將這種新的認知和力量帶迴她所熟悉的世界,去彌閤裂痕,去喚醒沉睡的潛能,去引領一個更加光明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當莉娜最終迴到艾瑞斯村莊時,她已經不再是那個隻是好奇古籍的年輕姑娘。她的身上散發著一種沉靜而強大的氣息,她的眼中閃爍著智慧和勇氣的光芒。凱恩早已不知去嚮,仿佛他的任務已經完成。村莊裏的老人看著她,眼中流露齣敬畏和一絲欣慰。 莉娜並沒有急於改變一切,她深知,真正的轉變需要時間和耐心。她開始以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村莊的生活,以及她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她將從神秘領域獲得的智慧,以一種更容易被理解的方式,分享給那些願意傾聽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和啓發,去播撒希望的種子。 “斑鳩:一場未曾預料的旅程”,正如其名,是一段關於自我發現、勇氣和命運的探索。它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神秘力量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個體如何超越限製,如何承擔責任,以及如何在看似平凡的世界中,創造不凡的可能性。莉娜的故事,或許隻是一個開始,一個關於改變和新生的序麯,在這個古老而充滿未知的世界中,繼續譜寫著屬於她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