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海上丝绸之路 | 作者 | 李庆新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 ISBN | 9787546154404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东海丝绸之路,分北线和南线;一条是南海丝绸之路,分南线和东线,其中南线是海上丝绸之路中早开辟的、主要的航线,东线开辟于16世纪大航海时代,自广州、澳门、漳州至菲律宾马尼拉,再经太平洋到达美洲新大陆。《海上丝绸之路》分为“早期东西方海上航线的对接”“从珠江口到波斯湾:广州通海夷道”“宋元帝国对海洋贸易的经营”“世界海洋贸易的新时代”四个篇章,梳理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阐述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是一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普及性读物。 |
| 作者简介 | |
| 李庆新,广东揭西人。历史学博士,研究员(二级),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所长,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海洋史研究》(Studies of Maritime History)主编,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创新协作中心研究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海洋史、中国经济史、中外关系史、广东地方史。专著有《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明代海外贸易制度》,参与并主编《广东通史?古代卷》(上、下册)、《广东历史人文资源调研报告》等。 |
| 目录 | |
| '前言/ 001 **章 东西方海洋航路的对接 一、从地中海到印度洋: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的 航海贡献 / 001 二、东亚的早期航海活动 / 013 三、番禺都会的考古发现 / 018 四、汉朝译使航向黄支 / 026 五、遂溪南朝窖藏出土的波斯器物与银币 / 034 六、俄厄海港:印度化时代南海 -印度洋的贸易中心 / 041 七、印度洋、波斯湾的濒海国家 / 045 八、罗马人的“中国印象”/ 049 九、佛法东传与法显西行 / 051 第二章 从珠江口到波斯湾:“广州通海夷道” 一、常骏出使赤土国 / 061 二、唐朝市舶使 / 062 三、皇华四达:“广州通海夷道” / 067 四、巴格达与广州 / 075 五、唐朝大宗出口商品:丝绸与陶瓷 / 079 六、日本遣隋使与遣唐使 / 082 七、东北亚海域的新罗船队 / 085 八、海上丝路上的高僧大德 / 087 九、伊斯兰教东传 / 094 十、黑石号沉船与印坦沉船 / 097 第三章 东方大航海时代:宋元帝国对海洋贸易的经营 一、宋元帝国的贸易管理 / 111 二、帝国的贸易伙伴 / 114 三、繁华的东方大港 / 119 四、海船与航海技术 / 125 五、马可·波罗时代的旅行家 / 130 六、“泉南佛国”:泉州的宗教遗迹 / 139 七、南海 I号沉船与新安沉船 / 144 第四章 早期全球化时代东西方海洋贸易与文化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 158 二、欧洲人的海洋扩张 / 162 三、“广中事例”与“月港体制”:明朝贸易管理模式 / 191 四、清朝海关、“一口通商”与广东十三行 / 194 五、澳门贸易的黄金时代 / 205 六、会安:东亚新兴的贸易中心 / 212 七、河仙(港口国):东南亚的“小广州”/ 217 八、丝绸、陶瓷、茶叶与白银 / 221 九、东南亚、日本的中国人 / 234 十、“广东葡语”与“广东英语”/ 258 十一、西方传教士与福音传播 / 263 十二、“西学东渐”/ 269 十三、欧美的“中国时尚”/ 271 十四、东亚海域沉船考古 / 277 后记/298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繁华码头,空气中弥漫着香料、丝绸和海水的混合气味。书中的笔触细腻而生动,将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的风土人情、贸易往来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着迷于作者对那些古老港口城市发展的描述,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贸易枢纽的蜕变,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那些在茫茫大海中乘风破浪的商船,承载的不仅仅是珍贵的货物,更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和考古发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让人不禁感叹人类的智慧与勇气,以及贸易在推动文明进步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海鸥的鸣叫,感受到海风的吹拂,甚至能想象出那些来自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如何在货物的交换中,将彼此的文化带向远方。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许多枯燥的历史著作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仅是关于贸易的故事,更是关于人类探索、交流和共同发展的宏大叙事。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直接感受,就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先人的钦佩。作者在梳理海上丝绸之路的脉络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功底,但同时又能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对历史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入门。我从中了解了不同文明如何在贸易的浪潮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终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书中的一些章节,详细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和利用这些自然条件进行贸易活动。这种对地域文化的深入分析,让我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历史事件时所持的客观态度,既不回避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充分肯定其积极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时空的旅行,从遥远的古代走到今天,感受着历史的积淀和文明的传承。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很多便利和文化,都离不开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耕耘、勇敢探索的先辈们。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海上丝绸之路背后的人文精神。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那些默默无闻的船工、商人、水手们的故事。他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凭着一腔热血和对远方的憧憬,毅然踏上充满未知的航程。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古代航海家们的深深敬意,他们是真正的探险家,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连接了世界。书中的一些篇章,详细描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如何通过这条贸易之路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比如,中国瓷器如何漂洋过海,成为西方贵族的珍爱之物;而香料、宝石、玻璃器皿等又如何从西方来到东方,丰富了东方的生活。这种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它塑造了沿线国家的文化特质,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瑰宝。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常常让我忘记了自己在阅读一本历史书,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书中人物一同经历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辉煌而充满活力的时代。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他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在讲述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沉睡在历史尘埃中的人物和事件一一唤醒。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描绘,那种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紧密合作,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颇具启发意义。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贸易的魔力,它不仅能够带来物质上的繁荣,更能促进思想的交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些曾经繁华的港口城市,如泉州、广州、东南亚的满剌加、印度的东海岸,以及波斯湾沿岸的城市,都在书中焕发了新的生命。作者对这些城市的历史变迁、经济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的描述,都充满了细节,让人仿佛能听到市井的喧嚣,闻到集市的芬芳。这种饱满的叙述,让我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坦白说,我起初是被“满58包邮”这个促销信息吸引,但完全没想到能收到如此一本内容扎实、视角独特的书。作者在处理历史细节上显得尤为严谨,但又不会让读者感到晦涩难懂。他巧妙地将宏观的历史脉络与微观的个体命运相结合,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史诗般的 grandeur,又不失人性的温度。尤其是一些关于古代造船技术和航海知识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在那个没有GPS、没有现代导航设备的时代,古人是如何凭借星辰、风向以及丰富的经验,在茫茫大海上辨别方向,顺利抵达目的地。这不仅是对古代航海家智慧的赞叹,也是对他们所承受巨大风险的深深理解。书中关于不同时期海上贸易路线的演变,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也分析得相当透彻。读完后,我对“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史,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全球化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