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大停滞?-全球经济的潜在危机与机遇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发行室 | 出版时间:2016-06-01 |
| 作者:达斯 | 译者:王志欣 | 开本: 其它 |
| 定价: 59.80 | 页数:251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11535492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宏观经济的理论分析和哲理反思。面对转变与冲击的年代金融思想家系统完整的经济政策建言。揭露未来15年的全球趋势。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和失控的翔实探讨。分析快速消除失业、债务和贫困问题,讨论重振经济的可能方法。深入解读当前经济局势,用全球视角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全球经济正在陷入旷日持久的停滞,有点像日本那场绵延十多年的低迷,这就是我们从本书中读到的信息。本书是对目前经济困境的小结,闪烁着作者的真知灼见,也不乏争议。作者是金融市场方面享有国际盛誉的顾问和评论家,曾预言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本书中,作者对增长可以无限延续的设想提出挑战,并对政治领袖能否实施必要但艰难的结构变革提出质疑。他对以“宽松货币”策略来应对2008年的“大衰退”尤为不满,一一列举了举债过度和根深蒂固的结构失衡所带来的风险。作者认为,缺乏有效的政策,不但会影响到企业,也会波及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和财富积累,甚至会影响到未来几代人。在本书的结尾,作者以思想实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要恢复经济、金融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必须做出的大范围调整。这一实验已在冰岛付诸实施。该国在2008年危机之后不久即告破产,如今,经过痛苦的调整之后,正在走上复苏之路。本书面向普通读者,语言诙谐风趣,穿插了很多逸闻趣事,可读性极强,清楚地解释了是哪些失误导致了目前进退两难的窘境,为什么复苏那么难以捉摸,以及为了保障未来的稳定,要进行怎样艰辛的补救。
〔澳〕萨蒂亚吉特·达斯 (Satyajit Das)国际知名的金融专家,从业35年有余,2014年,被彭博社(Bloomberg)提名为全球50大金融思想家之一。达斯曾服务于花旗集团(Citigroup)、美林证券(MerrillLynch)和TNT集团,并为全球多家银行、投资公司和中央银行担任顾问。他的著作包括《极限金钱:世界的掌控者和风险的膜拜者》和《交易员、枪和钞票:亲历金融衍生品世界》。除此之外,他还为《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市场观察”栏目撰写专栏文章,并在查尔斯?弗格森(CharlesFerguson)执导的2010年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监守自盗》以及2012年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前线系列报道《金钱、权力与华尔街》中多次出镜。
推荐序一 创新与合作:走出大停滞的必由之路推荐序二 帝国的杠杆极限推荐序三 寻找经济增长源序言 咬人的现实第1章 宏图远志:战后的繁荣与萧索/0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在全球金融危机达到高潮,这场危机将会终结所有危机。第2章 透支的年代:全球金融危机及大衰退的原因/0 对危机的起因及各国政府和央行反应的分析。第3章 逃逸速度:经济政策的力所能及与力所不逮/0 剖析处理危机的经济工具,如政府开支、零利率或负利率、量化宽松,分析这些工具恢复全球经济繁荣与健康的能力。第4章 增长的终结:长期经济停滞和新平庸的驱动因素/0 增长引擎,特别是人口统计数据、生产力和革新。第5章 能源耗尽:资源和环境对增长的制约/0 稀缺资源对未来增长水平的影响;人为造成的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冲击。第6章 严阵以待、一致对外:全球化逆转/ 转向封闭型经济体,逆转全球化浪潮;支持近期增长的国际贸易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正在放缓。第7章 从“金砖五国”到“脆弱五国”:新兴市场的兴衰/ 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在过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随后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第8章 经济隔离:贫富不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个人经济和国家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的加剧,及其抑制经济增长的后果。第9章 信任终结:民主赤字如何损害经济活动/用以处理人际、机构和国家之间经济问题的行动之后效;银行与金融工具的信任丧失,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政治进程。第10章 间接损害:对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找到一份有保障的工作,赚取足够的工资,置业买房,存够退休储蓄——日渐增加的难度;父债子还的下一代。尾声 终审裁定参考文献
如今世界上很多人仍然认为,经济活动水平在不断上升,生活水准在不断提高,但全球的金融危机表明,这种无休止的增长和进步只是一种幻觉。全球经济正在陷入旷日持久的停滞。大宗商品价格走低、货币贬值、竞争、工业产能过剩、技术和商业模式发生改变,凡此种种,造成了全球范围内通货紧缩的压力。人口增长减慢、劳动力老龄化、革新率降低、生产率增长放缓、全球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增长减弱、不平等加剧、信任崩溃……所有这一切都是对增长的制约。靠不断累积新的债务来推动增长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对大多数大型社会和机构来说,其所面临的挑战规模之大、情况之复杂已经超出其应对能力。全球经济已经走到了这样的境地:驱动增长的因素处于衰退状态,无论是传统经济政策还是非常规经济政策,作用都大打折扣。必须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种可持续增长必然来自实体经济。本书正是对我们目前经济困境的总结。
这本书我最近刚读完,整体感受非常深刻。作者对于全球经济未来走向的分析,可以说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担忧,又同时提供了令人振奋的解决思路。开篇就抛出了“大停滞”这个引人深思的概念,让我忍不住去思考,我们目前所处的经济环境,究竟是暂时的低谷,还是可能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而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历史案例以及对当下趋势的细致剖析,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导致潜在危机的各种因素。从人口结构的变化、技术创新的瓶颈,到地缘政治的风险、贫富差距的加剧,作者都给予了相当详尽的解读。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失去的几十年”这种论调的批判性思考,并没有全盘接受,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试图寻找突破口。读到后面,当作者开始探讨“机遇”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是从迷雾中看到了曙光,他提出的那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关于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关于全球合作的必要性,都让我耳目一新。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像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未来经济发展的蓝图,指引我们如何去应对挑战,抓住机遇。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经济学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大多数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流于表面。而这本书,恰好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既有严谨的学术分析,又不失大众的可读性。作者对于“大停滞”的论述,并非耸人听闻,而是基于对现有经济体系的深刻洞察。他提出的“隐形衰退”的概念,让我开始审视身边的一些细微变化,那些可能被我们忽略的经济信号。书中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也极具启发性。我从中看到了不同国家在应对经济挑战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以及这些策略所带来的不同后果。而当他将目光转向“机遇”时,我看到了作者对于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坚定信心。他提出的那些关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方面的构想,都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可能性的未来。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依然有能力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所处的时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大停滞”描绘成一个不可避免的厄运,而是将其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挑战,而挑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转型的契机。他对于全球经济体之间相互关联性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到,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书中对不同经济理论的辨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测,都显得尤为独到。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韧性经济”的构想,如何让经济体系在面对冲击时,能够更有效地恢复和适应,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来说,至关重要。而当他谈到“机遇”时,更是充满了智慧和希望。他所提出的那些关于“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经济模式,以及如何利用科技赋能个体,创造更公平的价值分配,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本书让我觉得,未来并非一片灰暗,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只要我们能够积极地去探索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数据或者陈述一些观点,而是试图去揭示全球经济体系运行的内在逻辑。他对“停滞”原因的分析,触及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深层机制,比如资本的逐利性如何影响创新,以及全球化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又可能加剧哪些不平等。我尤其赞赏作者在剖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质疑了许多被普遍接受的经济理论,并提出了更加符合当下实际的新视角。而当他探讨“机遇”时,更是展现了一种前瞻性的视野。他所提出的那些关于“后资本主义”的设想,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模式,都让我为之一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经济的讨论,更是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观念,并思考如何在个人层面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洗礼。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逻辑严谨,对于一个非经济学专业背景的我来说,也能够轻松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他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将复杂的经济现象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分析经济问题时,总是能够跳出单一的视角,而是从宏观、微观,从历史、现实,从国内、国际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这使得他对“大停滞”的论证更加全面和有说服力。我特别欣赏他对“创新”的定义和理解,他认为创新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思维方式、组织结构、社会制度等全方位的变革。正是基于这种广阔的视野,他才能够发现隐藏在危机背后的巨大机遇。书中对未来几种可能的经济发展情景的设想,既充满了警示性,又充满了希望。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读书,更是在学习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判断,如何去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本书让我对未来不再感到迷茫,而是充满了探索的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