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
:39.90元
作者:时寒冰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111394730
字数:
页码: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穿越,还是轮回?
序曲,还是尾声?
一场危机参透的不只是经济
国家博弈 世事变迁 人生机缘
直到2020年,欧债危机都将影响全球
看破货币大格局 把握未来大趋势
债务是一条决定全球大趋势的带血的主线。如果弄清了债务主线在未来趋势中的作用,就等于借助了一双洞悉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的慧眼。欧债危机之后,马上要轮到的是谁?中国该如何应对?企业家、投资者、普通百姓该怎么办?
凡是触碰美国*核心利益的国家,不是遭到军事打击,就是遭到严厉制裁,不是发生动荡,就是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这种规律一再被验证,难道还仅仅是巧合吗?
自从欧元问世,针对欧洲或围绕欧洲发生的战争、动荡、金融危机一直连绵不断。当欧洲和欧元一起在颤栗中呻吟,美元已经王者归来。这一点正是对美国*为有利的结果。
内容提要
这是人类经济、金融史上一次空前大危机,也是强者斗智斗勇的大博弈。
欧债危机是当今影响乃至主导世界格局、趋势的一条带血的主线。每一个人都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欧债危机:对欧出口商因为欧元的贬值损失惨重,股票市场因为欧债危机的恶化跌跌不休,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失业率上升……人们看到了欧债危机的开头,却看不到它的尽头。看懂欧债危机,不再是一种附加,而是一种必须。
它既与次贷危机密切相关,也将催生新的危机,日本和中国都在其列。未来的危机,无论何时降临,都会与两个字相关:债务!然后,再由此滋生出一系列的危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
本书将从全球货币大博弈的高度纵横古今,俯视当前的欧债危机,为读者讲述全新的利益角逐,找到整个趋势的真相,同时为中国的决策者、企业经营者、投资者、普通老百姓,就政策走向、货币保值、投资增值等方面给出重要、具体、有针对性的建议。
目录
推荐序
自序
第1章 一场血腥的货币战争
节 碰者死:美国的核心利益
第二节 欧元碰了美国的底线
第三节 中国痛失的货币霸权
第2章 美元与英镑的厮杀
节 白银改变世界,英镑崛起
第二节 白银改变中国
第三节 美元与英镑的对决(上)
第四节 美元与英镑的对决(下)
第3章 法德从对抗到和解
节 法国孤独的抗争
第二节 欧洲一体化起锚
第三节 法德之间的宿怨
第四节 从仇恨走向和解
第4章 欧洲团结起来抗衡美元
节 英法一体化中的博弈
第二节 欧洲联盟的货币合作
第三节 索罗斯逼退英国
第四节 欧元时代开始了
第5章 欧元家门口的战争
节 波黑战争
第二节 科索沃战争
第三节 伊拉克战争
第四节 利比亚战争
第6章 债务危机来了
节 次贷危机真相
第二节 把欧洲拖下水
第三节 袖手旁观和落井下石
第7章 欧盟的制度缺陷
节 既松散又脆弱
第二节 法德带头违规的后果
第三节 欧央行的缺陷和过失
第8章 难以弥补的裂痕
节 差异之下的疯狂
第二节 燃烧的房地产
第三节 日渐扩大的差距
第9章 高福利之重
节 福利的限度
第二节 债务危机的诱因
第三节 高福利下的高失业
第10章 难以逾越的老龄化
节 欧洲老了
第二节 老龄化的影响
第三节 鼓励生育之困
第四节 移民之困
第11章 欧债危机的根源
节 寻找症结
第二节 增长的延续性
第三节 欧债危机的源头
第12章 破解欧债危机
节 警惕错误的建议
第二节 对症下药
第三节 改革福利制度
第13章 欧债结局:邦联或分裂
节 建立邦联
第二节 走向分裂
第三节 谁先离开
第14章 欧债对中国的警示
节 两种隐患的合体
第二节 债务危机隐忧
第三节 经济增长?创新
第15章 中国如何应对欧债危机
节 外储?外贸?中国股市
第二节 中国对策之外汇储备
第三节 中国对策之外贸
第四节 中国对策之欧资撤离
第五节 对投资者的建议
作者介绍
时寒冰
字暖之,70年代生人。工商管理博士。经济趋势研究专家,曾任《上海证券报》评论主编、首席评论员等职,2012年起专职做趋势研究。2011年起,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担任兼职教授,同时担任上海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总裁班授课教师。
十多年来,潜心做趋势研究,建立“利益分析法”体系,对经济趋势有着惊人准确的判断。其博客访问量在经济学人中排名全国之首。他站在民生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一直为民生呼吁,提出了许多推动民生改善的可行性建议。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累计资助贵州、河南等地200多名贫困孩子读书,向云南旱区农民和旱区小学捐建水窖,向河南艾滋村小学捐建多媒体图书馆等。
两本著作《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2011年,含中国台湾繁体字版)和《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2009年),对趋势的预言一一应验,分别成为中国受欢迎、影响大的经济类图书之一。
2010年12月,被中国网民公推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2011年,获中国证券市场20年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奖。2012年1月,获得中国《出版人》“年度作者”大奖。
文摘
序言
《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这本书,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以为这仅仅是一本关于欧洲某个地区经济危机的分析,但读下来才发现,它触及到了全球金融体系最核心的问题。时寒冰先生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和事件,而是深入到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层面,去探究问题的根源。他对于“民族国家”与“超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分析,尤其让我觉得有启发性。在欧元区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超越主权的货币联盟,是如何在面临危机时,暴露出其固有的脆弱性和内部矛盾的。书中对“主权”这个概念的讨论,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被紧紧攥在其他经济体或国际金融机构手中时,其“主权”又还有多少实际意义?这种思考,让我对中国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中国经济的警示,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对全球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它提醒我们,在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也必须警惕其带来的风险,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评分坦白说,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对“欧债真相”这个标题并没有太多的期待,以为不过是一些陈词滥调的经济分析。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时寒冰先生的文字所吸引。他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复杂的金融概念解读得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深刻性。书中对“金融衍生品”的讨论,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这些工具的强大力量,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不经意间,将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推向深渊的。他没有回避那些令人心惊肉跳的细节,比如那些巨大的金融杠杆,以及它们如何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了连锁反应。我特别欣赏他对于“信息不对称”的剖析,在金融市场中,信息就是财富,而当信息被少数人垄断时,就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失衡。书中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的批判,也让我觉得非常到位,它们在很多时候,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公正的裁判,而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对未来的经济走势,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一剂猛药,让我从一个相对乐观的视角,一下子被拉入了冰冷而残酷的金融现实。时寒冰先生的文字,与其说是“说”,不如说是“揭示”。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带着我们一层层剥开欧洲债务危机的迷雾,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斥着谎言、欺骗和贪婪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他对于“道德风险”的解读,金融市场在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会滋生出各种各样的“不负责任”行为,而政府和央行的干预,有时反而会加剧这种风险,形成恶性循环。书中对“量化宽松”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批判性分析,让我受益匪浅。过去我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可能比较片面,以为它们是拯救经济的万能药,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隐藏的巨大隐患,比如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对未来经济稳定性的侵蚀。他对于“金融精英”的描写,也让我觉得非常真实,仿佛看到了那些在幕后操纵着全球财富流动的身影。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对所谓的“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抱有盲目的信任,而是学会了保持审慎的态度,去质疑和独立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思想的风暴。时寒冰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有力量,他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直面那些被刻意掩盖的真相。我尤其喜欢他对“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等经济学派的批判性审视,他认为这些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往往会走向其初衷的反面,甚至成为加剧危机的催化剂。书中对“通货膨胀”的解读,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货币超发的问题,更是社会结构、财富分配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对于“泡沫”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经济体从繁荣到衰退的完整路径,而欧洲债务危机,只是这个路径上一个令人警醒的样本。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将这些宏观的经济现象,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发生在遥远国度的金融危机,并非与我们无关。这本书就像一个警钟,敲响在我们耳边,提醒我们要保持警惕,要学会独立思考,要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准备。
评分《时寒冰说:欧债真相警示中国》这本书,读起来真是让人心潮澎湃,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对国际金融市场略有关注的普通读者来说。作者时寒冰先生的笔触非常犀利,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欧洲债务危机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深层原因。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欧元区”这个概念的剖析,不仅仅是简单的货币联合,更是背后政治、经济力量的博弈。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从希腊的破产边缘到意大利的债务困境,再到西班牙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每一个细节都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亲身经历一般。读完这些,我才真正理解到,所谓的“主权债务危机”,其本质往往是政治决策失误、金融监管漏洞以及投机资本疯狂逐利的集合体。他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真相,而是直接将它们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对欧洲现状的描述,而是着眼于这些危机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对中国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这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警醒。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历史事件的梳理,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远洞察力,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