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智慧故事精选集:智行天下(点评文字+古文原典+字词注释)

中华经典智慧故事精选集:智行天下(点评文字+古文原典+字词注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勾承益 编
图书标签:
  • 中华经典
  • 智慧故事
  • 古文
  • 原典
  • 注释
  • 智行天下
  • 传统文化
  • 启蒙教育
  • 国学
  • 修身养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巴蜀书社
ISBN:9787806594162
商品编码:1047587899
开本:32
出版时间:2003-05-01
页数:426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智行天下
作者:   勾承益编著
市场价:   26.00元
ISBN号:   9787806594162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开本:   32开
页数:   426

   精彩插图



编辑推荐

《点击传统文化经典系列:智行天下》由勾承益编著,巴蜀书社出版。《点击传统文化经典系列:智行天下》不仅适合成年人,即便是对中小学生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内容简介

《点击传统文化经典系列:智行天下》取目范围主要集中在先秦两汉的经史典籍中,是一部从头至尾体现着道德原则的经典读物。这本书虽然以“智”为名,而且大多数篇目都展示着智慧的主题,但是全书实际上是分别由体现着智慧、慈爱、道义、诚信、谦和、礼让等六种具体道德范畴的篇目所组成。

目录

智行天下 
1.知进知退 大智大慧(伊尹阻贡) 
2.见微知著 远祸全身(箕子佯狂) 
3.大气魄才有大智慧(武王伐纣犯三妖) 
4.巧答不言语 无声胜有声(哑语答武王) 
5.大圣人 大聪明(周公戒伯禽) 
6.既然上行下效 何妨因势利导(齐桓公禁服紫) 
7.身在霸主边 女子也非凡(卫姬谕齐桓公) 
8.霸主气派 用人不疑(齐桓公初用宁越) 
9.知精知粗 民间哲人(轮扁对齐桓公) 
10.天地万物皆有 用智者眼中无废物(管仲师老马) 
11.观其神色 洞悉内心(东郭牙知桓公欲伐莒) 
12.酒入舌出 自防有术(管仲与桓公饮而半弃酒) 
13.心诚术巧 事无不成(鄙人以九九之术见桓公) 
14.洞悉人情 然后聪明(管仲论三子非人情) 
15.愚人遇愚人 美玉也蒙冤(和氏之璧) 
16.虽在患难中 理顺辞不屈(重耳对楚成王问) 
17.说穿利弊 劝退三军(烛之武退秦师) 
18.作人只怕有心 玩物未必丧志(楚庄王猎以求士) 
19.浅者知其一 智者识其二(宁国论陈可伐) 
20.王者高风在自律 强者亮节在谦虚(楚庄王筑台立约) 
21.古来多少兴亡事 都在智者预料中(豚尹观晋) 
22.自知缺乏免疫力 远离是非不乱心(楚庄王拒饮京台) 
23.同气相求同声应 观其友而知其人(楚有善相人者) 
24.劝君莫笑泥腿子 泥腿子中有圣贤(诸御己谏楚王筑层台) 
25.洞悉人道与神道 肉食不及乡巴佬(曹刿论战) 
26.不智之爱是毒药 越是甜蜜越杀人(司马子反饮酒丧身) 
27.开卷就是学习 何必计较年龄(师旷劝晋平公老而好学) 
28.一举两得 全靠创意(晋人为楚公子午城壶丘) 
29.轻狂寡谋匹夫勇 三军不敌一幼童(王孙满观秦师) 
30.治乱有预兆 慧眼识兴衰(延陵季子论晋国之暴) 
31.莫道女人见识短 一语惊人胜丈夫(晏子御之妻谏其夫) 
32.以言行政 不如以身行政(晏子止毂击为戏) 
33.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晏子劝齐景公推恩及民) 
34.劝善语言巧 改过心胸宽(晏子止景公支解罪人) 
35.贤相有原则 奴才请出局(晏子逐高缭) 
36.土阶三尺美德在 高台九层反为羞(楚王与齐使论九层之台) 
37.并非聪明 道理压人(晏子入吴) 
38.有心劝人行善道 身边处处是话题(晏子论国不祥) 
39.只要有桓公 何愁无管仲(弦章对齐景公) 
40.身不五尺 智如江海(晏子使楚不入狗门) 
41.捉弄圣人 自讨尴尬(晏子论齐人坐盗) 
42.借力打力 巧言应对(晏子论四肢与心) 
43.巧言善譬 妙语醒人(复涂侦梦见灶君) 
44.治国之道 将心比心(孔子以反之己对卫灵公) 
45.知人之术 亦智亦德(卫灵夫人论蘧伯玉) 
46.原则非商品 岂能作交易(卫嗣君以左氏赎胥靡) 
47.职业道德巧考试 反腐自古有绝招(卫嗣公使人为客过关市) 
48.智者之宝 凡夫不晓(司城子罕不受野人献玉) 
49.我美我恶 任人评说(子产不毁乡校) 
50.聪明不聪明 几人说得清(不龟手之药) 
51.料事有据 深谋远虑(子西论夫差自败) 
52.善窃窃天地 不善窃他人(齐之国民善盗天地之利) 
53.不怕人讨厌 讨厌是药石(臧孙哭孟孙) 
54.响鼓要重锤 快马也鞭催(孔子教子路为学) 
55.执政诀窍君知否 爱惜民力莫贪功(颜渊论东野毕御马必败) 
56.货比货 辨智愚(孔子游农山听三弟子言志) 
57.乐天知命 *智慧(荣启期论三乐) 
58.清高固可敬 原则不可抛(孔子论子赣赎人不取金于府) 
59.自知自爱 既智且仁(孔子三弟子论智与仁) 
60.德行* 才智第二(孔子赞鲍叔子皮) 
61.心存畏惧 然后可以为官(孔子曰治民如以腐索御奔马) 
62.圣人智慧与品格 都在一语巧答中(孔子答死人有智无知) 
63.钓鱼不是寻常事 人间百态在其中(阳昼以钓道论治民之术) 
64.巧设机关 借口说话(宓子贱以掣肘喻鲁君) 
65.苦干不如巧干(宓子贱不下堂而单父治) 
66.敏锐的洞察力 政治家的本色(宓子贱防民乐寇) 
67.健忘天子 忘其自身(孔子谓夏桀忘其自身) 
68.找对引路人 避免掉陷阱(孔子见罗雀者) 
69.只要集师广益 自然聪明过人(仲尼论介子推尊贤) 
70.不学柳下惠 正是柳下惠(鲁人有独处室者不纳邻妇) 
71.多看一步则天天有鱼 利令智昏则明日无鱼(公仪休拒馈鱼) 
72.闭门防贼 不如闭心(公休仪论闭心闭门) 
73.冷面为官 难免弊端(公叔子谓公叔文子为官之严) 
74.精心设圈套 引人上正道(令君子西智谏楚王游荆台) 
75.喜事致哀 见识非凡(孙叔敖为令尹老父来吊) 
76.目光长远 遗福子孙(孙叔敖遗嘱请寝丘) 
77.嗟来之食是耻辱 悔过道歉或可食(嗟来之食) 
78.明辨义利 防患未然(卫君逐相剑者曾从子) 
79.做假戏 说真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80.智者缄口 其国可哀(孙伯知吴将亡而不言) 
81.振振有词皆是理 休说来使是蛮夷(越使以一枝梅遗梁王) 
82.偏见所在 不辨美丑(鲁人以商咄不如其子之美) 
83.为官精通音乐 难免圣贤奚落(田子方笑文侯论钟声不比) 
84.为官执政有奥妙 不同意见*值钱(师经援琴撞魏文侯) 
85.你假我也假 你真我也真(魏文侯使母择献鹄于齐侯) 
86.靠人终究靠不住 自强不息是根基(狐卷子论他人不足恃) 
87.该赏就赏 以赏劝众(田子方论翟黄所受赏) 
88.山河之险不足守 道德仁义是长城(吴起论在德不在险) 
89.国灭只为多胜利 天道自古败骄兵(李克论吴之所以亡) 
90.天生一人 必有所长(公孙龙与善呼者弟子籍) 
91.纵有小伎俩 难欺大聪明(南文子论智伯璧马之遗) 
92.知其不可而不为 愚者千虑终有得(智伯止伐郑) 
93.借刀杀人 坐收渔利(任增劝魏宣子割地与智伯) 
94.上司多明智 下属无小人(赵简子沉鸾激于河) 
95.现象不足据 本质定乾坤(舟人古乘论贤士) 
96.奴才处处见 人才不常有(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97.无错也认错 然后可以无错(赵简子不却谏者) 
98.要想当君子 莫怕丢面子(简子有臣尹绰、赦厥) 
99.欲成大业先吃苦 *高智慧是读书(宁越苦读) 
100.无脚鳏鱼死 两脚鳏鱼鉴(卫人钓于河得鳏鱼) 
101.点破荒唐 以理服人(子思论尹文子生子不类) 
102.邹公慧眼识恭维 齐王出钱买谤议(邹忌讽齐王纳谏) 
103.平时多读书 临时不受辱(齐王使刀□对楚使) 
104.揭穿刁狐鬼把戏 百兽原来怕虎威(狐假虎威) 
105.坐山观虎斗 一箭得双雕(卞庄子刺虎) 
106.讳疾忌医 愚莫大焉(扁鹊见蔡桓公) 
107.智慧在胸中 布衣傲王侯(颜斶说齐王贵士) 
108.东方国王的硬弓 西方国王的新衣(齐宣王谓己能用强弓) 
109.人皆有偏好 偏好可观德(淳于髡论齐王不好士) 
110.小惠难治国 法度是根本(闾邱先生见齐宣王) 
111.莫道滑稽不足取 嘻笑语中有公道(淳于髡笑齐王待士之薄) 
112.振聋发聩三个字 说透多少得与失(齐人谏靖郭君勿城薛) 
113.暗中揣摩 巧设机缘(薛公献七珥于齐王) 
114.大梦人人有 先觉是贤人(孟尝君谏其父勿厚积) 
115.年老年少 各有算法(楚丘先生对孟尝君) 
116.欲知后来果 但看眼前因(屈宜臼论韩昭侯作高门) 
117.钻营无门路 只缘有明君(即墨大夫与阿大夫) 
118.巧借名人 张扬自我(卖骏马者请献伯乐一朝之贾) 
119.以人为宝 光照千里(齐王与魏王论国家之宝) 
120.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惠子堕水后答船人) 
121.或未来先知 或至死不悟(先醒后醒不醒) 
122.真诚执著 *高智慧(愚公移山) 
123.宁为乌龟泥中爬 不为高官失天真(庄子钧于濮水) 
124.庄周开口 剑客失色(庄周论剑) 
125.举一能反三 屠夫是哲人(屠牛吐知齐王女丑) 
126.察言观色 知语知默(淳于髡见梁惠王) 
127.居安思危 从长计议(触龙说赵太后) 
128.抽丝剥茧 荒唐自现(答魏王长生不死之说) 
129.王者识远 以民为先(赵威后问齐使) 
130.欲施展才智 先洞悉民情(田单即墨之战) 
131.荣华富贵消斗志 英雄不知旁人知(田单攻翟) 
132.以邪治邪 巧揭虚伪(子之佯言) 
133.心胸坦然则见高识远(郭隗说燕昭王先从隗始) 
134.智者不嘲人 嘲人非智者(西闾过答船人) 
135.巧言应对 不亏气节(秦使对楚人将以衅钟) 
136.千军流血得来 内贼一念失去(赵取周之祭地) 
137.休怪客说奉承话 只因主人爱虚荣(温人之周) 
138.恃怒私斗 猪狗何异(荀子论私斗) 
139.简单的直感 非凡的远见(赵奢妻预言其子将败) 
140.下下人 上上智(龙阳君泣前鱼) 
141.尽管身为秦相国 毕竟只是小聪明(甘茂相秦) 
142.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齐有好猎者无良狗) 
143.老谋深算 近乎诡计(王翦向秦王请美田) 
144.皇帝糊涂丞相滑 黑白颠倒鹿为马(指鹿为马) 
145.见鬼说鬼话 儒生变酒徒(郦食其初见沛公) 
146.敬老向学 孺子可教(张良遇圯上老人) 
147.使用聪明人 才算真聪明(高祖论所以有天下) 
148.张良巧计定人心(张良说高祖急封雍齿) 
149.头脑清醒 高屋建瓴(陈平对汉文帝问) 
150.良苦用心 成人之美(王生责张廷尉为结袜) 
151.识祸福相因之理 握天地宇宙之智(塞翁失马) 
152.知书达理 后生可畏(孔融初见李膺) 
…… 
义行天下 
诚行天下 
仁行天下 
和行天下 
礼行天下

文摘 


对触龙的分析,赵太后听在耳里,服在心里,毕竟还算是明白事理。此二千年前两位老翁老妇,尚且明白无功无劳而养尊处优的危险,这是古人的聪明处。而当今世人有不少人对此危险却并不放在心上,坐在位尊俸厚的交椅上,不作长久之计,不考虑趁着手里有权多为人民谋些福利,只顾大腹便便,进出摆谱。不知你有几斤几两,人们心里都有一本账,等到水落石出的那一天,你才知道天道好还,报应不爽。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待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官,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中国古典智慧精粹:洞鉴古今的处世之道》 一、 编纂缘起:传承千载智慧,点亮人生征途 浩瀚的中华文明,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思想瑰宝。在这条智慧的长河中,古人的言行、事迹、哲思,不仅是历史的印记,更是照亮后世人生道路的灯塔。历经岁月洗礼,这些经典智慧,以其深刻的洞察力、普适的价值,跨越时空,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中国古典智慧精粹:洞鉴古今的处世之道》的编纂,正是源于对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敬畏与传承。我们深知,在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当下,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那些历久弥坚的智慧指引,去理解复杂的世界,去安顿浮躁的心灵,去寻觅人生的意义与方向。本书不拘泥于单一朝代或特定流派,而是广泛撷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精华,涵盖哲学、伦理、政治、军事、教育、生活等诸多领域,力图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国古典智慧图景。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这些经典智慧的梳理、提炼与解读,帮助读者: 洞察人性本质: 学习古人如何审视人心、洞察世情,理解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掌握处世艺术: 汲取古人圆融通达的处世哲学,学会如何在变幻莫测的世事中游刃有余,趋吉避凶。 涵养品德修养: 借鉴古人关于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不断提升自身道德境界。 提升思维格局: 学习古人的辩证思维、宏观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得心灵慰藉: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得片刻宁静,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与启迪,重拾生活的从容与淡定。 本书的编纂并非简单的汇集,而是一次对中国古典智慧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呈现。我们相信,这份穿越时空的智慧,定能成为现代人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 内容精要:多元视角的智慧熔炉 本书内容涵盖广泛,旨在构建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古典智慧体系。我们精选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代表性篇章,力求展现中国古典智慧的博大精深。 1. 哲学思辨:探索宇宙人生的终极奥秘 道家智慧: 从《道德经》的“道法自然”,《庄子》的“逍遥游”,到《鬼谷子》的“捭阖术”,我们深入探究了道家关于宇宙本源、生命真谛、以及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深刻洞见。这些思想不仅提供了超越功利的精神境界,更启示了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儒家思想: 以《论语》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代表,集中展现了儒家关于道德修养、仁爱精神、社会秩序、以及个人与社会责任的系统论述。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伦理的基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涵养君子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家智慧: 从《韩非子》的“法、术、势”,到《商君书》的“重农务耕,强兵之道”,我们剖析了法家强调法治、权术、以及国家治理的实用主义思想。这部分内容有助于理解古代国家机器的运作逻辑,以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实现国家稳定与发展。 2. 处世之道:融通古今的生存法则 人情世故: 借鉴《菜根谭》的“境由心造,福由己求”,《围炉夜话》的“读书有道,处世有方”,以及历代名士的处世箴言,本书深入解析了在复杂人际关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把握分寸,如何在顺境中保持警惕,在逆境中坚韧不拔。 智谋策略: 从《孙子兵法》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到《三十六计》的经典计谋,再到《厚黑学》等权谋思想,本书揭示了古代军事、政治、商业等领域中的高超智慧与策略。这些内容不仅是历史智慧的体现,也为现代人在竞争中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沟通辩才: 学习《战国策》中纵横捭阖的说辞,以及诸子百家在辩论中的逻辑艺术,帮助读者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思想交锋中立于不败之地。 3. 修身养性:安顿心灵的千年回响 心性涵养: 探讨禅宗的“平常心是道”,以及道家、儒家关于静心、寡欲、知足常乐的思想,引导读者认识到内心平静与精神富足的重要性。 生命哲理: 从《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到《传灯录》的公案,我们呈现了古人对生命意义、人生价值、以及生死轮回的深刻思考,帮助读者建立更宏大的人生观。 艺术审美: 融入古人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感悟,以及从自然中体悟人生哲理的智慧,提升读者的艺术修养与生活情趣。 4. 历史风云:从过往中汲取经验教训 政治智慧: 剖析历代君臣的治国方略、用人艺术、以及改革创新的经验教训,使读者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理解政治运作的规律,吸取兴衰成败的经验。 军事策略: 学习古代兵法的精髓,理解战争的本质,以及在复杂局势下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 三、 价值体现:古老智慧,当代意义 《中国古典智慧精粹:洞鉴古今的处世之道》的独特价值在于: 原典精神: 本书高度重视古文原典的呈现,让读者直接接触到最纯粹的智慧源头。我们深信,只有回归原典,才能真正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深度解读: 每一则故事、每一段论述,都配有精辟的点评文字。这些点评并非简单的翻译或解释,而是结合当代语境,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生哲理以及现实指导意义,使古老智慧焕发新的生命力。 精细注释: 针对古文中的生僻字词、典故典故,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字词注释,力求扫除阅读障碍,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轻松理解和欣赏。 系统梳理: 本书结构清晰,分类明确,将零散的古典智慧进行系统性梳理,便于读者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吸收。 普适性强: 编纂的智慧故事和论述,无不体现了对人性和社会规律的深刻洞察,其所蕴含的道理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适性,无论身处何种时代,都能从中获得启迪和借鉴。 四、 读者受益:开启智慧之门,收获人生丰盈 阅读《中国古典智慧精粹:洞鉴古今的处世之道》,您将: 提升认知: 拓展视野,提升对宇宙、人生、社会乃至人性的深刻认知。 优化思维: 学习古人辩证、宏观的思维方式,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塑造品格: 涵养仁爱、诚信、担当等优秀品德,成为一个更有智慧、更有修养的人。 指导实践: 将古典智慧融会贯通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之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拥有更从容的生活态度。 获得力量: 在面对人生挑战和困境时,从古人的坚韧与智慧中汲取力量,重拾信心。 丰富灵魂: 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顿,体验精神世界的富足与升华。 本书是一部献给所有追求智慧、渴望成长、热爱中华文化的读者的珍贵礼物。它不仅是一本案头读物,更是一本可以伴随您一生,随时汲取养分、获得启迪的精神宝典。让我们一同穿越历史的长河,与古圣先贤对话,开启一段充满智慧与洞见的探索之旅,让古典智慧照亮您的人生之路,收获真正的内心丰盈与圆满。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注释部分的用心程度,简直是令人肃然起敬。很多古籍注释的通病在于要么过于简略,要么过于繁复,常常是解释了A字却遗漏了它在特定语境下的微妙含义。但这套书的注释,体现了一种“刚刚好”的学识深度。它不会将你完全架空,让你在理解上寸步难行,也不会过度地“保姆式”服务,剥夺了你自行思考的空间。尤其是一些关键动词和名词的解释,不仅提供了字面意思,还常常点出其在古代社会背景下的特定用法或引申义,这一点对于深入理解文本的精髓至关重要。更棒的是,注释的排版非常清晰,字体大小和颜色都与正文做了有效区分,使得读者在查阅和回归正文之间切换自如,阅读的连贯性得到了极大的保证,这在面对厚重的典籍时,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便利。

评分

对于一名长期与古文打交道的读者来说,我最看重的是这种整理版本在“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之间所找到的黄金分割点。许多整理本要么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白话化”,丢失了古文的精气神,要么过于注重考据而变得晦涩难懂。而这套书,在保留了古文原貌的典雅与精确性的同时,通过精良的注释和点评,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沟通古代与现代思维的桥梁。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因版本选择而产生的障碍感,仿佛是有一位极具耐心的导师在身边陪同。这种平衡处理,使得它不仅适合初学者建立对经典文本的初步认知,也能够满足进阶读者对特定文本进行细致研读的需求,这是一种非常成熟且负责任的文化产品制作态度。

评分

我注意到其中对“点评”部分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它似乎有意避开了那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说教腔调。这里的“点评”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带着温暖和洞察力,与你一同品味古人的智慧。点评的文字流畅、分析角度新颖,它并非简单地复述故事的道德寓意,而是深入剖析了故事人物的心理动因、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他们决策的影响,以及这些选择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现实意义。这种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传统故事的认知边界。它不是在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而是在引导我“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激发了我主动去思考文本背后的复杂性,让原本可能被视为陈旧的教诲,重新焕发出思想的活力和光芒。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送到我心坎里去了,外封的纸张质感温润,带着一种沉静的历史气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感。内页的排版更是考究,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把古文挤得满满当当、让人望而生畏的版本,它留出了足够的空白,使得阅读的节奏舒缓而从容。尤其是那些题目的字体选择,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易读性,这在古籍整理中是相当不容易的。装帧的每一个细节,比如书脊的线装模仿和烫金的书名处理,都显示出编者对传统文化的那份尊重和爱惜。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代先贤的精神对话,那种仪式感是很多普通印刷品无法比拟的。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做出的取舍,没有为了塞进更多的内容而牺牲阅读体验,这种对“度”的把握,正是古典美学中“恰到好处”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让我在浮躁的当下,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对美的追求。

评分

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于“故事性”的把握,不同于以往那些佶屈聱牙的古籍选本,这里的选材明显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组织,每一篇故事的起承转合都流畅自然,即便是对文言文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迅速被带入情境之中。那些看似简单的篇章,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情世故和处世哲学,读完后总能在脑海中留下回响。我发现,这些故事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内在联系,它们并非孤立的片段,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古代社会行为规范的图景。编者似乎深谙现代人阅读习惯,在故事的叙述节奏上拿捏得当,既保持了古文的精炼,又确保了情节的完整性,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这让阅读体验变得生动而富有张力,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目睹着智者的抉择与权衡。

评分

写的非常好,受用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

不那么好看哦,不有趣。

评分

评分

不错。

评分

评分

书已收到,期待。看完后再追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