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拳种很多,但现在咏春拳无疑是最热最流行的,咏春拳极富中华传统武术、武德之内涵;而且经过《叶问》系列电影的影响,更具春青时尚运动色彩。
《学拳就学咏春拳》——200多年来,咏春拳史上最好的著作。
·在内容上,全面展现咏春拳的历史传承、武学文化、基础单招、三大套路、黐手、木人桩、八斩刀、六点半棍等;
·在设计上,动作教学与理论知识交错,古典风与时尚感相融,实用与美观结合,给予读者最好的阅读体验;
·在产品形式上,精美图书搭配高清DVD,让读者学习更立体,更便利。
作者简介
梁旭辉师父,现任佛山精武体育会和佛山市叶问研究会的会长,是中国著名功夫英雄霍元甲的第三代弟子,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则是梁旭辉的师公,梁旭辉的咏春拳师父是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师兄张卓庆,梁师父并且是完整得到张卓庆传授咏春功夫和养生方法的唯一中国徒弟。作为世界咏春联会的发起人之一,梁旭辉在咏春拳的故乡――中国佛山极大地促进了咏春拳的发展,因而在全球咏春界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梁旭辉师父习武近三十年,深造精武拳、叶问咏春拳、陈氏太极拳,并自创“风花雪月诗”五种兵器功夫,自成一派。他的“无忧堂”功夫学校是环境非常优美的私人会所,同时“叶问咏春无忧堂”也是梁师父个人创立的商业品牌,包括加盟连锁的功夫学校和养生馆。梁旭辉作为佛山精武国术学院院长,对各种功夫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而许多功夫团体的代表人物,亦是他的好友。
内页插图
目录
Part 1 历史篇——探寻咏春拳历史,领略咏春拳武术文化
一、第一女高手五枚
二、非诚勿扰严咏春
三、上门女婿梁博俦
四、黄梁功传赞先生
五、影子师父梁碧和
六、咏春三雄耀佛山
七、叶问师徒震香江
八、禅技重光从头越
Part 2 先修篇——咏春拳好在哪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一、 咏春拳七大搏击原理,现代科学论证咏春拳为什么最能打
守中用中,攻防合一
直线攻击,出手最快
肘中枢,施展与控制
内门外门,攻防有据
寻桥换桥,攻守互易
消打合一,抢占先机
平衡至上,来留去送
二、四大动作影星,他们也是咏春门人
师叔李小龙
师兄周星驰
师侄杜宇航
洋师侄小罗伯特·唐尼
Part3 基础篇——熟练基本功,让咏春拳“落地生根”
一、马步,稳如泰山
二字钳阳马
坐马
T字马
二、手法,变化万端
问路手
拍手
摊手
膀手
圈手
按手
格手
标手
揦手
杀颈手
耕拦手
捆手
破排手
三、掌法,稳而厚重
直掌
横掌
底掌
四、拳法,刚劲威猛
连环冲拳
偏身拳
凤眼拳
五、指法,迅捷锐利
上标指
下标指
内标指
外标指
六、肘法,势如千钧
级肘
批肘
顶肘
七、脚法,横扫千军
前扫脚
正踢脚
斜撑脚
八、步法,进退有度
钳阳马转坐马
直线左右移马
直线前后入马
圈步进马退马
圈步旋转马
标马
咏春解密档案一:咏春派是反清复明“天地会”的成员
Part4 晋阶篇——咏春拳三大套路,通往咏春拳高手之径
一、小念头,扎实你的基本功
二、小念头套路演练
三、寻桥,让你的技法精益求精
四、寻桥套路演练
五、标指,最具杀伤力的咏春拳套路
六、标指套路演练
Part5实战篇——实战搏击技术集粹,让你成为“讲手王”
一、黐手,无需思考
单黐手
双黐手
蒙眼黐手
二、近打远消,随心所欲
手脚并用
以脚消脚
近身摔
咏春解密档案三:孙中山与精武会的渊源
Part6 兵器篇——八斩刀、六点半棍
一、神秘兵器八斩刀
二、八斩刀的刀法演练
三、六点半棍是哪“六点半”?
四、六点半棍的棍法演练
咏春解密档案三:清末的咏春刺客
Part7 应用篇——技法妙用,险境自救
一、空手制敌
对刀、匕首
对木棒
二、善用随身物
钥匙
书本
公文包
篇外篇 “穷文富武”、“食夜粥”——佛山的功夫文化特色
一、 不只是武术——咏春拳,佛山文化的一种
二、“规矩”、“好意头”——佛山咏春派的拜师礼
附录
叶问咏春无忧堂学规及传承表
后记
前言/序言
《咏春拳:技击智慧与身心修炼》 引言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千年沉淀,早已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哲学和人格修炼之道。《咏春拳》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华武术,以其精炼的招式、直接的格斗理念以及对身体潜能的深度挖掘,吸引了无数爱好者。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套路,而是深入探究咏春拳的精髓,从技击原理到哲学内涵,从身体感知到心智磨砺,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全方位的咏春拳画卷,引领大家走进一个既注重实战又强调内省的武术世界。 第一章:咏春溯源与精神内核 任何一种技艺,其根源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基因。本章将带领读者回溯咏春拳的起源传说,探讨其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得以传承与发展。我们将不拘泥于历史故事的真伪,而是侧重于理解那些孕育了咏春拳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土壤。 传说与现实的交织: 探究梁赞、黄华宝、严咏春等传说人物在咏春拳发展史上的可能地位,分析这些故事所折射出的咏春拳早期发展可能具备的特质,例如女性自卫术的需求,或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某些武术流派为了规避官方禁令而采取的隐秘传播方式。 “咏春”二字之意涵: “咏春”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春天勃勃生机的赞美。我们将从字面和引申义上解析“咏春”,探讨其是否暗示了某种顺应自然、不争一时之勇的武术哲学。 核心原则初探: 在技击层面,咏春拳最核心的原则是什么?是“中线理论”?是“不占位,不占中”?是“刚柔并济”?还是“手不离位”?本章将初步揭示这些贯穿始终的核心原则,为后续更深入的探讨奠定基础。这些原则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咏春拳独树一帜的技击体系。 第二章:身法与步法:根基之基 咏春拳的威力,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稳固的身法和灵动的步法之上。本章将详细解析咏春拳中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的身法与步法,强调“不动如山,动如脱兔”的相辅相成。 马步的奥秘: 并非所有马步都叫咏春马步。我们将剖析咏春马步的特点:重心低而不沉、膝盖微屈但不僵硬、脚尖略微内八的用意。理解马步如何为身体提供稳固的支撑,同时保持身体的灵活性,能够快速地进行方向和重心的转换。 身体的协调与控制: 咏春拳强调全身一体,无论手部动作如何,身体其他部位都应与之协同。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意念引导,实现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力,避免孤立用力导致的效率低下和力量分散。 轻灵的步法: 咏春拳的步法不以大开大合为特征,而是以小步挪移、重心转移为主。我们将解析“三角步”、“垫步”等基本步法,阐述它们如何在狭窄空间内实现有效的进退、闪避和攻击。理解步法如何与来拳的线路形成对抗,实现“我打你,你不打我”的理想状态。 发力前的预备姿势: 身体在准备发力时,并非完全静止,而是存在一种微妙的“张力”。本章将探讨如何通过细微的身体调整,为发力创造最佳条件,使力量能够瞬间爆发,而非预示动作的提前暴露。 第三章:手法解析:以简驭繁的艺术 咏春拳的手法以“短打”著称,招式看似简单,实则招招致命。本章将深入剖析咏春拳的核心手法,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攻防一体的智慧。 摊、马、伏、掌: 这是咏春拳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四种手法。我们将详细解析每一种手法的发力方式、攻击角度、防御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摊手: 如何做到“化力于无形”,如何用最小的动作化解对手的攻击,并借力打力。 马步: 在实战中,马步手并非仅仅用于防守,其进攻性又体现在何处? 伏手: 它的角度和用途,以及如何在对攻中寻觅机会。 掌: 咏春掌法,与其说是一种“推”,不如说是一种“击”。我们将探讨其发力技巧和速度。 连消带打与同时进攻: 咏春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连消带打”,即在化解对方攻击的同时,立即发起反击。本章将通过具体的实例,解析这种高效的攻防转换是如何实现的。 “桥手”的概念与应用: “寻桥”、“黐桥”、“问桥”是咏春拳在接触中感知对方力量、意图并进行控制的关键。我们将深入理解“桥手”的意义,不仅仅是手部的接触,更是身体感知能力的延伸,以及如何在接触中主导攻防的节奏。 肘法与膝法的配合: 尽管咏春拳以手为主,但肘和膝在近身搏斗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章将探讨如何将肘和膝的攻击自然地融入到手法之中,实现更立体的攻击。 第四章:黐手:培养触觉与反应的实践课堂 黐手是咏春拳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反应速度,更能培养对力量和空间的高度感知能力。本章将带您走进黐手的世界。 黐手的目的与意义: 为什么要做黐手?它能训练我们什么?我们将从“培养感觉”、“磨练技术”、“练习反应”等多个维度来理解黐手训练的价值。 黐手的基本原则: 在黐手中,始终要保持身体的平衡,手不离对方的桥手,以及不主动发力,而是被动产生主动。这些看似矛盾的原则,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技击智慧。 常见的黐手练习: 将详细介绍几种经典的黐手练习,如“单黐手”、“双黐手”,并解析其训练要点。我们将强调在练习中,不应仅仅追求动作的熟练,更要注重感知对方的力,理解对方的意图。 从黐手到实战的过渡: 黐手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战。本章将探讨如何将黐手培养出的感觉和反应,自然地过渡到自由搏击中,实现“化繁为简”的实战能力。 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强调循序渐进,避免受伤,以及在练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第五章:小念头、寻桥、标指:咏春拳的基石套路 套路是武术的载体,是技术动作的系统性体现。本章将深入解析咏春拳的三套基础套路:小念头、寻桥、标指。 小念头: 被誉为“万法之宗”。我们将详细解析小念头的每一个动作,强调其在发力、重心转移、身体协调性方面的训练意义。理解小念头如何为后续更复杂的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及它在培养“内劲”方面的重要性。 寻桥: 强调“黏”与“桥”。我们将解析寻桥套路中如何运用“桥手”的技术,如何在与对手的接触中感知和控制对方,以及如何从中寻找破绽。 标指: 更加注重进攻性和速度。本章将解析标指套路中更具攻击性的手法和步法,以及它如何将前两套套路的技术进行整合与升华。 套路练习的正确方法: 强调“意在力先”,理解每一个动作背后的技击含义,而不是机械地模仿。我们将引导读者如何通过反复练习,将套路中的技术动作内化为自己的身体本能。 套路之间的联系: 揭示小念头、寻桥、标指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六章:咏春拳的哲学思考与身心修炼 武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技击的实用性,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邃哲学和对身心的全面修炼。本章将探讨咏春拳的精神层面。 “以弱胜强”的智慧: 咏春拳为何能够被认为是以弱胜强?这背后蕴含着哪些借力、卸力、巧力而非蛮力的智慧? “中庸之道”的体现: 咏春拳在动作的发力、角度、速度上,是否体现了东方哲学中的“中庸”思想? “不动我者,我亦不动”的武德: 咏春拳提倡不主动挑衅,但在被动时则果断出击。这种武德如何影响习武者的品格? 专注力与觉察力的培养: 习练咏春拳,需要高度的专注和对身体细微变化的觉察。这种训练如何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提升个人的效率和感知力? 情绪的控制与管理: 在激烈的搏击中,如何保持冷静,不被情绪左右?这种训练对个人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有何作用? “止戈为武”的最高境界: 咏春拳作为一种武术,其最终目的并非好勇斗狠,而是通过习武来提升自我,达到“止戈为武”的境界。 第七章:咏春拳的实战应用与进阶 了解了理论与基础,本章将探讨咏春拳在实际搏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艺。 近身缠斗的应对: 在狭窄空间或近身缠斗中,咏春拳的优势如何体现?如何运用“桥手”和短打技术控制对手? 应对不同类型的攻击: 面对长拳、腿法、摔跤等不同风格的攻击,咏春拳应如何调整策略? 实战中的意识与判断: 在瞬息万变的实战中,如何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本章将分享一些提高实战意识的经验。 与其他武术的交流与融合: 咏春拳与其他武术流派的交流,是否有助于拓展其应用范围? 进阶训练与长期习练: 探讨如何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保持技艺的进步。包括如何针对性地进行弱点训练,如何通过教学相长来提升。 结语 咏春拳,不仅仅是一套拳法,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智慧的传承。本书希望通过对咏春拳的深入解析,引导读者不仅掌握一门实用的防身技艺,更能从中领悟到身心平衡、智慧圆融的东方哲学,最终将武术的精髓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平和、更有智慧的人。习武之路,贵在坚持,更贵在悟道。愿本书能为您开启一段精彩的咏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