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志 考槃余事

长物志 考槃余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文震亨,屠隆 著
图书标签:
  • 明代笔记
  • 随笔
  • 社会生活
  • 风俗
  • 考证
  • 游记
  • 轶事
  • 长物
  • 文化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30659
版次:1
商品编码:10913887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书写纸
页数:248
正文语种:中文繁体竖排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长物志》十二卷,文震亨撰。震亨字启美,明万历十三年(1585)生,南直隶长洲人(今江苏苏州)。《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等类目,涉及现代学科中的建筑、动物、植物、矿物、艺术、园艺、历史、造园等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全书核心的部份,为园艺、建筑、艺术等学科,对举凡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的生活日用文化及其精神追求,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对晚明文人的生活方式做了百科全书式的概览,使之成为研究晚明物质文化、建筑营造、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参考数据之一,是古代造物艺术理论的代表性著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考盘余事》四卷,明屠隆撰。隆原名屠儱,字长卿、纬真,号赤水,又号溟滓子、冥寥子、一衲道人、蓬莱仙客、鸿苞居士等,生有异才,以诗文雄明隆、万间。本书首卷介绍书版、碑帖,次卷品评纸、墨、笔、砚、画、琴等,末两卷则记载和收录香、茶、炉、瓶及起居、盆玩、文房等一切器用服饰之类。全书所列名目较为琐碎,论述也较为详尽,加之屠隆文辞章句,往往于“率不经意”间流露出其天纵之才情,读来令人口含余香,使得《考盘余事》不仅成为屠隆笔记文学作品之代表,从其内容而言,也是今天研究晚明文人生活起居、文房用具之类器物的重要参考数据,对传统造物艺术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造物艺术及其审美研究,也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言/序言


《长物志·考槃余事》:探寻文人雅趣,重塑生活之美 在中国璀璨的文化长河中,总有一些著作,它们并非描绘宏大的历史叙事,也非剖析深邃的哲学思辨,却以其细腻的笔触,缓缓勾勒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风貌与审美情趣,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平凡中显不凡。《长物志》及其姊妹篇《考槃余事》,便是这样两卷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著作。它们如同两扇玲珑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文人对于器物、陈设、园林、服饰等生活方方面面的讲究与品味,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他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将日常升华为艺术,将物质融入精神的雅致追求。 《长物志》,“长物”者,即“多余之物”,然而,作者文震亨却以其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将这些“多余之物”上升到了审美的高度。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古玩珍宝,而是深入探究器物的形制、材质、工艺、摆设乃至使用之法,于方寸之间,尽显古人的巧思与匠心。书中从“室庐”之“几榻”、“床帷”、“几案”、“书屋”、“轩窗”等陈设,到“器玩”之“瓶”、“炉”、“鼎”、“彝”、“尊”、“盏”、“碗”、“碟”、“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及相关器具,再到“几案”、“书画”、“琴”、“棋”、“酒”、“茶”、“香”、“花”等雅玩杂项,无不包罗万象。文震亨的叙述,不仅仅是物品的介绍,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领。他对于“室庐”的论述,强调的是空间的合理布局与陈设的协调统一,力求达到“清、雅、简、古”的境界,让居室成为一方能够寄托情怀、颐养性情的精神栖息地。他对于“器玩”的鉴赏,则着眼于物品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摒弃浮华,崇尚质朴,推崇那些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蕴含着文人精神的器物。比如,对于“瓶”,他会细致地考量瓶的形制,是高颈仰鼻,还是矮圆饱腹;对于“炉”,他会区分香炉的多种类型,以及其在空间中的摆放位置。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共同构建了一种精致而富有内涵的生活美学。 《考槃余事》,顾名思义,“考槃”即“考究器物,制作器具”,与《长物志》相互辉映,更侧重于对生活器物的实际制作、选购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探讨。若说《长物志》更侧重于“欣赏”与“摆设”的理论层面,那么《考槃余事》则更偏向于“实践”与“应用”的操作层面。书中涉及的范畴同样广泛,从“花木”、“石”、“水”等园林景致的营造,到“饮食”、“酒具”、“茶具”、“香具”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器用,再到“衣饰”、“冠带”、“鞋履”、“玩好”等个人用品,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例如,在“花木”一章,文震亨会详细列举适合盆栽的花卉,并指导如何修剪、施肥,如何搭配花器,使之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无限的生机。在“石”的论述中,他则强调了山石的奇秀与枯润,以及如何在园林中巧妙地布置,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对于“饮食”部分,他并非追求山珍海味,而是提倡精简、时令,并对餐具的选取、摆盘的方式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些内容,不仅为当时的文人雅士提供了生活上的指导,也为我们今天理解传统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参照。 这两部著作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至今仍被人们珍视,究其原因,在于它们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追求,更是对精神境界的向往。文震亨并非一个物质至上的享乐主义者,他所推崇的“长物”,是建立在对自身生活有清晰认知和品味基础上的选择,是一种“得意于我,非关他人”的自我实现。他反对不切实际的奢华,强调“物不在贵,而在于精”,更在于其是否能与主人的精神气质相契合。他所倡导的“考槃”,是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和创造力,是积极地参与到生活的设计和创造中,而非被动地接受。 阅读《长物志·考槃余事》,我们仿佛置身于明代文人雅集之中,听他们品评古董,赏玩字画,斗茶品茗,抚琴吟诗。那些精美的器物,不仅仅是冰冷的物件,更是承载着情感、故事和智慧的载体。它们是文人雅趣的物质体现,也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延伸。通过对这些器物的精心挑选和布置,他们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 在当下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我们或许会面临信息过载和选择困难的挑战。《长物志·考槃余事》恰恰提供了一种别样的思考角度: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去“长”那些真正能滋养我们精神的“物”?如何去“考槃”我们的生活,去精炼、去选择,从而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雅致与诗意?这两部著作,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传统文人的生活智慧,也启发着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重新发现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之美。它们提醒我们,真正的生活品质,不仅仅在于拥有多少,更在于如何去拥有,如何去感受,以及如何在平凡的日常中,寻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长物”与“考槃”的乐趣。它们是关于如何“生活”的教科书,是关于如何“安顿身心”的指南,更是关于如何“品味人生”的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古韵,那种淡雅的青色纸张,搭配着繁复却又丝毫不显凌乱的卷草纹边框,还有那苍劲有力的“长物志 考槃余事”几个大字,一眼望去就让人心生敬意,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文人雅士荟萃的年代。我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翻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书页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略带磨砂的触感,拿在手里温润而沉静。我一直对古代的物质文化非常感兴趣,总觉得那些物件不仅仅是实用工具,更是承载着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这本书的标题就让我联想到了很多,它是否会像一本详尽的古物百科全书?里面会不会描绘出那些已经消失在岁月长河中的精巧器物,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走进一个由雅致摆设、奇珍异宝构成的世界,去感受古人的匠心独运,去品味他们对生活细节的考究。也许,我还能从中发现一些关于古代艺术、工艺的独特见解,甚至是关于如何“玩物”而又不失“雅致”的智慧。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包装和初步印象,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期待感,让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探索那些“长物”背后的“考槃”乐趣。

评分

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一种温婉的叙述风格,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正娓娓道来他一生所搜集、所珍藏的种种“长物”。文字之间流淌着一种淡泊而从容的气韵,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世间万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悟。我尤其喜欢那种对器物材质、工艺、甚至细微纹理的描绘,他笔下的每一件物品,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有了自己的故事和灵魂。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精美的瓷器在灯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听到古琴在静谧的夜晚发出悠扬的琴音,闻到案头摆放的香炉里飘出的缕缕青烟。书中所提及的这些“长物”,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是对“考槃”——也就是精益求精、细致考量的精神的极致追求。它让我开始反思现代人对物质的追求,是否过于浮躁和功利,而忽略了那些真正能带来精神愉悦和文化滋养的细微之处。这本书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古代士人那种“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生活智慧,也让我对手中的物件有了新的审视角度,不再仅仅满足于其表面的功能,而是开始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寄托。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对于“物”的理解,远超出了简单的物品介绍。它更像是在探究一种“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人”在“物”中体现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哲学。“考槃”二字,用得甚是精妙,它不仅仅是对事物本身制作精良的赞美,更是对一种深入探究、精雕细琢、甚至可以说是“玩物”的极致状态的描摹。我从中读出了古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极致尊重,对于美学的独特追求,以及对精神世界的丰富营造。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生活指南,也不是一本厚重的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深居简出的文人雅士,就着一盏香茗,聊着他们钟爱的“长物”。我惊讶于作者的学识广博,能够如此细致地考证和描绘出那些失传已久的工艺和物件,更佩服他能够将这些知识融入到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的叙述中。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微苦,但回味悠长,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醇厚的韵味。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物”,思考它们是否真正为我的生活增添了品质,是否承载了我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所传递出的一种“慢生活”的哲学。在当下这个快节奏、追求效率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件器物,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去感受它所蕴含的文化韵味,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奢侈。作者在描述“长物”时,那种专注和热爱,仿佛将自己的灵魂都投入其中,让那些冰冷的物件也变得鲜活起来。我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对物质本身的欣赏,更是对古人那种“生活即艺术”的态度的一种致敬。它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拥有”的意义,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占有欲,而是为了与美好的事物建立一种深层次的连接。书中所展现的那些“长物”,它们或许在今天看来并不值多少钱,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匠心,却是无价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眼界被拓宽了,对美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深刻。我开始留意身边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发掘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并且尝试着用一种更加审美的、更加有仪式感的方式去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让我明白,真正的“长物”,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滋养我们的精神,丰富我们的内心。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宅院里,漫步在精心打理的庭院,欣赏着每一处精致的景致。它没有那种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激烈的冲突,却有一种静水流深的力量,能够悄无声息地触动人心。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文言的典雅,又不失白话的流畅,使得阅读过程既有文化底蕴,又不至于晦涩难懂。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器物背后文化含义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描述一件物品的外形,更是挖掘它在历史长河中被赋予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如何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和审美观念。读到一些关于古人生活起居的描写,比如他们如何品茶、如何插花、如何布置书房,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其中,亲身经历了那种雅致而宁静的生活。这本书让我明白,“长物”并非是贪多务得,而是对生活中那些能够带来精神慰藉和审美愉悦的物品的珍视与考究。它教会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雅致,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

评分

非常好的一套书,向往已入,这次趁活动终于入手。

评分

正版的书,物流配送很快,好评~~

评分

不错,值得入手,一直在京东买书。

评分

非常不错,精装的,要是繁体就更好。

评分

【四解】解姐咧苤且野冶也界介届戒诫芥疥借藉解价蚧谢懈蟹械卸榭泻薤廨邂瀣夜液曳

评分

书很不错,我很喜欢。介绍历史类的很不错哦

评分

没事翻翻很舒服,内容很休闲

评分

纸质封面都很好。繁体竖排。这套书比较喜欢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非常满意,满减购入,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