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包邮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 心理学书籍

正版 包邮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 心理学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研究方法
  • 行为科学
  • 认知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 畅销书籍
  • 正版图书
  • 包邮
  • 心理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湾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16683
商品编码:11036158898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价:65.00元

作者:(美)罗杰 著,白学军 等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300216683

字数:387000

页码:3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心理学史上影响无数人的40项研究
20年来畅销不衰的心理学入门经典图书的全新修订和升级

 

 

目录

 


 

 

第1章
生物学与人类行为
研究1 一个脑还是两个脑
Gazzaniga.M.S.(1967).The split brain in man.ScientificAmerican,217(2),24-29.
研究2 丰富的经历是否等于更大的大脑
Rosenzweig,M.R.,Bennett,E…L⋄,M.C.(1972).Brain changes in response to
experience.Seientifie American,226(2),22-29.
研究3 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
Bouchard,T,Lykken,D.,McGue,M.,segal,N.,&Tellegen;,A.(1990).Sources of human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The Minnesota study oftwins reared apart.Science,250,223-229.
研究4 小心视崖
Gibson,E.j.,&Walk;,R.D.(1960).The‘'visual cliff.”ScienlificAmerican,202(4),67-71.
第2章
知觉与意识
研究5 注视偏好
Fantz,R.L.(1961).The origin ofform perception.ScientificAmerican,204(May),61-72
研究6 睡眠,毫无疑问就会做梦
Aserinsky,E.,&Kleitman,N.(1953).Regularly occurring periods of eye mobility and
concomitant phenomena during sleep.Science,118,273—274.
Dement,W(1960).The effect ofdream deprivation.Science,131,1705—1707.
研究7 类别天成
Rosch,Eleanor.H.(1973).Natural categories.Cognitivepsychology,4,328—350.
研究8 行动,如同被催眠了一样
Spanos,N.P.(1982).Hypnotic behavior:A cognitive,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in Psychology,Psychiatry,andBehavior,7,199-213.
第3章
学习和条件反射
研究9 不只限于分泌唾液的狗
Pavlov,I.P.(1927).Conditionedreflexes.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研究10 情绪化Bqd\艾尔伯特
Watson,J.B.,&Rayner;,R.(1920).Conditioned emotional responses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3,1-14.
研究11 敲敲木头
Skinner,B.F.(1948).Superstition in the pigeon.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38,
168.172.
研究12 观察到攻击行为……做出攻击行为
Bandura,A.,Ross,D.,&Ross;,S.A.(1961).Transmission of aggression through imitation of
aggressive models.Journal of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63,575_582.
第4章
智力、认知和记忆
研究13 期望导致结果
Rosenthal,R.,&Jacobson;,L.(1966).Teachers’expectancies:Determinates of pupils’IQ
gains.PsychologicalReports,19,115—118.
研究14 你在哪方面更聪明
Gardner,H.(1 983).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0rk:Basic Books
研究15 心中的地图
Tolman,E.C.(1948).Cognitivemapsin rats andmen.PsychologicalReview,55,189—208.
研究16 感谢记忆
Loffus,E.F.(1975).Leading questions and the eyewitness report.Cognitive Psychology,7,
560.572
第5章
人的发展
研究17 爱的发现
Harlow,H.E(1958).The nature oflove.American Psychologist,13,673-685.
研究18 眼不见,不一定心不烦
Piaget,J.(1954).The development ofobject concept:The construction ofreality in the child
(pp.3—96).New York:Basic Books.
研究19 你的品德如何
Kohlberg,L.(1 963).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orientations toward a moral order:
Sequ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moral thought.Fita Humana,6,11-33.
研究20 让你愉快的控制力
Langer,E.J.,&Rodin;,J.(1976).The effects of choice and enhance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for tIle aged:A field experiment in an institutional setting.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34,191—198.
第6章
情绪和动机
研究21 性动机
Masters,W.H.,&Johnson;,V.E.(1966).Human sexual response.Boston:Little,Brown.
研究22 我能读懂你的面部表情
Ekman,P,&Friesen;,W.V.(1971).Constants across cultures in the face and emotion.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SocialPsychology,17,124—129.
研究23 观察你的情绪了吗
Ross,P.(2003,August 1 1).Mind readers.Scientific American,289(3),74—77.
研究24 认知失调
Festinger,L.,&Carlsmith;,J.M.(1959).Cognifive consequences offorced compliance.Journal
ofAbnormalandSocialPsychology,58,203—210.
第7章
人格
研究25 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
Rotter;J.B.(1966).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PsychologicalMonographs。80,1-28.
研究26 男性化、女性化…--还是双性化
Bem,S.L.(1974).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Psychology,42,155·162.
研究27 和心脏赛跑
Friedman,M.,&Rosenman;,R.H.(1959).Association of specific 0Vert behaviorpattern
with blood and cardiovascular finding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69,
1286-1296.
研究28 个人与集体
Triandis,H.,Bontempo,R.,Villareal,M.,Asai,M.,&Lucca;,N.(1988).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on self-ingroup relationships.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Social Psychology,54,323-338.
第8章
心理病理学
研究29 究竟谁是疯子
Rosenhan,D.L(1973).On being sane in insane places.Science,179,250—258
研究30 你将再次获得防御
Freud,A.(1946).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研究31 习得性抑郁
Seligman,M.E.P,&Maier,S.F.(1967).Failure to escape traumatic shock.Journal 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74,1-9
研究32 拥挤导致行为失常
Calhoun,J.B.(1962).Population density and social pathology.Scientific American,206,
139.148.
第9章
心理
研究33 为自己挑选心理师
Smith,M…L&lass,G.V.(1977).Meta-analysis ofpsychotherapy outcome studies.American
Psychologist,32,752·760.
研究34 缓解你的恐惧心理
Wolpe,J.(1961).The 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treatment of neuroses.Journal of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132.180.203.
研究35 投射出真正的你
Rorschach,H.(1942).Psychodiagnostics:A diagnostic test based on perception.New York:
Grnne & Stratton.
研究36 编个故事吧
Murray,H.A.(1938).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PP.531—545).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10章
社会心理学
研究37 斯坦福监狱实验
Zimbardo,E G.(1972).The pathology ofimprisonment.Society,9(6),4-8.
Haney,C.,Banks,W C.,&Zimbardo;,P.G.(1973).Interpersonal dynamics in a simulated
pris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Criminology&Penology,1,69-97.
研究38 从众的力量
Asch,S.E.(1955).Opinions and social pressure.ScientificAmerican,193,31一35.
研究39 你会伸出援手吗
Darley,J.M.,&Latand,B.(1968).Bystander intervention in emergencies: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8,377—383.
研究40 无条件服从
Milgram,S.(1963).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Journal of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67,371-378.

 

内容提要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填补了心理学书籍和心理学研究之间的沟壑,从 历史的角度展示了心理学史上zui有名的40项研究,并介绍了这些研究的后 续进展和相关研究。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以一个专业人士的眼光看待这 些仍炙手可热的历史研究。 本书分十个心理学专题,有“生物学与人类行为”、“知觉与意识” 、“学习和条件反射”、“智力、认知和记忆”、“人的发展”、“情绪 和动机”、“人格”、“精神病理学”、“心理”和“社会心理学” 。每个专题选取了4项研究。每项研究的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原始出处 、问题提出的背景、理论假设、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意义与批评、近 期应用和参考文献。 本书既适合于初学心理学的人,也适合于那些从事心理学事业、应用 心理学的人。阅读本书,不仅能让人明白什么是科学的心理学,还能够为 自己所从事的心理学工作找到依据,并能激发心理学的研究热情,促进更 多新的、对实践有指导价值的研究出现。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洞察行为背后的驱动力 本书是一扇通往潜意识世界的窗口,一次关于人类思维与情感的深度探索。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心理学理论,而是精选了四十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研究,以抽丝剥茧的方式,引领读者走进那些塑造了我们对人类行为理解的革命性发现。从经典的条件反射到复杂的社会群体动力学,每一项研究都如同侦探小说中的关键线索,揭示着人类内心深处隐藏的逻辑和模式。 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旅,品读心理学的辉煌历程 这本书将带你进行一场跨越数十年的思想之旅,回顾心理学发展史上那些振聋发聩的时刻。你将有机会接触到那些敢于挑战传统、颠覆认知的先驱者们。他们是如何设计出巧妙的实验,又是如何从看似简单的观察中提炼出深刻的洞见?本书将为你一一呈现这些研究的背景、方法、结果以及它们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你将了解到,心理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自我修正的动态学科,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建立在前辈们坚实的基础上,并为未来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经典研究的深度解析,解锁人类行为的内在逻辑 本书的每一章都聚焦于一项重要的心理学研究,并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你将有机会深入了解: 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石: 帕夫洛夫的狗实验如何揭示了学习的原始机制,以及这种机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应用,从广告营销到习惯养成,都离不开它的身影。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威力: 斯金纳的箱子实验如何阐释了奖励和惩罚对行为塑造的作用,以及这对于教育、训练乃至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从众的力量与服从的代价: 阿希的从众实验和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将赤裸裸地展现群体压力和权威的影响,让我们反思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模式,以及潜在的伦理困境。 依恋关系的关键: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如何颠覆了早期对母婴关系中“喂养”的认知,强调了“接触慰藉”对于早期发展和情感健康的重要性。 认知失调的心理张力: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将帮助我们理解当个体持有相互冲突的信念或行为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不适,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改变态度来缓解这种不适,这解释了许多看似不理性的行为。 社会学习的微妙影响: 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生动地展示了观察学习的力量,揭示了儿童如何通过观察模仿来习得攻击性行为,进而引发我们对媒体暴力、家庭教育等议题的深思。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层次,将带领我们探寻人格的构成要素、潜意识的影响以及个体追求成长的内在动力。 记忆的易碎性与重构性: 洛夫特的记忆重构实验,将挑战我们对自身记忆的绝对信任,揭示记忆并非忠实记录,而是会被后来的信息所影响和修改。 情绪的生理基础与表达: 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以及沙赫特-辛格的双因素理论,将帮助我们理解情绪的产生机制,以及情绪与生理反应、认知评估之间的复杂关系。 知觉的组织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关于知觉组织原则的研究,将向我们展示大脑如何主动地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使我们看到一个有序、有意义的世界,而非杂乱无章的感官输入。 决策的非理性一面: 行为经济学和认知偏差的研究,将揭示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系统性错误,例如锚定效应、确认偏差等,让我们意识到理性决策并非易事。 刻板印象与偏见的根源: 费斯廷格的社会认同理论,以及后续关于内群体偏见的实证研究,将深入探讨群体认同如何影响我们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认知,以及刻板印象和偏见是如何形成的。 潜意识的驱动力: 从弗洛伊德的压抑理论到更现代的无意识加工研究,本书将触及潜意识对我们行为、情感和思想的深层影响,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我们自己也未曾察觉的动机。 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将展示人类道德判断能力是如何随着年龄和认知发展而演进的,以及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出道德选择。 动机的类型与满足: 除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本书还将探讨其他关于动机的理论,例如成就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权衡,帮助我们理解个体行为的驱动力。 心理治疗的有效性: 早期关于心理治疗效果的实证研究,将为我们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原理和作用机制提供基础,并为那些寻求心理帮助的人提供信心。 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迪 本书的魅力远不止于对经典研究的客观呈现。它更注重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在每一项研究的解读中,都会触及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作者将深入分析每项研究设计的精妙之处,同时也会诚实地指出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例如样本的代表性、研究伦理的考量、以及时代背景的影响等。这种辩证的视角,将培养读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研究的伦理争议与反思: 一些经典的心理学研究,在当时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伦理争议。本书将以开放的态度,呈现这些争议,并引发读者对研究伦理的深入思考,理解科学发展过程中,人道关怀的重要性。 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应用: 每一项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人类的生活。本书将着重阐释这些经典发现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例如在教育、医疗、管理、人际关系等领域,为读者提供实际的启示。 研究的后续发展与争议: 科学的进步往往伴随着不断的质疑和修正。本书将简要介绍某些研究提出后,所引发的后续研究、不同观点以及它们是如何推动心理学知识体系的更新的。 致所有渴望理解自我与他人的人 无论你是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人类心灵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它将帮助你: 更深刻地理解自己: 洞察自己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机、认知偏差和情感模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 更敏锐地观察他人: 学习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他人的行为,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提升人际交往的有效性。 更清晰地认识社会: 揭示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例如群体行为、刻板印象、宣传策略等,让你成为一个更具批判性思维的社会观察者。 更理性地面对挑战: 掌握心理学的智慧,学习如何应对压力、解决冲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 这本书,是一次智慧的馈赠,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更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契机。它将用四十个精彩的实验故事,为你解码人类心灵的密码,点亮你理解世界和自己的智慧之光。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伟大的研究,去发现,去思考,去成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真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心理学入门读物!我本来以为这种学术类的书籍会枯燥乏味,但它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每一项研究都独立成章,但又彼此呼应,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每项研究时,不仅仅是罗列研究结果,更深入地剖析了研究的背景、方法、伦理考量以及对后世研究的深远影响。比如,有几项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看得我心潮澎湃,那些关于依恋关系、认知发展和社会学习的实验,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会在童年时期形成某些行为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一生。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没有回避那些曾经引起争议甚至是被批判的研究,反而以一种更加客观和批判性的态度去审视它们,这让我看到了科学的严谨性和发展性。这不仅仅是一本学习材料,更是一次与心理学史对话的机会。通过这些真实的研究,我感受到了心理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以及他们付出的努力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心理学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想系统地了解心理学,但又担心会遇到过于晦涩的理论。这本书正好抓住了我的痛点。它精选了40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理学研究,将复杂的学术内容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一项研究都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人类心灵的奇妙运作。我被其中一些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深深吸引,它们揭示了我们在群体中是如何表现的,以及社会压力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这些研究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模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生动,没有太多专业术语,即使是对心理学小白也非常友好。同时,它又足够深入,能够满足那些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培养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的能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探索心理学的更多精彩。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心理学并没有太深的了解,只是觉得它听起来很高深。但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的印象!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心理学的世界。每一项研究的介绍都仿佛是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沉浸其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一些经典心理学实验的解读,比如关于动机、学习和情绪的几项研究,它们的实验设计巧妙绝伦,结果也令人惊叹,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理解,原来我们的一些看似“自然”的行为,背后竟然有着如此深刻的心理学原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它鼓励我去质疑,去思考,去尝试用心理学的视角去解读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己和他人,尝试运用书中的知识去分析,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也很有成就感。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理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点点滴滴。

评分

刚收到书,包装完好,送货也超快,简直是惊喜!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尽管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但一直对人类行为和内心世界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是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通过实际的研究案例来阐述。第一篇研究就让我印象深刻,它探讨了从众心理,那个经典的实验,虽然在很多普及读物里也提到过,但在这里的呈现方式更加细致,让我对实验的设计、过程以及结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开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在不经意间被周围的人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并将其与我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每一个研究都像一个引子,勾起我对相关领域的好奇心。我特别期待后面会涉及到哪些主题,比如记忆、情绪、人格,甚至是一些更具争议性的研究。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次思维的启迪,让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自己以及身边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到来,就像一股清流,瞬间点燃了我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我一直对人类的内在世界感到着迷,但总是缺乏一个系统性的入口。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用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心理学殿堂的大门。我最欣赏的是它的“研究驱动”的模式,直接从实际的心理学研究出发,而不是先堆砌一堆抽象的理论。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心理学是如何运作的。比如,有一项关于认知偏差的研究,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揭示了我们在做决策时常常会掉入的思维陷阱,这让我对自己的日常判断产生了深刻的反思。我开始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理性”判断,背后可能隐藏着不易察觉的认知偏误。这本书的篇幅适中,每一项研究的介绍都恰到好处,既提供了足够的信息,又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而且,每项研究的结尾都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方向,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自主学习热情。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理解。

评分

看了20多页了,内容真的很不错!喜欢

评分

书不错,塑封坏了,全是土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包装得很好,没有破损,物流很快!

评分

如果是考研的孩子我还是建议买新版,新版里面会更新一些内容,就是贵了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

书不错,塑封坏了,全是土

评分

很不错,刚开始看,需要多看几遍

评分

以前没看过相对学术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只是看一些小说和趣味类的,想深入了解一下,所以今年多看一些偏学术类的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