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叢書:動物重要經濟性狀基因的分離與應用》總結瞭動物重要經濟性狀重要基因挖掘和利用方麵國內外在理論、方法及應用上的研究進展,係統介紹瞭本研究團隊取得的研究發現和重要成果。內容既涉及經典的復雜性狀連鎖分析、精細定位、候選基因分析、基因錶達分析、標記輔助選擇和生物信息學的理論與方法,又涵蓋瞭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包括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基因組選擇、基因聚閤的理論與方法。同時《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叢書:動物重要經濟性狀基因的分離與應用》闡述瞭上述理論方法在我國畜禽(包括奶牛、豬、雞)分子育種和基因檢測中的應用及主要結果。
《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叢書:動物重要經濟性狀基因的分離與應用》可供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從事動物遺傳育種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參考。
作者簡介
張勤,男,1956-,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部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綜閤性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傢傑齣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傢生豬産業技術體係崗位科學傢。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遺傳育種學分會理事長,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信息技術分會理事長。《Journalof Animal Breeding and Genetics》、《遺傳》、《中國畜牧雜誌》編委。主要研究方嚮為分子數量遺傳學和豬、奶牛分子育種。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緒論
參考文獻
第2章 QTL連鎖分析理論和方法
2.1 QTL連鎖分析概述
2.2 Bayes統計推斷的基本原理
2.3 基於RJ-MCMC進行畜禽遠交群體QTL連鎖分析
2.3.1 遺傳模型
2.3.2 標記基因型和性狀錶型的數據模擬
2.3.3 QTL的IBD矩陣推斷方法
2.3.4 基於RJ - MCMC的QTL連鎖分析
2.3.5 連續性狀QTL連鎖分析
2.3.6 二級閡性狀QTL連鎖分析
2.3.7 主要結論
2.4 基於貝葉斯壓縮(Bayes shrinkage)技術的QTL連鎖分析
2.4.1 基於Bayes壓縮技術的連鎖分析模型
2.4.2 全條件後驗分布推導和MCMC抽樣
2.4.3 基於MCMC參數估計值的統計檢驗
2.4.4 貝葉斯壓縮方法的模擬驗證
參考文獻
第3章 QTL精細定位理論與方法
3.1 基於IBD方法的基因精細定位
3.1.1 IBD定位方法基本原理
3.1.2 IBD精細定位的分析方法
3.1.3 IBD精細定位的模擬研究
3.2 結閤連鎖分析(LA)和連鎖不平衡分析(LA/LD)的QTL精細定位策略
3.2.1LD/LA定位的理論基礎和方法
3.2.2 基於模擬試驗進行LA和LA/LD分析的比較研究
3.2.3 主要結論
參考文獻
第4章 基於傳遞不平衡檢驗的關聯分析方法
4.1 利用係譜傳遞不平衡檢驗進行閾性狀QTL定位
4.1.1PTDT方法
4.1.2 PTDT的檢驗功效和工型錯誤
4.1.3 影響PTDT檢驗效力的因素
4.2 利用係譜傳遞不平衡檢驗進行數量性狀QTL定位
4.2.1 數量性狀轉化為分類性狀方法
4.2.2 選擇性基因型測定
4.2.3 數據模擬
4.2.4 數量性狀轉化方法比較
4.2.5 PTDT與QTDT和PDT效力比較
4.2.6 PTDT選擇性基因型測定基因定位效力
參考文獻
第5章 單倍型推斷
5.1 基本概念
5.1.1 單倍型(haplotype)、雙倍型(diplotype)
5.1.2 單倍型推斷
5.1.3 大片段染色體單倍型推斷
5.2 利用單親資料推斷單倍型-SPFHAP法
5.2.1 方法概述
5.2.2 單倍型推斷效放率
5.3 利用全同胞信息推斷單倍型-FSHAP法
5.3.1 方法概述
5.3.2 單倍型推斷效率
5.4 復雜傢係單倍型推斷
5.4.1 零重組單倍型推斷方法(ZRHI)
5.4.2 有重組單倍型推斷方法-MRHI
5.4.3 討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生物信息學在重要經濟性狀的基因分離中應用
6.1 牛全基因組轉錄因子數據庫構建
6.1.1 牛全基因組預測轉錄因子識彆原理
6.1.2 數據與方法
……
第7章 動物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
第8章 基因組選擇技術
第9章 豬免疫性狀基因定位
第10章 仔豬腹瀉抗性基因分離與鑒定
第11章 奶牛産奶性狀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第12章 雞生長和産蛋性狀候選基因分析
第13章 動物雜種優勢分子遺傳機理研究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1章 緒論
動物育種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工作,一是通過人工的定嚮選擇,使現有的動物品種在主要生産性能上的遺傳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從而實現群體的遺傳改良。二是通過雜交等手段將不同群體的優良基因整閤,生産符閤市場需求的産品或培育新的動物品種或品係。
選擇的理論和方法曆來是動物遺傳育種工作者的研究重點。根據數量遺傳學的理論,通過選擇所獲得的群體遺傳進展的速率與選擇強度、群體的遺傳變異性和選擇的準確性成正相關,與世代間隔成反相關,因而對選擇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也主要圍繞著這4個方麵進行,而其中的核心又是選擇的準確性。選擇的基礎是個體遺傳評估,因此遺傳評估方法成為研究的重點。根據數量遺傳學的微效多基因理論,數量性狀的錶現是由很多基因以及環境的共同作用所決定的,由於基因的數目很多,而每個基因的作用一般都較小,再加上環境因素的乾擾,我們不能對每個基因單獨地進行分析,而隻能將所有的基因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實際上就是將基因的作用當做一個“黑匣子”。因此,遺傳評估就是對所有基因的整體效應進行估計。遺傳評估方法在過去的50餘年中得到瞭很大的發展,尤其是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由Hen-derson(1974)提齣的最佳綫性無偏估計(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理論和方法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瞭廣泛的應用,成為動物個體遺傳評估的通用和標準方法。傳統的遺傳評估(包括BLUP方法)是根據個體的性狀錶型信息和係譜信息來估計個體育種值,BLUP(尤其是動物模型BLUP)方法為我們提供瞭利用這種信息的最佳手段,使得動物個體育種值估計的準確性得到瞭很大提高,因而對於多數動物重要經濟性狀來說,基於BLUP的選擇取得瞭顯著的遺傳改良效果。例如,美國荷斯坦奶牛平均305天的産奶量在過去的近50年中由約6000kg增加到約12000kg,提高瞭近l倍,而其中由於群體遺傳改良所帶來的遺傳進展約為4000kg(圖1-1)。再如,加拿大長白豬、大白豬和杜洛剋3個主要品種豬達100kg體重日齡在過去的近30年中的纍計遺傳進展達到瞭近30天(圖l-2)。
盡管傳統的選擇方法在動物育種實踐中取得瞭巨大成就,但它並不完美,在有的情況下這種選擇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對於低遺傳力的性狀(如繁殖性狀)和閾性狀(如抗病性),由於在錶型信息中所包含的遺傳信息很有限,除非有大量的各類親屬的信息,很難對個體做齣準確的遺傳評定。再如對於限性性狀(如産奶、繁殖性狀),對不能錶達性狀的個體一般隻能根據其同胞和後裔的成績對其進行評定,如果僅利用同胞信息,則由於同胞數有限,評定的準確性一般較低,如果利用後裔信息,而且後裔數很多(如在奶牛中的情形),評定的準確性可以達到很高,但世代間隔拖長,每年的遺傳進展相對降低,且育種成本很高。還有對於胴體性狀,因為必須屠宰後纔能測定,一般也隻能進行同胞或後裔測定,而且由於性狀測定的難度和費用都很高,測定的規模受到限製,使得評定的準確性和世代間隔都受到影響。
……
前言/序言
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叢書:動物重要經濟性狀基因的分離與應用 (注:以下簡介內容不包含原書《動物重要經濟性狀基因的分離與應用》的具體技術細節,而是從該叢書的宏觀背景、研究領域、行業影響、以及未來展望等角度進行闡述。) --- 叢書背景與定位:麵嚮二十一世紀的農業科技前沿 《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叢書》係列,旨在全麵梳理和係統介紹當代農業領域最具顛覆性和應用潛力的尖端科技進展。在全球人口持續增長、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傳統農業模式已難以為繼。本叢書的核心目標是為科研工作者、政策製定者、農業企業管理者以及高層次農學人纔,提供一個理解和掌握未來農業發展方嚮的知識高地。 本叢書匯集瞭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精準育種、智能裝備、環境生態調控等多個交叉學科的前沿成果。它不僅僅是一套技術手冊,更是一份推動農業生産力實現革命性飛躍的戰略藍圖。通過對最新科研突破的深入剖析,叢書緻力於構建一個連接基礎研究與産業化應用的橋梁,確保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始終保持在國際領先地位。 動物育種的科技驅動力:突破傳統瓶頸 在整個“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叢書”的框架下,關於動物科學的部分占據瞭至關重要的地位。動物遺傳改良是保障畜牧業高效、優質、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然而,傳統的傢畜育種,盡管經過數百年的實踐積纍,其效率提升速度已趨於平颱期,尤其在麵對氣候變化、新發疫病挑戰以及消費者對産品品質(如風味、營養成分)日益提高的要求時,這種緩慢的進步顯得力不從心。 本叢書的動物科學闆塊,重點關注如何利用生物技術手段,特彆是分子標記輔助選擇(MAS)、基因組選擇(GS)等現代育種工具,來實現對傳統育種流程的顛覆性加速。它探討瞭如何從宏觀的錶型性狀觀察,轉嚮微觀的基因組結構和功能解析,從而實現育種決策的精準化和前瞻性。 焦點領域:係統性狀的遺傳解析與應用潛力 動物的經濟性狀是一個高度復雜、受多基因調控的性狀集閤,涵蓋瞭生産性能(如生長速度、産肉率、産奶量、飼料轉化效率)、繁殖性能(如發情周期、受胎率)、抗逆性(如耐熱、抗病原體能力)以及産品品質(如脂肪酸組成、肌肉縴維特性)等多個維度。 叢書的這一係列成果著重闡釋瞭: 1. 復雜性狀的遺傳架構探索: 如何利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和精細定位技術,在海量遺傳數據中篩選齣對特定經濟性狀具有決定性影響的遺傳區域或候選基因群。這涉及對動物遺傳資源的深度挖掘,理解不同物種(如牛、豬、禽類)在進化過程中對環境壓力的適應性基因差異。 2. 精準育種工具箱的構建: 詳細介紹瞭如何將已識彆的遺傳信息轉化為可操作的育種工具,例如開發高密度SNP芯片、設計特異性的分子探針,並將其整閤到大規模的群體選擇流程中。其核心在於,如何將實驗室的發現,迅速高效地轉化為農場層麵的實際生産力提升。 3. 抗逆性狀的戰略意義: 隨著全球不確定性增加,動物對環境應激(熱應激、營養缺乏)的抵抗力成為衡量畜牧業韌性的關鍵指標。本成果集深入探討瞭免疫通路相關基因、熱休剋蛋白(HSP)傢族基因在調節動物抗逆性中的作用,並指明瞭利用這些基因進行定嚮改良的方嚮。 行業影響與未來展望:邁嚮智能化的畜牧業 本叢書並非停留在基礎理論層麵,它對整個畜牧産業鏈的升級具有顯著的指導意義。通過對高價值基因的成功分離與應用,育種企業能夠顯著縮短世代間隔,以更快的速度培育齣符閤市場需求的優良品種。例如,在生豬産業中,針對瘦肉率和胴體品質的基因定嚮選擇,將直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奶牛産業中,針對産奶效率和乳脂蛋白含量的改良,則直接影響乳製品的附加值。 展望未來,本叢書所代錶的研究方嚮,正加速與大數據、人工智能(AI)技術融閤。未來的動物育種將是“基因組學+信息學”的深度交叉。研究成果將驅動下一代育種決策係統(如AI輔助的基因組預測模型)的開發,使得個體選擇的準確性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不僅關乎産量的提升,更關乎資源利用效率和動物福利的整體改善,為構建一個更具可持續性的全球食物供應體係提供瞭強大的科技支撐。該叢書中的成果,正是這一宏偉藍圖得以實現的堅實技術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