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员工心理援助教程/使用高等学校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编写仍然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本要求,内容立足于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需要。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处理教材内容的交叉重合部分。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员工心理援助的概念与范畴
一、引言
二、员工心理援助的概念
三、员工援助计划(EAP)的服务范畴及员工心理援助的层次
第二节 员工心理援助的发展
一、西方员工援助计划的发展
二、EAP在中国的发展
三、EAP在中国的本土化探索
第三节 员工援助计划的目标和功能
一、员工援助计划的目标
二、员工心理援助的功能
三、员工心理援助三个层次的工作
第四节 员工心理援助的模式、服务程序与职业要求
一、员工心理援助的不同模式
二、员工心理援助的服务程序
三、对员工心理援助专业人员的要求
第二章 员工心理援助的流程
第一节 组织对员工心理援助的需求分析
一、员工心理援助需求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二、员工心理援助需求的分析流程
三、需求分析基本内容与评估方法
四、如何与企业进行员工心理援助需求分析的沟通
第二节 员工心理援助项目规划
一、员工心理援助项目规划概述
二、员工心理援助项目规划方法与流程
三、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内容与模式选择
四、员工心理援助项目效果的评估方法
第三章 影响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原因与风险
第一节 工作压力与应激
一、压力与应激概述
二、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三、工作压力的管理
第二节 工作-家庭平衡
一、工作-家庭平衡概述
二、工作-家庭平衡的理论模型
三、工作-家庭冲突的有关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
四、工作-家庭平衡的策略与计划
第三节 轮班工作
一、轮班工作概述
二、轮班工作对健康的影响
三、对轮班工作的干预
第四节 情感劳动
一、,隋感劳动概述
二、一隋感劳动的相关理论
三、情感劳动的策略
四、情感劳动对员工的影响
五、情感劳动知识在组织中的应用
第五节 工作倦怠综合征
一、工作倦怠概述
二、工作倦怠的相关理论
三、工作倦怠的干预
第四章 工作场所的压力管理
第一节 工作场所健康
一、工作组织健康
二、工作组织健康的三级干预模式
第二节 工作压力管理策略
一、压力系统论
二、工作压力管理
三、工作压力管理的整体模型
四、压力三级干预
第三节 工作场所的三级压力管理
一、工作压力干预的目标与策略
二、工作压力管理的实施
三、工作压力的三级干预体系
……
第五章 心理干预方法在员工心理援助中的应用
第六章 团体咨询方法在员工心理援助中的应用
第七章 员工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
第八章 员工心理援助评估
第九章 员工心理援助中常见的问题
第十章 员工心理援助人员的培养与成长
精彩书摘
(一)员工个人层面
1.生活方面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决定了他的性格(人格)和态度,也直接影响着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我们在进行员工心理辅助时,需要对其个人的家庭和成长经历加以了解,对其人格特征及发展水平做出评估。EAP对员工的情绪调节及训练是第一个功能。但情绪的稳定与健康是以其人格的稳定与健康为基础的,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第二个功能是围绕其家庭关系及相关问题展开。这里涉及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等问题。一个人的事业与家庭如何能做到兼顾,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三个功能是围绕不同的年龄阶段展开。青年员工主要关注的是自身在企业和工作中的适应及发展;中年员工要承担比较重的社会及家庭角色负担,如果负担过重会导致所谓“中年危机”;而老年员工则要考虑经验的传承及退休、离职后的安置等问题。
2.工作方面员工在工作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工作压力及其适应,这也直接关系到其工作绩效及对企业的贡献。如果处理得不好轻则会出现一些情绪问题(焦虑、忧郁、恐惧等),也可伴有一些心身障碍,如失眠、消化不良、头昏、肢体酸痛等症状;如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会出现职业耗竭状态。
在工作方面的员工心理辅助还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涉及上下级关系和平级的同事关系。人与人的交流由于视角、利益和需求的不同难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EAP的工作并不是要回避和掩饰这些矛盾与冲突,而是需要使当事人有机会理性、合理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诉求,同时也需要了解对方的利益和诉求。权衡各种关系和立场后才有可能达成一致,化解矛盾和冲突。这其中学习和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也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也是EAP的功能之一。从长远来说,一个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人尽其才,对企业和个人都是双赢的事。这既需要有对员工能力的了解和评估,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条件促进员工职业能力的发展和体现。
3.危机干预危机是当人们面临突发的巨大变故而无法利用现有资源或应对方式加以处理的一种特殊境遇。面临危机常会使人手足无措,情绪情感出现严重失调,正常的行为和工作效率等也会受到极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导致精神崩溃,当事人会产生轻生的想法和行动。员工所在组织或企业对其进行支持、保护或通过EAP进行干预都是有益和必要的。在组织中经常遇到的危机干预主要有自杀干预、居丧者悲伤辅导、创伤后的应急干预以及家庭暴力的心理干预等形式。较为特殊的“危机”干预为企业的裁员心理援助,以及偶发的暴力或司法事件。
(二)组织整体层面
EAP在组织整体层面的服务可分为:经理层咨询、组织咨询和培训及其他相关服务等方面。
1.经理层咨询经理层在组织构架中也就是基层领导,EAP服务人员需要向其负责的组织机构说明EAP可以提供哪些服务,这些服务往往是通过经理层人员的信息传递和沟通而实现的。经理层的咨询包括对员工行为问题的识别和转介、如何与出现问题的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体会和处理员工的压力和挫折感等,其核心就是通过尊重的、以人文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待那些受困扰的员工。
……
前言/序言
近年来心理学在中国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对自身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也越来越需要更多维护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员和方法。许多企、事业单位为了使其员工保持健康的状态,创造更佳的业绩而提出了一项新的需求——员工援助计划(EAP)。针对这一需要许多学校的心理学专业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本教材就是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专业训练读本,以及正在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和对这一领域有兴趣的读者而编撰的。
本书作为“教程”,强调相关理论和知识的应用、训练和可操作性,作者均为长期从事临床(应用)心理学工作,具有较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师。内容共分十章,其中前四章侧重于员工心理援助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服务的目标和功能(第一章绪论,洪炜);员工心理援助的需求及项目规划(第二章员工心理援助的流程,肖晶);员工所面临的工作、生活压力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三章影响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原因与风险,付文青);工作场所的压力对健康的影响及管理措施(第四章工作场所的压力管理,温斌)。后六章则进一步着眼于在员工心理援助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和技术(第五章心理干预方法在员工心理援助中的应用,牛振海);对具有共性员工群体的干预(第六章团体咨询方法在员工心理援助中的应用,刘伟);对处于突发事件及危机状态下员工的干预(第七章员工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郑爱民);员工心理援助的需求和效果评估以及常用的评估工具(第八章员工心理援助评估,解亚宁);员工心理援助中所面临的职场问题、情绪问题、家庭问题、成瘾及躯体化问题等(第九章员工心理援助中常见的问题,赵静波);员工心理援助专业人员成长所需的资格认证、培育和督导(第十章员工心理援助人员的培养与成长,黄为俊)。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许多理论、观点和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争议和不完善的地方;而EAP在中国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总结经验。为此书中一定存在许多瑕疵和漏洞,欢迎广大的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希望此书能给读者一些借鉴,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提升员工福祉,赋能组织发展:一本面向未来的实践指南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职场环境中,员工的心理健康与福祉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影响个体绩效、团队协作乃至整个组织活力的核心要素。我们欣喜地推出这本《员工心理援助教程》,旨在为每一位关心组织发展和员工成长的管理者、人力资源从业者、以及所有致力于构建积极健康工作场所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实用且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框架与实操方法。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论著,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承诺为每一位身处组织中的个体,乃至整个组织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心理能量。 本书的编写,源于对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职场现实的深刻洞察。我们注意到,科技的飞速进步、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后疫情时代带来的不确定性,都给员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长期的压力累积,不仅可能导致个体出现情绪困扰、职业倦怠,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创新能力,增加离职率,给组织带来巨大的隐形成本。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心理援助体系,主动识别、预防和干预潜在的心理风险,已成为现代组织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 《员工心理援助教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跳出了传统的、仅关注“问题发生后”的补救式心理干预模式,而是将视角前移,强调“预防为主,干预为辅,全面关怀”的理念。我们坚信,最好的心理援助,是让员工从一开始就拥有强大的心理韧性,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获得恰当的支持。因此,本书在内容设计上,力求做到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广度并重,既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又包含大量可操作的工具、案例与互动练习。 第一部分:理论基石——理解员工心理健康的核心议题 在深入探讨援助策略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对员工心理健康基本概念的清晰认识。本书的第一部分,将带领读者系统地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我们将从个体层面出发,深入剖析员工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可能面临的常见心理困扰,如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人际冲突、情绪管理难题等。同时,我们也将关注环境因素,探讨组织文化、工作设计、领导风格、团队氛围等如何深刻影响员工的心理状态。 什么是员工心理健康? 我们将提供一个全面且符合时代发展的定义,强调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精神疾病,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包含自我实现、积极的人际关系、以及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 为何员工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部分将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研究,阐释员工心理健康与组织生产力、创新能力、员工敬业度、企业声誉等之间的紧密联系,帮助读者认识到投资员工心理健康就是投资组织的未来。 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我们将从宏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观的组织层面(如工作负荷、支持系统、公平感)以及微观的个体层面(如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为后续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常见心理困扰的识别与初步评估: 针对职场中常见的压力、倦怠、焦虑、抑郁等问题,本书将介绍简化的识别方法和初步评估工具,帮助读者掌握初步判断员工心理状况的能力,为提供恰当的支持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预防为先——构建主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 预防是最好的干预。本书的第二部分,将重点探讨如何从组织层面构建一个主动的、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这不仅包括政策层面的制定,更涵盖了文化层面的培育和系统层面的构建。 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 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优化工作设计(如增加自主性、提供清晰的反馈、促进技能多样化)、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以及提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来降低员工的压力源,提升工作满意度。 培育支持性的组织文化: 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通过领导力的赋能、团队建设活动、以及开放的沟通渠道,来建立一个信任、包容、互相支持的组织氛围。我们将探讨如何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让管理者成为员工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角色: 尤其值得强调的是,管理者在员工心理健康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提供专门的章节,指导管理者如何识别下属的心理困扰,如何进行富有同情心的谈话,如何提供初步的支持,以及何时以及如何寻求专业的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与培训: 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关于压力管理、情绪调节、沟通技巧、时间管理等实用技能的培训模块,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的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第三部分:实操介入——多层次的员工心理援助策略 当心理困扰出现时,及时有效的干预至关重要。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系统介绍多层次的员工心理援助(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策略与实施要点。我们主张采用“分层级、多维度”的援助模式,以满足不同程度和类型需求的员工。 基础层面的支持: 这包括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部门或指定的专员提供的初步支持、信息咨询、以及转介服务。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支持网络,以及如何为员工提供关于心理健康资源的信息。 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和管理员工外部心理咨询服务。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外部咨询机构、如何确保服务的质量和保密性、以及如何引导员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将涵盖的咨询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个人心理咨询: 针对情绪困扰、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个体心理问题。 职业发展咨询: 针对职业迷茫、职业倦怠、职业转型等问题。 人际关系咨询: 针对家庭关系、职场人际冲突等问题。 成瘾行为咨询: 针对酒精、药物、赌博等成瘾问题。 危机干预与支持: 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如意外事故、灾难、员工自杀事件等),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及时、专业的支持,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将探讨危机干预的原则、步骤以及团队的组建与培训。 团辅活动与工作坊: 除了个体咨询,我们还将介绍如何设计和开展各类团辅活动和主题工作坊,例如压力释放工作坊、正念冥想练习、沟通技巧提升工作坊等,以促进员工的整体心理福祉。 第四部分:体系建设与持续优化——确保援助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员工心理援助体系,不仅在于其内容的设计,更在于其体系的建设和持续的优化。本书的第四部分,将聚焦于此。 EAP项目的规划与实施: 从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预算制定、供应商选择到落地执行,本书将提供一套完整的EAP项目规划与实施流程指南。 保密性与伦理原则: 心理援助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任。本书将强调在EAP项目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伦理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健全的保密机制。 数据收集与成效评估: 如何科学地收集EAP项目的使用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成效评估,是持续改进项目的关键。我们将介绍常用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帮助组织量化EAP的价值。 法律法规与合规性: 了解并遵守与员工心理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组织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的必要前提。本书将提供相关的法律常识和合规性提示。 文化整合与推广: 如何将EAP项目有效地融入组织文化,并持续向员工进行推广,提高项目的知晓度和使用率,也是本部分探讨的重点。 结语: 《员工心理援助教程》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承诺。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组织认识到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掌握构建和运营一套科学、人性化的心理援助体系的方法。这不仅仅是对员工个体福祉的关怀,更是对组织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投资。我们相信,一个真正关心员工内心世界的组织,必将赢得更强大的凝聚力、更高的创造力,以及更辉煌的未来。 我们鼓励您将本书的理念与方法,融会贯通于您的日常管理实践中。无论您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部门领导,还是关心同事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从中找到启示,共同为打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充满活力的工作场所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同行,以心理关怀为基石,赋能员工,成就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