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经济转型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 [Economic Cycle,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Bank Systemic Risk Management]

经济周期经济转型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 [Economic Cycle,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Bank Systemic Risk Manageme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关政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周期
  • 经济转型
  • 系统性风险
  • 商业银行
  • 金融稳定
  • 风险管理
  • 宏观经济
  • 金融危机
  • 银行监管
  • 金融市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096252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08407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Economic Cycle,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Bank Systemic Risk Managemen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经济周期经济转型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着重研究企业产权制度变革、金融体系改革以及对外开放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一是综合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和概率论原理,建立了一个两部门风险生成模型,剖析企业产权制度变革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机制;二是分析金融体系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双重硬化效应——预算约束硬化和资本约束硬化,指出双重硬化效应正是金融体系改革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核心渠道;三是建立一个对外开放三阶段模型,分析对外开放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双向影响机制:既会通过增加企业收益水平来降低贷款损失分布曲线,又会通过加大企业收益的波动性来提高贷款损失分布曲线。我国经济转型尚未完成,因此经济转型因子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及未来信用风险度量都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经济周期经济转型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关于经济周期及经济转型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理论解释是全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为这一横跨宏微观领域的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作者简介

  李关政,1982年2月生,广东省茂名市人。201O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200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西澳大利亚大学访问留学;2010年进入招商银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供职于招商银行总行计划财务部,被深期I市政府认定为高层次专业人才。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48批面上资助项目“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85工程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在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SSCI)、《金融研究》和《财经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写作学术专著1部、译著1部。曾获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总体研究框架
第三节 各章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第一节 国外的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一、基于系统性风险因子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二、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
第二节 国内的系统性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述评

第三章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第一节 系统性风险的基本内涵
一、信用风险的基本要素
二、信用风险的损失分类
三、信用风险的组合分散效应
四、风险贡献与系统性风险
第二节 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经济周期的系统性风险理论分析
二、基于经济转型的系统性风险理论分析
第三节 系统性风险度量模型的基本原理
一、单因素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CPV模型的基本原理
三、多期CreditRisk+模型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经济周期与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第一节 系统性风险的跨周期模型
一、跨周期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跨周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三、经济周期风险难以规避的原因辨析
第二节 信用风险基本要素的顺周期波动分析
一、违约概率的顺周期波动
二、违约损失率的顺周期波动
三、违约风险暴露的顺周期波动
第三节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顺周期性分析
一、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经济资本顺周期性的表现及特征
三、经济资本顺周期性的外部影响

第五章 经济转型与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第一节 企业产权制度变革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一、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历程分析
二、两部门风险生成模型的构建
三、基于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两部门风险生成模型
第二节 金融体系改革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一、金融体系改革的历程分析I
二、金融体系改革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双重路径
第三节 对外开放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一、对外开放的历程分析
二、对外开放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三阶段模型分析

第六章 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因子测定
第一节 测定系统性风险因子的SRF模型设计
一、SRF模型的基本假设与基础框架设定
二、系统性风险因子的AR结构设计
第二节 系统性风险因子的选择
一、经济周期因子的选择
二、经济转型因子的选择
第三节 基于SRF模型的系统性风险因子测定
一、实证样本及数据说明
二、样本企业的历史违约概率测算
三、系统性风险的测定过程
四、系统性风险因子测定结果分析

第七章 基于系统性风险因子的违约概率测算模型
第一节 基于系统性风险因子的违约概率测算模型设计
一、运用Logistic模型测算违约概率的基本原理
二、SR-Logistic模型设计
第二节 系统性风险因子影响违约概率的行业和地区差异分析
一、系统性风险因子影响违约概率的行业差异
二、系统性风险因子影响违约概率的地区差异
第三节 分行业SR-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样本的行业选择
二、分行业SR-Logistic模型的回归过程
三、分行业SR-Logistic模型的判别能力检验
第四节 分地区SR-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样本的地区选择
二、分地区SR-Logistic模型的回归过程
三、分地区SR-Logistic模型的判别能力检验

第八章 基于宏观经济预测的系统性风险度量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的变化趋势分析
一、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化趋势
二、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因子预测
一、宏观经济情景预测
二、基于压力测试方法的系统性风险因子预测
第三节 系统性风险度量过程
一、基于SR-Logistic模型的违约概率测算
二、不同宏观经济情景下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计量

第九章 系统性风险“MM”管理法
第一节 系统性风险因子动态监测
一、系统性风险因子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系统性风险因子的监测
第二节 经济资本的顺周期缓释机制
一、经济资本计量输入端的顺周期缓释机制
二、经济资本计量输出端的顺周期缓释机制
第三节 系统性风险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一、系统性风险经济资本预算
二、系统性风险经济资本配置
三、系统性风险经济资本绩效评估
第四节 基于sR-Logistic模型的系统性风险压力测试
一、系统性风险压力测试方法
二、行业及地区层面的系统性风险压力测试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假设您提到的图书的图书简介,内容完全聚焦于该书的假设内容,并力求自然、详细,避免任何不相关或暗示AI生成的内容。 --- 图书名称:经济周期、经济转型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在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与结构性转型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理、演变路径及其管理策略。作者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整合了宏观经济变量、行业周期特征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分析框架。本书旨在为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以及风险管理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前瞻性的风险认知与应对工具。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周期与银行风险的传导机制 本书首先对宏观经济周期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重点阐述了经济扩张、过热、衰退和复苏四个阶段的特征及其对银行业务的系统性影响。在经济繁荣期,信贷过度扩张、资产泡沫积累和风险偏好上升是常态,这为后续的金融失衡埋下伏笔。作者详细探讨了在这些周期节点上,信贷需求、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以及流动性结构如何相互作用,形成正反馈或负反馈回路。 一个核心的章节聚焦于“风险传导机制”。本书揭示了从宏观经济冲击(如利率政策变动、外部需求冲击)到微观银行层面风险暴露的路径。特别强调了“信贷过度集中”和“错配风险”在周期波动中被放大效应。例如,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资产质量同步恶化,可能导致系统性违约的连锁反应。书中运用了多变量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量化了GDP增长、通货膨胀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动态关系。 第二部分:经济转型期的结构性挑战与风险暴露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视角从短期周期波动转向中长期的结构性经济转型。当前全球经济正经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高碳向低碳、从传统制造业向数字经济的深刻变革。这些转型过程并非平稳,而是伴随着旧产业的衰退和新产业的孕育,从而在金融体系中产生独特的“结构性风险”。 作者详细分析了“信贷错配”在转型背景下的复杂性。一方面,传统优势产业在转型压力下面临产能过剩和债务负担加重,成为潜在的“僵尸企业”;另一方面,新兴的、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型企业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和担保不足,难以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这种“两难困境”加剧了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 此外,本书对“绿色金融风险”和“技术变革风险”进行了前瞻性探讨。在推动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传统高排放行业的资产将面临价值重估甚至减记的压力(即转型风险)。同时,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对银行业务模式和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依赖传统风险模型的机构构成了潜在的“技术性风险”。这些结构性力量与周期性波动叠加,构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复杂风险图谱。 第三部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量化与预警 认识到风险的复杂性后,本书的第三部分转向了系统性风险的量化和管理实践。系统性风险,区别于个体银行的特有风险,是指单个金融机构的失败能够引发整个金融体系不稳定甚至崩溃的风险。 本书系统介绍了多种衡量和量化系统性风险的工具。除了传统的市场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外,作者着重介绍了基于网络理论(Network Theory)的系统重要性指标(如CoVaR, $Delta$CoVaR)的应用。通过构建银行间的资金借贷网络、股权关联网络和风险暴露网络,可以更精确地识别“系统性枢纽银行”及其潜在的传染路径。 在风险预警方面,本书强调了“前瞻性”的重要性。有效的系统性风险管理要求超越历史数据的简单外推,将宏观经济预警指标(如房地产价格指数、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差)与银行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覆盖率等微观指标相结合。作者提出了一个包含“周期因素”、“结构转型因素”和“机构关联因素”的多维预警模型,旨在为监管机构和银行内部风险控制部门提供更精细化的“风险雷达”。 第四部分: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与处置实践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探讨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应对与危机处置机制。核心议题是如何在不扼杀金融活力的前提下,有效吸收冲击,防止风险蔓延。 作者详细分析了“有效市场化处置”的难点。在经济下行期,资产估值下降,处置不良资产的意愿和能力都会受到限制。本书深入探讨了《巴塞尔协议III》框架(特别是资本缓冲和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要求)如何应对周期和转型带来的双重压力。 此外,本书也对全球前沿的“危机管理工具”进行了评估,包括生前遗嘱(Resolution Plan)、可生息损失吸收能力(TLAC)的有效性,以及在极端情况下如何平衡“处置有序”与“市场信心稳定”之间的矛盾。对于商业银行自身而言,本书强调了建立“逆周期资本管理”和“跨周期流动性缓冲”的重要性,确保银行在经济逆风期仍能持续提供信贷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稳定转型。 本书特色 本书的显著特点是其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紧密结合。它不仅构建了严谨的分析模型,更将这些模型应用于分析当前中国及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周期收敛和结构转型中的实际案例,为理解当代金融风险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认知框架。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金融工程、风险管理、宏观经济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人员,各级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成员、战略规划部门主管,以及金融监管机构的政策制定者和一线监督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就极具吸引力,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管理”这个词,让我对其中可能包含的深入分析充满了期待。我个人比较关注“经济转型”如何影响银行的风险敞口。例如,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意味着科技研发、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这对传统以抵押品评估为基础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书中是否会探讨银行如何评估和管理与新兴产业相关的风险,比如技术迭代过快导致的公司价值快速蒸发,或者初创企业高失败率带来的信用风险?此外,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转型,可能带来跨境资本流动的剧烈波动,以及不同国家监管政策的差异,这些因素又如何叠加,增加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分析框架,帮助读者理解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相当吸引人,一种深邃的蓝色背景,上面用烫金字体印着书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学术的严谨和内容的厚重。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散发着淡淡的书墨香,这是一种久违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宏观经济的波动以及它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系统性风险”这个概念,总让人觉得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复杂机制。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剖析经济周期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比如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四个阶段,以及这些阶段的典型特征和背后的驱动因素。同时,我也期待它能阐述经济转型,例如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或者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如何重塑经济结构,从而可能引发新的风险点。书中对商业银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它们如何成为系统性风险的传导者和放大器,也应该会有详尽的论述。我甚至想象书中会引用大量的案例分析,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或者亚洲金融危机,来具体说明这些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此外,对风险管理策略的探讨,从微观的银行内部风控,到宏观的监管政策,都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理解和应对金融风险的框架。

评分

这本书的书脊厚度预示着其内容的详实程度,封面设计虽不花哨,却透着一股沉稳的专业气息。我尤其关注它在“经济转型”这一部分可能涉及的内容,因为我认为这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核心的挑战之一。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对传统产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这不仅会改变就业结构,更会重塑资本的流向和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我想象书中会详细探讨这些转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例如技术创新带来的“赢家通吃”效应,以及传统行业在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资产荒”或“不良资产”集中暴露等问题。而“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这一主题,则让我联想到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核心地位,它们在支持经济转型过程中,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如何应对新兴业务带来的未知风险,例如P2P借贷、加密货币等新业态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视角,分析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新挑战,以及监管机构应如何调整政策以适应这种变化。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包含了厚重的学术分量,引人联想。我一直对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深感好奇。我相信书中会对“经济周期”这一概念进行详尽的阐述,或许会探讨其内在的驱动机制,比如技术进步、投资周期、消费需求等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经济的扩张与收缩。同时,“经济转型”也可能意味着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例如从依赖资源型产业到发展高科技产业,或是从制造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强国,这些转型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可能催生新的风险点。而“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则是我最为关注的部分,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在经济周期和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它们是如何成为风险的放大器,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危机。或许书中会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和数据分析,来阐释这些理论,并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和应对策略。

评分

翻开扉页,一股研究的严谨扑面而来。我关注的重点在于“经济周期”这一宏观视角,想象书中会对经济周期理论的演进进行梳理,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不同学派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和解释。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深入分析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例如复苏期的特征、繁荣期的泡沫迹象、衰退期的产能过剩和失业问题,以及萧条期的低迷与调整。在“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理”方面,我猜测书中会详细阐述不同类型的系统性风险,例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传染机制。例如,当经济周期进入衰退阶段,大量企业违约可能引发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而导致银行间的资金紧张,加剧流动性风险,最终可能演变成系统性的金融危机。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案例,用以佐证这些理论的逻辑,并从中提炼出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为理解和防范未来的金融风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