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第2版)/新世纪高职高专交通运输管理类规划教材》是为了交通运输、物流相关应用型专业所要掌握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和运输经济基础理论而编写的教科书。全书共分11章,较为浅显地阐述了交通运输微观经济理论、交通运输宏观经济理论和国际交通运输经济的经济理论和运输实务。具体包括:运输经济学概述,运输需求与效用,运输供给与弹性,运输成本,运输价格、收益与价格策略,运输市场竞争和运输定价策略,运输资源配置,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运输政策,国际运输市场,国际运输与服务贸易。本书作为运输经济的基础教学用书,注重基本原理和理论的阐述,适合用作运输经济、运输管理、交通运输规划类、航运管理、外贸运输、物流管理等应用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也适合用作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士了解运输经济基础的学习用书,对进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ONTENT
前言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 1
第一节 运输与运输经济学 // 3
第二节 交通运输的性质及其功能 // 11
第三节 运输市场 // 15
【思考题】// 20
【讨论题】// 20
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效用 // 21
第一节 运输需求 // 22
第二节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 // 29
第三节 运输需求效用 // 36
第四节 运输需求的替代性 // 41
【思考题】// 45
【讨论题】// 46
第三章 运输供给与弹性 // 47
第一节 运输供给 // 48
第二节 运输供给的弹性 // 53
第三节 各种运输方式供给的特点 // 56
【思考题】// 66
【讨论题】// 66
第四章 运输成本 // 67
第一节 运输成本概念 // 68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 72
CONTENT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 76
第四节 运输规模化 // 78
第五节 运输成本的外部性控制 // 81
【思考题】// 88
第五章 运输价格、收益与价格策略 // 89
第一节 运输价格 // 90
第二节 均衡价格 // 93
第三节 公共产品定价理论 // 101
第四节 边际成本定价 // 106
第五节 运输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 107
第六节 运价的制定方法 // 110
【思考题】// 112
第六章 运输市场竞争和运输定价策略 // 113
第一节 运输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 // 115
第二节 运输完全垄断市场 // 120
第三节 运输垄断竞争市场 // 127
第四节 运输寡头市场 // 130
【思考题】// 134
第七章 运输资源配置 // 135
第一节 运输生产要素的使用 // 136
第二节 工资与劳动力 // 140
第三节 利息与资金 // 144
第四节 土地与地租、租金 // 147
第五节 利润 // 150
【思考题】// 152
CONTENT
第八章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 // 15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交通运输 // 154
第二节 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分析 // 159
第三节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164
第四节 运输业与就业 // 174
【思考题】// 178
第九章 运输政策 // 179
第一节 货币、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 // 180
第二节 宏观经济政策对运输业的影响 // 184
第三节 运输规划和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 188
第四节 运输管理政策 // 194
【思考题】// 204
第十章 国际运输市场 // 205
第一节 国际运输方式 // 207
第二节 国际运输市场及其供求分析 // 213
第三节 国际运输价格与汇率 // 219
【思考题】// 224
第十一章 国际运输与服务贸易 // 225
第一节 服务贸易与运输服务贸易 // 227
第二节 运输服务贸易壁垒与运输自由化 // 230
第三节 WTO与运输服务贸易 // 238
【思考题】// 248
参考文献 // 249
作为一名对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在解释跨国运输的经济驱动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清晰地勾画了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流动的经济逻辑,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在海运和空运中的具体应用。书中关于国际运输成本的构成,例如船舶租金、保险费、港口费用以及不同国家的海关监管差异对运输成本的影响,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国际集装箱运输效率提升的经济学分析,以及标准化如何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另外,对于汇率波动、关税政策以及地缘政治因素如何影响国际货运的经济可行性,书中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分析框架。它不仅仅是描述现象,而是试图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比如为什么某些航线比其他航线更繁忙,或者为什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会对全球运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这本书让我对全球经济的运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运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时,着眼于技术进步和政策变迁所带来的经济影响,这让我觉得它相当有前瞻性。书中对于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如自动驾驶、无人机配送)如何在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经济学潜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它也讨论了这些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和社会经济挑战。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新能源交通工具(如电动汽车、氢能源船舶)的经济性分析感兴趣,包括其初始投资成本、运行成本以及对能源市场的潜在冲击。此外,书中对零排放政策、低碳经济等宏观政策如何引导运输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以及这些转型对企业成本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它让我认识到,未来的运输业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经济模式和政策环境共同作用下的深刻变革。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设计非常合理,特别是关于运输基础设施投资的决策模型部分,让我对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在交通建设中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详细讲解了成本效益分析(CBA)在评估大型交通项目,如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和机场扩建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如何量化项目的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以及如何考虑项目的社会和环境影响。书中对“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在交通领域的界定,以及如何解决“搭便车”问题,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曾困惑于为什么一些公共交通项目在经济上并不直接盈利,但却被认为是必要的,这本书解释了这些项目所带来的社会外部性,如减少城市拥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提升社会公平。它也探讨了不同的融资模式,如PPP(公私合营)模式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这本书为理解政府在交通运输领域扮演的角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对运输业中“瓶颈”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我之前总觉得交通拥堵、港口延误这些问题是技术或管理上的疏忽,但这本书从经济学的角度,将其解读为供给与需求失衡、外部性未能有效内部化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综合结果。它深入探讨了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比如拥堵费、过路费)来调节需求,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流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网络效应”在运输业中的体现很感兴趣,比如一个高效的物流网络一旦建立起来,其价值会随着参与者的增加而几何级数增长,这解释了为什么大型物流平台往往能占据主导地位。此外,书中对环境成本的经济学处理也相当有启发性,它详细阐述了碳排放、噪音污染等外部性成本,以及如何通过税收、配额交易等政策工具将其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鼓励更可持续的运输方式。这本书让我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更加量化的方式来审视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种问题。
评分这本书我读了一段时间了,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在理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成本构成和定价机制方面。书中对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详细讲解,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不同的运输模式(如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让我对“经济学”这个词在“运输”领域不再感到抽象。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还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比如港口吞吐量对运费的影响,或者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波动如何传导到机票价格,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看到这些经济原理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市场结构的部分,比如解释为什么某些运输市场是寡头垄断的,以及这些市场结构对竞争和消费者福利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当前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些现象,比如价格战或者大型物流公司的合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视角。虽然有些章节的数学模型确实需要花些时间去消化,但一旦理解了,会发现它们是分析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整体而言,它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运输行业背后经济逻辑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