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库·佛教书系·帝宫佛影:雍和宫与黄寺

华夏文库·佛教书系·帝宫佛影:雍和宫与黄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丽 著
图书标签:
  • 雍和宫
  • 黄寺
  • 佛教
  • 中国佛教
  • 清代宫廷
  • 宗教文化
  • 历史
  • 建筑
  • 文化遗产
  • 北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48483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2095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夏文库 , 佛教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1
字数: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蒙古族本是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的民族,自成吉思汗之孙阔端掌管西夏故地后,便从西夏人那里接触到了藏传佛教。后来,藏传佛教被尊奉为元朝国教。有元一代,帝师制度建立,大批西藏高僧与徒众来到大都,促进了藏传佛教在蒙古上层社会的传播。众多藏传佛教寺庙在大都拔地而起。
  明朝皇帝对藏传佛教也极为重视,先后招徕十几位著名法王进京长驻。而清朝皇帝也大多信奉藏传佛教,并为此专设了驻京呼图克图制度,北京地区的藏传佛教也因而臻于极盛。

目录

一 北京藏传佛教小史
1 兴大都、尚释氏、盛帝师
——元代北京藏传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2 因俗以治,多封众建,尚用僧徒
——明代北京藏传佛教的起伏
3 兴黄安蒙,众建分力,集权中央
——清代北京藏传佛教的盛衰
4 五族共和,融入民俗
——民国时期北京藏传佛教的转型

二 黄图首刹雍和宫
1 跃龙真福地,奉佛永潜官
——雍和宫历史回眸
2 阙有旧章,积庆流长
——雍和宫建筑及殿堂陈设
3 合天地成形,与众生同体
——雍和宫的文物
4 鹿苑栖禅,雁堂集侣
——雍和宫的高僧大德
5 金轮妙转,华海常涵
——雍和宫的佛事活动

三 北垌名刹双黄寺
1 象教西传净业,雁堂北护黄图
——黄寺历史回眸
2 坍圮的高墙,散落了雕栏
——黄寺的寺院建筑
3 化被西方,名驰东土
——黄寺历史上的高僧大德
4 精进学修,绍隆佛种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精彩书摘

  《华夏文库·佛教书系·帝宫佛影:雍和宫与黄寺》:
  班丹扎释居住在北京的护国寺长达30年。除了奉命处理有关的政教事务外,其日常活动以传教、译经、建塔修寺为主。明代法海寺的修建,班丹扎释参与其中,并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还校译和雕版刻印了《胜圣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32品,此版汉藏对照本佛经是明代汉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1435年,宣宗命人为班丹扎释大国师雕刻紫檀木等身坐像一尊,以此种最高级别的奖赏来宣扬他的不朽功绩。1452年,代宗晋封班丹扎释为“大智法王”。
  大通法王智光
  智光,是梵文名字“雅纳哕释弥”的意译。他是一位显密兼通的汉族僧人,原姓王氏,字无隐,山东武定州人。15岁人北京吉祥法云寺出家,拜萨诃咱释哩国师为师。其因极高的语言天赋和高深的学问而受到朱元璋的器重。
  明朝初年,智光曾先后三次奉命出使西番及邻近尼泊尔、梵天竺等地。他以渊博的佛学知识折服了当地的高僧,并说服各派政教领袖归顺明朝,极大地辅助了政府与西番地方建立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的关系。第三次出使归来后,明成祖朱棣赐封他为“右善世”。
  明仁宗时期,鉴于智光“克光扬于佛道,式敬事于朝廷”,皇帝特赐“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大国师”之封号,并赏金印、冠服、伞盖、幡幢、车马等。1428年,皇帝下诏为智光修建颐养天年之所大觉寺,并命百余名僧人从他习法。1435年,英宗继位后,又加封智光为“西天佛子”,并赏玉印、宝冠、金织袈裟、仪仗车马、法器等物。
  几个月后,智光圆寂于大觉寺,终年88岁。英宗皇帝亲自安排了智光的火化仪式。1458年,英宗怀念智光的功业,于是命人绘智光遗像,后亲自在画像上题写了赞词。后二年,又追封智光为“大通法王”。在此之前,只有藏族僧人才受封法王,从智光开始,汉僧也有资格得此类封号。
  智光为明朝的宗教事业贡献毕生,所受宠锡亦是冠于群僧。他淡泊名利,自甘简朴,不失戒行,深得明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以及英宗诸帝的褒重与眷待。
  盛在内廷,民间始兴
  ——明代北京的藏传佛教佛事活动
  藏传佛教随元大都的建立进入京城,最先在皇室贵族间传播流布,后藏族文化亦融入到了上层社会生活之中。明代,或是国家民族政策的需要,或是皇族个人信仰的缘故,藏传佛教信仰再次传人宫廷内部。同时,进京藏僧的不断增多,梵刹琳宫也遍布京城,藏传佛教自然逐步传播扩散,渗透到京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佛事活动在宫廷
  明初,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几乎每年都在南京举办佛教法会,祭祀皇考。仁宗、宣宗时代,又增多了大型斋戒资福活动。英宗一朝,内廷开设番、汉经厂,平时习“西方梵暝经咒”,遇到帝王诞辰、正旦、中元等节,番、汉经厂内官则于内廷置办道场,做法事。宪宗修行秘密教,常召请藏僧入内诵经,直到天晚夜深才作罢。孝宗也频繁在宫中举办藏传佛教法事活动。
  ……
帝宫佛影:雍和宫与黄寺 历史回响与信仰之光 《帝宫佛影:雍和宫与黄寺》并非一本简单的寺庙介绍,它深入挖掘这两座北京城中举足轻重的藏传佛教寺庙,在长达数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寻它们与皇室、政治、文化乃至民族融合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以及信仰在其中燃烧的光芒。 雍和宫:从王府到皇家寺院的传奇 雍和宫,这座位于北京市区中心的宏伟建筑群,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最初,这里是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府邸,名为“雍亲王府”。康熙皇帝驾崩后,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将雍亲王府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并赐名“雍和宫”,成为一座规格极高的皇家寺庙。这一转变,标志着雍和宫从一处世俗的王府,蜕变为一个承载着政治、宗教双重使命的神圣空间。 本书将详尽阐述雍和宫的演变过程,追溯其作为王府时的建筑特色,以及为何选择在此地兴建皇家寺院。重点将放在雍正皇帝与藏传佛教的渊源,以及他为何选择将自己的旧邸改为寺庙,这背后蕴含的政治考量和宗教情怀。书中将细致描写雍和宫的建筑风格,分析其融合了汉族与藏族建筑艺术的独特性,例如飞檐斗拱与金顶的结合,以及壁画、雕塑等艺术品所蕴含的深厚宗教意义和历史信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雍和宫在清朝历代帝王心中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座寺庙,更是连接中央王朝与蒙藏地区的重要纽带。书中将深入探讨历代皇帝如何利用雍和宫来巩固统治,安抚蒙藏王公,推广藏传佛教,从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康熙、雍正、乾隆到后来的帝王,他们与雍和宫的每一次互动,都折射出清朝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重视,以及将其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运用。 本书还将聚焦于雍和宫在宗教活动中的重要性。作为北京地区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雍和宫承载着繁重的宗教使命。书中将介绍其内部的四大殿:天王殿、雍和宫殿、法轮殿、班禅行宫,以及各个殿堂的功能和供奉的神祇。我们将探究其在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吸引来自各地的僧侣和信徒。书中还会提及著名的“燃灯节”、“吉祥日”等重要佛教节日,以及在这些节日期间雍和宫所举行的盛大仪式和活动。 此外,雍和宫在近代历史中的命运,也将在本书中得到详细的叙述。从晚清的衰败,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修复与保护,再到如今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雍和宫经历的风雨,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本书将通过史料和考证,展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遭受的挑战和所获得的重生。 黄寺:蒙藏文化交流的另一扇窗口 黄寺,全称“东黄寺”和“西黄寺”,这两座寺庙同样在北京城的历史地图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们与雍和宫一同,构成了北京城内藏传佛教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黄寺的建立,与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多次入藏,以及清朝政府对藏传佛教的扶持政策密切相关。 本书将详细梳理黄寺的历史沿革。东黄寺,又称“胜幢寺”,最初是为接待班禅额尔德尼六世而建。西黄寺,又称“善法堂”,则是在乾隆年间,为接待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而扩建。这两座寺庙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和联系的重要平台。书中将深入探讨黄寺在清朝处理涉藏事务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成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来北京朝觐、说法时的驻锡地。 我们将重点分析黄寺的建筑特色,虽然规模可能不及雍和宫,但其作为皇家寺院的规格和所承载的宗教意义同样不容忽视。书中将介绍黄寺内部的殿宇、佛塔,以及所供奉的佛像和唐卡。通过对黄寺艺术品的解读,我们可以窥见当时藏传佛教艺术的风格和特点,以及汉藏艺术的融合。 更重要的是,黄寺见证了蒙藏文化在北京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作为蒙藏上层人士和僧侣在北京的活动中心,黄寺不仅是他们进行宗教修持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文化交流、学习汉族文化的重要基地。书中将探讨黄寺对蒙藏地区文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它如何成为蒙汉文化交流的桥梁。 本书还将关注黄寺在历史上的遭遇。与雍和宫相似,黄寺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风雨。书中将通过详实的史料,展现黄寺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以及它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历史、信仰与文化的多重奏 《帝宫佛影:雍和宫与黄寺》将不再局限于对这两座寺庙的简单介绍,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进行审视。本书将呈现以下几个维度的深入探讨: 政治与宗教的交织: 深入剖析清朝统治者如何利用藏传佛教来巩固其在蒙藏地区的统治,以及这两座寺庙在其中扮演的政治角色。书中将通过大量的史实,揭示政治权力与宗教信仰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 民族融合的见证: 雍和宫和黄寺不仅是藏传佛教的中心,也是蒙汉文化交流的场所。本书将通过对这两座寺庙的解读,展现不同民族文化在北京的交融与碰撞,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北京城的多元文化景观。 艺术与宗教的辉煌: 深入挖掘两座寺庙中珍贵的佛教艺术品,包括壁画、雕塑、唐卡、佛经等。本书将分析这些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宗教内涵以及历史意义,展现藏传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融合。 信仰的传承与变迁: 追溯雍和宫和黄寺作为宗教场所,在数百年间的宗教活动和信仰传承。本书将探讨藏传佛教在北京地区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展现信仰在人们心中的力量。 历史记忆的守护: 关注这两座寺庙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书将介绍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保护状况,以及当代对其进行的修复和研究工作,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本书将以严谨的学术考证为基础,辅以生动形象的叙述,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深刻的“帝宫佛影”。 通过对雍和宫和黄寺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了解这两座宏伟建筑的历史和宗教意义,更能从中窥见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民族关系以及宗教信仰的复杂图景。它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对信仰与历史的回眸,一次对北京城独特魅力的深度探索。 书中不会简单罗列史实,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细致的描绘,将历史人物的命运、政治事件的起伏、宗教信仰的传承,以及艺术文化的绽放,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读者将有机会了解到,为何这两座寺庙能在北京城中巍然屹立,为何它们与皇宫紧密相连,又为何它们至今仍闪耀着信仰与历史的光辉。 《帝宫佛影:雍和宫与黄寺》是一本献给所有对中国历史、文化、宗教以及北京城深厚底蕴感兴趣的读者的书籍。它将带你走进那些曾经辉煌的宫殿,倾听古老的钟声,感受信仰的力量,理解历史的深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简直是艺术品!精装的质感,沉甸甸的,拿在手里就知道分量。尤其是封面设计,那种古典与庄严并重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看就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通俗读物。我特别喜欢那种内页的纸张选择,厚实而略带米黄,让阅读体验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翻开扉页,看到那些精美的插图和历史照片,感觉自己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金碧辉煌的时代。排版上也看得出是用心了,字号大小适中,留白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惫。装帧的用心程度,直接反映了编者对所载内容的敬重与珍视,这对于一部严肃的历史或文化书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门面功夫。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去探寻那些尘封的往事。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完全不同于那些干巴巴的学术论文。作者似乎是一位极其擅长讲故事的史学家,他没有将历史事件堆砌成枯燥的年表,而是用一种非常细腻、充满画面感的笔触,将那些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微观的宫廷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博闻强识的长者,在壁炉旁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秘辛。尤其是一些细节的描写,比如某位重要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的一个眼神,或者某个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细微纹饰,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让人读后能对当时的社会氛围和人物心态有一个立体而深刻的理解。这种“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评分

我个人对文献的考证严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堪称典范。它不仅仅是观点和结论的陈述,更是一次严谨的“学术考古”。每一次提及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或人物生平细节时,作者都能提供出翔实的史料来源和批注,让人感到言之有据,信服力极强。我特意去查阅了其中引用的几份档案原文,发现对照之下,转述和解读都非常精准到位,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或过度解读。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知识的读者来说,这种踏实的治学态度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它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坚实可靠的知识框架,而不是空中楼阁般的臆想。

评分

这本书在挖掘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方面,做得比我预期的要深刻得多。它远超出了对建筑美学或帝王传记的简单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特定时期下,宗教信仰是如何渗透到政治权力结构中的,以及这种结合对当时社会思潮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仿佛拥有透视历史迷雾的慧眼,能够洞察出那些看似平静的表象下,复杂的人性博弈和信仰坚守。书中对仪式、礼仪的描述,不仅仅是记录其形式,更阐发了其背后蕴含的哲学和象征意义,让人在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反思。这绝对是一本能启迪心智、提升人文素养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广度实在令人赞叹,它像一个精心布置的文化迷宫,每转一个弯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它不仅仅局限于对特定场所的介绍,而是巧妙地将空间、历史、宗教、艺术、乃至当时的漕运和贸易网络都串联了起来。你读到关于某一处殿宇的结构时,可能会顺带了解了当时最顶尖的木工工艺;读到某位高僧的生平事迹时,又会涉及当时的朝廷派系斗争。这种多维度的信息交织,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仿佛手持一张古代的舆图,每读一页,地图上的一个坐标点就被点亮,历史的脉络也随之清晰起来。它提供的知识密度非常高,需要反复品味,每次重读都会有不同的领悟和收获。

评分

京东购物又便宜又快 很喜欢的一套书

评分

京东购物又便宜又快 很喜欢的一套书

评分

京东购物又便宜又快 很喜欢的一套书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应该不错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应该不错

评分

京东购物又便宜又快 很喜欢的一套书

评分

京东购物又便宜又快 很喜欢的一套书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应该不错

评分

还没来得及看应该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