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刘君祖讲易经忧患九卦

忧患:刘君祖讲易经忧患九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君祖 著
图书标签:
  • 易经
  • 九卦
  • 刘君祖
  • 忧患
  • 传统文化
  • 哲学
  • 国学
  • 命运
  • 人生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460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9115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孔子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见中国古典哲学中蕴含着深刻的忧患观念。《忧患:刘君祖讲易经忧患九卦》结合案例、旁征博引,对《易经》中著名的忧患九卦——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进行了透彻的解析。通过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智慧,帮助我们现代人处变不惊,体悟易经的忧患意识;应世自如,参透自在人生的奥妙所在。


内容简介

  《忧患:刘君祖讲易经忧患九卦》对《易经》中著名的忧患九卦——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进行了透彻的解析:“履”为脚踏实地历练工作能力;“谦”为低调行事,化解纷争;“损”为理性调节,精打细算,终于获益;“困”为遭遇困难不改其志;“井”为研发创新,大获成功;“巽”为灵活权变,主导一切。作者详解忧患九卦,阐述消解世事迷津、转换人生成败之道,帮助读者在复杂的环境中庄敬自强,提高修养,历艰难困苦,终玉汝于成。

作者简介

  刘君祖,1952年生,祖籍湖南宁乡。台湾周易文化研究会创会理事长,中华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奉元学会现任理事长。

  刘君祖先生精研传统经典近四十年,尤其深修《易经》等道家经典,为近年来享誉海内外的易学大家。

  刘君祖先生于书院讲授传统经典近三十年,授课内容涉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佛家经典。他讲授的传统经典,注重依经讲经,体贴经义,将深奥难懂的义理,转化为切实有用的人生智慧,呈现了传统文化的真味道,开启了现代中国人真正读懂中华传统经典的方便之门。多年来,他一直孜孜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


目录

自序·生于忧患 1

导读 1

履险如夷——履卦ぐ

忧患第一卦 3

“人位”以柔克刚的智慧 4

履险如夷 5

履卦的卦中卦 7

履卦卦辞 8

创意修辞法:卦名与卦辞不分开 9

履卦《彖传》 10

以柔履刚 10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12

履卦《象传》 14

全履之象 16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8

履卦六爻详述 20

初爻:特立独行 20

中行独复,自强不息 23

二爻:谨守中道 25

三爻:志行失当 28

武人干政的危险 29

《易经》中的“眇能视”、“跛能履” 31

四爻:低调谨慎 33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34

五爻:杀伐决断 35

上爻:有德者必有言 37

履卦“上九”与太极拳 39

有终之美——谦卦し

卦爻全吉的谦卦 43

有终之美 45

谦、豫二卦的错综分析 47

谦、豫二卦的差异分析 49

谦、豫、随……的卦序分析 51

谦、豫二卦的“身体《易》”探析 52

谦轻而豫怠也 54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55

从卦象上看谦、豫 57

谦卦卦辞 58

谦卦《彖传》 59

谦卦《象传》 60

同功而异位 62

谦卦六爻详述 64

三爻:万民景服 64

永恒的功德 65

由谦卦“九三”说卦中卦 67

初爻:低调再低调 68

二爻:造势之力 70

谦卦上卦三爻“无不利” 72

四爻:精神利用 73

五爻:当仁不让 77

上爻:正义之战 80

谦卦的全胜观念 82

一元复始——复卦こ

复卦的核心创造力 85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86

观复的力量源自坤卦 88

螺旋形的上升曲线 89

复卦卦辞 90

复卦《彖传》 92

生命的规律节奏 94

“天癸至”的概念 95

复卦《象传》 96

单行道与螺旋行进之道 98

营卫气血——复卦的中医观点 101

复卦六爻详述 102

初爻:天地之心往内求 102

平常心就是道 104

二爻:及时休养 105

三爻:一念之间 107

四爻:依中道而行 108

五爻:大德敦化 109

上爻:天灾人祸并至 110

康熙亲征噶尔丹 112

天长地久——恒卦ぜ

天人相应的自然法则 117

恒卦的应用 120

咸、恒中有大过卦的意义 122

恒卦卦辞 123

恒卦《象传》 125

恒卦《彖传》 127

恒卦“卦吉、爻凶”的分析 131

咸卦各爻间应与关系的结果 132

恒卦各爻间应与关系的结果 133

恒卦六爻详述 134

初爻:不当的深入 134

四爻:求不得苦 138

《易经》中“禽”的相关说明 139

三爻:无处容身 140

上爻:动摇国本 142

二爻:善补过 143

五爻:久经考验 145

惩忿窒欲——损卦む

六十四卦中最难的两个卦——损、益二卦 149

解卦与终极关怀 152

损、益的说文解字 153

损、益的定位 154

损、益在道家中的发挥 155

损、益与咸、恒的关系 157

损、益与泰、否的关系 158

损卦的卦中卦 161

《序卦传》说损、益 162

《杂卦传》说损、益 162

益卦有农耕之象 163

忧患中的损益 164

损卦卦辞 166

损卦《彖传》 167

损卦《象传》 169

移山填海之难和欲壑难填 170

理性节制感性 171

损卦六爻详述 173

损卦的不言之象 173

初爻:量力而为 175

四爻:久旱逢甘霖 177

二爻:密不透风 178

五爻:自然获益 181

三爻:小舍大得 183

上爻:功成名就 185

利益众生——益卦っ

六十四卦最难解之卦 189

斟酌损益与泰极否来 189

利益众生 191

集思广益 192

民意至上的弊端 193

益卦卦辞 195

损卦之“利有攸往” 196

益卦《象传》 198

益卦《彖传》 200

益卦六爻详述 204

初爻:全民积极投入 204

二爻:富而好礼 206

“自外来”与“固有之” 209

三爻:济难救困 210

王道政治的施政程序 213

四爻:政治改革 214

五爻:利益众生 217

上爻:无所逃于天地间 221

致命遂志——困卦ゅ

升而不已必困 227

从升卦到困卦各爻的比较分析 228

“困”的字形分析与延伸说明 230

价值链的说法 231

困卦之所以困的初爻、三爻、上爻分析 232

困—井—革:走出困卦,再创新天地 233

人生各种不同的难 235

绝处逢生 236

蓝海策略——困、井、革的绝处逢生 237

《序卦传》说困、井二卦 240

井通而困相遇也 241

忧患九卦之困卦与井卦 243

困卦的卦中卦 246

困卦卦辞 247

困卦《彖传》 249

困卦《象传》 251

从爻际关系看“柔掩刚”和“刚柔交相困” 251

困卦六爻详述 253

初爻:遗世而独立 253

三爻:身败名裂 255

上爻:改弦更张 259

二爻:锤炼意志 260

五爻:中直之道 262

四爻:掣肘之弊 265

研发转型——井卦ぬ

萃升、困井的异同之处 269

物极不反 270

《易经》中的饮食器具——制器尚象 271

井卦的卦中卦 273

井卦卦辞 274

深造自得 278

极低调的开发 278

井卦《象传》 279

井卦《彖传》 280

井与涣——影响世界的能力 282

井卦六爻详述 283

初爻:用进废退 283

二爻:艰难的突破 285

三爻:叫好又叫座 287

四爻:完美的修整 289

五爻:品牌效应 290

上爻:维持品牌的忠诚度 291

申命行事——巽卦つ

八个基本卦的规律 295

丰旅相综看世象 296

《易经》中的“闲”与“品” 297

无入而不自得 298

旅、巽、兑、涣卦序分析 300

巽卦的卦中卦 303

《序卦传》说巽、兑、涣 305

兑见而巽伏也 306

忧患九卦之巽卦 307

巽卦卦辞 309

巽卦《彖传》 310

巽卦《象传》 311

巽为进退、为不果、为近利市三倍 312

巽卦六爻详述 313

初爻:武人魄力 313

二爻:数往知来 315

三爻:遭遇瓶颈 317

四爻:上下打点 318

五爻:借壳上市 320

上爻:能入不能出 322

中国人的天命观 324


精彩书摘

  导读

  《易经·系辞传》中著名的“三陈九卦”,是依卦序选出由履至巽的九个卦,以德行释之。因由开头谈到作《易》的忧患意识,故又称“忧患九卦”,似乎教人在乱世中依序修行之法。何以只选这九卦,其间有何关联?分三次陈述又是什么意思?谁提出来的呢?跟孔子有没有关系?这些问题深究下去,极有意趣。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中古”意指何时,亦难确断,是不是强烈暗示殷周之际也有问题。周文王显然不是作《易》者,《周易》前有《连山》《归藏》之说,应非虚构。文王的羑里忧患,刺激了周代商而有天下,使《易》一跃而为定国安邦的显学,称为“《易》之兴”不为过,但并不表示作《易》者也有忧患。“其有忧患乎?”这个问题,以揣测语气提出,以此带出后文,甚至加上“是故”二字,强调因果关联,实在耐人寻味。是衍文?是正文?是本即如此,还是反映了学派的主张?根据《春秋公羊传》的说法,孔子思想和三代之盛的周文明,实有重大差距,“大同”社会和“小康世”的主张,无法折中妥协,于是尊孔或尊文王,就成了数千年儒家的学派之争。《系辞传》成书,最晚可至秦汉,非出一人之手,反映重大争议实无足怪。借着诠释经典而阐扬自身理念,从古就是如此。孔子作《春秋》,不也表白“其义则丘窃取之”吗?周文王的羑里忧患,确能予人相当启发,今本《易经》的坎、明夷二卦,尚可窥其意蕴,但不宜过分夸大。宇宙奥秘无穷,人生智慧亦可不断生新。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公羊春秋》论文王,主张“法其生,不法其死。”这才是与时俱进的大气魄、真精神。

  作《易》者不起于文王,那起于何时、何人呢?伏羲只是画卦,并没说他作《易》。《易传》称作《易》者为圣人,谁是圣人?八八六十四卦这套学问系统,又是自何时起称《易》呢?以流传至今的先秦经典来看,《老子》够古了,五千言未及《易》;《论语》称《易》仅寥寥数则;《孟子》完全没提;《荀子》则有几处见之,但《诗》《书》《礼》《乐》《春秋》并论时,却不提《易》。

  无论如何,由画卦、《易》之作、《易》之兴,到孔子集大成,以及《系辞传》之作,肯定是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作传的人习《易》,起忧患之感,也算正常。孟子称“生于忧患”,《系辞传》云“生生之谓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丁逢乱世,往往恰是深入学习的殊胜机缘。《大易》与《春秋》相表里,而拨乱反正、据乱以致太平,即《春秋》主旨。

  忧患九卦依卦序选出,其间似有规律性:履、谦二卦相错,恒、益二卦相错,损、益二卦相综,困、井二卦相综。上经三卦,下经六卦。履之后五卦为“谦”,再后九卦为复卦“恒”之后九卦为“损”,“益”之后五卦为“困”,“井”之后九卦为巽卦,这是随机巧合或别有心裁?以组合的三画卦论,独欠“离中虚”,忧患难见光明,人群网络须重新修补。“巽下断”最多,深入潜修,低调权变,才能化解患难?

  九卦全以“德”称之,符合《易传》尚德的整体思维。乾、坤为《易》之门,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两卦言德者极多:“德施普”、“天德不可为首”、“君子行此四德”、“龙德而隐”、“龙德而正中”、“德博而化”、“君德”、“进德修业”、“位乎天德”、“君子以成德为行”、“与天地合其德”、“德合无疆”、“厚德载物”、“至静而德方”、“敬义立而德不孤”。其他各卦言德,多见于《大象传》:蒙“果行育德”、小畜“懿文德”、否“俭德辟难”、豫“作乐崇德”、蛊“振民育德”、大畜“以畜其德”、坎(ね)“常德行”、晋“自昭明德”、蹇“反身修德”、夬“居德则忌”、升“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渐“居贤德善俗”、节“制数度,议德行”。至于经文本身言及德者,有五处:讼卦“六三”“食旧德”、小畜卦“上九”“尚德载”,以及恒卦“九三”“不恒其德”、“六五”“恒其德”和益卦“九五”“有孚惠我德”。《系辞传》各章称“德”者更多,盛德、至德、崇德、贤人之德、蓍之德、卦之德、神明之德,几乎成了德化的自然观和人生观。《说卦传》首章总结得好:“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履”为“德之基”,忧患九卦之首,一切修德从实践开始,实践是检验真理最好的标准。人生在各个阶段脚踏实地奋斗,久而久之,就有了可观的履历。

  “谦”为“德之柄”,柄指入手处,执持以应万变。谦让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谦受益,天地人鬼神都福佑。

  “复”为“德之本”,木下为本,即生命根底之意。“复其见天地之心”,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恒”为“德之固”。坚守原则,“立不易方”为固。真理常道本存于天地之间,不假外求为固。

  “损”为“德之修”。“惩忿窒欲”,“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身心不断调整,修行至极境,转而获益。

  “益”为“德之裕”。为学日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资源充裕,心量开阔宽裕,行事顺畅,一切绰绰有余裕。

  “困”为“德之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世无艰难,何来人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困乎上者必反下”,既有资源耗尽,才会深入开发新资源。

  “井”为“德之地”。渊泉时出,纾困济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是“太上有立德”(《左传》)的宝地。

  “巽”为“德之制”。灵动深入,潜移默化,因时因地制宜,逐渐化被动为主动,取得发号施令的地位,列为九德之终,大有深意在。

  由九德定位的用字修辞,不难看出其依序发展的脉络:在乱世中,首先要建立适合自己发展的基地,脚踏实地奋斗,打好事业的基础。对外关系尽量谦和忍让,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避免无谓纷争。匀出心力培元固本,探讨真理,作长期剥极而复、改造现状的准备。大本立定,面对不断变迁的形势,仍得斟酌损益,在策略上作机敏适时的调整,以开拓生存发展的空间。即使如此兢兢业业,人生还有可能阶段性受困,一旦遭遇瓶颈,得再深入研发转型。积此耗时经年的努力,终于化解忧患横逆,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一次陈述九卦,以卦境、卦德的定位为主,以下第二次,则强调修行历程的特色。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和而至”,人生实践须心平气和,调和各方冲突矛盾,才可能达成终极的最高目标。“履虎尾”而不遭反噬,冒最高的风险触碰强敌的痛点,还能履险如夷,全身而退,非和不为功。和而不同,和实生物,阴阳冲气以为和,和才能以柔克刚,进而刚柔互济,促成社会的和谐。

  “履”为一阴五阳之卦,《彖传》称:“说而应乎乾。”和其综卦小畜一样,懂得以小事大,善用杠杆支点,争取夹缝中生存的最高利益。坤卦讲究顺势用柔,其“初六”爻辞云:“履霜,坚冰至。”第一个字即“履”,“坚冰至”,“和而至”,“至”的功夫正为坤元创造力所在,由天至地,刚柔配合无间。离卦以柔中之德,铺展人际网络,“初九”爻辞亦云:“履错然,敬之,无咎。”坤、离皆由“履”开始,故称“履”为“德之基”,二卦尚柔,故云“和而至”。

  “谦,尊而光”,《系辞传》的说法和《彖传》完全一致。《彖传》还有后文:“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卑处世,过程低调,最后结果却超越众人,没有人竞争得过他,还赢得众人的尊重,光明遍照。《尚书·尧典》称述帝尧之德:“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正合“谦,尊而光”的表率。

  “复,小而辨于物”,“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心能辨物,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一阳起于五阴之下,故名为“小”,内动而为众阴之主,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故能明察万物。复卦“初九”《小象》云:“不远之复,以修身也。”一般解释是行为偏离正道不远,即能回头改过;其实就根源上说,“不远”即近,指的就是心。正心以修身,以彰显良知良能的创造力,故爻辞称“元吉”。复卦“六二”受“初九”的强烈影响,深刻反省,见贤思齐,《小象》云:“以下仁也。”显示“初九”为核心的生机,仁心仁德的象征。且看《论语》上怎么说?《述而篇》云:“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雍也篇》称:“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人心在身,自反即知,故云不远。《孟子·尽心篇》发挥此义,有云:“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卦序“复”之后为无妄、大畜,正是“反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之象。从“小而辨于物”,发展到“万物皆备于我”,进而如《系辞上传》所称“开物成务”,“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可见心力的不可思议。“复”为“德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禅云“明心见性”,“自性生万法”。复卦之义蕴,真是深远无极。“小而辨于物”除了内视反听的心性修为外,还得讲求分析入微的思辨之术,精研万事万物之理,才不致沦寂蹈空。现存《大戴礼·小辨篇》有云:“内思毕心,曰知中,中以应实,曰知恕。”思维的功能与实事实物相应,才可能开物成务,篇名“小辨”,和“小而辨于物”之义理相通,撰作上应有关联。

  “恒,杂而不厌”,仍在本心上立论。“复”的天地之心既立,往后还得长期存养,无论遭遇多复杂烦扰的情境,都如如不动,不起厌离之想。“恒”字为古版《易经》上一特殊字,不以“亘古心”,而以去掉底部一横的“一日心”取义,实有深意。此心亘古不变,高调到近乎荒诞,“一日心”为“恒”,却有务实修行的理论根据。一日包含昼夜轮替,已具阴阳幽明之义,经典中常以之为周期变化的计时单位。干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巽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革命“己日乃孚”;复卦称“七日来复”。《尚书·皋陶谟》一日二日万机;《大学》“日新其德”。说通透了,其实一日并不为少,每天养成习惯,念兹在兹,惕厉修行,经久自然养成恒德。所以,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才会抒发感慨:“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颜渊篇》中颜渊问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孔子以之为“不远复”的实践表率,后世称之为“复圣”,可见其日新之功,超迈同侪,已进入习惯成自然的恒卦境界。《雍也篇》中孔子说得很清楚:“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三月不违仁”,其实已符合《里仁篇》的设定标准:“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造次、颠沛皆人生杂扰之境,不违仁,必于是,即杂而不厌。“杂而不厌”的修辞,之所以不厌不越,因中心有主。《杂卦传》释蒙卦为:“杂而著。”本心虽杂于习染,只要正确启蒙,仍能昭著光明。

  “损,先难而后易”,“惩忿窒欲”,自我减损,开始当然不容易,行之既久,嗜欲渐浅,天机渐深,也就从容和易了。《论语·雍也篇》樊迟问仁,孔子回答:“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先难而后获”,“先难而后易”,正是积极转益。

  “益,长裕而不设”,“不设”即无心自然,全无矫情造作。“长裕”的“长”,更显修养功深,德之裕已臻稳定态,心净国土净,心宽天地宽。“长裕”的“长”,和恒卦有关,恒、益二卦相错,本有旁通之义。益卦“上九”求益过度,反而招凶,其爻辞即称:“立心勿恒,凶。”《小象》且云:“或击之,自外来也。”“恒”为“德之固”,本心具足自在,“上九”“立心勿恒”,有了外诱之私,百般设计施为以求益,坏了“长裕而不设”的格局,遂致凶险。

  “困,穷而通”,穷则变,变则通,故卦辞首言“亨”。孟子论“生于忧患”章则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井,居其所而迁”,遭困之后,进行深入研发,劳动改造。井若开发成功,进入革卦,静峙不移,就足以改变整个世界。井卦卦辞称:“改邑不改井。”《大象传》云:“劳民劝相。”困得“穷而通”,即因凿井有成。“居其所而迁”的修辞,更强化了“井”为“德之地”的意象,又与《论语·为政篇》首章的比喻相通:“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无丧无得”,似北辰星光不灭;“往来井井”,即众星拱之。

  “巽,称而隐”,行事潜移默化,用心良苦深细,长期布署经营,终获成功,一切物事的安排,皆恰到好处。称有衡量轻重、精确计算,以至于毫厘不差之义。谦卦《大象传》即云:“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辩义,巽以行权。

  第三次陈述九卦,将其终极功效作个总结:一陈时用“之”,二陈时用“而”,三陈则用“以”,和《大象传》“君子以”的用法相同,将既有资源作最好的运用。

  “履以和行”,再次点出“和”的重要,以及“履”的实行特色。“谦以制礼”,社会规范的制定是为了弭平纷争,使不同阵营的成员能和平相处。履、谦二卦相错,有旁通之义。根据“谦”的原则制礼,礼制定以后,再以“履”的精神照章实行。“履”字本与“礼”、“理”义通,礼以理定,依礼而行。大壮卦《大象传》即称:“君子以非礼弗履。”“谦”为言之兼,表述任何主张皆兼顾各方利益和立场,以之制礼,最无偏颇。谦、豫二卦相综,“谦以制礼”,豫以作乐,“豫”之《大象传》故称:“先王以作乐崇德。”《论语·学而篇》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谦和处世,“履以和行”,相错两卦在礼上有了最佳呼应。“克己复礼为仁”,仁为礼乐之本,所以复卦亦与礼有关,而且探讨得更深入,为礼乐制度找到了合乎人性的根源。“复”为“德之本”,确实所言不虚。“德之基”建立在“德之本”上,“履”字中含有“复”字,“尸”为做主之意,“履”其实就是“主于复”,依于仁而行礼。履卦和复卦关系之密切,亦见于乾、坤两卦爻的变化。乾“九三”爻变,为履卦,《小象传》云:“反复道也。”“乾”代表天理,“九三”为人之正位,“复”为天地之心,代天行道即“履”。“九三”爻辞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朝乾夕惕,合为一日,正合前述日新其德之理。坤初六爻变,为复卦,爻辞称:“履霜,坚冰至。”履的目的即为复,行道证道,以见天地之心。

  “复以自知”,和《系辞传》首章所称“乾以易知”不同。乾知大始,纯性自然;一阳复始,有了人心人性的觉醒。《老子》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又称:“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又云:“见小曰明。”“小而辨于物”,自知自见为明。“复”为“德之本”,上承乾卦的天道,下启离卦的文明,在生命演化上,有无比关键的重要性。

  “恒以一德”,久历忧患,不改常度。咸、恒二卦相综,《尚书》有“咸有一德”篇,据说为伊尹所作,篇中不断强调一德的重要:“惟天佑于一德……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损以远害”,节制嗜欲当然可以远离灾害。损、咸二卦相错,用情不当易致伤害。“益以兴利”,益、恒二卦相错,根基立定,将本求利,日进无疆。恒卦重“一”,但又不可太执着于“一”,否则难以腾挪变化。“六五”爻辞云:“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小象》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即寓批判之义。恒卦卦辞欠“元”,开创力不显,处雷风动荡之时,不宜执“一”以自我设限。恒卦错为益卦,触类旁通,益卦“初九”、“九五”两爻爻辞皆言“元吉”。损、益二卦相综,损卦“六三”致“一”,“三人行,则损一人”,“六五”“元吉”,卦辞亦称“元吉”。恒、损、益三卦卦爻错综变化,可见“一”与“元”的不同,以及“改一为元”的具体功效。

  “困以寡怨”,人生难免困顿,应减少牢骚抱怨,积极转型谋求出路。“井以辨义”,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转化一己小我的困厄,为生民造福,完全清楚公私义利之辨。《论语·宪问篇》录载孔子的话:“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下学而上达”,正是凿井汲井之象,不怨不尤,先从“困以寡怨”做起。《述而篇》记冉有问伯夷、叔齐,不仕周而死,心中可曾有怨,孔子回答:“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忧患九卦,以“复”的仁心仁德为本,因应不同的情境考验,展现出艰难而精彩的求仁之路。蹇卦外险内阻,寸步难行,形势不比困卦轻松。“六二”《小象》云:“王臣蹇蹇,终无尤也。”也从“寡怨”入手,爻变成井卦,“劳民劝相”,结集群力以突破困局。“困”为“德之辨”,“井以辨义”,人生困顿,会一蹶不振,或天蚕再变,可得慎思明辨,而“复小而辨于物”的基本功,不可或缺。

  “巽以行权”,“权”有权衡、权量、权变、权势诸义,一路机敏低调行事,终于取得发号施令的主控权。忧患九卦自“履以和行”始,至“巽以行权”终,首尾呼应,层次井然。“巽”为风,为天命的象征,“下学而上达”,“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风行草偃,化及全民,人世忧患至此,已拨乱反正矣!《论语·子罕篇》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共学”相当于“履”的“德之基”,“适道”相当于“复”的“德之本”,“立”相当于“恒”的“德之固”,“权”则为“巽”的“德之制”,行权是学道的最高境界。

  若以《论语·为政篇》孔子自述其为学历程来看,“十有五而志于学”,为“履以和行”;“三十而立”,为“恒以一德”;“四十而不惑”,为“损以远害”;“五十而知天命”,为“困以寡怨”;“六十而耳顺”,为“井以辨义”;“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则为“巽以行权”。

  《帛书易传·易赞》中的“三陈九卦”,最终不是巽卦,而是涣卦。“涣为德之制”、“涣称而隐”、“涣以行权”,很难解通,至少不如巽卦贴切。以卦序论,巽、兑二卦之后为涣卦,风行水上、利涉大川,也有极佳的教化意涵。而九卦中,仅“巽”为基本八卦,若改为“涣”,则皆无纯卦,似乎也更齐整。但无论如何,仍以今本《易传》之义理优胜,版本考据的问题,还是以俟来日。

  “三陈九卦”,分三次切入陈述,似乎隐含天地人三才的概念。“德之基、德之本、德之地”,明确标示出现成可用的资源,属“地之道”。“和而至、穷而通、称而隐”,显然涉及“人道”的运用。“以自知、以辨义、以行权”,参悟天命的终极意义,属“天道”。九卦的次序以三卦一组,三组卦群也有地、人、天的发展脉络。“履”依地而行,“谦”、“复”之外卦,皆为“地势坤”,三卦皆言“礼”,讨论人际互动。“恒”为一日心、“损”惩忿窒欲不离心、“益”有孚惠心,三卦皆重“心”,落实人道修行。“困”、“井”致命遂志,上探天人之际。“巽”申命行事,天人合一,成就终极关怀。《易》卦六爻,兼三才而两之,初、二属地位,三、四居人位,五、上及天位,由下而上、终而复始的奋斗历程,似乎给了忧患九卦排序上甚佳的灵感。

  ……


前言/序言


《忧患:刘君祖讲易经忧患九卦》一书,顾名思义,聚焦于《易经》中与“忧患”主题紧密相关的九个卦象。刘君祖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与独到的见解,引导读者深入探索这九个卦象所蕴含的哲学智慧与人生启示。 一、 卦象的选取与“忧患”主题的提炼 《易经》三百八十四爻,包罗万象,为何独取九卦而论“忧患”?这九个卦象,或直接以“忧”字命名,或在卦辞、爻辞中反复提及“忧”,或其象、其理天然指向了人生中的困厄、危机、不安与磨难。刘君祖先生的选取,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旨在构建一个关于“忧患”的系统性阐释框架。 这九卦通常被认为包括: 乾卦(六爻全阳): 乾为天,象征着刚健、创造与无限的能量。然而,过于刚健而无制约,也可能导致傲慢、刚愎自用,从而引来祸患。乾卦的“忧患”在于其潜在的失衡与扩张的边界。 坤卦(六爻全阴): 坤为地,象征着柔顺、承载与包容。但过于柔顺而无原则,则可能沦为懦弱、被动,最终被吞噬。坤卦的“忧患”在于其可能出现的消极被动与失却主体性。 屯卦: 屯,象征着万物初生、混沌未开的艰难状态。此时,力量微弱,前途未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风险。屯卦的“忧患”在于其萌芽期的脆弱与前路的未知。 蒙卦: 蒙,象征着蒙昧、愚昧、启蒙未成。蒙昧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容易被人误导,走上歧途。蒙卦的“忧患”在于缺乏认知与智慧的迷失。 讼卦: 讼,象征着争讼、诉讼、纷争。争讼往往带来耗损、焦虑与冲突,是人生中常见的忧患之一。讼卦的“忧患”在于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对立。 师卦: 师,象征着军队、战争、征伐。战争与大规模的冲突,无疑是极端严重的忧患。师卦的“忧患”在于集体的冲突与毁灭的可能。 比卦: 比,象征着亲比、和睦、聚合。然而,若比附不正,追随小人,则会招致危险。比卦的“忧患”在于错误的亲附与因联合而来的风险。 临卦: 临,象征着君临、俯视、施加影响。上位者若未能善用其临,过于专断,压迫下位,则可能引发反抗与动荡。临卦的“忧患”在于权力失衡与压迫的后果。 损卦: 损,象征着亏损、损害、减少。无论是物质的损失还是精神的耗损,都是一种忧患。损卦的“忧患”在于有所失去与能量的减损。 刘君祖先生通过对这九个卦象的精细解读,揭示了“忧患”并非单一的负面情绪或事件,而是贯穿于人生各个阶段、各种境遇中的普遍存在。它们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环节,是挑战,更是转机。 二、 刘君祖先生的解读视角与方法 刘君祖先生解读《易经》的视角,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卦象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力求挖掘其背后深刻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其解读方法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象数理结合: 传统的易学解读重视“象、数、理”的结合。刘君祖先生在此基础上,更侧重于将易学理论与现实人生紧密联系。卦象的图形、爻辞的文字、数字的象征意义,被他巧妙地转化为对具体情境的分析与人生经验的提炼。 2. 情境化分析: 他不会将卦象孤立起来解读,而是将其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例如,分析乾卦的“忧患”,他会结合其“元亨利贞”的根本德性,探讨如何在刚健中保持谦逊,如何在成功时不至于骄满。对于屯卦,他会分析初生万物所面临的普遍困境,以及在这种困境中如何寻找突破口。 3. 辩证思维的运用: 《易经》本身就是一部充满辩证法的经典。刘君祖先生尤其擅长运用辩证思维来分析“忧患”。他强调“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出许多忧患并非全然负面,它们往往蕴含着转机与成长的契机。例如,通过“损”卦的解读,他可以引申出“损己利人”所能带来的“益”,以及“损友”所带来的“害”,从而展现出损失与收益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 4. 人生智慧的提炼: 最终,刘君祖先生的解读落脚点在于对人生智慧的提炼。他将古老的易学智慧转化为现代人可以理解和运用的处世之道、治事之策。他并非教导读者如何“避免”忧患,而是教导读者如何“面对”忧患,“化解”忧患,甚至“利用”忧患来成就自我。 5. 语言的生动与精准: 他的语言风格既有学者严谨的考据,又不失通俗易懂的生动。他善于用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类比,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并深刻理解其所传达的思想。 三、 “忧患”主题在人生中的意义 通过对这九卦的深入剖析,《忧患:刘君祖讲易经忧患九卦》一书旨在揭示“忧患”在人生中的多重意义: 警示与预防: 忧患的出现,往往是事物发展走向失衡的信号。通过对这些卦象的理解,我们可以提前感知潜在的危机,从而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陷入更大的困境。例如,了解讼卦的“争讼”之象,可以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审慎,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修炼与成长: 许多时候,忧患是磨砺心智、增长智慧的绝佳机会。在困境中,人们更能激发出内在的潜力,学会坚韧、隐忍与变通。屯卦的艰难开启,蒙卦的蒙昧启迪,都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洞察事理: 忧患的发生,往往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深层规律。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世界,洞察人性的复杂,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例如,师卦的战争及其代价,让我们深刻理解冲突的破坏性。 自我超越: 面对忧患,并非一味地退缩或抱怨,而是积极应对,从中寻找突破。通过对乾卦的刚健与限制、坤卦的柔顺与原则的思考,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在极端的力量中找到平衡,如何将柔弱转化为力量。 生命的完整性: 忧患是构成完整人生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经历过风雨,便无法真正体会彩虹的美丽。认识并接纳忧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生命的起伏与跌宕,从而拥有更豁达的人生观。 四、 读者的收获 阅读《忧患:刘君祖讲易经忧患九卦》,读者将有望获得以下方面的收获: 更深刻的易经认知: 突破对《易经》的浅层理解,掌握其中关于“忧患”这一核心主题的精髓。 丰富的人生智慧: 学习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困境,提升自身的抗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辩证的人生观: 培养一种更具辩证思维的视角,能够更全面地看待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理解“祸福相依”的道理。 强大的心理素质: 通过对古圣先贤智慧的汲取,获得内心安宁与力量,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提升处世能力: 学习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工作挑战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更符合自身长远利益的决策。 总而言之,《忧患:刘君祖讲易经忧患九卦》是一本深入探索人生哲学与智慧的书籍。它以《易经》的九个关键卦象为载体,通过刘君祖先生独到的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关于如何认识、理解、面对并化解人生中“忧患”的深刻指南。本书不仅是一次智识的启迪,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帮助读者在波澜起伏的人生旅途中,找到内心的定盘星,抵达更智慧、更坚韧的彼岸。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学术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分析框架,将复杂的哲学思想系统化、结构化,使得初学者也能较快地抓住核心要义。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学派观点时的客观和公允,他没有偏袒任何一家之言,而是努力呈现一个多维度的认知图景。这种平衡的视角,对于建立全面和成熟的世界观至关重要。对于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或者对国学有浓厚兴趣的深度爱好者而言,这本书无疑会成为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更提供了启发性的研究方向。阅读它,就像是获得了一把开启传统思想宝库的万能钥匙,每一个章节都闪耀着思想的光芒,让人受益匪浅,值得反复品味和研读。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它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尽管主题相对严肃,但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懂得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生动的案例,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充满张力。有时候会让人感到紧张,仿佛置身于某种危机之中,而下一段文字又会给出让人豁然开朗的解答。这种抑扬顿挫的叙事技巧,极大地增强了书籍的可读性。它成功地将枯燥的理论讲解转化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思想冒险。我常常读到夜深人静时,还意犹未尽地停不下来。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在看似困境中找到平衡点,认识到所谓的“忧患”其实是生命成长的催化剂。它不是教你如何逃避问题,而是教你如何带着智慧去拥抱挑战,这种积极的价值导向非常令人赞赏。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经典文本的解读上,更将深邃的哲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作者的观察力极其敏锐,能够从日常的琐事中捕捉到那些隐藏在背后的规律和哲理。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那些过去困扰我的难题,在作者的引导下似乎都有了新的解决思路。这种启发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很多其他书籍中难以获得的。更难得的是,作者的文笔充满了人文关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读完之后,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一种心灵的滋养和沉淀。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也更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真的是一本能够“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一个人思维模式的好书。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引人入胜了!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把我带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哲思的古老世界。我尤其欣赏他对那些深奥概念的阐释,他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让原本晦涩难懂的道理变得清晰易懂。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聆听一位智者在讲述人生的智慧。那些对传统思想的深入挖掘,让我对“忧患”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更是一种积极应对挑战的内在力量。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感觉自己的思维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对世界的看法也变得更加开阔和深刻。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读完后让人有种茅塞顿开的畅快感。对于想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精髓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也深得我心,拿到手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捧着一件艺术品。内页的字体选择和留白处理都非常考究,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内容上,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意识贯穿始终,他没有为了追求新颖而刻意曲解原意,而是以一种非常严谨和虔诚的态度去解读这些古老的智慧。特别是他对细节的考证和旁征博引,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功底。很多地方的注释和引文都非常精准,为理解原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于那些注重阅读体验和内容深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能满足你们的高标准要求。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审美品位的体现,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享受到美的愉悦。

评分

孔子九卦 解得很好

评分

刘先生的书一本没落下,全买了,不过他好像有些内容重复,把其他书分成几册换个标题

评分

受益匪浅

评分

不错!正品!买了好几本,都很满意

评分

周易精髓,就是忧患意识,而不是算卦

评分

不错!正品!买了好几本,都很满意

评分

好书,以传解经的思维非常值得学习,才方能理真正的含义。

评分

东西非常的好,谢谢京东服务。东西非常的好,谢谢京东服务。东西非常的好,谢谢京东服务。

评分

孔子九卦 解得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