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清】魏鉴(魏明远)著 修订版
【出版社】中医古籍
【定 价】 ¥118元/全3册
【版次印次】2008年9月一版一次印刷
【页 数】 1683
【开 本】16开
【装 帧】 平装
【图书介绍】
《象吉通书全集》系清著名择吉、堪舆大家魏鉴所著,此书和《鳌头通书全书》《协纪协方书》统称择吉典籍中三大扛鼎之作,在皇家和民间均流传深远,影响巨大。此次我根据民国上海广益书局《增补象吉通书大全》足本影印重新修订,校释,并将原书局中古人抄写错误处予以改正。力争以原汁原味奉献给读者。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本实乃我们的由衷之盼°
序 言
明远魏先生,余家君知友也,常结伴偕游,相与倘佯乎林泉之中,促膝于风月之前,酒话茶铛,诗囊韵抄,雅推名士风流。凡有题咏问及余,和余因得亲受教益,见其博学弘文,于举业外若星命、堪舆、卜医、风苎,皆所洞悉,历历如数家珍,而历法一书则尤其所精者。余思历之为历,自古视为首务。考历甲则创于大挠,溯历书则作于容成,虞、夏、肖、周则有土圭,以至日景有星辰以会天位。又有记交度于月晦,置闰余于岁终,故七政齐于璇玑,有记掌于司控辨叙定于凭相者,皆所以明天道,授人时之重事也。沿及西汉,则又定为《太初历》,东汉则定为《四分历》,晋则定为《皇极历》,唐则定为《太衍历》,五代及明则定为':℃天大统历》。虽历家之说纷纷不同,而测气占候,使人趋吉避凶者,其指归则一。 我国朝亦因之定为《时宪历》,而历书之尽善尽美,则尤旷前轶后,方将永垂于未艾者也。而余魏先生因思上有万年不朽之历法,下必有万年下蔽之历书。爰是遵依时度,比年以来,雨夜篝灯,披阅《鳌头》、《发放》、《三台》诸书,删其冗繁,补其缺略,失次者序之,骑墙者去之,乒成《象吉》一书,已不胫而走诸天下,雨天下之趋吉避凶者,咸奉为古蔡久矣。兹复究其所未备,附以《阳基八宅》,增以《未来流年》,补戍全挟,俾河图、洛书、太极、阴阳、八卦、五行之理,炳若日星,使人一见洞然。《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其此书之谓欤!余于此道,素来问津,固不敢于是书有阿所好第,余常随家君与魏先生偕游时,频验其Ⅱ奇门克应”;“遁甲制化”,若合符节焉,岂非神明于斯道者哉!是则酒话茶铛,诗囊韵抄,仅为一己笔墨生涯,而此书之灾祥符应,有俾于世,F非浅鲜也,书成用弁数言于其简。 康熙十年岁在辛丑冬月年家眷会侄陈芳芬埜氏顿首拜题并书
增补象吉备要通书凡例 一集时宪历法,前朝历法,二十八宿度数,太阳过官。 一集十一曜临山,恩难生克理论。 一集奇门遁甲一千零'`十局,内注吉凶遁格。 一集前贤诸家贵课,斗首吉格,附愚择造、葬验课。 一集六十年二十四山修方、造、葬年家紧要吉凶神煞定局。 一集修方、造、葬六十年二十四山月家紧要吉凶神煞定局。 一集二十四山修方、造、葬年月日时吉凶神煞定局。 一集修方、造、葬二十四山罗经秘旨,天、地、人盘分金,开门放水吉凶定局。 一集出人、行藏、上官、赴学、纳聘、嫁娶及百凡等项,各分条类注解注明。
我一直很好奇,市面上各种版本的传统择吉书籍,内容上到底有哪些细微的差别和侧重。这本书的内容组织方式,似乎走了一条非常注重条理性的路线。它不是那种简单罗列吉凶的薄册子,而是似乎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某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不像有些古籍那样晦涩难懂,读起来虽然需要集中精神,但总体上是顺畅的,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在旁边耐心讲解,而不是冷冰冰的文本堆砌。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传统历法和选择吉日背后逻辑的读者来说,这种由浅入深的编排结构,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开本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纸张的质地摸上去也相当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散发着一种旧日时光的沉静气息。封面设计上,那种古朴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瞬间就将人拉回了那个讲究传承和手艺的年代,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细读里面的内容。整体而言,作为一本实体书,它在视觉和触觉上的体验是极佳的,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用心。我通常对这类传统典籍的实体质量比较挑剔,但这本《象吉通书》在制作工艺上是完全过关的,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相当体面的藏品,不至于因为翻阅多了就显得破旧不堪,耐看性很高。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之前,对“通书”这类书籍的实用性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很多传统的方法可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时效性和精确度。然而,这本书在讲解不同时辰、不同方位选择吉日吉时的细致程度,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似乎不仅仅是告诉你“宜”或“忌”这么简单,而是深入到了不同时间段能量流转的细微变化之中,这体现了古代人观察自然与时间关系的精妙智慧。我尝试对比着查阅了最近几个重要日子的记录,发现它所提供的参考维度非常全面,比起那种只有寥寥数语的速查手册,这套书更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具箱,能满足不同层级的应用需求。
评分在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注释和引文处理得相当得体。对于那些生僻的术语或典故,编辑团队似乎做了细致的考证和标注,使得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跟上作者的思路,不至于因为一两个不懂的词汇就卡壳。我尤其注意到,某些关键的图表和表格设计得十分清晰,虽然是依照传统风格绘制的,但在现代印刷技术下呈现出了极佳的可读性,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比对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总的来说,这套书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成功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今知识的桥梁。
评分这套三册的书籍,厚度可观,内容量确实是沉甸甸的。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初步浏览了它的目录和一些关键章节的引言部分。最吸引我的是它在阐述某些原理时,似乎引用了多个不同流派的观点进行对照和分析,这在单一版本的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这种兼容并蓄的态度,让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会陷入某种单一教条的局限,反而能建立起一个更宏观、更辩证的认识。对于一个想把这门学问弄明白,而非仅仅是找个吉日应付了事的人来说,这种深度的内容呈现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它提供了不同维度的参考锚点。
评分很好
评分可以
评分很好
评分宝贝不错
评分货真价实,物超所值。
评分可以
评分货真价实,物超所值。
评分可以
评分宝贝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