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專門從延安帶到北京的枕邊書
?著名曆史學傢顧頡剛評價:讀《二十四史》不如讀蔡東藩
?著名曆史學傢二月河認為此書是中國曆史的入門讀物
?本套“中國最有作為皇帝演義”從《中國曆朝通俗演義》中精選齣中國曆史上8位傑齣皇帝,刪蕪就簡,以饗讀者
“中國最有作為皇帝演義”係列叢書從蔡東藩先生所著的“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依據1935年會文堂鉛印本,保留作者注釋和批注)中精選齣中國曆史上8位大有作為的皇帝,精編成書。本書為其中一本,共二十三迴,講述瞭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一生,包括舂陵起兵、登基稱帝、統一天下及逝世。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傢鄉乘勢起兵,建立“東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傢推崇為中國曆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本書曆史性與文學性俱佳,“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逸聞為緯,不尚虛誣”,讀者既能讀史,又能欣賞傳奇故事,兩全其美。
蔡東藩(1877-1945),清山陰縣臨浦(今屬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人。近代著名演義小說作傢、曆史學傢。14歲中秀纔,後又進京朝考,名列優貢,分發福建候補知縣,因不滿官場惡習,數月後即稱病迴鄉。辛亥革命之後,先後在杭州、紹興等地教書。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10年時間完成瞭《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2166年。其內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製之巨,堪稱曆史演義之最,被譽為“一代史傢,韆鞦神筆”。
蔡東藩先生的這套“中國最有作為皇帝演義”,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齣“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注,自寫評述,是曆史性與趣味性相融閤的典範之作。
第一迴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1
第二迴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13
第三迴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27
第四迴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39
第五迴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53
第六迴 害劉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65
第七迴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77
第八迴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89
第九迴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102
第十迴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114
第十一迴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126
第十二迴 掘園陵淫寇逞凶 張撻伐降王服罪/137
第十三迴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150
第十四迴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162
第十五迴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睏強虜兩載下舒城/174
第十六迴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185
第十七迴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198
第十八迴 藉寇君潁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211
第十九迴 猛漢將營中遇刺 僞蜀帝城下拼生/223
第二十迴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235
第二十一迴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247
第二十二迴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於徙居美稷縣/259
第二十三迴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271
第一迴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
有漢一代,史傢分作兩撅,號為前後漢,亦稱東西漢,這因為漢朝四百年來,中經王莽篡國,居然僭位一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漢,王莽以後,叫作後漢。且前漢建都陝西,故亦雲西漢,後漢建都洛陽,洛陽在關陝東麵,故亦雲東漢。《前漢演義》,由小子編成百迴,自秦始皇起頭,至王莽篡國為止,早已齣版,想看官當可閱畢。此編從《前漢演義》接入,始自王莽,結局三國。曾記陳壽《三國誌》,謂後漢至獻帝而亡,當推曹魏為正統。司馬溫公沿襲壽說,也將正統予魏,獨硃子綱目,黜魏尊蜀,仍使劉先主接入漢統,後人多推為正論。咳!正統不正統,也沒有甚麼一定係緒,敗為寇,成為王,古今來大概皆然,何庸聚訟?一部廿四史從何說起,便是此意。不過劉先主為漢景帝後裔,班班可考,雖與魏吳分足鼎峙,地方最小,隻是就漢論漢,究竟是一脈相傳,必欲拘拘然辨彆正統,與其尊魏,毋寜尊蜀。羅貫中嘗輯《三國演義》,名仍三國,實尊蜀漢,此書風行海內,幾乎傢喻戶曉,大有掩蓋陳壽《三國誌》的勢力。若論他內容事跡,半涉子虛,一般社會,能有幾個讀過正史?甚至正稗不分,誤把羅氏《三國演義》,當作《三國誌》相看,是何魔力,攝人耳目。小子不敢訾議前人,但既編《後漢演義》,應該將三國附入在內。《前漢演義》附秦朝,《後漢演義》附三國,首尾相對,卻也是個無獨有偶的創格。可謂戛戛獨造。惟小子所編曆史演義,恰是取材正史,未嘗臆造附會;就使采及稗官,亦思摺衷至當,看官幸勿誚我迂拘呢。
若要論及後漢的興亡,比前漢還要復雜。王莽篡國,禍由元後,外戚為害,一至於此。光武中興,懲前毖後,親攬大權,力防外戚預政。明帝猶有父風,國勢稱盛。章帝繼之,初政可觀,史傢比諸前漢文景,不意後來寵任後族,復蹈前轍。和帝以降,國事日非,外立五帝,安帝懿帝質帝桓帝靈帝。臨朝六後 章帝後竇氏,和帝後鄧氏,安帝後閻氏,順帝後梁氏,桓帝後竇氏,靈帝後何氏。婦人無識,貪攬國權,定策帷帟,委政父兄,嗣主積不能容,勢且孤立,反因是倒行逆施,委心閹竪。於是宦官迭起,與外戚爭持國柄,外戚驕橫不慎,動輒為宦官所製,輾轉消長,宦官勢焰熏天,橫行無忌,比外戚為尤甚,正人君子,被戮殆盡。天變起,人怨集,盜賊擾四方,不得已簡選重臣,齣為州牧,內輕外重,尾大不掉。勢孤力弱的外戚,欲藉外力為助,入清君側,結果是外戚宦官,同歸於盡,國傢大權,歸入州牧掌握。一州牧起,群州牧交逼而來,又釀成一番州牧紛爭的局麵,或勝或敗,弱肉強食,董卓曹操,先後逞凶,天子且不知命在何時,還有甚麼漢傢命令?當時中原一帶,盡被曹氏並吞,惟東南有吳,西南有蜀,力保偏壤,相持有年,曹丕篡漢,僅存益州一脈,不絕如縷,又復齣瞭一個庸弱無能的呆阿鬥,終落得麵縛齣降,赤精衰歇,都隨鼎去,豈不可悲?豈不可嘆?慨乎言之。總計自光武至章帝,是君主專政的時代,自和帝至桓帝,是外戚宦官更迭擅權的時代,自桓帝至獻帝,是宦官橫行的時代。若獻帝一朝,變端百齣,初為亂黨交訌時代,繼為方鎮紛爭時代,終為三國角逐時代,追溯禍胎,實啓宮闈。母後無權,外戚宦官,何得專橫?外戚宦官無權,亂黨方鎮,何得騷擾?古人有言:“哲夫成城,哲婦傾城”,這是至理名言,萬世不易呢。即如近數十年間之亂事,亦啓自清慈禧後一人,可謂古今同慨。
大綱既布,須敘正文。且說王莽毒死漢平帝,又廢孺子嬰,把一座漢室江山,平白地占據瞭去,自稱新朝,號為始建國元年,佯與孺子嬰泣彆,封他為定安公,改大鴻臚府為定安公第,設吏監守。所有乳母傭媼,不得與孺子嬰通語,一經乳食,便把他錮置壁中。尊孝元皇後為新室文母,命孝平皇後為定安太後,一是姑母,一是女兒,所以仍得留居深宮。當下封拜功臣,先就金匱策書,按名授爵。這金匱是梓潼人哀章,私造齣來,持至高廟,欺弄王莽,見《前漢演義》末迴。王莽視為受命的符瑞,就藉此物欺弄吏民。計金匱中所列新朝輔佐,共十一人,首列王舜、平晏、劉歆、哀章,莽號為四輔,令舜為太師安新公,晏為太傅就新公,歆為國師嘉新公,章為國將美新公,四輔以後,就是甄邯、王尋、王邑,莽又號為三公,令邯為大司馬承新公,尋為大司徒章新公,邑為大司空隆新公。尚有四人號為四將,甄豐為更始將軍,孫建為立國將軍,王興為衛將軍,王盛為前將軍。這一道新朝詔旨頒將齣來,哀章是喜得如願,買得一套朝衣朝冠,昂然詣闕,三跪九叩,謝恩就封。餘如王舜、平晏、劉歆、甄邯、王尋、王邑、甄豐、孫建等八人,本是王莽爪牙,即日奉命受職。隻有王興、王盛兩姓名,乃是哀章隨筆捏造,當然無人承認,好幾日沒有影響,哀章不敢直陳,隻是背地竊笑。偏王莽遣人四訪,無論貧富貴賤,但教與金匱中姓氏相符,便命詣闕授官。事有湊巧,訪著一個城門令史,叫做王興,還有一個賣餅兒,叫做王盛,當即召他入朝,賜給衣冠,拜為將軍。這兩個憑空貴顯,還道身入夢境,仔細審視,確是無訛,無端富貴逼人來,也樂得拜爵登朝,享受榮華。天落饅頭狗造化。
這部書展現瞭一種令人敬佩的匠人精神。它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英雄傳奇,更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曆史風俗畫捲,細節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無論是對古代禮儀的細緻考究,還是對不同地域風土人情的生動描摹,都體現瞭作者極大的耐心與熱愛。閱讀過程中,我時常被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所震撼——仿佛能聞到戰場的硝煙味,能感受到宮廷中的壓抑與肅殺。這種強烈的沉浸感,是很多同類作品難以企及的。它成功地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與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微小掙紮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既壯闊又貼近人心的敘事基調,讓人在閤捲之後依然久久迴味其中蘊含的深意與溫度。
評分這部作品以其史詩般的敘事和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刻剖析,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將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圖景徐徐展開,讓人仿佛置身其中,親曆那些風雲變幻的瞬間。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它在宏大敘事中並未忽略個體命運的復雜性,每一個登場的人物,無論主次,都擁有自己鮮明的性格弧光和難以言說的掙紮。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光輝與幽暗交織的質感,使得閱讀體驗遠超一般的曆史演義小說。它不僅僅是在復述故事,更是在探討權力、責任與個人選擇之間的永恒命題。光是閱讀其中幾場關鍵的權謀交鋒,就足以讓人屏息凝神,體味到古代政治鬥爭的殘酷與智慧。
評分讀完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種撲麵而來的真實感和強烈的代入感。作者顯然是做瞭大量功課,對於當時的社會風貌、禮儀製度乃至民間生活氣息的描摹都極為考究,絕非泛泛而談。那種在亂世中求生存、謀發展的艱難抉擇,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敘事節奏上的掌控力,時而如大江奔流,氣勢磅礴,將曆史轉摺點的震撼力錶現得淋灕盡緻;時而又轉為涓涓細流,聚焦於人物在重大決策前夜的內心掙紮和細微的情感波動。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感染力,讓讀者在緊張與釋然之間不斷切換,欲罷不能。這種精妙的文學處理,讓曆史題材的閱讀不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而是一場酣暢淋灕的情感體驗。
評分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來看,這部演義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種享受。它兼具瞭古典小說的凝練和現代小說的流暢性,做到瞭雅俗共賞的完美平衡。我特彆留意瞭作者如何處理時間綫索的跳躍和視角的切換,每一次過渡都處理得自然流暢,絕無突兀之感。例如,在描寫一件事的發生時,作者會巧妙地穿插幾段對相關人物過往經曆的簡短迴顧,瞬間豐富瞭人物形象的深度,讓讀者對當前的行為動機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種敘事技巧的嫻熟運用,使得原本可能冗長的曆史敘述變得引人入勝。它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優秀的故事傢,不僅要懂得曆史,更要懂得如何將曆史“講”齣來,使其具有生命力。
評分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史詩級”作品,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溝通古今的橋梁。我驚喜地發現,書中所探討的許多關於領導力、用人之道以及如何在逆境中重塑秩序的議題,在當下社會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語言典雅又不失鮮活,尤其擅長營造氛圍。當描寫戰爭場麵時,那種刀光劍影、金戈鐵馬的氣勢躍然紙上;而在描繪朝堂之上的唇槍舌戰時,又充滿瞭機鋒暗藏的智慧火花。更難能可貴的是,它避免瞭臉譜化的人物塑造,即便是配角,也擁有豐富的動機和復雜的情感層次,使得整個故事世界觀更加立體可信。它不僅滿足瞭我對曆史演義的期待,更在思想深度上給予瞭我新的啓發。
評分包裝不錯,還沒看
評分很不錯
評分很不錯
評分包裝不錯,還沒看
評分好好好好好
評分比較滿意!
評分可以…………
評分包裝不錯,還沒看
評分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