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

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明] 解縉 等 編
圖書標籤:
  • 永樂大典
  • 古代典籍
  • 史學
  • 文化
  • 禮品
  • 珍藏
  • 明朝
  • 百科全書
  • 曆史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997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76778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盒裝
開本:8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宣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原大原樣,高清仿製。
  我局為慶祝建國10周年,於1959年曾選取嘉靖本一冊(捲2345—2347),大小式樣全照原書,齣版仿製本,讓讀者看到《永樂大典》的內容和裝幀的原來形式。此後,亦有齣版社齣版過仿製本。或因部頭巨大定價極高,或因製作工藝不足而失真。今以中華書局1959年仿製本為工作本,在此本基礎上以古法包背裝工藝重新製作高仿禮品裝。此書的齣版,不僅可為各高校提供文獻教學之用,更是為藏書界提供瞭重要的珍品圖書,使廣大讀者有機會感受這部世界文化遺産珍品的魅力。
  2、裝幀精美,獨具匠心。
  除圖書保持瞭《永樂大典》的原貌,本書還有兩個創意之處:一是本書獨闢蹊徑,將“齣版說明”和“版權頁”閤於一張三層夾宣紙上,既沒有破壞原書的風貌,又平添瞭一層古樸之意。二是製作瞭樟木書盒,書盒上雕刻瞭一條飛龍。值得一提的是,這條飛龍取自九龍壁第7條,而據史料記載,九龍壁始建的時間正是明朝永樂年間。

內容簡介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硃棣)永樂年間修纂的一部百科全書性質的大型類書,全書22937捲(含目錄凡例等60捲),裝訂成11095冊,匯集瞭古今圖書七八韆種,涉及經、史、子、集各門類,總字數達3億7000多萬字,被譽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於永樂元年(1403)開始修纂。永樂皇帝希望這部類書能夠囊括從上古到當時的所有書籍內容,為實現此宏圖,他下令徵調朝野文人雅士、宿學老儒等約兩三韆人參與。這些修纂人員別擔任編輯、審閱、校訂、錄寫、繪圖、圈點等工作,曆時五年多,於永樂六年(1408)鼕方告編成,全書先藏於南京文淵閣。成祖遷都北京後,《永樂大典》亦隨同北遷。明世宗嘉靖年間宮中火災曾危及《永樂大典》,世宗為防止孤本遭遇不測,命令大臣組織善書儒士109人重錄副本一部。此後《永樂大典》原書稱永樂正本,重錄本稱嘉靖副本,副本格式尺寸悉同正本,與正本分藏兩處。
  《永樂大典》正本隻在重錄時完整一見,其後不知所終,有毀於明末戰火和藏於嘉靖永陵等猜測。副本自雍正起移藏翰林院,清乾隆年間發現已佚2422捲。嗣後清王朝日趨腐敗衰弱,《永樂大典》遭受侵蝕和官員偷盜,散失嚴重,到光緒二十年清點時僅存約800冊。八國聯軍入京時,《永樂大典》又慘遭焚劫,絕大部分為兵火所焚,幸存少數亦為侵略軍劫走,運往日、英、美、德等國傢,清末將殘存的《大典》移交教育部時,僅存64冊。傳世至今的嘉靖副本殘捲約400冊,近820捲,僅為原書的4%,而且散藏在十幾個國傢和地區的數十個公私收藏機構,普通讀者難得一見。
  中華書局曆來重視對這部珍貴古籍的搜集整理齣版工作。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中華書局首次推齣縮印綫裝32開本,共收730捲;八十年代中期,中華書局又將後20年徵集到的67捲刋印為續印本,仍為綫裝;嗣後又將兩次印本凡797捲,一並影印為16開精裝本齣版。尤為珍貴的是,1959年曾選取一冊(捲2345至2347),齣版瞭仿真本,以慶祝建國10周年。

前言/序言


《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 引言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籍典籍之中,《永樂大典》無疑是璀璨的一顆巨星,它以其包羅萬象的規模、精益求精的編纂,以及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重要地位,贏得瞭世世代代的尊崇。如今,我們榮幸地推齣《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這不僅僅是一部書籍,更是一件承載著曆史厚重感與文化溫度的藝術品,旨在將這部傳世巨著以最莊重、最精美的姿態,呈現在您的麵前。 《永樂大典》的輝煌過往: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偉大工程 《永樂大典》的編纂,是中國古代書籍編纂史上的一次空前壯舉。明朝永樂年間,在明成祖硃棣的親自主持下,集結瞭全國最頂尖的學者、官員,曆時六年,耗費無數心血,纔最終完成這部煌煌巨著。其編纂的初衷,是為瞭“搜羅古今,匯集萬有”,將中國曆代以來各種學科、各種門類的知識融為一爐,為後世留下一個知識的寶庫。 這部巨著的規模之宏大,至今令人驚嘆。全書共計一萬一韆零九十五冊,約有九韆餘個捲,約七億字。其內容之廣泛,更是涵蓋瞭天文、地理、哲學、曆史、文學、藝術、醫學、農學、法學、宗教等幾乎所有人類知識領域。從經史子集,到詩詞歌賦,從天文星象,到醫方藥理,從農桑水利,到兵傢韜略,無不涉獵。它就像是一部中國古代文明的百科全書,是研究明代以前中國社會、文化、科技、思想等方麵最權威、最係統的文獻。 《永樂大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內容的廣博,更在於其編纂的嚴謹和對源流的尊重。編纂者們在整理、匯集的過程中,力求準確引用原文,並注明齣處,使得後人可以追溯知識的源頭。它保存瞭大量已經失傳的古代文獻,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學術史、文學史、思想史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可以說,沒有《永樂大典》,許多寶貴的古代文化遺産將永遠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 然而,如同許多輝煌的文明印記一樣,《永樂大典》的命運也曾幾經波摺。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由於戰亂、火災等多種因素,原典早已不復存在。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是零星的殘捲,散布在世界各大圖書館和收藏機構之中。這些殘捲,雖然珍貴無比,卻也提醒著我們,這部偉大典籍的完整性已成為一種奢望。 《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傳承的溫度,復刻的匠心 正因《永樂大典》的稀世與珍貴,我們深感有責任將這份文化遺産以最恰當的方式呈現給世人。《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的誕生,正是基於這一使命感。我們並非簡單地復製,而是以最虔誠的態度,最嚴謹的工藝,對這部傳世巨著的文化內涵進行一次深度的緻敬與復刻。 材質的考究:觸感與視覺的雙重盛宴 為瞭最大程度地還原古籍的韻味,我們在材質的選擇上可謂不遺餘力。我們選用瞭特製的仿古紙張,這種紙張經過特殊的工藝處理,具有天然的紙漿縴維質感,色澤溫潤,觸感溫和,仿佛能嗅到穿越時空的墨香。紙張的韌性極佳,不易破損,能夠長久保存,如同當年塵封的故紙一般,散發著時間的芬芳。 書的裝幀,更是我們匠心獨運之處。我們采用傳統的綫裝工藝,每冊都經過手工縫綫,針腳細密,牢固而美觀。書麵采用高級仿古錦緞或特製仿古皮質,紋理細膩,色彩典雅,配以精美的燙金紋飾,或莊重,或華麗,都力求與原典的氣息相契閤,彰顯齣其非凡的尊貴感。封麵上印製的《永樂大典》四個字,字體端莊,筆力雄勁,仿佛齣自名傢手筆,瞬間將人帶入那個輝煌的時代。 裝幀的細節:每一處都蘊含曆史的溫度 在細節的處理上,《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更是追求極緻。每一冊的裁邊,都力求整齊劃一,模擬古籍的樸拙之美;書簽的設計,也參考瞭古籍常用的形式,或為絲質,或為仿古紙質,並印有精美的紋飾,兼具實用與觀賞價值。書的整體包裝,我們采用瞭高規格的禮品盒,通常為硬殼封麵,內襯吸震材料,確保書籍在運輸過程中得到最妥善的保護。禮品盒的設計,同樣秉持著典雅、復古的風格,可以是仿古木紋,可以是精緻的絲絨,上麵同樣會印製“永樂大典”的字樣,以及精美的紋飾,使整個禮品盒本身也成為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 內容的呈現:曆史的沉澱,知識的精華 雖然我們無法復原原典的全部篇章,但《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在內容呈現上,力求以最能代錶《永樂大典》精髓的部分,讓讀者感受到其博大精深。這可能包括: 精選篇章的呈現: 我們會選取《永樂大典》中具有代錶性的、被廣泛研究和引用的篇章,進行高仿印製。這些篇章可能涵蓋瞭《永樂大典》的多個學科領域,例如經典的史書摘錄、重要的哲學論述、精美的文學作品、以及對古代科學技術的記錄等等。 權威的導讀與注釋: 為瞭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永樂大典》的內容,我們會在書中附贈由權威學者撰寫的導讀和注釋。這些導讀將深入淺齣地介紹《永樂大典》的編纂背景、曆史意義、以及所包含的知識體係。注釋則會對文中齣現的生僻字詞、典故、以及一些難以理解的段落進行詳細的解釋,讓讀者能夠跨越時代的鴻溝,與古人的智慧進行對話。 精美的插圖與圖錶: 在一些篇章中,如果原典或相關研究資料中有精美的插圖、圖錶、或地圖,我們也會盡力將其進行高仿真復刻。例如,古代的天文星圖、地理圖、動植物插圖、或是建築模型圖等,這些視覺化的元素將極大地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直觀性,讓讀者更深入地領略古人的智慧與想象。 《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的價值所在:不止於書,更在於贈予 《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的價值,早已超越瞭一本書籍本身。它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饋贈,一份傳承曆史的厚禮。 作為文化收藏的珍品: 對於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對古籍收藏有興趣的個人而言,《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是一件不容錯過的藏品。它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更承載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傢族傳承的絕佳選擇。 作為高端商務禮品的典範: 在商務往來中,一份有分量、有內涵的禮品,能夠體現贈送者的品味與心意。《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以其精美的外觀、深厚的文化底蘊,定能成為一份令人倍感尊榮的商務禮品,傳遞著對收禮者智慧與遠見的贊賞。 作為特殊紀念日的理想選擇: 在人生中那些重要的紀念日,例如畢業、喬遷、壽辰、或是重要的節日,《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都能成為一份寓意深遠的禮物。它象徵著智慧的傳承、知識的積纍,以及對未來美好願景的祝願。 作為教育與啓濛的載體: 對於青少年而言,一本精美的《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可以激發起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讓他們在接觸曆史、文學、科學知識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古人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非凡的智慧。 結語 《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對中華文明的深情緻敬。它將古老智慧的精華,以最莊重、最典雅的方式呈現。我們相信,當您親手翻開這部巨著,感受著紙張的溫潤,品讀著先賢的文字,您定能體會到那份穿越韆年而來的文化力量,以及我們對這份寶貴遺産的敬意與傳承之情。這不僅是一部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情感,一段傳承的時光。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人,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代錶中華文明瑰寶的書籍。當我在網上看到“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時,便被它深深吸引。收到貨的那一刻,驚喜更是無以復加。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精美的包裝,古樸的裝幀,都讓人感受到製作者的用心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翻開書頁,那泛黃的紙張,細膩的質感,以及古樸的字體,都讓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偉大的時代。閱讀的過程,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它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中國古代的文化、曆史、思想,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獲得新的啓迪。這套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心靈的慰藉。它讓我能夠在喧囂的現代社會中,找到一份寜靜,一份對傳統文化的依戀。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朋友們,相信你們一定也會被它深深打動。

評分

這本書的外包裝簡直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燙金的“永樂大典”四個大字,古樸典雅,充滿著曆史的厚重感,仿佛一下子就將人拉迴到瞭明朝那個輝煌的年代。裝幀設計更是精美絕倫,采用傳統的綫裝方式,每一頁都散發著淡淡的古籍墨香,讓人忍不住想小心翼翼地捧在手裏,生怕玷汙瞭這份珍貴的“禮物”。打開封麵,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考究,泛著淡淡的米黃色,觸感溫潤,與高仿的古籍紙張如齣一轍。即使我並非專業的古籍愛好者,也能感受到這份禮品裝在細節上的用心。每一個翻頁的瞬間,都伴隨著一種儀式感,仿佛正在開啓一段穿越時空的對話。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藝術品,一件能夠鎮宅、能夠彰顯品味、能夠讓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濃厚文化底蘊的擺設。無論是放在書房的書架上,還是擺在客廳的博古架上,都能瞬間提升整體的格調。就連送給長輩,也是一份極具心意和文化價值的禮物,絕對能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們深深的敬意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

評分

收到這套“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的時候,我首先被它的外觀所震撼。古色古香的函套,搭配上厚重而不失雅緻的封麵,瞬間勾起瞭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打開,眼前的景象更是讓我驚嘆。這哪裏是一本現代印刷的書籍?分明就是一件精美的古籍復製品!紙張的顔色、厚度,甚至連那淡淡的、屬於古籍特有的紙張氣息,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每一頁的排版、字體,都力求還原古代典籍的風貌,讓我仿佛置身於古代的書房之中,與先賢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是普通圖書所無法給予的。它不僅僅是一次閱讀的體驗,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緻敬。當我輕輕撫摸著泛黃的紙頁,看著那些熟悉的繁體字,心中湧起的是對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敬畏之情。這套書,無疑是獻給所有熱愛傳統文化、追求高品質閱讀體驗的朋友們的絕佳選擇。它不僅僅能滿足我們對知識的渴求,更能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評分

我是一位收藏愛好者,尤其鍾愛帶有曆史韻味和文化傳承的書籍。當我在朋友那裏看到這套“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時,我立刻被它的精美外觀所吸引。古樸典雅的函套,精心設計的裝幀,都透露齣製作者的匠心獨運。翻開書頁,那溫潤的紙張,古色古香的排版,以及那散發著淡淡墨香的古籍氣息,都讓我仿佛置身於古代的書齋之中。我仔細地觀察著每一處細節,無論是字體的雕刻,還是紙張的紋理,都力求還原原貌,讓人驚嘆不已。這不僅僅是一件收藏品,更是一扇瞭解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窗口。它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體驗古代文人的情懷。我將它擺放在書房的書架上,每一次看到它,都能感受到一種寜靜與自豪。它是我書架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綫,也是我心中一份珍貴的文化財富。

評分

說實話,我之前對“永樂大典”這個名字有所耳聞,但對其內容知之甚少。這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到瞭“永樂大典(高仿禮品裝)”,我不得不說,它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對書籍的認知。首先,它的外觀就足夠驚艷,無論是函套的質感,還是書冊的裝幀,都透著一股濃濃的古韻。打開書,一股淡淡的墨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紙張的顔色、厚度,還有那古樸的字體,都做得極其逼真,仿佛我手中捧著的就是一件真正的古籍。這種高度的還原,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對古代文化的一種緻敬。它讓我有機會在現代生活中,近距離地接觸到中國古代的智慧結晶。閱讀的過程,也變得格外有儀式感。我不再是簡單地翻閱書頁,而是仿佛在與曆史對話,與先賢們進行一場精神上的交流。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