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贤馆始置唐代太宗朝。1999年,李克先生及志同道合者复兴其宗旨。以积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全新国学体验馆为宏愿。其间,在季羡林、冯其庸等国学大师及著名文史学家傅璇琮、毛佩琦先生指导下,耕注先贤原典,以宣纸线装精品形式呈奉世人。作为一家国学传播机构,崇贤馆始终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以古籍线装宣纸书的形式,对浩繁的史海巨著进行经典复刻。不仅如此,崇贤馆还延请了傅璇琮、毛佩奇等诸位在国学界内享有盛誉的专家和学者担纲学术顾问,以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面对每一部崇贤馆的作品,使之成为学术史中无尚的精品。也正因这种孜孜以求的专业精神,使得崇贤馆产品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美誉,先后被中央领导、国务院、国台办等重要机构选为国礼,国家领导选定崇贤馆宣纸书目作为佳礼赠送给澳大利亚的孔子学院,国台办则将其赠送给连战夫妇,获赠方高度评价崇贤馆系列为难得一见的佳品。崇贤馆正是以这样的努力和追求为中华国学的发扬光大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崇贤馆藏书以安徽泾县宣纸为材料,徽墨印刷,保证千年不褪色、不腐蚀、久折不断;全部宋式手工装帧,以锦丝为绳,庄重典雅,坚韧耐久,便于翻阅;花绫封面,耿绢包角,广胶粘页,雅致精美,平滑牢固,是值得珍藏的宣纸精品,藏书涵盖经、史、子、集四库精华及历代碑刻书画真迹,既囊括经天纬地之道,又揽集修身齐家之学,全部繁体竖排,极具古书风韵,堪称“中华传世珍本藏书”,具有增值保值特性,如今已成为各地藏家的新宠。目前已形成“家无线装,绝非藏家;书无崇贤,妄称尊者”的流行趋势。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心》。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环渊)《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不应只提供信息,更应引领思考,激发共鸣。这套《文心雕龙》,恰恰是这样一本让我“意犹未尽”的书。它不只是关于文学批评的理论著作,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生智慧的启示录。作者刘勰先生,以其超凡的洞察力,将文学创作的规律与人生的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例如,他论述“神思”时,那种对内心世界探索的深刻描写,让我联想到许多人生中的顿悟时刻。而他对“体性”的辨析,也让我反思自身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深入思考。即使我并非文学专业出身,但通过阅读,我能够感受到作者那种对真理的探求,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这套书,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内心,也启发了我前行的方向。
评分最近开始尝试撰写一些古体诗,但总觉得文笔生涩,意境不深,迟迟未能突破瓶颈。在一位前辈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套《文心雕龙》。初读之下,便被其磅礴的气势和严谨的逻辑所折服。刘勰先生的才情,不仅仅体现在他创作的文章本身,更在于他对于文学创作的系统性梳理和深刻洞察。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才性”与“学力”的论述,这对于正在摸索写作之路的我,无疑是醍醐灌顶。他强调了天赋与后天努力的相辅相成,这让我不再盲目地自责,而是找到了提升的方向。书中对“隐喻”、“比兴”等修辞手法的详细讲解,也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虽然有些篇章的语言稍显古奥,需要反复推敲,但其蕴含的智慧,却能穿越时空,触动人心。这套书,让我明白,创作并非仅仅是灵感的迸发,更是一门需要系统学习和不断实践的技艺。
评分初翻开这本《文心雕龙》,便被其装帧之雅致所吸引。崇贤馆的印记,古朴典雅,透着几分岁月的沉淀,仿佛捧在手中的,不只是书,更是历史的余韵。一函五册,分量十足,予人一种庄重而踏实之感,不似当下许多薄薄的单行本,轻易便翻阅殆尽,失了那份细细品味的兴致。迫不及待地翻至卷首,虽初窥门径,尚不能完全领会其精妙之处,但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是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对文论的独到见解。那股严谨又不失灵动的论述风格,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场智慧的盛宴。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文学体裁分类的精辟分析,以及对历代文风演变的梳理,其逻辑之清晰,论证之严密,令人拍案叫绝。虽尚有诸多晦涩之处待我慢慢消化,但已能感受到它是一部值得反复揣摩、细细品读的煌煌巨著,对于我这个对古典文学怀揣热忱的读者而言,无疑是如获至宝。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论批评有着浓厚的兴趣,寻觅一部能够系统梳理文学创作规律与文学史发展的著作久矣。这套《文心雕龙》,以其厚重的体量和崇贤馆的口碑,着实让我心生期待。打开第一册,扑面而来的便是深邃的思辨。作者刘勰先生以其宏大的视角,将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都纳入了审视的范围,从“原道”的哲学基础,到“徵文”的语言锤炼,再到对各种文体的详尽剖析,无不展现出其超卓的智慧与渊博的学识。我特别喜欢他论述“风骨”的章节,寥寥数语,便点破了文章的精髓,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顿时鲜活起来。而对于“丽辞”与“事迹”的权衡,更是体现了作者在理论上的辩证统一。读来并不枯燥,反而能感受到作者在字句之间呕心沥血的痕迹,以及他对于如何写出好文章的执着追求。这套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论宝库的大门,让我对文学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文爱好者,我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古籍,其文字精妙,但深意难明。偶然翻阅到这套《文心雕龙》,便被其“雕龙”之名所吸引,意境深远。当真正开始阅读,我才明白这“雕龙”二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作者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他将文学创作比作一条龙,需要形神兼备,方能腾云驾雾,遨游四海。书中对文学批评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意境的营造,还是情感的抒发,亦或是篇章的布局,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我尤为惊叹于作者对于“诗”与“赋”等不同文体的深入分析,他能够抓住不同文体的独特气质,并给出相应的创作指导,这种洞察力,实非一般人所能及。虽然我个人的文学功底尚浅,但通过阅读此书,我仿佛得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对如何赏析和理解古文,有了更为清晰的方向。这五册书,无疑是我学习古文道路上的一座宝藏。
评分正版图书,值得购买!
评分送人的,还没开封,很高大上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受益匪浅,好好阅读!
评分京东商城值得信赖下次再来
评分老公喜欢上了研究宋词,支持
评分对我来说,好像是习惯性好评,但是确实还是不错的!
评分包装的插销坏了,里面的东西倒是不错
评分书不错,就是京书包装太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