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为百年来用英文介绍亚洲生活和思想的较富有洞察力的书之一。它是东西方文化桥梁的先驱,然而对当代生活也依然有卓异的远见。它较初因异国情调的主题而满载魅力,如今也仍以其真知灼见的鲜活和语言的深刻透彻令人惊叹。
“和敬清寂”《茶之书》1906年在纽约首度出版,以优美文辞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一百年来用英语介绍东方思想的*富有洞察力的书之一
“媚态·骨气·死心”《“粹”的构造》凭借西哲之现象学,剖析日本江户时代之审美观日本思想家对现代主义的抵抗,重现日式“粹”之源泉
冈仓天心,本名觉三,1863年出生于横滨,是明治时期活跃的美术家、美术史家和美术评论家。他于1880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1890年起担任东京美术学校校长。1904年,来到波士顿美术馆的中国·日本美术部工作,为收集美术晶,奔波于日美之间。1910年,冈仓成为波士顿美术馆中国·日本美术部部长。1913年去世。
九鬼周造,1888年出生于一个公卿世家。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往欧陆留学,曾师从海德格尔。归国之后曾在仙台的东北帝国大学任教,后任京都大学哲学系教授,为日本著名哲学学者,“京都学派”成员之一。1941年去世。
★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为百年来用英文介绍皿洲生活和思想的*富有洞察力的书之一。它是东西方文化桥梁的先驱,然而对当代生活也依然有卓异的远见。它*初因异国情调的主题而满载魅力,如今也仍以其真知灼见的鲜活和语言的深刻透彻令人惊叹。
——千宗室(日本茶道里千家第十五代家祖)
★从“粹”的层面探究日本人的美意识,古往今来可说只有九鬼周造一人。
——安田武与多田道太郎:《阅读(“粹“的构造)》
茶之书
第一章 人情的碗
第二章 茶的流派
第三章 道与禅
第四章 茶室
第五章 艺术欣赏
第六章 花
第七章 茶道大师
“粹”的构造
序言
一绪论
二“粹”的内涵
三“粹”的外延构造
四“粹”的自然表现
五“粹”的艺术表现
六结论
附录一 对冈仓觉三氏的回忆
附录二 《茶之书》(魏敷训译本)
《茶之书·“粹”的构造》:
不幸的是,13世纪蒙古突然勃兴,结果在元朝皇帝的野蛮统治下,摧毁并征服了南宋,宋代文化的全部成果被毁灭了。15世纪中叶,企图复兴中国的明朝又陷入内乱。17世纪,中原再度沦于满洲异族的统治,昔日的风俗习惯荡然无存。粉茶被遗忘了。我们发现明代的一位训诂学者竟不能想起一本宋代古籍中茶筅的形状。现在的饮茶方法是把茶叶放在碗或者杯中用热水沏。西方世界不知道旧的饮茶方法是因为欧洲在明末才知道茶。
对于后世的中国人,茶仅是一种可口的饮品,而绝非理想。国家的长期灾难使人们丧失了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他们变成了现代人,也就是说,变得世故成熟。他们失去了让诗人和古人保持永久青春的梦幻的崇拜。他们变得折中,遵循世界的惯例。他们也变得玩世,不愿屈尊去征服或者崇拜自然。尽管明代的茶叶中有花的芳香,但是唐宋茶仪的浪漫韵致在茶杯中已丧失殆尽。
紧随中国文明步调的日本,熟知中国茶发展的这三阶段。据记载,早在公元729年,圣武天皇就曾在奈良皇宫赐茶给百僧。当时的茶叶可能是由遣唐使带回日本,并按当时流行的办法焙制的。公元801年,名叫最澄的僧人带回来一些茶种,种植在比叡山。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茶成为贵族和僧侣喜好的饮料,大量的茶园也相继出现。禅师荣西曾在中国学习南宗禅,他在1191年回日本时将宋代的茶引入日本。他带回的新茶种,分别种在三个地方,其中一处是京都附近的宇治,至今宇治仍被誉为出产最好茶叶的地方。随着南宗禅在日本的迅速传播,宋朝的茶道和茶的思想也很快流传各地。15世纪,在足利义政将军的赞助下,茶道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世俗的礼仪。从那时起,茶道便在日本确定下来。
……
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独树一帜,它没有采用那种直白的线性叙事,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茶师,用各种侧面的、碎片化的信息构建起一个宏大的图景。作者的笔触非常克制,但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知识的厚度。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味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述,因为它们往往是通往核心理解的钥匙。这种“曲径通幽”的表达方式,极大地考验读者的耐心和理解力,但也正因如此,当最终领悟到作者想要传达的精髓时,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是无与伦比的。它更像是一部需要“共情”而非“速读”的作品,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纸张的选择透露着一种沉稳与细腻,触感温润而有质感。封面那淡雅的色调,辅以精巧的烫金工艺,让人一上手就感觉到了它的不凡。我特别喜欢它排版的匠心,字体的选择既古典又现代,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过程非常舒适,丝毫没有压迫感。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布置的仪式,让人不自觉地放慢了节奏,去品味每一个章节的过渡。书脊的拼接也十分严谨,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态度,即便是放在书架上,它本身也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极高的收藏价值,让人愿意花时间去反复把玩和欣赏,而不仅仅是快速浏览内容。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的语言功底令人叹服。作者的用词精准且富有张力,即便是描述那些极其专业或枯燥的概念时,也能使用生动且富有画面感的词汇。我尤其欣赏其中穿插的那些富有哲理性的议论,它们不仅是对主题的深化,也拓宽了读者的思维边界。有些段落,读起来简直像在品读现代散文,节奏感强,抑扬顿挫,让人忍不住想摘抄下来,细细品味。这种将严谨的知识体系与优美的文学表达完美融合的能力,在同类题材中是极为罕见的。它成功地将“学术”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展现了惊人的逻辑性和层次感。它不像一般技术书籍那样将知识点堆砌,而是构建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哲学层面的递进系统。开篇的引子就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入口,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暗示与铺垫的领域。随后,内容层层剥笋,从基础的理论框架到复杂的实践应用,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扎实。最让我佩服的是,作者总能在看似无关的章节之间,找到一条微妙的、内在的联系线索,使得整本书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的松散感。这种高度凝练的组织能力,让阅读体验达到了极高的智力享受。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所激发出的思考深度。它没有直接给出所有问题的答案,而是不断地提出更深层次的疑问,迫使我走出舒适区,去审视自己原有的认知框架。我发现自己频繁地在阅读时停下来,进行自我反思,甚至开始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中一些被忽略的细节。这种“启发性”远超出了阅读本身,它像是一个催化剂,激活了我内心深处对事物本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与其说是在读一本关于特定主题的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与作者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这场对话,无疑对我个人的心智成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分茶文化,努力学习中,值得推荐。
评分茶文化,努力学习中,值得推荐。
评分活动买的,价格还不错
评分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内容
评分买了很多这个非常满意谢谢 我很喜欢
评分活动买的,价格还不错
评分多读书,就可以很好的继续搞定
评分未看,没资格评价
评分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