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7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曆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捲》是中公教育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以及一綫教師在深入研究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師招聘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本套試捲包含廣西教師招聘的近三年真題,每道題目的答案和解析都經過中公教育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以及圖書研發團隊精心推敲編寫而成,讓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預測試捲緊密結閤考試大綱和真題編寫而成,幫助考生把握考試的整體難度、特點和命題趨勢,提高實戰應變能力。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7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曆年真題詳解及標準預測試捲》由兩部分組成:真題和標準預測試捲。
真題部分包含近三年的考試真題,每道試題的答案都經過中公教育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及一綫教師數次討論,精細推敲,並輔之以詳細的解題思路和作答技巧。
標準預測試捲部分包含十套試題,每套試題在難度、題型、題量、考點分布均嚴格按照大綱要求,模擬真題。使考生在練習的時候能夠把握考試脈搏,掌握解題技巧,夯實基礎考點。
目錄
試題部分
2016年5月14日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試題(1)
2015年5月9日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試題(13)
2014年7月12日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試題(24)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捲(一)(36)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捲(二)(46)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捲(三)(57)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捲(四)(68)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捲(五)(78)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捲(六)(88)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捲(七)(98)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捲(八)(109)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捲(九)(120)
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標準預測試捲(十)(130)
答案部分
2016年5月14日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試題參考答案及解析(141)
2015年5月9日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試題參考答案及解析(147)
2014年7月12日廣西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試題參考答案及解析(153)
標準預測試捲(一)參考答案及解析(158)
標準預測試捲(二)參考答案及解析(164)
標準預測試捲(三)參考答案及解析(169)
標準預測試捲(四)參考答案及解析(175)
標準預測試捲(五)參考答案及解析(180)
標準預測試捲(六)參考答案及解析(185)
標準預測試捲(七)參考答案及解析(191)
標準預測試捲(八)參考答案及解析(197)
標準預測試捲(九)參考答案及解析(202)
標準預測試捲(十)參考答案及解析(207)
精彩書摘
2015年5月9日廣西教師招聘考試
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試題
(全捲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鍾)
答題注意事項:
1.答題前,請在答題卡指定位置用黑色簽字筆或鋼筆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清楚,並用2B鉛筆將準考證號下方相應的數字框塗黑。
2.所有作答均在答題卡上完成,在題本或草稿紙上作答無效。
3.請保持答題卡整潔,嚴禁摺疊!嚴禁將題本、答題卡及草稿紙帶齣考場!
4.請在題本指定位置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
5.特彆提醒你,在答題卡上填塗答案時一定要認準題號!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60小題,每小題0.5分,共30分。答題參考用時45分鍾)
在每小題列齣的四個備選項中選齣一個正確答案,並在答題卡上將其對應的代碼塗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教育的心理起源說否認瞭教育的()。
A.社會性B.目的性
C.文化性D.政治性
2.我國封建社會教育的內容主要是()。
A.三科四學B.四書五經
C.六藝D.七技
3.國外早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是()。
A.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B.昆體良的《論演說傢的教育》
C.亞裏士多德的《政治學》
D.柏拉圖的《理想國》
4.我國學校早齣現在()。
A.西周B.春鞦
C.商朝D.夏朝
5.教育既有培養創新能力的作用,也有扼殺創新能力的力量,此觀點反映教育具有()。
A.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B.正嚮功能與負嚮功能
C.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D.政治功能與經濟功能
6.學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
A.學校的精神文化B.學校的物質文化
C.學校的正規文化D.學校的非正規文化
7.人的發展是指人的()。
A.身心發展B.身體發展
C.心理發展D.社會發展
8.奴隸社會教育的特點具有()。
A.平等性B.階級性
C.生産性D.民主性
9.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是()。
A.教學目標B.教育目的
C.培養目標D.教育目標
10.教育目的對整個教育活動具有導嚮作用、調控作用和()。
A.教導作用B.選拔作用
C.評價作用D.管理作用
11.桂林山水的美屬於()。
A.自然美B.社會美
C.藝術美D.生活美
12.我國教育目的實現的途徑是()。
A.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B.教育與生産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閤
C.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D.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13.允許智力超常學生跳級、設立特殊學校與特殊班,說明學製製定是受()。
A.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的影響B.人口的影響
C.人身心發展規律的影響D.文化的影響
14.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上有影響的教育思潮是()。
A.教育的全民化B.教育的職業化
C.成人教育D.終身教育
15.有利於教育逐級普及的學製是()。
A.雙軌學製B.單軌學製
C.分支型學製D.多軌學製
16.1922年頒布的“壬戌學製”藉鑒的藍本是()。
A.日本學製B.美國學製
C.德國學製D.蘇聯學製
17.我國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包括()。
A.幼兒園和小學B.中小學
C.小學和初中D.初中和高中
18.教師不瞭解所教學生的年齡特徵,說明他缺乏()。
A.條件性知識B.本體性知識
C.實踐性知識D.指導性知識
19.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教學風格的時期是()。
A.準備期B.穩定期
C.適應期D.創造期
20.“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
A.示範性B.長期性
C.創造性D.復雜性
21.習總書記提齣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和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更多地體現瞭對教師的()。
A.專業技能要求B.專業思想要求
C.專業素質要求D.專業知識要求
22.班主任的首要任務是()。
A.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B.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C.提高全班的學習質量D.協調各方麵的教育影響
23.當班集體成為教育主體,學生個性特長在班級中得到充分發展,此時班集體處於()。
A.組建階段B.形成階段
C.發展階段D.成熟階段
24.班級管理的基礎和前提是班級的()。
A.製度管理B.教學管理
C.活動管理D.學習管理
25.課外活動根據各學校、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或學生的不同願望開展,說明它具有()。
A.實踐性B.靈活性
C.資源性D.娛樂性
26.學校組織學生利用課餘活動時間對當地河水汙染狀況進行調查,這屬於()。
A.體育活動B.經濟活動
C.文藝活動D.社會活動
27.我國中小學課外活動與現行課程體係之間存在著()。
A.平行關係B.前後關係
C.部分和整體關係D.整體和部分關係
28.學校通過大會報告形式組織的課外活動屬於()。
A.群眾性活動B.小組活動
C.個人活動D.班級活動
29.教師組織課外活動()。
A.比課堂教學要求低B.更強調教師的
C.更有明確的目的D.沒有明確目的
30.教育研究過程中,教師確定研究問題的計劃和行動,屬於()。
A.文獻綜述B.數據收集
C.問題確定D.研究設計
前言/序言
為加強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自2014年起,廣西壯族自治區根據國傢及自治區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的有關規定,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麵嚮社會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
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是全區統一的選拔性考試,將從教師應有的職業素質、專業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麵進行全麵考核。其中,筆試科目為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和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知識,兩科均依據考試大綱和說明命製;麵試由各市、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采用結構化、情景模擬等方法,通過備課、試講、答辯等方式開展,主要考核應聘人員的教學基本素養和教學基本技能。
為幫助更多有崇高理想、立誌耕耘三尺講壇的朋友順利加入到教師隊伍中,中公教育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師招聘考試研究院及圖書研發人員對曆年真題進行解讀,在多年教學研發的基礎上,推齣瞭廣西壯族自治區教師招聘考試係列輔導圖書。本套試捲具有如下特色:
真題是考生復習考試的重要參考資料。本試捲包含廣西教師招聘考試真題,幫助考生把握考試的整體難度、考查特點和命題趨勢。標準預測試捲部分嚴格依真題命題特點編製,避免考生陷入漫無邊際而收獲甚微的題海苦戰。
本試捲所有答案和題目都是經過中公教師招聘考試圖書研發人員及一綫教師的數次討論、精心推敲而成,並輔之以詳細的解題思路和作答技巧。通過本試捲的解析,讓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各知識點。
本試捲為考生量身打造,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閤,每套標準預測試捲的難度、題型、題量、考點分布均模擬真題,幫助考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把握考試脈搏,掌握解題技巧,夯實基礎考點,提高實戰應變能力。
教育學與教學法:理論精粹與實踐指南 本書深入剖析教育學與教學法的核心理論,並結閤豐富的實踐案例,旨在為廣大教育從業者提供一個係統、全麵且深入的學習平颱。從古至今,教育始終是社會進步的基石,而教育學與教學法則構成瞭支撐這一基石的理論框架與實踐路徑。本書的編寫,正是為瞭幫助讀者構建堅實的理論根基,掌握精湛的教學技藝,從而在教育的廣闊天地中遊刃有餘。 第一部分:教育學基礎理論 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研究對象廣泛,涵蓋瞭教育的本質、目的、功能、曆史發展以及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本書將從以下幾個關鍵維度展開闡述: 1. 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教育的定義與特性: 我們將首先探討教育的內涵,明確其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人的培養,是社會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途徑。我們將分析教育的社會屬性、政治屬性、經濟屬性和文化屬性,理解教育在不同曆史時期和社會背景下的作用。 教育的目的: 什麼是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個體成為閤格的社會成員,還是實現個體的全麵發展?本書將梳理不同教育流派關於教育目的的觀點,從個體發展、社會需求、國傢發展等多個角度,探討當下教育目的的內涵與外延。我們將重點關注素質教育的理念,分析如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健全人格的未來公民。 2. 教育的功能: 個體發展功能: 教育如何促進個體的身心健康發展?如何激發個體的潛能?本書將深入分析教育在智力、情感、品德、體能、審美等方麵的塑造作用,強調教育在個體社會化進程中的關鍵角色。 社會發展功能: 教育如何為社會培養人纔,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我們將探討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理解教育如何傳遞社會價值觀、道德規範和文化傳統。同時,分析教育的創新功能,教育如何在知識的生産、傳播和應用中發揮作用,推動社會嚮前發展。 政治功能: 教育在政治體製的鞏固與發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們將分析教育如何培養公民的政治意識和國傢認同感,以及教育在意識形態傳播中的作用。 3. 教育曆史與發展: 古代教育思想: 迴溯古希臘、古羅馬、中國古代等文明的教育思想,如柏拉圖的理想國、亞裏士多德的教育理論、孔子的“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等,分析其對後世教育産生的深遠影響。 近代教育變革: 關注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啓濛運動等曆史事件對教育觀念的衝擊,以及杜威、赫爾巴特、福祿培爾等教育傢提齣的新教育思想,如杜威的“實踐教育”、赫爾巴特的“教育目的論”和“教育過程四階段論”等。 現代教育發展趨勢: 探討20世紀以來教育發展的新特點,如教育的普及化、大眾化,教育技術的應用,終身教育理念的興起,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國際化等。 4. 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關係: 教育與社會: 深入分析教育是社會係統的一個子係統,它如何受到社會結構、社會分層、社會流動的影響,又如何反作用於社會。 教育與政治: 探討教育政策的製定與執行,以及教育在維護社會穩定、培養政治人纔方麵的作用。 教育與經濟: 分析教育在人力資源開發、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及教育投入與經濟效益的關係。 教育與文化: 理解教育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載體,如何塑造國民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觀念。 第二部分:教學論基礎知識 教學論是教育學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原則、方法和組織形式,以及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本書將從以下方麵進行詳盡闡述: 1.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教與學的辯證統一: 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統一體。教師的“教”是為瞭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而學生的“學”又是對教師“教”的反饋與吸收。 認識的辯證發展: 分析學生從“未知”到“已知”,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以及教學如何遵循這一規律,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 教育性與發展性的統一: 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包括認知、情感、意誌、品德等。 2. 教學原則: 教育性原則: 強調教學過程必須遵循教育規律,發展學生的身心,培養良好的品德。 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原則: 教學內容必須科學準確,同時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理論聯係實際原則: 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循序漸進原則: 教學內容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符閤學生的認知規律。 因材施教原則: 承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啓發性原則: 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鞏固性原則: 強調知識的反復練習與應用,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內容。 3.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掌握講授法的基本要求、類型和應用技巧,如何使講授生動有趣,富有邏輯性。 討論法: 學習如何組織有效的課堂討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促進思想交流。 練習法: 分析不同類型練習的特點與作用,如何設計高質量的練習題。 實踐法(實驗法、實習法): 強調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如何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 啓發式教學法: 探討各種啓發式教學的策略,如提問法、演示法、比較法等。 其他教學方法: 介紹遊戲法、項目式學習、閤作學習等多種現代教學方法。 4. 教學組織形式: 課堂教學: 分析課堂教學的結構、組織與管理,如何提高課堂效率。 課外活動: 探討課外活動的育人功能,以及如何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傢庭教育: 闡述傢庭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學校與傢庭的溝通閤作。 社會教育: 分析社會教育資源的利用,以及如何構建全方位的教育網絡。 5. 教學評價: 評價的目的與功能: 明確教學評價的多元目的,如診斷、預測、激勵、反饋等。 評價的內容與標準: 探討評價的範圍,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以及如何建立科學閤理的評價標準。 評價的方法與工具: 介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以及測驗、觀察、訪談、作品分析等多種評價工具。 評價的應用: 分析如何利用評價結果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學視角下的學習與發展 教育心理學是連接教育學與心理學的橋梁,它研究學習規律、學生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師生關係等,為教育實踐提供心理學依據。 1. 學習的認知過程: 感知與注意: 探討感知覺在學習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吸引和保持學生的注意。 記憶與遺忘: 分析記憶的規律與類型,以及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記憶,減少遺忘。 思維與想象: 強調思維的訓練與培養,以及如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學習動機: 深入研究學習動機的來源、類型及其影響因素,探討如何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2. 學習的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如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分析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 如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探討其對教學的啓示。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強調學習者在認知過程中的主動建構作用,以及如何在教學中支持學生的知識建構。 3. 學生心理發展: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分析兒童在不同階段的思維特點,以及教學如何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 埃裏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 關注學生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展任務,理解其對學習和行為的影響。 道德發展理論: 如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探討如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4. 師生關係與班級管理: 積極師生關係的建立: 分析建立互尊互信、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 班級管理的基本原則與策略: 探討如何有效地管理班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預防和處理課堂紀律問題。 第四部分: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創新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著教育的麵貌。本書將探討如何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教學,實現教學創新。 1. 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與發展趨勢: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如何運用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信息技術與網絡化教學: 探討在綫課程、翻轉課堂、混閤式學習等模式,以及如何利用互聯網獲取和傳播教育資源。 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 展望人工智能在個性化學習、智能輔導、教學評估等方麵的潛力。 2. 教學模式的創新: 項目式學習(PBL):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協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遊戲化學習: 利用遊戲的機製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翻轉課堂: 將傳統課堂的講授環節移至課前,課上則側重於討論、實踐和答疑。 探究式學習: 引導學生自主提問、探索、發現,培養科學探究精神。 結語: 教育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本書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清晰的邏輯結構、豐富的理論支撐和深刻的實踐指導,為有誌於投身教育事業的您,提供一本值得信賴的學習夥伴。願本書能幫助您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行,最終成就卓越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