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经典著作,美学研究必读。
《美学史》是一部详细而完整的西方美学史专著,对上自古希腊罗马,下迄当代的美学发展历程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鲍桑葵是一名新黑格尔主义者,《美学史》集中反映了其唯心主义美学史现。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如下问题:按照世界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家的设想,美在人类生活的体系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和具有什么价值?
鲍桑葵(1848-1923),英国哲学家、美学家、表现主义美学代表之一。主要著作有《美学史》《美学三讲》《当代英国哲学》等。
译者简介:李步楼(1938-2015),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真理观》,主要译作有《哲学研究》《回忆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等。
每一次重读此书,都会有新的领悟,这大概是经典作品永恒的魅力。它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视角,让我们得以跳出当下碎片化的审美体验,去追溯艺术与哲学关系的长河。我发现,很多当下热议的艺术现象,比如对媒介的迷恋、对原创性的质疑,其实在早期浪漫主义或后现代思潮中都能找到深刻的理论根源。作者的叙事像是一张巨大的网,将散落在历史各个角落的星辰(思想)串联起来,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引力与张力。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激发你去提出更深刻的问题——什么是美?谁有权定义美?以及,美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如何自处?这本书,是通往独立思考的一条坚实阶梯。
评分这本书的“权威全译本”名头并非浪得虚名。翻译质量之高,令人赞叹。许多原本在德文或法文中极具辨识度的哲学词汇,在这里都被精准而优雅地转译了过来,没有那种生硬的直译腔调,更没有为了追求流畅而牺牲原意的危险。我对比了几个关键术语在不同学派间的细微差异,发现译者显然对美学史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更重要的是,译者在必要的段落后添加的那些精炼的注释,简直是雪中送炭。它们不是随意的插话,而是对上下文深意的补充和对潜在误解的澄清,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和准确性。对于一个渴望真正理解原著精髓的读者而言,这种对文本的敬畏和对读者的体贴,是任何一本普通译本都无法比拟的优势。
评分这本《美学史(权威全译本)》实在是让人读来如沐春风,每一页都散发着思想的芬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美学思想流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于雕塑般的精确性。他不像某些历史书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人名和观点,而是能将康德的批判哲学、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乃至更早期柏拉图的理念论,巧妙地编织进一个宏大且逻辑严密的叙事结构中。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仿佛原本模糊的概念突然被清晰的光束照亮。尤其是在论述审美判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核心议题时,作者的论证层次分明,步步为营,没有丝毫的含糊不清。这种对思想脉络的深刻洞察力,使得即便是对于初次接触美学史的读者来说,也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而不是迷失在繁复的术语和晦涩的哲学讨论中。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提供知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西方思想核心关切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也体现了一种克制而高雅的品味。纸张的选择触感温润,墨迹清晰浓重,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在如此精美的载体中承载着厚重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对“美”的尊重。我尤其喜欢它在引用经典文献时的处理方式,字体、缩进都处理得非常得体,使得在主论述和被引述的原文之间能形成清晰的视觉区隔。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让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或参考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能够将如此严肃的学术内容,以如此舒适和审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实属不易,足见出版方的匠心。
评分坦白说,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丝忐忑的,毕竟“美学史”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学院派的枯燥。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擅长捕捉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悄然发生的观念变化,比如从古典主义的和谐秩序到浪漫主义对“崇高”和激情的追逐。他没有将这些思想家孤立看待,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对他们美学观念的塑造作用。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那一部分,作者将休谟和柏克对情感与判断的分析,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启蒙运动的精神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那些抽象的理论瞬间变得鲜活而可感。这本书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极好,既有宏观的时代画卷,又不乏对个体思想家独到见解的深入剖析,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京东自营就是方便,配送小马哥服务一直很好,信赖京东!
评分鲍桑葵的这本是经典入门
评分送货很迅速,质量也不错,京东还是不错的
评分一次开心的购物之旅!!!!!!!!!!!!
评分很好
评分很好,多谢!
评分好好好好,物有所值!!!!!!!!
评分很好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纯哲学书籍,京东送货好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