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学生时代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连环画作品对于青少年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连环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一部爱国励志教材。
在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连环画以其经济、方便、内容生动的优势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其润物无声的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后世的普遍肯定。它图文并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在物质匮乏,生活单一的年代,犹如一朵奇葩开放在艺术的百花园中,传承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宣传着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怀。在建国六十几年里它引导着几代人的成长,尤其对青少年的培养居功至伟,丰碑永存。
2016年,北京市教委精心挑选每套180册连环画,作为《北京小学生连环画》第三批图书,此套书包括:学科教学服务资源推荐书目53册,“主题教育资源”推荐书目37册,“学科学习拓展资源”推荐书目61册。此套书汇集刘继卣、任率英、王叔晖、沈尧伊等连环画知名作者,包括《毕加索的和平鸽》《丑小鸭》《故乡》《哪吒闹海》《十五贯》《八十天环游地球》《一千零一夜故事》等经典连环画。这批连环画共9000套,近162万册。2017年1月《北京小学生连环画》图书已配送到北京市1205所小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的小学生生在新世纪,长在新中国,他们应该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他们一定会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连环画将是很好的学习工具,也是他们进入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充满正能量的连环画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勤奋、勇敢、好学、向上,热爱祖国的种子,他们是炎黄子孙,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希望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他们这一代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海报:
相比起那些节奏飞快的冒险故事,我更偏爱《小小博物学家手记》所呈现的那种缓慢而深沉的观察力培养。这套书的主线是一对热爱自然的小姐弟,记录他们在城市公园、郊野湿地和自家小院里观察到的动植物生态。它的插画风格非常写实,线条流畅,色彩柔和,完全模仿了十九世纪博物学家的手绘图谱风格,严谨中不失艺术性。每一页都详尽地标注了昆虫的翅膀结构、植物叶片的脉络走向,甚至是不同季节同一物种的细微变化。它教会孩子们的,不是死记硬背物种名称,而是学会“慢下来,去看”。我曾带着我家孩子按照书中的指示,去观察一只瓢虫是如何爬过草叶的,那种专注和发现的乐趣是看电视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塑造了一种探索精神,它鼓励孩子们放下电子设备,去亲近泥土和真实的生命,去理解生态系统内在的平衡与脆弱。这是一种扎根于现实世界的、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远比那些虚构的奇幻故事更具长远的滋养价值。
评分初读这套《星际探险家》,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宇宙飞船的设计充满了未来感,却又带着一丝复古的机械美学,每一个推进器、每一个舷窗的设计都充满了严谨的科幻逻辑,而不是随意的涂鸦。故事线索的推进非常流畅,作者巧妙地在紧张的太空追逐和宁静的异星文明考察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有一段描写主角首次登陆一个漂浮在气体巨行星上的“云端城市”,那画面感简直是太绝了!轻盈的建筑群,穿梭其中的奇异生物,还有那层层叠叠、变幻莫测的云层色彩,让我这个成年人也看得入了迷,完全沉浸在了那种“未知”的诱惑之中。而且,这套书的科普性也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生硬地灌输知识点,而是将物理定律、天体现象巧妙地融入到剧情冲突和解谜过程中,让你在享受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长了知识。它激发了我对宇宙的无限好奇,甚至促使我去查阅了一些关于黑洞和虫洞的真实理论。这种寓教于乐的高级手法,是很多当代少儿读物所欠缺的,它尊重了孩子的智力,也保护了他们的求知欲。
评分这本《奇妙的数学王国》的作者真是个天才,他竟然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用如此具象、如此富有叙事性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一直觉得,几何和代数是很多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但在这套书里,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定理,都被赋予了鲜活的角色和生动的场景。比如,讲解“斐波那契数列”时,不是简单地罗列数字,而是通过描绘一株不断生长的奇异植物,让孩子们亲眼看到这个数列如何在自然界中显现其规律。那位专门负责“逻辑推理”的国王,每次解决难题的方式都充满了智慧和趣味,他不是靠蛮力,而是通过清晰的演绎和归纳,引导小读者一步步得出结论。这套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彻底打破了“数学枯燥”的刻板印象。它告诉孩子们,数学不是一堆冰冷的数字,而是一种描述世界秩序和美感的语言。我发现,我自己的解题思路也因为重新回顾了这些基础知识的“故事版本”而变得更加开阔和灵活。
评分这套《红岩颂歌》的插图真是绝了,尤其是对人物情感的捕捉,简直是神来之笔。我记得有一页描绘江姐就义前的心路历程,那眼神里的坚定与不屈,隔着纸张都能让人感受到一股磅礴的力量。画师对光影的运用极为考究,黑白分明的对比,恰到好处地烘托出革命年代的残酷与崇高。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比如江姐衣衫上细微的磨损,或是她紧握的拳头上凸起的青筋,无不透露出角色内心的挣扎与抉择。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配图,更像是一场视觉盛宴,将文字的力量用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甚至可以想象,当年那些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看到这些画面时,内心会激荡起怎样的波澜。它教育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艺术感染力,将英雄主义的火种深深埋入读者的心中。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革命场景的宏大叙事,那种史诗般的构图,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与革命者们同呼吸、共命运。这套画册的艺术水准,完全可以和世界级的经典插画作品相媲美,值得反复品读和收藏。
评分我对《古都寻踪记》的喜爱,源于它对历史细节的尊重和细腻的文化呈现。这套书显然是下了大功夫做过田野调查的。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历史故事”,而是将焦点对准了北京城角角落落里那些被时间冲刷的痕迹。比如,关于胡同里老式门墩、影壁墙的画法,精确到不同朝代的形制差异,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是极其重要的。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册专门讲“京味儿歇后语”的单元,配图生动幽默,将那些看似晦涩的俗语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鲜活起来了。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跟着一位博学的导游在老城里穿行,每转过一个胡同,都能听到一段尘封的往事。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周遭环境的敏感度和鉴赏力。这种“在地性”的叙事,让“北京”这个地理概念,从一个地图上的点,变成了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生命体。它让孩子们明白,历史并非遥远的过去,而是渗透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块砖瓦之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