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化學基礎叢書2:催化作用基礎(第3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進行瞭較大幅度的修改,以滿足催化科學和化學工業迅速發展的需要。全書包括15章,主要講述催化作用基礎知識、基本規律、主要催化反應類型、主要催化劑分類以及催化化學的分支領域,如光催化、酶催化、環境催化以及催化過程的耦閤技術等的基本知識。
《現代化學基礎叢書2:催化作用基礎(第3版)》可作為化學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和催化專業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催化領域的科研技術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三版序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緒論
一、催化科學的重要性
二、催化現象的齣現及催化科學的形成
三、催化科學的特點
四、基本概念
(一)催化劑與催化作用
(二)催化作用的分類
(三)催化作用與化學平衡
(四)催化作用的一般原理
(五)催化活性與目的産物的選擇性
(六)催化劑的功能與分類
五、催化領域的期刊及會議論文集
(一)期刊
(二)會議論文集
六、一般參考書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吸附作用
一、概述
二、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
三、吸附位能麯綫
四、化學吸附的分子軌道圖
五、吸附態和吸附化學鍵
(一)氫的吸附
(二)氧的吸附
(三)CO的吸附
(四)烴的吸附
六、吸附粒子在錶麵上的運動
七、溢流效應
八、吸附熱
(一)幾種吸附熱的定義
(二)吸熱吸附和放熱吸附
(三)吸附熱與覆蓋度的關係
(四)吸附熱在催化反應中的重要性
九、吸附速率和脫附速率
(一)理想吸附模型的吸附和脫附速率方程
(二)真實吸附模型的吸附和脫附速率方程
十、吸附平衡
(一)吸附等溫綫
(二)等溫方程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催化劑某些宏觀結構參量的錶徵
一、催化劑的錶麵積
(一)錶麵積的測定
(二)活性錶麵積的測定
二、孔結構參量與孔的簡化模型
(一)催化劑的密度
(二)催化劑的孔容
(三)催化劑的孑L隙率
(四)孔的簡化模型與結構參數
(五)毛細管凝聚與孔徑分布
三、顆粒大小及其分布
四、催化劑的機械強度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氣固多相催化反應動力學基礎
一、基本概念
(一)反應速率
(二)速率方程與動力學參數
(三)速率控製步驟
(四)錶麵質量作用定律
二、機理模型法建立速率方程
(一)理想吸附模型的速率方程
(二)實際吸附模型的反應速率方程
三、經驗模型法建立速率方程
……
第五章 固體酸催化劑與催化裂解
第六章 過渡金屬配閤物催化劑及其相關催化過程
第七章 金屬催化劑及其相關催化過程
第八章 金屬氧化物的催化作用與催化氧化反應
第九章 固體催化劑設計
第十章 固體催化劑的製備
第十一章 多相催化劑的評價
第十二章 酶催化作用和光催化作用簡介
第十三章 新催化材料
第十四章 催化過程中應用的幾種耦閤技術
第十五章 環境催化
前言/序言
《催化作用基礎》(第二版)問世至今,已有14年瞭。
隨著化學工業和催化科學的迅速發展,催化作用基礎的內容也應與時俱進地加以充實。基於這一考慮,並吸收瞭廣大讀者和應用此書作為教材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專傢們的建議,編者對“二版”進行瞭修訂。
本書雖然著重介紹催化的基礎知識,但也適當編人初涉催化科學的讀者需要瞭解的內容。
同“二版”相比,“三版”改動的幅度比較大。“三版”除對“二版”原有的11章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外,還增添瞭催化新材料、同催化作用耦閤的技術以及同環境有關的催化問題,擴展為15章。
本書的主要對象是大學化學、化工係的高年級學生、研究生和催化專業的青年教師,以及從事催化研究和化學工業生産的科技人員。“三版”的內容為:第一章綜述催化科學的形成、重要性和特點,以及相關的一些概念等;第二至四章著重介紹吸附過程、固體催化劑的結構和構識、氣體擴散以及多相催化反應動力學等;第五至八章介紹幾種主要的催化反應和催化劑類型以及相應的反應機理;第九至十一章介紹固體催化劑的設計、製備以及催化性能評價方麵的基礎知識;第十二章介紹酶催化和光催化;第十三至十五章分彆介紹一些發展較快的催化新材料、同催化過程耦閤的技術以及可藉催化手段加以解決的與環境保護和治理有關的一些問題。本書各章末尾列齣瞭有關專題的參考文獻。
本書的修訂工作的分工如下:
第一章由甄開吉執筆;第二至四章和第八章由王國甲執筆;第五至六章由李榮生執筆;第九至十一章由畢穎麗執筆;第七、十二至十五章由甄開吉執筆;第十三章第五節由闞鞦斌執筆。
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孫傢鍾教授對本書的修訂工作給予瞭關懷和支持,編者對此錶示衷心感謝。
由於編者學識水平所限,在編寫過程中盡管已作瞭很大努力,但書中難免齣現錯誤和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現代化學基礎叢書》中其他捲目的圖書簡介,這些內容並不涉及《催化作用基礎(第3版)》的具體章節。 --- 現代化學基礎叢書(部分捲目)精選導讀:構建堅實的化學科學基石 《現代化學基礎叢書》旨在為化學及相關學科的學習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前沿的知識體係。本叢書涵蓋瞭現代化學的多個核心領域,每一捲都力求在理論深度和應用廣度上達到新的高度。以下是本叢書中幾部重要著作的詳細介紹,它們共同構築瞭一個從基本原理到尖端應用的完整學習路徑。 --- 捲一:現代化學基礎導論與理論框架 本捲是整個叢書的理論基石,它係統梳理瞭支撐現代化學研究的普適性概念和數學工具。本書並非側重於單一化學分支的細節,而是著眼於構建一個宏觀的化學思維框架。 核心內容概述: 化學的跨學科視角: 本書開篇即探討瞭化學在物理學、生物學、材料科學以及環境科學中的核心地位。它闡述瞭如何運用化學原理來理解和解決復雜係統的挑戰。 熱力學與統計力學的再認識: 區彆於傳統的熱力學教材,本捲深入探討瞭非平衡態熱力學在現代化學過程中的應用。重點分析瞭信息論與熵增原理在描述復雜分子係統演化中的作用,並引入瞭統計力學在解釋宏觀現象微觀基礎方麵的最新進展。 量子化學基礎的現代詮釋: 在介紹薛定諤方程及其近似解法的同時,本書特彆強調瞭密度泛函理論(DFT)在預測分子結構和電子性質方麵的實用性。書中詳細解析瞭泛函的選擇標準及其對計算結果精度的影響,並討論瞭現代量子化學軟件的算法原理,而非僅僅停留在公式推導層麵。 對稱性與群論在分子結構中的應用: 本章通過大量的實例(如晶體結構、分子振動模式)展示瞭群論如何高效地預測分子的物理性質,為後續的分子光譜學和晶體學奠定瞭理論基礎。 本書特點: 本捲的敘事風格嚴謹而富有啓發性,通過大量的“概念辨析”和“前沿展望”專欄,幫助讀者區分經典理論與當代修正觀點的邊界。 --- 捲三:有機閤成與反應機理的深度探索 有機化學是現代化學實驗和應用領域的核心驅動力之一。本捲聚焦於有機反應的本質,旨在培養讀者設計和執行復雜閤成路綫的能力。 核心內容概述: 新型反應類型與過渡態理論: 本書超越瞭對經典反應(如親核取代、親電加成)的簡單羅列,而是將重點放在瞭高選擇性反應的機理研究上。書中詳細剖析瞭過渡態理論(如Hammond假設的現代應用)如何指導我們對反應速率和産物分布的精確預測。 金屬有機催化反應的機製解密: 盡管本叢書另有關於催化作用的專題捲,但本捲集中討論瞭有機閤成中最關鍵的幾類金屬催化循環(如鈀催化交叉偶聯、不對稱氫化)。重點在於闡述配體效應對反應選擇性(區域選擇性、非對映選擇性、對映選擇性)的調控機製。 生物活性分子的全閤成策略: 本章通過對幾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天然産物全閤成案例的深入剖析,展示瞭如何將基礎反應機理知識轉化為高效的閤成路綫規劃。分析的案例包括手性控製、保護基策略的優化以及關鍵步驟的立體化學控製。 綠色化學與閤成效率: 討論瞭原子經濟性、溶劑選擇以及流動化學在現代有機閤成中的實踐應用,強調如何在追求分子復雜度的同時,最大化閤成過程的環境友好性。 本書特點: 強調實驗化學傢思維的培養,每章末尾均附有“閤成思維訓練”模塊,引導讀者進行逆閤成分析和反應可行性評估。 --- 捲五:物理化學:電化學與界麵現象的動力學研究 本捲將物理化學的焦點集中於涉及電荷轉移和相界麵的過程,這些過程在能源科學、傳感技術和材料製備中至關重要。 核心內容概述: 電化學熱力學與能斯特方程的推廣: 本書從統計力學角度重新審視瞭電化學勢,並詳細闡述瞭在非理想體係(如高濃度電解質溶液、固-液界麵)中能斯特方程的適用邊界與修正方法。 電化學界麵結構與雙電層理論: 深入解析瞭亥姆霍茲雙電層模型,並介紹瞭更先進的微分電容測量技術及其對界麵結構(如具體吸附離子、溶劑化層)的揭示作用。 電化學反應的動力學控製: 重點討論瞭塔菲爾(Tafel)方程的適用範圍,以及電荷轉移的本徵動力學參數(如交換電流密度、轉移係數)的實驗測定與理論解析。特彆關注瞭在納米結構電極上的動力學行為差異。 腐蝕與電化學沉積過程: 結閤理論分析,本捲探討瞭金屬腐蝕的電化學機製,並對比瞭不同保護措施的有效性。在材料製備方麵,詳細介紹瞭電化學沉積過程中晶粒生長與形貌控製的動力學原理。 本書特點: 本捲側重於儀器分析與數據處理,包含大量關於電化學工作站操作和電化學阻抗譜(EIS)數據擬閤的實用指南,幫助讀者建立理論與實驗觀測之間的橋梁。 --- 捲七:分析化學前沿:高分辨分離與結構錶徵技術 本捲聚焦於現代分析化學中用於精確分離、識彆和定量復雜體係中組分的高級技術。 核心內容概述: 色譜理論的最新發展: 不僅涵蓋瞭高效液相色譜(HPLC)和氣相色譜(GC)的基本分離原理,還深入探討瞭超臨界流體色譜(SFC)的優勢,以及多維色譜技術(如二維HPLC)在處理復雜混閤物中的應用策略。 質譜技術(MS)的深度解析: 詳細介紹瞭不同離子源(如ESI、MALDI)的工作原理及其對分析對象的兼容性。重點分析瞭串聯質譜(MS/MS)在肽段測序和代謝物鑒定中的碎片化模式解釋。 核磁共振波譜學(NMR)的高級應用: 闡述瞭二維和三維NMR技術(如COSY, NOESY, HSQC)如何用於解析大分子結構和研究分子間相互作用。書中特彆強調瞭固體NMR在分析非晶態材料和聚閤物結構中的獨特價值。 光譜分析的定量與誤差分析: 討論瞭拉曼光譜、熒光光譜在痕量分析中的靈敏度提升策略,並結閤統計學方法對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進行嚴謹的評估。 本書特點: 本捲的結構設計模擬瞭實際分析流程,從樣品前處理到最終數據解釋,為讀者提供瞭一套完整的現代分析化學實踐指導。 --- (注: 此簡介僅覆蓋瞭叢書中的四個捲目,並不涉及《催化作用基礎》的具體內容,旨在提供一個關於本叢書其他核心領域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