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p群構造(上冊)

有限p群構造(上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勤海,安立堅 著
圖書標籤:
  • 有限群
  • p-群
  • 群論
  • 代數
  • 數學
  • 有限p群
  • 群結構
  • 抽象代數
  • 上冊
  • 教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26823
版次:31
商品編碼:1220605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現代數學基礎叢書168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5-01
頁數:34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國內群論工作者在有限p群研究領域的主要成果,特彆是在p群正規結構方麵的成果.全書分十四章.第一章為預備知識,第二、三章為基本方法介紹,第四章為中國學者早期在p群領域的主要工作,第五至十二章為p群正規結構方麵的主要成果介紹,第十三章為p群自同構方麵的成果介紹,第十四章為p群計數方麵的成果介紹,第十五章為p群其他方麵的成果介紹.

目錄

《現代數學基礎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有限p群的基本概念和結果
1.1 換位子及換位子公式
1.2 冪零類
1.3 Burnside基定理
1.4 上冪群列與下冪群列
1.5 中心積
1.6 p群的中心與其他基本性質
1.7 內交換p群的分類及在p群構造中的地位
1.8 有限HamiltonP群的分類
1.9 具有一個循環極大子群的p群的分類
1.10 p群計數定理
1.11 三類重要p群與p群的三類重要結構

第2章 有限p群的循環擴張和中心擴張
2.1 循環擴張理論
2.2 p群的循環擴張
2.3 p群的中心擴張
2.4 p4階群的分類
2.5 滿足某種性質的p群的一般分類方法

第3章 有限p群的同構判定
3.1 利用群的不變量區分互不同構的p群
3.2 利用同構映射的存在性判定p群的同構

第4章 中國學者在有限p群領域的早期工作
4.1 華羅庚與段學復等中國學者在p群領域的工作
4.2 徐明曜在p群領域的早期工作

第5章 p群計數的某些結果
5.1 華段猜想及其相關結果
5.2 子群個數較多的p群
5.3 子群計數對p群的刻畫
5.4 內交換p群的非正規子群的共軛類數

第6章 內交換p群的中心擴張
6.1 p階群被內交換p群的擴張
6.1.1 導群循環的情形
6.1.2 導群非循環的情形
6.2 循環p群被內交換p群的擴張
6.3 初等交換p群被內交換p群的擴張
6.3.1 p2階初等交換群被內交換p群的擴張
6.3.2 p3階初等交換群被內交換p群的擴張

第7章 內交換p群的循環擴張
7.1 至少有兩個極大子群為內交換的p群
7.1.1 二元生成且至少有兩個內交換極大子群的p群
7.1.2 三元生成且至少有兩個內交換極大子群的p群
7.1.3 三元生成導群為C2P的p群
7.1.4 三元生成導群為C2P的p群
7.2 有且僅有一個極大子群為內交換的p群
7.2.1 p≠2
7.2.2 p=2

第8章 非交換真子群均二元生成的有限p群
8.1 非交換真子群均亞循環的有限p群的分類
8.2 真子群均為二元生成的有限p群
8.3 二元生成的有交換極大子群的有限p群
8.4 非交換子群均二元生成的有限p群(一)
8.5 非交換子群均二元生成的有限p群(二)
8.6 非交換真子群均二元生成的有限p群的分類

第9章 Ct群和A群
9.1 C3群的分類
9.1.1 正則C3群的分類
9.1.2 非正則C3群的分類
9.2 Ct群的刻畫
9.3 A2群的分類
9.4 A3群的分類
9.4.1 有內交換極大子群的一4R群
9.4.2 無內交換極大子群的A3群
9.5 A3群分類的某些應用
參考文獻
索引
《現代數學基礎叢書》已齣版書目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完全不涉及“有限p群構造(上冊)”的內容,旨在提供一份詳盡且自然的閱讀體驗描述。 --- 藍海之歌:深海生態係統的演化與適應 作者: 李文博 齣版社: 遠航文化 字數: 約 65 萬字 開本: 16 開精裝 --- 內容概述 《藍海之歌:深海生態係統的演化與適應》是一部跨學科的宏大著作,匯集瞭海洋生物學、古生物學、地球化學以及海洋地質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全麵揭示地球上最大、最神秘的生物棲息地——深海環境的復雜性與生命韌性。本書並非僅僅是對深海生物名錄的羅列,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極端環境中的生命如何起源、如何適應高壓、永恒黑暗與低溫,以及它們如何通過獨特的化學能和熱液活動驅動的生態係統維持自身的繁榮。 本書的敘事結構圍繞“深度”和“時間”兩條主綫展開。在“深度”維度上,作者帶領讀者從大陸架的邊緣潛入到海山、洋中脊和深海平原,詳細解析瞭不同深度帶的物理化學梯度如何塑造瞭當地的生物群落特徵。在“時間”維度上,則迴溯瞭數億年來生命在深海中的演化曆程,特彆關注瞭地質事件(如大規模火山活動和闆塊運動)對深海生物多樣性演替的影響。 核心章節亮點 第一部:黑暗的疆域——深海環境的物理化學基礎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深海生命的基礎。它細緻描繪瞭深海的物理條件:光照的缺失、極端的靜水壓力(每平方厘米可達數百個大氣壓)、以及普遍的低溫(通常低於 4°C)。作者重點闡述瞭深海環流係統——溫鹽環流——如何將錶層生産的有機物輸送到深淵,構成瞭“海洋雪”這一食物鏈的基礎。此外,對洋中脊熱液噴口這一“生命綠洲”的化學構成(富含硫化物、甲烷和金屬離子)進行瞭詳盡的化學分析,為後續探討化能閤成作用鋪平瞭道路。 第二部:靜默中的崛起——化能閤成與極端微生物 本章是全書的理論核心之一。它詳細剖析瞭深海生態係統與依賴光閤作用的錶層海洋生態係統最根本的區彆——化能閤成(Chemosynthesis)。通過對硫氧化菌、甲烷氧化菌等關鍵微生物群落的深入研究,本書揭示瞭這些生命基石如何利用地球內部釋放的化學能,構建起獨立於太陽的完整食物網。作者特彆關注瞭熱液噴口附近,如“巨型管蟲”這類與共生細菌深度耦閤的宏觀生物,如何實現高效的能量轉化和生命維持。 第三部:壓力下的形態——深海動物的適應機製 深入到宏觀生物層麵,本部分細緻考察瞭深海動物為應對高壓環境所演化齣的精妙生理結構。從膜脂組分的調整、特殊蛋白質的穩定化,到體內代謝途徑的重構,作者提供瞭大量案例研究。例如,深海魚類如何通過高濃度的三甲胺氧化物(TMAO)來對抗蛋白質變性;甲殼類動物如何利用其體液滲透壓與環境保持平衡。文章對深海鮟鱇、深海烏賊等代錶性物種的形態學和生理學特徵進行瞭獨到的比較分析。 第四部:史前的迴響——深海生物的古生物學證據 本部分將時間維度引入敘事。通過分析深海沉積岩中的微化石、脂質生物標誌物以及深海熱液沉積物中的礦化結構,作者嘗試重建瞭深海生命的曆史。本書提齣瞭關於生命起源於深海熱液環境的可能性假說,並探討瞭過去數次全球性生物大滅絕事件對深海生物群落結構産生的長期影響。特彆是對“活化石”類群(如某些腔棘魚類和鸚鵡螺)在深海避難所中的生存策略進行瞭深入剖析。 第五部:連接與隔離——深海生物地理學與保護前沿 在探討瞭生命的基礎與曆史之後,本書轉嚮當前的研究熱點:深海生物地理分布的模式。作者利用分子係統學和沉積物DNA分析技術,探討瞭深海平原的生物連通性,以及海山、海溝等“島嶼”係統如何促進物種特化。最後,本書嚴肅地探討瞭人類活動(深海采礦、拖網捕撈以及氣候變化)對這些脆弱、演化緩慢的生態係統構成的威脅,並提齣瞭基於生態係統服務的深海資源可持續管理框架。 作者特質與閱讀體驗 李文博教授是海洋生物地質學領域的資深學者,其寫作風格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極富畫麵感的描述著稱。本書的行文流暢,即使是復雜的生化過程和地質力學模型,也通過精妙的比喻和清晰的邏輯鏈條得以闡釋。 全書配有數百張由深潛器和遙控潛水器(ROV)拍攝的獨傢高清照片,以及詳盡的地質剖麵圖和生物化學流程圖。《藍海之歌》 不僅是科學研究人員的必備參考書,更是對所有熱愛自然奧秘、渴望探尋地球深層秘密的普通讀者來說,一次深入到地球生命最原始、最頑強角落的史詩級旅程。它挑戰瞭我們對“生命必需品”的傳統認知,展示瞭在看似絕望的環境中,生命依然能夠以最奇特、最堅韌的方式綻放光彩。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有限p群構造(上冊)》這本書,我第一反應是它的專業性和深度。封麵設計一如既往的簡潔,專注於內容本身,沒有絲毫花哨。我一直是有限群論的愛好者,尤其對p群的構造問題非常感興趣。這本書的內容安排,我覺得非常符閤一個研究者的需求。它不僅僅羅列瞭各種定理和公式,更重要的是,它詳細地展示瞭這些構造是如何産生的,以及它們背後的邏輯。我特彆被書中關於“秩”的概念的介紹所吸引,作者通過具體的例子,說明瞭群的秩如何影響其構造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利用秩來分類p群。例如,關於具有特定秩的p群的構造,書中給齣瞭非常詳細的步驟和分析,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這些構造的由來。雖然書中涉及的數學符號和理論知識非常密集,但作者的講解思路清晰,論證過程嚴謹,讓人在挑戰中也感受到數學之美。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精良,公式的對齊和符號的使用都非常規範,這對於數學書籍而言至關重要。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非常適閤作為參考書和學習工具的書,對於想要深入理解p群構造的讀者,絕對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

《有限p群構造(上冊)》這本書,從封麵設計上看,就給人一種嚴謹、學術的感覺。我一直對有限群論,尤其是p群的結構感到著迷,所以毫不猶豫地入手瞭這本書。這本書的目錄結構清晰,內容安排循序漸進,從最基本的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各種高級的構造方法。我特彆對書中關於“p群的中心子和換位子子群”的介紹印象深刻,作者通過一係列精妙的構造,展示瞭如何從已知群的子群來生成新的p群,並且詳細分析瞭這些新群的性質。例如,書中關於“二次群”的構造,以及它們與更高階p群之間的關係,我仔細研讀瞭很久。作者的講解風格非常細膩,即使是比較復雜的證明,也能被拆解成易於理解的步驟。書中的例子也相當豐富,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論。盡管我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其中的數學內容,但每一次的理解都給我帶來巨大的成就感。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十分專業,數學術語使用精確,但整體上保持瞭較好的可讀性,不會讓人感到過於晦澀。對於想要深入研究有限p群構造的讀者,這本書絕對是值得仔細品讀的。

評分

這本《有限p群構造(上冊)》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沒有太多華麗的圖案,隻有書名和作者的署名,給人一種嚴謹、學術的印象。我拿到書的時候,首先翻閱瞭目錄,發現內容安排得非常有條理,從基礎概念的鋪墊,到各種構造方法的介紹,再到具體的例子分析,循序漸進。盡管我對有限p群的瞭解還算有限,但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清晰,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耐心引導。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Sylow定理在p群構造中的應用部分,這是理解p群結構的關鍵。作者在這一部分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引入瞭許多經典的構造例子,比如冪零群的構造,還有一些更復雜的自由p群的構造。讀起來雖然需要一定的數學功底,但書中提供的定理證明和例子解析都十分詳盡,一步步地拆解瞭復雜的數學推理過程,讓我能夠跟著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我注意到書中的符號係統非常規範,這對於閱讀和理解數學著作至關重要,減少瞭很多因符號混淆而産生的障礙。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一種紮實、深入的感覺,適閤那些真正想要深入研究有限p群理論的讀者,無論是研究生還是對該領域有濃厚興趣的自學者,都能從中獲益良多。

評分

剛拿到《有限p群構造(上冊)》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分量”。這不僅僅是紙張的厚度,更是內容上的厚重感。封麵設計簡潔大方,沒有絲毫多餘的裝飾,純粹地傳遞著學術的氣息。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數學公式和定理陳述。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無疑會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發現瞭這本書的魅力所在。作者在講解中,並沒有生硬地拋齣結論,而是通過一係列邏輯嚴密的推導,層層剝繭,引導讀者一步步走嚮真理。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p群的分類”這一章節的論述,作者從不同角度齣發,運用多種構造方法,係統地梳理瞭不同階數的p群的結構。例如,書中對於階為p^3的群的分類,我印象深刻,作者不僅給齣瞭具體的群結構,還詳細說明瞭它們是如何通過不同的子群和正規子群關係構造齣來的。這種精細的分析,讓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雖然有些部分的證明過程相當復雜,需要反復揣摩,但每當我成功理解一個定理的證明,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喜悅。這本書絕對不是一本可以“速讀”的書,它需要讀者投入時間和精力,耐心去品味每一個字、每一個公式。

評分

《有限p群構造(上冊)》這本書,第一眼看上去就帶著一股濃厚的學術範兒。封麵設計樸實無華,但正是這種簡潔,反而凸顯瞭內容本身的深度。我個人對有限群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而p群作為其中的核心部分,更是吸引我深入研究。這本書的編排結構非常閤理,從最基礎的定義和性質講起,逐步過渡到各種復雜的構造技術。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中心擴張”的構造方法,作者通過詳細的例子,闡釋瞭如何利用一個群的中心子來構造齣新的p群,並且對這些新群的性質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書中引入的一些具體群的例子,比如一些非交換群的構造,讓我對p群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雖然有些數學證明過程確實挑戰我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反復推敲,但作者的講解細緻入微,給齣瞭足夠的鋪墊和解釋,使得理解的障礙大大降低。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準確,充滿瞭數學的精確性,但同時又保持瞭一定的可讀性,不像某些過於晦澀的文獻那樣讓人望而卻步。對於有誌於在有限群論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