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2:催化作用基础(第3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以满足催化科学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全书包括15章,主要讲述催化作用基础知识、基本规律、主要催化反应类型、主要催化剂分类以及催化化学的分支领域,如光催化、酶催化、环境催化以及催化过程的耦合技术等的基本知识。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2:催化作用基础(第3版)》可作为化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和催化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催化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三版序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催化科学的重要性
二、催化现象的出现及催化科学的形成
三、催化科学的特点
四、基本概念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二)催化作用的分类
(三)催化作用与化学平衡
(四)催化作用的一般原理
(五)催化活性与目的产物的选择性
(六)催化剂的功能与分类
五、催化领域的期刊及会议论文集
(一)期刊
(二)会议论文集
六、一般参考书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吸附作用
一、概述
二、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三、吸附位能曲线
四、化学吸附的分子轨道图
五、吸附态和吸附化学键
(一)氢的吸附
(二)氧的吸附
(三)CO的吸附
(四)烃的吸附
六、吸附粒子在表面上的运动
七、溢流效应
八、吸附热
(一)几种吸附热的定义
(二)吸热吸附和放热吸附
(三)吸附热与覆盖度的关系
(四)吸附热在催化反应中的重要性
九、吸附速率和脱附速率
(一)理想吸附模型的吸附和脱附速率方程
(二)真实吸附模型的吸附和脱附速率方程
十、吸附平衡
(一)吸附等温线
(二)等温方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催化剂某些宏观结构参量的表征
一、催化剂的表面积
(一)表面积的测定
(二)活性表面积的测定
二、孔结构参量与孔的简化模型
(一)催化剂的密度
(二)催化剂的孔容
(三)催化剂的孑L隙率
(四)孔的简化模型与结构参数
(五)毛细管凝聚与孔径分布
三、颗粒大小及其分布
四、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气固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反应速率
(二)速率方程与动力学参数
(三)速率控制步骤
(四)表面质量作用定律
二、机理模型法建立速率方程
(一)理想吸附模型的速率方程
(二)实际吸附模型的反应速率方程
三、经验模型法建立速率方程
……
第五章 固体酸催化剂与催化裂解
第六章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及其相关催化过程
第七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相关催化过程
第八章 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与催化氧化反应
第九章 固体催化剂设计
第十章 固体催化剂的制备
第十一章 多相催化剂的评价
第十二章 酶催化作用和光催化作用简介
第十三章 新催化材料
第十四章 催化过程中应用的几种耦合技术
第十五章 环境催化
前言/序言
《催化作用基础》(第二版)问世至今,已有14年了。
随着化学工业和催化科学的迅速发展,催化作用基础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地加以充实。基于这一考虑,并吸收了广大读者和应用此书作为教材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们的建议,编者对“二版”进行了修订。
本书虽然着重介绍催化的基础知识,但也适当编人初涉催化科学的读者需要了解的内容。
同“二版”相比,“三版”改动的幅度比较大。“三版”除对“二版”原有的11章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外,还增添了催化新材料、同催化作用耦合的技术以及同环境有关的催化问题,扩展为15章。
本书的主要对象是大学化学、化工系的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催化专业的青年教师,以及从事催化研究和化学工业生产的科技人员。“三版”的内容为:第一章综述催化科学的形成、重要性和特点,以及相关的一些概念等;第二至四章着重介绍吸附过程、固体催化剂的结构和构识、气体扩散以及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等;第五至八章介绍几种主要的催化反应和催化剂类型以及相应的反应机理;第九至十一章介绍固体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以及催化性能评价方面的基础知识;第十二章介绍酶催化和光催化;第十三至十五章分别介绍一些发展较快的催化新材料、同催化过程耦合的技术以及可借催化手段加以解决的与环境保护和治理有关的一些问题。本书各章末尾列出了有关专题的参考文献。
本书的修订工作的分工如下:
第一章由甄开吉执笔;第二至四章和第八章由王国甲执笔;第五至六章由李荣生执笔;第九至十一章由毕颖丽执笔;第七、十二至十五章由甄开吉执笔;第十三章第五节由阚秋斌执笔。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孙家钟教授对本书的修订工作给予了关怀和支持,编者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水平所限,在编写过程中尽管已作了很大努力,但书中难免出现错误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现代化学基础丛书》中其他卷目的图书简介,这些内容并不涉及《催化作用基础(第3版)》的具体章节。 ---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部分卷目)精选导读:构建坚实的化学科学基石 《现代化学基础丛书》旨在为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前沿的知识体系。本丛书涵盖了现代化学的多个核心领域,每一卷都力求在理论深度和应用广度上达到新的高度。以下是本丛书中几部重要著作的详细介绍,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从基本原理到尖端应用的完整学习路径。 --- 卷一:现代化学基础导论与理论框架 本卷是整个丛书的理论基石,它系统梳理了支撑现代化学研究的普适性概念和数学工具。本书并非侧重于单一化学分支的细节,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宏观的化学思维框架。 核心内容概述: 化学的跨学科视角: 本书开篇即探讨了化学在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以及环境科学中的核心地位。它阐述了如何运用化学原理来理解和解决复杂系统的挑战。 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的再认识: 区别于传统的热力学教材,本卷深入探讨了非平衡态热力学在现代化学过程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信息论与熵增原理在描述复杂分子系统演化中的作用,并引入了统计力学在解释宏观现象微观基础方面的最新进展。 量子化学基础的现代诠释: 在介绍薛定谔方程及其近似解法的同时,本书特别强调了密度泛函理论(DFT)在预测分子结构和电子性质方面的实用性。书中详细解析了泛函的选择标准及其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并讨论了现代量子化学软件的算法原理,而非仅仅停留在公式推导层面。 对称性与群论在分子结构中的应用: 本章通过大量的实例(如晶体结构、分子振动模式)展示了群论如何高效地预测分子的物理性质,为后续的分子光谱学和晶体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书特点: 本卷的叙事风格严谨而富有启发性,通过大量的“概念辨析”和“前沿展望”专栏,帮助读者区分经典理论与当代修正观点的边界。 --- 卷三:有机合成与反应机理的深度探索 有机化学是现代化学实验和应用领域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本卷聚焦于有机反应的本质,旨在培养读者设计和执行复杂合成路线的能力。 核心内容概述: 新型反应类型与过渡态理论: 本书超越了对经典反应(如亲核取代、亲电加成)的简单罗列,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高选择性反应的机理研究上。书中详细剖析了过渡态理论(如Hammond假设的现代应用)如何指导我们对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的精确预测。 金属有机催化反应的机制解密: 尽管本丛书另有关于催化作用的专题卷,但本卷集中讨论了有机合成中最关键的几类金属催化循环(如钯催化交叉偶联、不对称氢化)。重点在于阐述配体效应对反应选择性(区域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对映选择性)的调控机制。 生物活性分子的全合成策略: 本章通过对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天然产物全合成案例的深入剖析,展示了如何将基础反应机理知识转化为高效的合成路线规划。分析的案例包括手性控制、保护基策略的优化以及关键步骤的立体化学控制。 绿色化学与合成效率: 讨论了原子经济性、溶剂选择以及流动化学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的实践应用,强调如何在追求分子复杂度的同时,最大化合成过程的环境友好性。 本书特点: 强调实验化学家思维的培养,每章末尾均附有“合成思维训练”模块,引导读者进行逆合成分析和反应可行性评估。 --- 卷五:物理化学:电化学与界面现象的动力学研究 本卷将物理化学的焦点集中于涉及电荷转移和相界面的过程,这些过程在能源科学、传感技术和材料制备中至关重要。 核心内容概述: 电化学热力学与能斯特方程的推广: 本书从统计力学角度重新审视了电化学势,并详细阐述了在非理想体系(如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固-液界面)中能斯特方程的适用边界与修正方法。 电化学界面结构与双电层理论: 深入解析了亥姆霍兹双电层模型,并介绍了更先进的微分电容测量技术及其对界面结构(如具体吸附离子、溶剂化层)的揭示作用。 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控制: 重点讨论了塔菲尔(Tafel)方程的适用范围,以及电荷转移的本征动力学参数(如交换电流密度、转移系数)的实验测定与理论解析。特别关注了在纳米结构电极上的动力学行为差异。 腐蚀与电化学沉积过程: 结合理论分析,本卷探讨了金属腐蚀的电化学机制,并对比了不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在材料制备方面,详细介绍了电化学沉积过程中晶粒生长与形貌控制的动力学原理。 本书特点: 本卷侧重于仪器分析与数据处理,包含大量关于电化学工作站操作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数据拟合的实用指南,帮助读者建立理论与实验观测之间的桥梁。 --- 卷七:分析化学前沿:高分辨分离与结构表征技术 本卷聚焦于现代分析化学中用于精确分离、识别和定量复杂体系中组分的高级技术。 核心内容概述: 色谱理论的最新发展: 不仅涵盖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的基本分离原理,还深入探讨了超临界流体色谱(SFC)的优势,以及多维色谱技术(如二维HPLC)在处理复杂混合物中的应用策略。 质谱技术(MS)的深度解析: 详细介绍了不同离子源(如ESI、MALDI)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分析对象的兼容性。重点分析了串联质谱(MS/MS)在肽段测序和代谢物鉴定中的碎片化模式解释。 核磁共振波谱学(NMR)的高级应用: 阐述了二维和三维NMR技术(如COSY, NOESY, HSQC)如何用于解析大分子结构和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书中特别强调了固体NMR在分析非晶态材料和聚合物结构中的独特价值。 光谱分析的定量与误差分析: 讨论了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在痕量分析中的灵敏度提升策略,并结合统计学方法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严谨的评估。 本书特点: 本卷的结构设计模拟了实际分析流程,从样品前处理到最终数据解释,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现代分析化学实践指导。 --- (注: 此简介仅覆盖了丛书中的四个卷目,并不涉及《催化作用基础》的具体内容,旨在提供一个关于本丛书其他核心领域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