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实用英汉法律大词典

简明实用英汉法律大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彭金瑞 著
图书标签:
  • 法律词典
  • 英汉词典
  • 法律英语
  • 法律翻译
  • 法律术语
  • 法律参考
  • 法律工具书
  • 实用词典
  • 汉英词典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7658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555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88
字数:200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我国国际法泰斗、著名法学家、外交部法律顾问李浩培教授鼎力支持,

  《元照英美法词典》总审定潘汉典教授作序推荐。收录7万余词条,附录拉丁语法律术语7千余条


内容简介

  彭金瑞同志纵横涉猎国内外法律典籍,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扩编,尤其加大了外交、领事等国际法各领域法律术语的编辑力度,并附以必要注释;同时,将全书拉丁法律术语,集中按字母顺序编排作为词典附编,节省编幅,查阅方便,富有创意。


作者简介

彭金瑞,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曾在外交部领事司和国际条约法律司工作多年。编译出版了《关于涉外公证文书格式》、《潘恩:自由的使者》、《简明英汉法律词典》、《zui新英汉法律词典》、《涉外窗口实用英语会话》和《WTO’S实用英汉-汉英词典》等著作。

目录

序一1

序二3

凡例5

缩略语表7

词典正文

A1

B93

C139

D274

E344

F399

G457

H487

I512

J581

K597

L602

M653

N705

O735

P760

Q841

R847

S902

T986

U1035

V1059

W1072

X1093

Y1094

Z1095

附编I.拉丁法律术语1097

II.常用缩写术语表及其原文1230

跋1270


前言/序言

  《简明实用英汉法律大词典》(Concise & Practical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Law)(下称《词典》)以“学古不泥古、学洋不媚外、融古通今、经世致用”的思想为主导,兼收并蓄,博采众华,在综合《简明英汉法律词典》和《最新英汉法律词典》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编,旨在服务我国法治建设,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出国兴业需求,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法律全球化需求,以及适应“合作与交涉并存”的涉外经贸讼案日增之需,《词典》

  主要增色如下:

  一、法律术语荟萃,广辑外交、领事和海商等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术语

  1. 全书条目增至七万余条,涵盖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中华法系等法系,内容涉及英、美等国和中国的国内法以及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所属各门类法律术语和国际条约、国际机构名称用语,并对其中有些条目附以必要解释,以助理解;其语种除英语外,还包括法律上常用的拉丁语、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等法律术语;2. 广辑外交、领事和联合国海商法、国际仲裁组织等术语;3. 随着国际法的不断发展,《词典》辑入了新增的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国际机构等名称术语,诸如:G20、世界贸易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纽约雷曼兄弟破产案而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欧洲诸国主权债务危机等法律术语。

  二、注释权威,囊括古今中外法学界精英研究成果

  1. 汇集古今中外一批杰出的法学家隽智于一炉,诸如中国国际公、私法泰斗李浩培教授等对中华法系、欧美自由法系和大陆法系研究成果及其对有关国际法、国际公约的分析、评论等精辟见解;2. 汲取香港著名法学家、大律师们对当代国际法研究硕果及其对香港常用法律术语的释文,以及各国外交界、法学界对国际领事法和领事实践的研究成果。

  三、附录必要资料,方便学习、研究和适用

  1. 增辑拉丁文法律术语。《词典》在李浩培教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加上本人多年阅读积累,并增译各国法律典籍中部分拉丁语条目,全书共辑约七千条,按字母顺序排列,作为附编俾便查用;2. 为了加强《词典》的实用性,特汇总部分常用词条缩写语及其原文千余条列表附于《词典》之末。以上均属一种编辑尝试。

  简言之,《词典》突出简明实用,相比海内外同类词典,诸多术语为其所未有,从而增强本《词典》的工具性、实用性和知识性,期盼可为司法界、律师界、教育界和从事外交、外贸和新闻工作者案头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我国著名法学家潘汉典教授奖掖后进,师表风范铭刻心碑,末学多次登门请教,受益良多,深表谢忱!《词典》资料工作:王志云、彭毅和刘元元女士,以及诸多同志的鼎力襄助,借此一并致谢!

  法律学博大精深,《词典》工程浩大。鄙人才识顽钝,未能博闻辩智,战战兢兢,诸多条目汉译,不尽如人意,诚如先贤所言“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一隅之见,纰漏难免,抛砖引玉,聊效前躯,恳请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吝教正。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部名为《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前沿:理论、实践与挑战》的图书简介,其内容与您提到的《简明实用英汉法律大词典》完全无关。 ---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前沿:理论、实践与挑战》 内容概述 在全球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国际秩序的今天,国际法正面临着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与实践层面的严峻考验。《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前沿:理论、实践与挑战》旨在提供一个宏大而深入的视角,系统梳理和剖析二十一世纪国际法领域最关键的理论发展、新兴的实践领域以及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本书不仅关注传统国际公法(如国家责任、条约法)的演变,更聚焦于跨国界问题——如气候变化、数字主权、跨国公司责任、太空治理以及新型安全威胁——如何冲击和重塑既有的法律框架。 本书的结构分为三大核心部分:理论基础的重构、实践领域的拓展与深化、以及未来挑战的应对与展望。我们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实践锐度之间取得平衡,为法学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国际组织从业者以及关心全球治理的读者提供一套兼具前瞻性与操作性的分析工具。 ---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的重构与范式转移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国际法理论的最新进展,批判性地考察了传统主权观念在面对非国家行为体时的局限性。 1. 主权与治理的再定义:从国家中心到多层级治理 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国家主权概念面临压力。本章探讨了“责任保护原则”(R2P)的理论争议,分析了主权如何从绝对权利转变为一种需要承担国际责任的资格。此外,我们详细分析了“软法”(Soft Law)在全球治理中的兴起及其对传统硬法(Hard Law)的渗透和补充作用,重点研究了国际机构规则、行业标准和非政府组织倡议在填补法律真空中的角色。 2.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交互:法律的“多源性”与适用冲突 随着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的日益复杂化,各国国内法体系(特别是宪法法院)在解释和适用国际法时的立场成为关键议题。本章比较研究了不同法系国家(如大陆法系、普通法系以及混合法系)如何整合国际法,探讨了“直接适用性”与“转化主义”的现代变体。特别关注了国际人权法和国际贸易法在国内司法实践中引发的宪法冲突案例分析。 3. 国际法的人民性与合法性危机 面对民粹主义的抬头和国际合作的倒退,国际法的合法性(Legitimacy)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本章从规范伦理学角度切入,探讨了国际法如何更好地体现“全球公民”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国家利益的集合。我们分析了国际法院和法庭判决的说服力来源,以及如何通过提升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来重塑国际法的道义基础。 --- 第二部分:实践领域的拓展与深化 现代国际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外交和战争范畴,它已经深度渗透到经济、环境、技术和人类活动的所有角落。本部分选取了几个最具活力和争议性的实践前沿进行深入剖析。 4. 气候正义与国际环境法的新范式 气候变化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紧迫性的全球性挑战。《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前沿》详细分析了《巴黎协定》框架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法律内涵与实施机制。本章特别深入探讨了“气候诉讼”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包括针对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气候责任诉讼,以及“损失与损害”基金建立过程中涉及的国际责任分配难题。 5. 数字空间的法律管辖权:网络空间主权与数据治理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带来了“管辖权真空”的挑战。本书系统梳理了网络空间中国际法适用的基本原则,重点分析了网络攻击的归因问题和国家在网络空间采取反制措施的法律界限。同时,我们详细考察了数据主权、个人信息跨境流动(如GDPR与区域性数据保护框架)的国际法律博弈,及其对传统领土管辖权理论的冲击。 6. 跨国公司:从经济主体到法律义务承担者 在高度全球化的供应链中,跨国公司(TNCs)的影响力远超许多主权国家。本章聚焦于“商业与人权”领域的发展,批判性地评估了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的约束力。通过对供应链尽职调查立法的案例研究,本书探讨了如何通过国内立法(如强制性尽职调查法)和多边机制,有效地追究跨国公司在劳工标准、环境破坏和腐败方面的国际责任。 7. 空间经济与国际太空法的新边疆 随着商业航天活动的激增,国际太空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本章分析了《外层空间条约》在应对卫星星座部署、太空碎片责任以及月球和行星资源利用等新兴问题时的不足。我们探讨了各国关于“在先利用”原则的新解释,以及建立可持续空间治理框架的法律路径。 --- 第三部分:未来挑战的应对与展望 本部分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国际法应对系统性风险和重塑全球安全架构的能力。 8. 预防性治理:流行病、生物安全与国际卫生法 新冠疫情暴露了国际卫生合作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法前沿》对《国际卫生条例》(IHR)的修订潜力进行了深入评估,并探讨了在生物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且尊重主权的全球生物安全法律框架,以平衡国家安全与全球健康需求。 9.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适应性与效率重塑 面对日益增多的技术性和多边性争端,传统的国际司法和仲裁体系面临效率和专业性挑战。本章比较了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危机、国际投资争端仲裁(ICSID)的改革呼声,并探讨了新兴的在线解决争端(ODR)机制如何被引入国际法领域,以期提升解决效率和可及性。 10. 国际法的未来形态:碎片化与整合的张力 最后,本书总结了当前国际法领域面临的核心张力:是走向高度专业化和部门化的“碎片化”,还是通过更高级别的原则和规范实现“整合”?作者提出,未来的国际法体系将是一个动态的、多重规范共存的复杂网络,理解这种结构性张力是有效参与全球治理的前提。 --- 读者对象 本书适用于法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尤其是国际法、国际关系专业)、外交官、国际组织工作人员、跨国企业合规官,以及对全球治理与法律前沿议题感兴趣的政策分析人士。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有力支撑,也是理解当代复杂国际法律图景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士,我深知法律翻译的艰巨与重要性。一个不精确的词语,可能导致双方理解的偏差,甚至引发严重的法律纠纷。因此,拥有一本可靠的英汉法律词典是必不可少的。在接触到《简明实用英汉法律大词典》之前,我尝试过市面上不少同类书籍,但总觉得在准确性、全面性以及解释的深度上有所欠缺。这本词典的出现,可以说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首先,它收录的词汇量非常可观,几乎涵盖了我工作中遇到的绝大多数法律术语,而且更新及时,能够跟得上法律发展的步伐。其次,在翻译的精确性上,它表现得尤为出色。书中提供的翻译,不仅考虑了词语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准确把握了其在英美法律体系中的特定含义和法律效力。例如,对于一些在不同语境下含义可能发生变化的词语,书中都会进行详细的区分和解释,避免了误译的可能。此外,它还提供了一些常用的法律短语和惯用语的解释,这对于我这样的翻译人员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我曾遇到过一些非常棘手的法律文本,在查阅了其他资料都无法准确理解时,在这本词典的帮助下,我竟然找到了清晰的解释和恰当的翻译。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翻译的质量,也让我对英汉法律术语的理解更加深刻,它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评分

这本书的体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完全超出了我对一本“大词典”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堆砌着枯燥术语的书籍,但事实证明,它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将法律的严肃性与阅读的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我并非法律专业人士,仅仅是对世界各国法律文化和发展趋势感到好奇,尤其是英美法律体系,常常在新闻报道和国际事件中听到相关的法律术语,但总是一知半解。这本《简明实用英汉法律大词典》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法律世界的大门。它的解释方式非常人性化,即使是对法律术语一无所知的人,也能通过其清晰易懂的语言,逐步建立起对法律概念的认知。我特别喜欢它在词条解释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般的例子,虽然简短,却能生动地勾勒出法律术语的实际应用场景,让那些原本遥不可及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例如,在解释“tort”时,书中并没有直接翻译成“侵权”,而是通过描述一个常见的意外事故,说明了“tort law”如何处理类似情况,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核心意义。这本书并没有刻意追求晦涩,而是以一种引导性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让我觉得学习法律不再是件难事,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阅读,去发现更多有趣的法律知识。

评分

一本令人惊喜的入门读物,虽然标题暗示了其严谨的学术性质,但实际翻阅起来,却发现它以一种出人意料的亲切和通俗来展现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法律概念。我一直对英美法系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缺乏系统的学习材料,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艰深,要么过于浅显,难以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这本《简明实用英汉法律大词典》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并没有直接罗列枯燥的条文,而是通过精炼的解释,将复杂的法律术语化繁为简,让我这个法律小白也能窥见其精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释义的同时,常常会附带一些简短的例句,这些例句并非生搬硬套,而是贴近实际生活,甚至是一些经典的法律案例的简化版本。这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解释“indemnity”这个词时,它不仅仅给出了“赔偿”、“补偿”的翻译,还用一个保险理赔的例子说明了它的应用场景,让我瞬间明白了其含义。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编排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认识词汇,更是在引导我理解法律思维。对于任何想要初步了解法律英语,或者对国际法律事务感到好奇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敲门砖。它让我看到了法律的另一面,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充满逻辑与智慧的体系。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我探索法律知识的旅途中,默默地提供着可靠的指引。我并非法律专业出身,但在工作中偶尔会接触到一些涉外合同或法律文件,每次都感到力不从心。以往,我只能依赖零散的网络信息,效率低下且信息真伪难辨。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简明实用英汉法律大词典》,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实用”二字,这绝非虚设。我发现书中收录的词汇都是日常法律实务中极为常见的,无论是合同条款、诉讼程序,还是公司法、知识产权等领域,几乎都能找到所需的术语。而且,它的解释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过多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将核心意思点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在翻译上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考虑到法律文本的精确性要求,一个细微的词语差异都可能导致完全不同的法律后果。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给出的英汉对照,既保留了原文的法律含义,又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使得我能够更自信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法律术语。有时候,我会随机翻开书页,看到一个不认识的词,查阅后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困惑,还能举一反三,对相关联的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这本书带给我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个简单的词典,它更像是一本随时可查阅的法律实务指南,让我在面对复杂的法律文本时,不再感到束手无策。

评分

这本《简明实用英汉法律大词典》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的法律从业者提供了一个 invaluable 的工具。我长期在一家跨国公司从事法务工作,每天都要阅读和撰写大量的英文法律文件,包括合同、法律意见书、公司章程等。在这个过程中,对法律词汇的精确理解至关重要,一个小小的误译就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此前,我依赖的主要是网络词典和几本零散的专业书籍,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和权威。《简明实用英汉法律大词典》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它的编排逻辑清晰,按字母顺序排列,查找起来非常便捷。更重要的是,书中对每一个词条的解释都非常详尽,不仅仅是简单的中文释义,还包含了该词在不同法律语境下的具体含义,甚至会列举一些相关的法律概念或判例,这对于深入理解一个词的内涵非常有帮助。例如,当我查阅“estoppel”时,书中不仅给出了“禁止反言”的翻译,还详细解释了其基本原理和不同类型的“estoppel”,并辅以案例说明,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系统性的认识。此外,书中对英文原词的解释也十分到位,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其在英语法律体系中的微妙之处。这本书的质量和深度,让我对其专业性充满信心,它已经成为我日常工作中最常使用的参考工具之一,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