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得主康拉德?洛伦茨的一本论文集,其中收录了他1931年至1942年期间所写的6篇论文,论述了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多个重要概念。对动物行为学、尤其是早期动物行为学发展有兴趣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这是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洛伦茨的一本论文合集,主要收录了他1931—1942年间的6篇论文,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关洛伦茨早期研究的资料。这些早期论文充满创新的观点和大家感兴趣的评论,论及了鸟类的特异性本能行为模式、不同的鸟类伙伴形式(父母伙伴、婴儿伙伴、性伙伴、社会性伙伴、同胞伙伴)等有趣的话题。即使对非专业读者来说,这些文章也是非常有趣且值得一读的。
康拉德·洛伦茨(Konrad Lorenz,1903—1989),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德国《明镜》周刊评论他是“动物灵魂方面的爱因斯坦”。他提出了行为科学中的多个重要概念,如印记现象和先天释放机制。由于动物行为研究方面的开拓性成就,洛伦茨与弗里施、廷贝亨共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洛伦茨较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他所著的《论攻击》 (Das sogenannte Böse)、《所罗门王的指环》 (Er redete mit dem Vieh, den Vögeln und den Fischen)、《狗的家世》(So kam der Mensch auf den Hund)、《灰雁的四季》 (Das Jahr der Graugans)等多部作品至今依旧广受好评和喜爱。
绪论
论社会性鸦科鸟类的行为(1931)
对鸟类中物种特异性本能行为模式识别方法的思考(1932)
鸟类生活环境中伙伴关系的影响:同种动物作为
社会行为模式的诱因(1935)
关于“本能”概念的建立(1937)
灰雁翻卵行为中的趋性和本能行为模式(1938)
归纳和目的论心理学(1942)
注释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对心理学和社会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动物与人类行为研究(第一卷)》的期待值一直很高。读了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学观察报告,只不过它的研究对象横跨了动物界和人类社会。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动物繁殖策略和亲子关系的研究感到着迷,这些看似原始的生存本能,在人类社会中又演变成了怎样复杂的情感纽带和婚姻制度?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比如关于灵长类动物中的合作与竞争,让我不得不思考,人类社会中的许多冲突和合作,是否也能在更古老的行为模式中找到根源?它提出的“行为生态学”视角,让我意识到,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其实都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生存压力息息相关。我喜欢它在分析问题时,能够将微观的行为细节与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使得分析更加全面和深刻。感觉这本书在挑战一些我们对人类行为的固有认知,引导我们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动物与人类行为研究(第一卷)》,我最近刚好有机会翻阅了一下,虽然我还没能细致地深入阅读,但初步的浏览让我产生了许多思考。首先,它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采用了一种比较沉稳而又不失学术气息的风格,封面上的插图隐约透露着动物的剪影,又巧妙地融入了一些抽象的线条,似乎在暗示着研究的复杂性和跨越物种的共通性。在目录的浏览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涵盖的领域相当广泛,从基本的行为模式观察,到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沟通方式,甚至涉及到了情感表达和认知能力的对比。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动物社群中等级制度形成和维护的章节感到好奇,这是否能为理解人类社会中的权力动态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书中引用的研究案例和理论模型,看起来都颇具说服力,让我对后续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更是在尝试构建一个理解行为的框架,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外延学科都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我对它能否真正地在看似不相关的动物和人类行为之间找到有趣的连接点,以及这种连接是否能够引发我关于自身以及社会的新认识,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评分对于《动物与人类行为研究(第一卷)》,我一直保持着一种探索的姿态。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学术严谨性,书页间充斥着大量的图表、数据和参考文献,这表明作者在内容上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我在浏览目录时,注意到书中对动物的社会性行为,例如群体生活、合作捕食、甚至是群体内部的决策机制,都有非常详细的论述。这让我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疑问:我们人类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组织形式和互动模式,是否也能在动物界找到一些模糊但又深刻的影子?书中的一些章节,探讨了动物的情感表达和亲子依恋,这让我对“情感”这个概念有了更广泛的理解,它可能并不仅仅是人类独有的体验,而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生存和繁衍机制。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我个人觉得非常有特色,它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并没有显得过于枯燥,反而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将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拓宽我对于“行为”这个概念的认知边界,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人类社会运作的新颖洞察。
评分我拿到《动物与人类行为研究(第一卷)》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它足够“厚重”,无论是从书籍的体积还是内容的深度上,都预示着这是一部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作品。粗略翻阅之后,我发现它并没有辜负我的期望。书中关于动物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章节,尤其吸引我。那些关于动物如何通过试错、模仿甚至工具使用来适应环境的描述,让我不禁思考,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是否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它所探讨的动物交流方式,比如声音、气味和肢体语言,也让我意识到,沟通的复杂性远不止于语言本身,在人类社会中,那些非语言的信号,可能承载着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意图。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清晰,每一章都像是对某一类行为模式的深入剖析,而且引用的文献资料看起来非常扎实,这让我对内容的可靠性很有信心。我期待着能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发现更多能够引发我“啊,原来是这样!”的时刻,并希望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类自身行为的根源和动机。
评分这本《动物与人类行为研究(第一卷)》给我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坦白说,我之前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并没有太多的涉猎,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自然界的好奇心。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了各种动物的习性,而是以一种严谨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将这些观察与人类的行为模式进行对照和分析。我特别喜欢它在探讨动物迁徙和导航机制时,所引用的那些令人惊叹的生物学原理,这让我不禁思考,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也存在着某种“内心导航”系统,在面对选择和困境时,引导着我们的方向?书中对动物学习和记忆机制的阐述,也让我联想到自身学习过程中的种种体会,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模仿和重复,背后可能蕴含着多么精密的神经回路和进化逻辑。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吸引人,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生动的叙述,读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听一位资深的学者娓娓道来,分享他的智慧和见解。我相信,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更深入地了解动物,更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人类自身,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行为背后的深刻奥秘。
评分好
评分动物与人类行为研究(第一卷)
评分这套书真好,专业翻译,后附详尽文献目录。
评分物美价廉 很喜欢 好评 送货快
评分很不错的一套书
评分这套书真好,专业翻译,后附详尽文献目录。
评分经典之作啊,排班印刷都很好。喜欢。
评分很好的专题,找时间学习。
评分送货非常及时,印刷效果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