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燈下蛾類圖譜

北京燈下蛾類圖譜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丁建雲,張建華 編
圖書標籤:
  • 昆蟲學
  • 鱗翅目
  • 蛾類
  • 北京
  • 圖譜
  • 野外觀察
  • 生物多樣性
  • 自然科學
  • 科普
  • 昆蟲圖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22268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2366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2
字數:4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北京燈下蛾類圖譜》收錄瞭鱗翅目昆蟲27科、359屬、494種,494種昆蟲中含中國新紀錄種4種、北京新記錄種134種。書中圖片充分展示成蟲的背麵、腹麵、翅、觸角或足等局部特徵,文字描述準確,盡量與圖片特徵相對應。
  《北京燈下蛾類圖譜》既可作為昆蟲愛好者和中小學生的科普讀物,又可作為農業生産一綫專業人士識彆昆蟲的重要參考書。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虎蛾科
1.葡萄修虎蛾

燈蛾科
1.紅緣燈蛾
2.廣鹿蛾
3.豹燈蛾
4.粗艷苔蛾
5.暗脈艷苔蛾
6.白雪燈蛾
7.血紅雪苔蛾
8.排點燈蛾
9.後褐土苔蛾
10.黃土苔蛾
11.黃臀黑汙燈蛾
12.頭橙荷苔蛾
13.黃灰佳苔蛾
14.美國白蛾
15.奇特望燈蛾
16.異美苔蛾
17.殊美苔蛾
18.優美苔蛾
19.斑燈蛾
20.亞麻籬燈蛾
21.肖渾黃燈蛾
22.淨汙燈蛾
23.汙燈蛾
24.強汙燈蛾
25.連星汙燈蛾
26.人紋汙燈蛾
27.黃星雪燈蛾
28.紅星雪燈蛾
29.黃痣苔蛾
30.明痣苔蛾
31.玫痣苔蛾
32.橙顎苔蛾

蠶蛾科
1.野蠶
2.黃波花蠶蛾

籮紋蛾科
1.黃褐籮紋蛾

蠹蛾科
1.小綫角木蠹蛾
2.榆木蠹蛾
3.蘆筍木蠹蛾
4.多斑豹蠹蛾

螟蛾科
1.果葉峰斑螟
2.二點織螟
3.栗色梢斑螟
4.水稻毛擬斑螟
5.欖綠歧角螟
6.齒紋叢螟
7.灰直紋螟
8.艷雙點螟
9.紫斑榖螟
10.金黃螟
11.基紅陰翅斑螟
……

草螟科
鈎蛾科
麥蛾科
尺蛾科
鴕蛾科
枯葉蛾科
祝蛾科
刺蛾科
毒蛾科
夜蛾科
瘤蛾科
舟蛾科
織蛾科
大蠶蛾科
天蛾科
波紋蛾科
網蛾科
捲蛾科
醫療費蛾科
巢蛾科
斑蛾科
參考文獻
中文名稱索引
學名索引

前言/序言

  昆蟲綱是動物界中最大的綱,其種類和數量龐大,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與人類的生活、生産息息相關。昆蟲中有令人厭惡的蟑螂、蒼蠅、蚊子乾擾著人們的生活,也有蝗蟲、黏蟲、蚜蟲等危害著農業生産,當然也不乏勤勞的蜜蜂為我們生産蜜汁,舞動的蜻蜓給我們生活添彩,昆蟲與人類的關係愛恨交織,難以分離。昆蟲世界五彩繽紛,神秘莫測,常常引發人們濃厚的興趣和無盡的遐想。對普通民眾而言,常常好奇身邊的昆蟲叫什麼,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來世和今生,給生活增加一些知識性和趣味性;對專業人員來說,需要對昆蟲種類作齣準確識彆,對其生物學規律進行研究,利用昆蟲有益的一麵為人類服務,規避或抑製昆蟲有害的一麵,減輕對人們生活、生産的影響。編者從長期的植物保護工作中體會到,對昆蟲種類認識不準確、名稱使用不規範易在工作交流中産生誤解,從而擾亂後續工作的思路和方嚮,貽誤農業害蟲防控的有利時機,甚至造成較大損失。因此,正確識彆昆蟲的種類十分重要。
  為加強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和植物疫情監測,北京市2010年建成瞭60個覆蓋全市的植物疫情監測點,對檢疫性昆蟲以及黏蟲、蝗蟲、草地螟等重大危險性害蟲實施監測。監測點在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中設置瞭佳多自動蟲情測報燈,每天誘集到的昆蟲種類繁多,監測人員難於統計。為解決監測工作中的實際問題,2012年起,我們組織全北京市植物檢疫人員將60個監測點誘集的昆蟲進行收集整理,製作成昆蟲標本,並針對其中最大的鱗翅目蛾類昆蟲標本進行拍照、鑒定,編輯形成《北京燈下蛾類圖譜》。圖譜收錄鱗翅目昆蟲27科、359屬、494種,由於資料缺乏,其中10種隻鑒定到屬。494種昆蟲中含中國新記錄種4種、北京新記錄種134種。《北京燈下蛾類圖譜》收錄蛾類昆蟲數量眾多,涵蓋範圍廣,既可作為昆蟲愛好者和中小學生的科普讀物,又可作為農業生産一綫專業人士識彆昆蟲的重要參考書。本書圖片力求特徵典型、清晰,充分展示成蟲的背麵、腹麵、翅、觸角或足等局部特徵,文字描述準確、詳細,盡量與圖片特徵相對應,易於識彆和掌握。書中目錄部分按照昆蟲科、屬的拉丁學名字母排列;書後索引部分有兩種檢索方式:一是中文名稱索引,按照昆蟲的中文名和彆名的漢語拼音順序排列;二是學名索引,按照昆蟲的學名及種名字母順序排列,種名相同的在種名後麵用“,”隔開並標注屬名。
  《北京燈下蛾類圖譜》曆時4年完成,在編撰過程中,得到瞭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武春生研究員的大力協助,在此緻以衷心感謝。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差錯和遺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川蜀古道探秘與文明興衰史 本書導言 蜀道,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名字,自古以來便是巴蜀文明與中原腹地之間最艱險的天然屏障。它不僅僅是一條地理上的通道,更是中華民族曆史上無數次遷徙、戰爭、貿易與文化交融的生命綫。《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並非專注於描述山川的險峻,而是深入挖掘這條古老道路下所承載的厚重曆史、獨特生態以及在曆史長河中塑造齣的川蜀文化群像。本書以嚴謹的史料考證與生動的現場考察為基石,試圖重構一條跨越數韆年的“活態”通道的興衰圖景。 第一章:地理的桎梏與天險的塑造 本書開篇,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迴到數百萬年前,探討青藏高原隆升對川西盆地氣候與地貌産生的決定性影響。我們詳細剖析瞭米倉山、大巴山、岷山等主要山脈的構造特徵,它們如何共同編織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理格局。 重點章節“水之蝕刻與石之沉積”細緻描繪瞭嘉陵江、漢江水係在塑造秦嶺、大巴山榖地中的作用。我們結閤最新的地質雷達技術和古環境分析,重建瞭史前時期蜀道的雛形——那些依賴於河流衝積扇和山榖隘口的早期通道。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首次引入瞭區域水文模型,解釋瞭曆史上多次蜀道塌方、改道的深層地質原因。 在這一章中,我們特彆關注瞭“蜀人”對自然環境的早期認知。從古蜀語係中對山脈和河流的命名習慣中,我們得以窺見早期居民如何試圖理解並馴服這片充滿未知與危險的土地。 第二章:秦漢之變:蜀道軍事化的開端 蜀道的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軍事史。秦滅六國之戰,李斯與濛恬對巴蜀的戰略考量,標誌著蜀道正式被納入國傢安全體係。本書詳述瞭秦軍如何利用“棧道成型”這一工程奇跡,將原本人跡罕至的山路轉化為可供數萬大軍快速調動的軍事動脈。 “棧道:懸空的工程奇跡”一章,不僅復原瞭古代棧道的結構和施工技術(如“桴梁法”),更深入探討瞭其背後的社會成本。我們通過對漢代竹簡和後世碑刻的交叉比對,估算瞭曆代維護棧道的勞役規模,揭示瞭國傢機器對人力資源的殘酷消耗。 隨後的篇幅聚焦於三國鼎立時期,蜀道成為曹魏、孫吳、劉備集團角力的焦點。我們不再停留在羅貫中的文學描繪上,而是依托《三國誌》的地理注釋和考古發現,還原瞭如“葭萌關”、“白水關”等關鍵隘口在戰術部署中的真實作用。例如,對諸葛亮“木牛流馬”的工程學分析,我們提齣瞭一種基於杠杆原理和滑輪組的新假說,並結閤現代技術進行瞭模擬論證,指齣其並非僅僅是運輸工具,更是對復雜地形適應性的極緻體現。 第三章:茶馬古道與西南夷的交匯 從漢代開始,蜀道的功能逐漸從純軍事化嚮經濟貿易轉型。隨著西南夷部落的逐漸安定,蜀地齣産的鹽、鐵、漆器開始通過這條天險銷往更遠的地區。 本書用大量篇幅討論瞭茶馬互市在蜀道上的擴散效應。我們追蹤瞭茶葉和馬匹貿易的路綫變遷,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以漢中為核心的南北嚮通道,逐漸被嚮西、嚮南延伸的支綫所補充,形成瞭更復雜的西南貿易網絡。 “鹽鐵之爭與沿途市鎮的興起”一節,考察瞭如閬中、廣元等地,如何從軍事要塞轉變為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我們引用瞭宋元時期的商稅記錄和地方誌,量化瞭這些市鎮在古代西南經濟中的地位。書中特彆展示瞭一組罕見的“行商契約”拓片,揭示瞭古代商人麵對蜀道風險時所采用的閤夥人製度與風險共擔機製。 第四章:文化的迴響:蜀道上的精神地理學 蜀道不僅是物流通道,更是文化傳播的“聲帶”。從李白“蜀道之難”的浪漫絕唱,到杜甫“窮年憂黎元”的沉鬱悲歌,這條道路激發瞭曆代文人最強烈的情感反應。 “道教仙山與佛教東傳”章節,深入分析瞭青城山、峨眉山在蜀道沿綫的宗教地理學意義。我們發現,許多著名的佛教石窟和道教宮觀的選址,並非偶然,而是嚴格遵循瞭“臨險道而設,以度化行旅”的傳教策略。本書利用GIS技術,對沿綫所有已知的宗教遺址進行瞭空間分析,揭示瞭其與古代驛站的精確對應關係。 我們還探討瞭“艄公文化”與“縴夫歌謠”的保存與流失。在水路為主的河段,縴夫們以歌聲對抗勞作的艱辛,這些口頭文學是理解底層社會情感脈絡的珍貴資料。本書收錄瞭多首整理自清末民初田野調查的歌詞片段,並對其使用的方言進行瞭語言學分析。 第五章:現代化的衝擊與古道的隱退 近現代以來,隨著鐵路、公路的修築,古老的蜀道驛站和棧道逐漸完成瞭曆史使命,隱入深山。本書的最後部分,關注的是這種“消隱”過程。 我們對比瞭清末修建的川漢鐵路與古代棧道的走嚮差異,解釋瞭為何現代交通係統會繞開某些古代的險要隘口。在“遺忘的裏程碑”一章,我們對幾段尚未被完全現代道路取代的古道遺址進行瞭實地考察和保護現狀評估,記錄瞭風化、植被侵蝕以及人為破壞對這些曆史遺跡的威脅。 結語:永恒的召喚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最終目的,是讓讀者理解,蜀道並非一個靜止的地理名詞,而是一部由岩石、汗水、刀光、駝鈴共同書寫的史詩。它的難度,塑造瞭川蜀人民的堅韌性格;它的險峻,也成就瞭中華文明多樣的麵貌。當我們行走在現代的高速公路上時,我們腳下埋藏的,正是這條古老而充滿傳奇的道路,它依然以一種沉默而強大的姿態,召喚著後人去探尋那份穿越韆年的艱辛與榮耀。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以為,對於昆蟲的研究,尤其是那些夜晚活動的飛蛾,往往是專業的昆蟲學傢或者資深愛好者纔會涉獵的領域,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可能顯得有些枯燥和遙遠。但是,《北京燈下蛾類圖譜》這個書名,給我的感覺卻截然不同。它將“北京”這個我們熟悉的地理概念與“燈下蛾類”這個相對陌生的研究對象巧妙地結閤在一起,瞬間拉近瞭距離,勾起瞭我的興趣。我開始想象,在那些熟悉的北京街頭巷尾,那些在路燈、商店招牌、甚至自傢窗戶旁翩翩起舞的蛾子,竟然也擁有一本屬於它們的“圖譜”。這讓我不禁思考,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不計的微小生命,在城市化進程中,它們經曆瞭怎樣的演變?它們是如何利用人造光源的?它們的食性、繁殖、遷徙,是否也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將這些科學知識呈現齣來,讓每一個在北京生活的人,都能在夜晚的街頭,多一份對身邊微小生命的關注和瞭解,多一份敬畏和好奇。

評分

最近,我對一些關於城市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的內容特彆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在人類活動頻繁區域依然能夠頑強生存的物種。《北京燈下蛾類圖譜》這個書名,就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引瞭我。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北京夜晚的景象,一盞盞路燈將地麵照亮,而在這光綫中,總會有一些小小的身影在飛舞。我一直很好奇,這些燈下的飛蛾究竟是什麼種類?它們的生活習性如何?它們是否對城市的環境有特殊的適應性?書名中的“圖譜”二字,更是讓我看到瞭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介紹,而是包含著豐富的信息和圖像,能夠幫助我們更直觀地認識這些生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地介紹北京地區常見的蛾類,它們的形態特徵、生活周期、棲息環境,以及它們是如何被城市燈光所吸引的。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探討一些關於城市化對蛾類種群影響的話題,比如光汙染對它們繁殖和行為的影響,以及我們如何纔能更好地保護這些在城市中生存的微小生命。

評分

我對自然科學類的書籍一直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能夠將科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係起來的作品。《北京燈下蛾類圖譜》這個書名,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北京,這座我生活多年的城市,在夜晚的燈光下,竟然隱藏著如此豐富多樣的蛾類世界,這讓我感到十分驚喜。我常常在夜晚散步時,注意到路燈旁聚集著無數飛舞的昆蟲,其中很多都是蛾子。我一直想知道,這些小小的生命究竟是什麼?它們有著怎樣的生存之道?這本書的齣現,似乎解答瞭我長久以來的疑問。我期待它能夠提供詳盡的資料,讓我能夠準確地辨認齣不同的蛾類,瞭解它們的學名、俗名、分布範圍,以及它們獨特的生物學特徵。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圖鑒,而是能通過對“燈下蛾類”的描繪,展現北京這座城市在自然生態方麵的獨特一麵,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微妙而復雜的聯係,讓我們在感受城市繁華的同時,也能關注到那些在角落裏努力生存的生命。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深邃的夜空中,一抹柔和的燈光下,幾隻形態各異的飛蛾若隱若現,仿佛將讀者帶入瞭一個神秘而寜靜的夜晚。我一直對那些在夜晚閃爍著生命力的微小生物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被光吸引而來的飛蛾,它們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世界?這本書的名字《北京燈下蛾類圖譜》恰好擊中瞭我的心弦。北京,一個充滿曆史與現代氣息的都市,它的燈光下,竟然也隱藏著如此豐富的蛾類世界,這讓我感到十分驚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去探索那些隱藏在北京角落裏的蛾類傢族,瞭解它們在都市夜色中的生存軌跡,它們是如何適應城市的光汙染,又是如何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書名中的“圖譜”二字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豐富精美的插圖,讓我能夠清晰地辨認齣各種不同的蛾類,瞭解它們的翅膀紋理、體態特徵,甚至色彩變化。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圖鑒,更是一扇窗口,讓我能夠窺探北京這座城市的另一麵,一個被夜晚和微光點亮的,生機勃勃的生物世界。

評分

當我偶然看到《北京燈下蛾類圖譜》這本書的名字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聽起來真有意思!“燈下蛾類”,這個組閤本身就帶著一種詩意和神秘感。我總覺得,那些在夜晚的燈光下飛舞的蛾子,仿佛有著自己的故事,它們被光吸引,卻又在黑暗中尋找著自己的方嚮。而“北京”,這個承載著厚重曆史和現代活力的城市,竟然也有著這樣一群不為人知的居民,這讓我感到新奇。我一直對自然界中的小生命懷有深深的敬意,尤其是那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物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帶領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去認識那些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卻又不那麼為人所知的蛾類。我期待書中能夠有精美的插圖,清晰地展示各種蛾類的形態,它們的翅膀上是否有獨特的花紋,它們的觸角又有著怎樣的形狀。同時,我也想瞭解,為什麼它們會選擇燈光作為聚集地,這背後是否有怎樣的生物學原理?這本書,聽起來就像一個探索北京夜晚秘密的鑰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