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我国硒资源储量丰富,但地理分布不均匀,城乡居民硒摄人量不足,是公认的缺硒大国。近10多年来,我国富硒农产品备受市场关注和青睐,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推动富硒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从2015年开始,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起并组织编写了《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每年出版1部。《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在〈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6)》的基础上重点更新了国内外富硒农业发展产业数据、新的技术研究进展、全国各天然富硒区和缺硒区富硒农业产业新发展情况、相关标准及认证等内容。此外,在天然富硒区和非富硒区的产业发展报告中还增加了区域品牌建设情况。
《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共分十四章,第1章论述了富硒农业的含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第二章和第三章论述了国内外富硒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第四章至第七章论述了2017年我国富硒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新兴富硒产业的发展情况;第八章至第十一章论述了我国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标准以及认证等;第十二章论述了我国富硒农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论述了我国天然富硒区和非富硒区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作者简介
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简称:中国富硒农业联盟),基于国家公益性行业项目“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指导下,由从事富硒农业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服务机构、农业技术应用商、农业规划咨询机构、政府机构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等单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自愿参加成立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非营利性组织。其中,中国农业大学为理事长单位,中农智道(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秘书长单位,负责联盟日常工作。
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有力的推动者、行业发展平台和沟通桥梁”为定位,以“推动产业规范发展,促进全民科学补硒”为使命,致力于构筑搭建富硒农业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业、从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交友、互相学习、合作发展的平台和桥梁;致力于成为中国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和实践的智库;在学术交流、产业研究、技术服务、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及标准化建设等各个方面为成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富硒农业概述
第一节 富硒农业的含义
第二节 富硒农业的发展背景
第三节 富硒农业的分类及特征
第四节 富硒农产品
第二章 国外富硒农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国外富硒区的分布及特征
第二节 国外富硒农业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国外富硒农产品发展情况
第三章 国内富硒农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国内土壤硒资源分布状况
第二节 国内富硒农业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国内富硒农产品发展布局及趋势
第四章 富硒种植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 富硒种植业的种类及规模
第二节 富硒种植业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
第五章 富硒养殖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 富硒养殖业的种类及规模
第二节 富硒养殖业的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
第六章 富硒加工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 富硒加工业的种类及规模
第二节 富硒加工业的企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
第七章 新兴硒产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 新兴硒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新兴硒产业的发展前景
第八章 富硒农业主要技术
第一节 富硒区富硒农业主要技术
第二节 缺硒区富硒农业主要技术
第三节 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
第九章 富硒农产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 富硒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和消费行为分析
第二节 富硒农产品品牌分析
第三节 富硒农产品价格分析
第四节 富硒农产品市场开发建议
第十章 富硒农业相关标准研究进展
第一节 硒日摄入量标准
第二节 我国现有富硒食品相关标准
第三节 国内富硒标准制定展望
第十一章 富硒农产品认证
第一节 我国富硒农产品认证的现状
第二节 我国富硒农产品认证展望
……
第十二章 中国富硒农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第十三章 典型贫硒地区2017年富硒农业发展情况
第十四章 典型富硒地区2017年富硒农业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附件
前言/序言
2017年是人类发现硒(Se)元素200周年,在国际和国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2017年也是蓝皮书出版的第三年,也借此为硒研究200年来做一点来自中国的贡献。
在人类200年硒研究历史中,认识到硒对人体和动物的有益作用约60年,认识到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约40年。近20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关于硒与地方病、癌症、心血管疾病、抗病毒、调节人体免疫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人们对硒与人体健康功能的认识逐渐丰富和深入,对其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加。总体上看,国内外富硒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人们对硒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在我国,富硒农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富硒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国内外尚缺少系统分析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的行业分析报告或专著,因此,系统总结我国富硒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剖析行业共同面临的困难、问题和不足,分享行业信息和发展动态,共谋行业发展建议与对策,已成为促进富硒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展示我国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
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以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为基础,在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共同领导下,由从事富硒农业产业的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单位,遵照“自愿、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联合发起并成立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非营利性组织。从2015年开始,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富硒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由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起,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组负责组织专家团队,联合国内主要富硒区地方政府、富硒农业企业以及专业协会等共同编写了《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每年出版1部,汇总全国在富硒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应用、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以及品牌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动态和行业信息,为从事富硒农业研究、生产和经营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及在生产一线的同仁们提供全面反映行业信息和发展动态的专业化交流平台,希望能为我国富硒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尽我们的微薄之力。
本书在起草过程中得到湖北省恩施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丰城市中国生态硒谷现代农业管委会、重庆市江津区富硒特色产业办公室、湖南省桃源县富硒功能农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桃源县富硒产业协会、湖南省新田县富硒农产品开发办公室、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高原富硒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安徽省石台县富硒产业办、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黑龙江省海伦市富硒产业开发办公室、海南省澄迈县热作局、福建省连城农民创业园管委会、福建省寿宁县生态硒锌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福建省诏安县富硒资源产业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山西省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黑龙江省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省绥滨县农业局、河北省柏乡县富硒产业办公室,以及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本书编写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富硒农业产业发展信息,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感谢财政部、农业部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优质高效富硒农产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03106)项目的资助和指导!
由于时间仓促以及编写组人员能力所限,本书难免有遗漏、疏忽和错误之处,在此深表歉意,并请予以批评指正!
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聚焦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并非一本关于具体产品或技术介绍的书籍,而是一份深入剖析中国富硒农业发展现状、趋势、挑战与机遇的综合性报告。它以宏观视角,系统梳理了2017年前后中国富硒农业发展的脉络,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科研机构、涉农企业以及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权威、客观、前瞻性的参考信息。本书不侧重于某一具体作物的富硒技术或产品的营销推广,而是聚焦于整个富硒农业产业的生态构建、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以及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勾勒出中国富硒农业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 一、 政策导向下的战略定位:健康中国与绿色农业的交汇点 2017年,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国民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食品的需求,硒作为一种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其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富硒农产品作为满足这一健康需求的重要载体,自然而然地被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正是紧紧围绕这一时代背景,深刻阐述了富硒农业如何顺应国家大政方针,如何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的宏大叙事。 报告详细分析了国家及地方政府在推动富硒农业发展方面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如何引导富硒农业的发展方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理念如何与富硒农业的绿色生产方式相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如何为富硒农业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提供空间;以及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如何助力富硒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政策之间的联动效应,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起支持富硒农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它会分析政策在促进硒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引导绿色生产技术应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品牌价值体系等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并对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优化方向进行评估。 二、 产业现状与发展瓶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探索之路 《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对当时中国富硒农业的产业现状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这包括: 区域分布与资源禀赋: 报告会分析中国各地富硒土壤的分布情况,识别不同区域的硒资源潜力,并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宜当地特色的富硒农产品。例如,有些地区可能适合发展富硒水稻,而另一些地区可能更适合富硒茶叶或蔬菜。 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报告会提供2017年前后富硒农业的整体产值、增长率、从业人员数量等关键数据,评估其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度。同时,也会分析富硒农产品相对于普通农产品的溢价情况,以及其为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提升。 生产技术与模式: 报告会探讨当时富硒农业主要的生产技术,如硒肥施用技术、富硒土壤改良技术、富硒品种选育与推广等。它会区分不同技术的可行性、成本效益和环境影响,并分析现有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如技术普及度、农民接受度、标准化生产等。 产业链条与市场对接: 报告会会分析富硒农业产业链的完整性,包括从种养殖、初加工、精深加工到品牌营销、物流配送等环节。它会深入探讨富硒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包括主要消费群体、消费渠道、品牌建设现状、市场竞争格局等。 然而,富硒农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报告也会深刻剖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瓶颈: 科学认知与技术普及的差距: 尽管富硒概念日益普及,但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硒的科学认知仍存在不足,可能导致不当的施肥或过度宣传。先进的富硒技术尚未完全普及到广大农户,技术推广和培训仍需加强。 质量控制与标准体系的完善: 富硒农产品的“硒含量”标准、生产过程的监管、质量检测方法等方面的标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增强消费者信心。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的短板: 尽管部分富硒农产品已形成一定品牌影响力,但整体上,富硒农业的品牌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产品同质化现象也比较普遍。 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利用: 硒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兼顾环境保护,防止过度开采或不当施用对土壤、水源造成污染。如何实现硒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富硒农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三、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驱动富硒农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富硒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将重点关注2017年前后在富硒农业领域取得的科技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品种选育与改良: 报告会深入探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富含硒元素的作物品种。这不仅包括提高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还可能涉及提高作物品质、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 精准施硒技术: 传统的硒肥施用方法可能存在浪费和不均的问题。报告会会关注精准施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例如缓释型硒肥、叶面喷施技术、微生物辅助硒转化技术等,以实现硒元素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 土壤硒化与调控: 报告会会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技术,如有机肥与硒肥配合施用、生物改良剂的应用等,优化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提高作物对硒的吸收效率,并改善土壤结构。 质量检测与追溯体系: 报告会会介绍当时先进的硒含量检测技术,以及如何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富硒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真实性。 生物技术在富硒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除了植物,动物的富硒化也是富硒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会会关注饲料添加剂、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提高畜禽产品(如鸡蛋、肉类)的硒含量。 本书将强调科技创新在实现富硒农业绿色转型中的关键作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报告会关注的不仅仅是提高硒含量,更是如何通过科技手段,在保障农产品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市场潜力与消费趋势:健康需求驱动的广阔前景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富硒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将深入分析当时的市场格局和消费趋势。 消费者认知与购买行为: 报告会会分析当时消费者对富硒农产品的认知程度、购买动机、偏好的产品类型(如大米、茶叶、蔬菜、禽蛋等)以及购买渠道。它会关注消费者对“富硒”概念的信任度及其在购买决策中的权重。 市场细分与目标群体: 报告会会尝试对富硒农产品市场进行细分,识别出主要的消费群体,例如注重养生的中老年群体、关注婴幼儿营养的年轻父母、以及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白领阶层等。 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 报告会会评估当时富硒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现状,分析成功的品牌案例,并提出有效的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策略。这可能包括线上电商平台、线下专卖店、社区团购、以及与健康机构的合作等。 国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会也可能初步探讨中国富硒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潜力,分析国际市场对富硒农产品的需求情况,以及进入国际市场可能面临的技术壁垒、贸易摩擦和文化差异等挑战。 本书将强调,富硒农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其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消费者对健康和高品质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富硒农业产业能够更好地进行产品开发、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成功。 五、 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富硒农业的价值延伸 《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将深入探讨富硒农业在创造社会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价值。 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通过提供硒含量充足的农产品,富硒农业直接为提升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做出贡献,降低与硒缺乏相关的健康风险。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富硒农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 绿色生产方式和可持续利用的硒资源,有助于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富硒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的应用,能够有力地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构建食品安全与健康保障体系: 通过完善的标准体系和质量追溯机制,富硒农业有助于构建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供应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总之,《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皮书(2017)》是一份集政策分析、产业研究、科技前瞻、市场洞察与社会价值评估于一体的综合性报告。它以2017年为时间节点,全面、深入、系统地勾勒出中国富硒农业发展的全景图,为理解和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本书不是关于某一具体内容的指导手册,而是对一个复杂而重要产业的战略性剖析,旨在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和更有效的行动,共同助力中国富硒农业走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