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养殖实用技术

中蜂养殖实用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勤 著
图书标签:
  • 中蜂养殖
  • 蜜蜂养殖
  • 养蜂技术
  • 蜂产品
  • 农业技术
  • 畜牧业
  • 养殖技术
  • 中蜂
  • 实用技术
  • 蜂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046762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4477
包装:平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
字数:105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蜂是中华蜜蜂的简称,是我国特有的优良蜂种。本书内容包括:我国饲养中蜂的历史与现状,中蜂的特点与发展潜力,中蜂的基本生物学知识,饲养中蜂的环境条件与工具,中蜂的基础管理技术,中蜂的采蜜期和越夏、越冬期管理技术,中蜂的高效饲养管理技术,中蜂的收捕与过箱,中蜂常见病、虫、敌害的防控,蜂产品的安全生产。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科学实用,图文并茂,适合蜂农、养蜂专业户、大型蜂场技术人员以及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梁勤,1978毕业于福建农学院植物保护系,现为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教授,担任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蜜蜂专业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评审专家,曾担任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岗位科学家。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1
一、蜜蜂的起源与分类1
二、我国中蜂饲养的历史和现状2
三、中蜂的特点及发展潜力3
(一)中蜂的优点4
(二)中蜂的缺点6
第一章中蜂的基本生物学知识8
一、蜂群的组成结构与行为8
(一)蜂群的组成8
(二)蜂巢11
(三)蜂群的信息传递与行为12
二、中蜂的特殊习性19
三、蜂群的周年变化规律23
(一)越冬蜂更替时期24
(二)蜂群生长期24
(三)自然分蜂期24
(四)秋更期26
(五)越冬期26
第二章养蜂的环境条件与工具28
一、饲养中蜂的蜜源条件28
(一)我国蜜粉源植物概况28
(二)山区常见蜜源植物29
二、饲养中蜂的工具32
(一)蜂箱32
(二)育王器具34
(三)其他常用工具36
第三章中蜂基础管理技术38
一、蜂场的选择38
二、蜂群的摆放38
三、蜂群的饲喂39
(一)补助饲喂39
(二)奖励饲喂40
(三)饲喂花粉40
(四)喂水41
四、蜂群的检查41
(一)开箱检查42
(二)箱外观察46
(三)检查记录48
五、插础造脾51
(一)造脾前的准备51
(二)造脾最适时期52
(三)造脾方法52
(四)巢础框加入蜂群的位置53
(五)加础造脾注意事项54
六、培育适龄采集蜂55
七、蜂群合并56
(一)合并原则56
(二)合并方法57
八、人工育王59
(一)育王的条件59
(二)种用蜂群的选择60
(三)育王群组织61
(四)人工育王操作方法62
九、蜂群的人工分蜂69
(一)平均分配法70
(二)强弱分群法71
(三)混合分群法71
(四)利用交尾群分群法72
十、蜂王或王台的诱入(换王)73
(一)换王时期73
(二)储养新王74
(三)诱入新王74
十一、控制蜂脾关系77
(一)蜂群繁殖期的蜂脾关系78
(二)蜜源流蜜期的蜂脾关系78
十二、盗蜂的判别与处理78
(一)预防盗蜂发生79
(二)盗蜂的判别80
(三)盗蜂的处理80
十三、中蜂逃群的防止和收捕81
(一)逃群的原因81
(二)逃群的处理82
(三)逃群的收捕83
十四、中蜂转地饲养的管理84
(一)场地选择84
(二)起运前包装85
(三)蜂群装车85
(四)蜂群运输86
(五)安置与拆包装86
(六)蜂群运输注意事项86
十五、工蜂产卵的判别与处理87
十六、清洁与消毒88
第四章中蜂流蜜期和越夏、越冬期管理技术89
一、采蜜群组织和蜂蜜生产89
(一)群势要求89
(二)采蜜群组织方法89
(三)蜂蜜生产90
二、控制和消除分蜂热93
三、协调育虫与贮蜜的矛盾94
四、流蜜后期管理95
五、越夏期管理95
5
六、秋末冬初流蜜期管理97
七、越冬期管理97
第五章中蜂高效饲养管理技术99
一、采用优质蜂王99
(一)选用良种99
(二)采用新王100
(三)防止种性退化100
二、采用双王群或主副群饲养100
(一)双王群饲养100
(二)主副群饲养103
三、保持群内饲料充足104
四、保持蜂群旺盛繁殖力104
第六章野生中蜂的收捕与过箱106
一、野生中蜂的收捕106
(一)收捕前准备106
(二)收捕方法107
二、收捕后过箱113
(一)过箱时间113
(二)过箱前准备114
(三)过箱方法114
(四)过箱后管理117
第七章中蜂主要病虫害防治119
一、中蜂囊状幼虫病119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122
三、蜡螟(巢虫)128
四、原虫病134
(一)蜜蜂微孢子虫病134
(二)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138
五、胡蜂141
六、中毒147
(一)农药中毒147
(二)植物中毒153
(三)对人有毒的蜜源植物159
七、其他病虫敌害160
(一)温度伤害160
(二)两栖类敌害161
八、蜂群安全用药162
(一)蜂群用药问题162
(二)蜂群用药原则163
参考文献166

《中蜂养殖实用技术》一书,以其深厚的实践经验和精炼的理论知识,为广大养蜂爱好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全面的中蜂养殖指南。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从蜂场选址、蜂群引进、蜂具准备等基础入门知识,到蜂群管理、病虫害防治、蜂蜜生产等核心技术环节,再到蜂王培育、蜂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进阶发展策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旨在帮助读者建立科学、高效、可持续的中蜂养殖体系。 第一部分:基础入门与蜂群构建 本书首先从最基础的层面入手,为初学者勾勒出养蜂的蓝图。 蜂场选址: 详细阐述了选择一个理想蜂场的关键要素,包括蜜源植物的丰富程度与季节性变化、水源的便捷性、通风采光条件、地形地貌的影响、以及避免污染源和人畜干扰等。书中提供了具体的评估方法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因地制宜,选择最优的养蜂地点。 蜂群引进: 针对新手最关心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如何合法、安全地引进优质的中蜂蜂群。内容包括选择健康蜂群的标准、识别病蜂的技巧、不同引进方式(如购买野生分蜂、购买培育好的蜂群等)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引进后初期如何进行驯化和安顿,减少应激反应。 蜂具准备: 全面介绍了养蜂所需的各类蜂具,并提供了详细的选购指导。从巢箱、巢框、隔王板、喂食器、排蜂器等主要工具,到刮刀、喷烟器、防护服、手套等辅助工具,本书都一一列举,并强调了不同材料、规格蜂具的适用性,以及如何进行日常的清洁和维护,确保蜂具的卫生和耐用性。 第二部分:蜂群日常管理与生命周期调控 进入核心的蜂群管理部分,本书深入剖析了中蜂的生命周期,并提供了精细化的管理策略。 蜂群的组成与生命周期: 详细讲解了蜂群中蜂王、工蜂、雄蜂的生理结构、社会分工以及它们各自的生命周期。理解这一点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石,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读者清晰掌握蜂群的运作规律。 日常观察与评估: 强调了日常观察的重要性,教导读者如何通过观察蜂群的进出蜂情况、飞行姿态、采集信息、巢内声音、气味等,来初步判断蜂群的健康状况和活力。本书还提供了具体的观察checklist,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评估要点。 饲喂技术: 详细介绍了不同季节、不同状况下中蜂的饲喂策略。包括基础的糖浆配比与喂养时间,以及针对越冬、繁殖期、缺蜜期等特殊情况的营养补充方案。特别强调了使用天然、健康的饲料,避免使用可能对蜜蜂造成伤害的化学添加剂。 巢脾管理: 深入探讨了巢脾的结构、质量要求以及如何根据蜂群发展情况进行巢脾的增减和更换。讲解了如何诱入新脾、如何让工蜂酿造新巢脾、如何识别和剔除老旧、破损的巢脾,以保证蜂巢的整洁和蜂群的健康。 分蜂的管理: 分蜂是中蜂自然繁殖的重要方式,本书详细讲解了如何识别分蜂前兆、如何处理自然分蜂、以及如何通过人工分蜂来扩大蜂群规模。内容包括不同分蜂方法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防止分蜂后的蜂群衰弱。 蜂王管理与培育: 蜂王是蜂群的灵魂,本书提供了关于蜂王管理的技术。包括如何判断蜂王健康状况、如何更换衰老或产卵力下降的蜂王、以及详细的蜂王培育技术。从选择优良母蜂、制作王台、人工授精(选讲)到王台的鉴别与管理,为读者提供了科学的蜂王培育方法,是提高蜂群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第三部分:病虫害防治与健康保障 病虫害是养蜂过程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本书为此提供了系统的防治方案。 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 详细介绍了中蜂常见的病害,如蜂螨(特别是中华蜜蜂特有的中华乳房螨)、白垩病、幼虫腐烂病、囊状病等。每种病害都提供了清晰的症状描述、诊断方法,以及针对性的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强调优先使用环保、对蜜蜂友好的防治方式。 常见虫害识别与防治: 重点讲解了对中蜂有威胁的虫害,如蜡螟、蚂蚁、胡蜂、鼠类等。书中提供了识别这些害虫的方法,以及各种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环境控制、物理阻隔、生物防治以及适度使用农药的注意事项。 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 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指导读者如何通过保持蜂场清洁、提供优质饲料、合理管理蜂群、增强蜂群自身抵抗力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第四部分:蜂产品生产与价值提升 除了蜂群管理,本书还着眼于蜂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实现。 蜂蜜的采集与加工: 详细介绍了优质蜂蜜的采集时间、方法,以及蜂蜜的初步加工过程,包括割脾、取蜜、过滤、储存等。强调了保持蜂蜜原有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并提供了几种简单的蜂蜜加工和包装建议,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 其他蜂产品的生产: 介绍了蜂蜡、蜂胶、蜂王浆等其他重要蜂产品的采集、加工和用途。对如何科学地采集这些产品,以不损害蜂群健康为前提,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蜂产品质量控制: 讲解了如何对蜂蜜、蜂王浆等蜂产品进行质量的初步判断和鉴别,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检测,确保产品的纯净度和安全性。 第五部分:市场拓展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养蜂产业的长远发展。 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提供了对当前蜂产品市场的分析,帮助读者了解不同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并给出了一些实用的营销策略,包括如何建立品牌、如何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如何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等。 生态养蜂理念: 倡导生态养蜂的理念,强调养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以及如何通过有机养殖来提升蜂产品价值,并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养蜂的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 简要介绍了与养蜂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帮助读者规范经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中蜂养殖实用技术》并非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更是一部融汇了丰富实践智慧的养蜂百科全书。它以严谨的态度,将复杂的养蜂技术分解为易于理解的步骤,辅以详实的图例和案例,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掌握中蜂养殖的精髓。无论您是初涉养蜂行业的新手,还是希望提升养殖技艺的资深养蜂人,本书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助您在中蜂养殖的道路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蜂群的建立到产品的采集和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系统。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没有回避养殖过程中最棘手的市场问题。在最后几章,作者专门开辟了篇幅来讨论如何区分蜂蜜的真伪、如何进行初级加工以提升附加值,甚至是如何建立一个面向消费者的信任体系。这已经超越了一本纯粹的养蜂技术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份“中蜂养殖创业指南”。它让我意识到,养好蜂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将高质量的产品推向市场同样重要。书中对于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来为产品背书的建议,我正在尝试运用,效果显著。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与蜜蜂打交道,更教会了我如何将这份事业做好、做强。它不仅是技术参考,更是一份指导我们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的战略蓝图。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新手量身定做的宝典!我之前对养蜂完全是两眼一抹黑,总觉得蜜蜂这东西高深莫测,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是自从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养蜂可以这么系统、这么有章可循。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把你绕晕,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带你入门。比如,关于蜂箱的选择和组装,书里详尽地图文并茂地讲解了每一种箱子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气候和环境下应该如何取舍。再比如,最让我头疼的“分蜂”问题,书里不仅解释了自然分蜂的诱因,还详细描述了人工分蜂的几种实用技巧,连如何判断蜂王是否健康,都有细致的观察点。我按照书里说的操作了几次,不仅成功避免了无谓的损失,还提前规划好了蜂群的规模扩张。这种手把手教学的感觉,让我在实践中充满了信心,感觉自己不再是靠运气养蜂,而是真正掌握了一门技术。对于想要从零开始,却又害怕走弯路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打基础的最佳选择,它把复杂的流程拆解成了可以轻松执行的步骤。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来以为它会停留在基础操作层面,但令人惊喜的是,它深入探讨了中蜂在不同季节的生理变化和管理侧重点。对于那些已经有些经验,想要把养殖水平提升到精细化管理的蜂友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策略。我尤其欣赏它对蜂病防治的论述,它没有简单地推荐某种药物,而是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理念,详细分析了常见的螨虫、肠道病等是如何产生的,并提出了利用环境控制和蜂群自身抵抗力来减少发病率的综合管理方案。书中关于蜜源植物选择和配置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它结合了地理因素,推荐了不同地区最适宜的蜜源轮作时间表,这直接关系到蜂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我根据书里的建议调整了蜂场的蜜源布局,明显感觉到蜜蜂在流蜜期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一个档次,采集到的蜂蜜风味也更加纯正和稳定。这本书真正体现了“技术”二字,是那种可以反复研读,每次都能找到新亮点的工具书。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实用性操作细节上的丰富程度,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比拟的。它简直就是一本现场操作手册。比如,关于“越冬管理”,很多书只是泛泛而谈,但这本书却详细到令人称赞。它根据我国北方、南方不同地区的冬季气温差异,给出了具体的蜂团大小调整建议、封底封顶的材料选择,甚至是喂糖浆的浓度和投喂时间点都精确到了周。我去年冬天因为不确定性太多,损失了三分之一的蜂群,今年严格按照书中的“冬季保温与饲喂曲线图”执行,结果所有蜂群安全越冬,而且春繁启动时势头强劲。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常年一线实践的深厚功底。对于我这种追求稳定性和高成活率的养殖者来说,这种“拿来就能用”的实操指导,是任何理论探讨都无法替代的。它有效地降低了养殖的试错成本,让辛苦投入能换来可靠的回报。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面对面交流,那种朴实的语气和真诚的态度,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它对中蜂的生活习性描述得极其生动,让人能够真正“读懂”蜂群的“语言”。比如,书中关于蜜蜂的“侦查行为”和“信息素交流”的描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会引起蜂群的恐慌,或者如何通过模仿某些信号来引导蜂群。这种基于生物学基础的养殖理念,比起那些只教你“怎么做”的书籍要高明得多,因为它教会了你“为什么这么做”。此外,书里对蜂场选址的考量也十分细致,不仅考虑了日照和避风,还提到了风水学上的一些观点,虽然这部分可能因人而异,但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与蜜蜂关系的全面考量,这种多维度的视角非常宝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技术,更培养了养蜂人对蜜蜂的敬畏之心和观察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