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徽州布商研究:以商业账簿为中心

近代徽州布商研究:以商业账簿为中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徽州商人
  • 近代商业史
  • 商业账簿
  • 地方经济史
  • 徽商
  • 账簿研究
  • 近代史
  • 经济史
  • 社会史
  • 商业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763176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7702
包装:平装
开本:其他
出版时间:2015-12-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近代徽州布商为考察对象,主要对其经营活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近代以来,徽州布商活跃于全国各地,在区域市场差异中赚取利润。而面对近代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徽州布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顺应时势,不断调整经营策略,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近代中国商人的一个缩影。本书依据近代徽州布商遗存账簿等资料,系统研究了近代徽州布商的兴衰嬗变、资本组合与经营制度、棉布批发贸易及零售经营等内容,并以黟县培本有限公司为个案,对近代徽州布商创办的纺织企业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详实考证,本书反映了近代徽州布商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中国棉布市场的变迁。同时,本书对近代徽州布商经营活动的梳理,对于推动徽学研究乃至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马勇虎,历史学博士,黄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兼任黄山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获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二等奖一项,获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在《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安徽史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重点项目等多项。

目录

绪 论…1第一节 近代徽州布商商业账簿的演进…1一、从“帐”到“账”:账簿名称的由来…1二、明代徽州布商账簿…3三、清代徽州布商账簿…5四、民国账簿改良与徽州布商账簿…10第二节 近代徽州布商账簿的遗存与研究价值…11一、近代徽州布商商业账簿的遗存…11二、近代徽州布商账簿的研究价值…13第三节 商业账簿与社会经济史研究学术回顾…16一、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中的商业账簿调查(1907—1921) …16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经济调查与账簿资料的初步利用 …17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商业账簿与社会经济史研究…19第四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24一、概念界定…24二、研究思路…25第一章 近代徽州布商的兴衰嬗变…26第一节 迈入近代市场的徽州布商…26一、旺盛的棉布需求与商业机会…26二、徽商经营棉布贸易的传统…31三、徽州自然经济环境…37第二节 近代徽州布商的经营地域…40一、徽商故里…40二、江浙沪地区…42三、长江中游沿江地区…46第三节 近代徽州布商发展的三个阶段…50一、商机与社会危机并重的阶段(1840—1890)…52二、稳步发展阶段(1890—1913)…55三、徽州布商经营转型及纺织企业开办阶段(1913—1937)…58第二章 近代徽州布商的资本组合与经营制度…60第一节 徽州布商合伙经营的传统机制…60一、布业合伙经营机制的出现与管理方式…61二、传统合伙布号的股东构成…65三、传统合伙布号的利润分配制度…66第二节 近代徽州布商的普通合伙与合股合伙…71一、普通合伙…71二、合股合伙…77三、合伙传统的延续与近代新变化…81第三节 近代徽州布商合伙经营的利润分配…83一、利润均分制…83二、官利、余利制…87第三章 近代徽州布商棉布批发贸易…93第一节 洋货号的洋布批发贸易…93一、上海清洋布店的洋布贸易…93二、九江洋货商号的批发贸易…97三、近代徽州布商洋布销售的历史作用…108第二节 土布字号的土布批发贸易…110一、近代土布业经营的新变化…110二、土布批发字号的经营管理——以祥泰布号为例…117第四章 近代徽州布商棉布零售经营…125第一节 零售经营的多样形态…125一、布匹杂货店…125二、绸布店…126三、布号、布店…127四、布号与染坊的混合经营…128第二节 零售布号的商品市场…130一、零售布号的商品构成…130二、零售布号的购销渠道…134第三节 零售布号的财务状况…142一、零售布号财务状况的静态分析…142二、零售布号财务状况的动态分析…148第四节 零售布号的财务清算与处理…153一、《万铨布号盘簿》辨析…153二、万铨布号的财务清算与处理…162第五章 近代徽州布商纺织企业经营…169第一节 近代徽州布商经营纺织企业的三个阶段…169一、徽州布商经营纺织企业的起步…169二、“黄金年代”徽州布商的纺织业经营…171三、近代徽州布商经营纺织企业的余波…173第二节 近代徽州布商纺织企业的经营管理 ——以培本有限公司为例…174一、培本有限公司账簿概述…175二、培本有限公司基本情况考证…182三、培本有限公司与近代地方市场…186四、几个问题的讨论…195第六章 近代徽州布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198第一节 近代徽州布商的历史作用…198第二节 近代徽州布商发展的制约因素…201一、商业规费与封建政权的层层盘剥…201二、厘金、捐税等苛杂之害…205三、时局动荡与布业经营的起伏…206第三节 近代徽商进一步研究的思考…208参考文献…210后 记…223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不同图书的详细简介,该简介将着重于历史、社会、经济等角度的叙述,避免提及“近代徽州布商研究:以商业账簿为中心”一书的内容,力求自然流畅,不露痕迹。 --- 《丝绸之路上的帝国兴衰:跨文化贸易与地缘政治变迁》 导言 本书深入探讨了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以来,横跨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不仅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文明冲突、文化交融与帝国兴衰的缩影。我们聚焦于连接东方与西方的物质流动、思想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地缘政治博弈,旨在揭示贸易网络如何重塑了沿线各文明的命运。 第一部分:开端与早期辉煌 本书伊始,我们追溯了丝绸之路的起源,详述了汉朝对西域的经营及其在贸易建立初期所起的关键作用。重点分析了玉石、香料、丝绸等核心贸易品的流向及其在不同社会阶层中的价值体现。我们不仅考察了官方主导下的朝贡体系,更细致描绘了沿线绿洲城市如敦煌、撒马尔罕的商业生态。这些城市如何通过整合多元文化元素,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熔炉,其商业活动如何影响了区域性的政治平衡,是本部分着力展现的重点。 此外,我们对早期佛教东传及其与商业活动的相互促进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贸易路线为宗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物理基础,而新兴的宗教社群也往往成为重要的商业参与者和信息中转站。 第二部分:中古时期的商业革命与权力转移 进入中古时期,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和扩张,丝绸之路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本书详细考察了阿拉伯帝国对中亚贸易路线的整合,以及波斯和拜占庭帝国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我们关注了新的商业技术,如复式簿记的早期形态以及航海技术的发展对传统陆路贸易带来的冲击与补充。 唐宋之际,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陆路依旧保持活力。本书特别关注了游牧民族,如突厥、蒙古等,在维护或破坏贸易安全中所发挥的作用。蒙古帝国的统一,虽然带来了短暂的战争动荡,却也意外地促成了空前规模的“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极大地便利了如马可·波罗等旅行者的东西方交流。我们通过对当时商业文书和旅行记录的交叉比对,重构了这一时期商队组织、风险管理以及汇兑机制的复杂运作。 第三部分:商业网络与地缘政治的互动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商业网络如何塑造甚至决定了区域性大国的兴衰。例如,奥斯曼帝国对传统东西方贸易路线的控制如何成为其财富和军事力量的基石,而新航路的开辟对传统陆路贸易构成了致命打击。 我们深入分析了欧洲殖民主义势力进入亚洲后的贸易重构。当旧有的商业精英和传统商业模式逐渐被新的海权贸易体系所取代时,沿线许多古老的商业中心开始衰落。这种权力转移不仅仅是经济的转移,更是文化霸权与技术标准的更迭。我们借助口述史料和档案记录,力求展现这一转型期中,底层商人和地方精英所经历的生存挣扎与适应。 第四部分:现代转型与遗产 在近现代,尽管传统的丝绸之路概念逐渐被现代化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网络所取代,但其留下的文化与商业遗产依然深远。本书探讨了十九世纪末期,随着中亚和西亚地区被纳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地方性商业活动如何被卷入更大规模的殖民经济结构之中。我们考察了铁路建设(如西伯利亚大铁路、中亚铁路)对原有贸易格局的颠覆性影响,以及这种基础设施投资背后的地缘政治意图。 最后,本书总结了丝绸之路作为一种历史记忆和当代“互联互通”战略构想的复杂性。它提醒我们,商业活动从未是孤立的经济行为,而是深刻嵌入在权力结构、意识形态冲突和跨文化理解的复杂网络之中。通过对这一宏大历史进程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全球化进程中贸易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 本书特色 本书的独特性在于其对多语种原始材料的广泛运用,包括但不限于波斯文、突厥文、古希腊文和中文的商业契约、海关记录及私人信件。作者摒弃了单一的线性叙事,转而采用专题切入的方式,将商业行为置于宏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下进行考察,力求展现一个动态、多中心、充满活力的古代及中古世界贸易体系。 --- 《宋代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网络重构》 绪论:超越“富裕”的定性 长期以来,宋代江南地区常被简化为富庶之地,其社会研究多集中于文学艺术的繁荣。本书则致力于深入挖掘宋代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肌理,特别是他们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中,构建、维护和演变其独特的社会关系网络。我们认为,士人的“生活世界”是理解宋代社会变迁的关键切口,它包含了从家庭伦理到公共事务参与的方方面面。 第一章:家族、宗族与地方权力 本章聚焦于宋代江南士人大家族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机制。不同于唐代松散的血缘纽带,宋代以来,在理学思潮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宗族组织日益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分析了族谱的编修、家训的制定以及祠堂的修建在固化社会等级和维护家族利益中的作用。通过对多地宗族契约的细致解读,我们揭示了家族内部财富分配的微妙博弈,以及士人如何在地方治理中利用宗族权力,实现对水利、田土等关键资源的控制。 第二章:财富的来源与消费文化 宋代江南士人的财富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书不再将目光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田租收入上,而是详细考察了他们对新兴商业活动的参与程度。我们探讨了士人如何通过放贷、投资手工业作坊,以及参与食盐、茶叶等专卖品的贸易中获利。更重要的是,我们分析了这种“士商兼营”现象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社会身份认同。在消费层面,我们通过对墓葬出土物、私人藏书目录以及私人信札中对器物、服饰、园林营造的描述,重建了宋代江南士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及其消费模式,展现了财富如何在文化资本的转化中得以巩固。 第三章:教育、科举与精英流动 科举制度的完善是宋代社会变迁的核心动力之一。本章侧重于研究江南士人家庭为科举所做的长期教育投资与社会动员。我们考察了私学的兴起及其与官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望族”家庭如何通过联姻和资助,形成稳定的政治盟友网络。通过对地方志中记载的及第人物的籍贯、家庭背景的统计分析,我们量化了科举对地方社会结构重组的冲击力,以及不同地区和家族在精英层中的流动速度差异。 第四章: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世界与公共参与 士人的日常生活并非仅限于家庭和书房。本章探讨了他们在文学社集、宗教活动(如佛教、道教的参与)以及地方慈善事业中的角色。我们分析了宋代文人“交游”的社会功能,这些雅集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场所,更是信息交换和政治联盟形成的重要平台。此外,我们关注士人如何利用其文化素养,参与到地方公共事务,如义仓的建立、水利工程的倡议等,展现了他们作为地方精英对社会秩序维护的复杂心态——既有维护既有秩序的保守倾向,也有革新地方治理的实践尝试。 第五章:空间变迁:城市、乡村与居住形态 宋代江南的城市化进程显著,商业的繁荣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本书通过对临安、苏州、杭州等地的城市规划文献、厢坊制度的演变,描绘了士人家庭在城市中“退隐”的理想与他们实际的居住状态。我们对比了城市中的“里坊”生活与乡村庄园的生活差异,探讨了士人如何通过建造私家园林,试图在变动的社会中重构一个稳定、可控的微观世界。 结论:网络之下的社会韧性 本书的结论在于,宋代江南士人的“社会网络”是其应对社会变迁的弹性所在。通过对家族制度的强化、对商业活动的审慎参与、对教育的持续投入以及对文化资本的有效运用,他们成功地在动荡的时代中维持了自身的精英地位,并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具有高度内在凝聚力的社会景观。对这些细微生活史的重构,有助于我们摆脱宏大叙事的束缚,理解历史的微观动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对经济史稍有涉猎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观察近代中国商业演进的独特视角。作者通过聚焦“布商”这一具体行业,并深入到“商业账簿”这一核心史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微观的切入点。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徽州布商经营策略的分析,例如他们是如何应对市场波动、如何进行资本运作、以及如何构建和维系商业网络的。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可能蕴含着对当下商业实践的借鉴意义。我希望作者能在后续的研究中,更细致地剖析这些账簿所揭示出的具体经营细节,比如商品的价格变动、成本核算、利润分配,甚至是商号内部的管理制度。这些微观的细节,往往是理解宏观经济现象的关键。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研究平台,让我们可以从最原始的商业记录出发,去理解一个时代、一个群体乃至一种经济模式的运作。

评分

我一直对徽州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而“徽商”更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从一个更接地气的角度去理解徽商的生存与发展。作者选择以“商业账簿”为研究中心,我认为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账簿是商业活动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它能够跳过许多事后诸葛亮的宏大叙事,直接呈现商人真实的买卖、盈亏、往来。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账簿背后的生动故事,比如某个商户的兴衰,某个大宗交易的细节,或者某个时期特殊的经济事件是如何反映在账簿上的。我想象中的内容,应该是那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隐藏着鲜活的人物、艰难的抉择、以及时代的烙印。如果书中能够将账簿的解读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相结合,那就更显难能可贵了,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徽州布商的商业活动是如何融入并影响当时的社会。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十分考究,封面采用了一种带有历史质感的哑光纸,古朴的字体设计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徽州布商”这一主题。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研究的严谨和对历史细节的珍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文献梳理部分所展现出的扎实功底,对于散落在各地的相关史料,无论是官方档案还是私人收藏,都做了细致的搜寻和初步的辨析。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但从文字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待学术的态度,那种对求真务实的执着,以及对史料敏感性的训练。书中对于近代商业环境的宏观描绘,让我对当时的市场格局、行业生态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尤其是关于徽州地区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如何塑造了其商业文化的形成,作者的分析颇具启发性。尽管我还未深入到具体的账簿研究部分,但仅凭前期的铺垫,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要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商业传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传递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仿佛握在手中就能感受到那段时光的温度。作者以“商业账簿”为切入点,去研究“近代徽州布商”,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在思考,这些古老的账簿究竟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它们是否会揭示出当时布匹的种类、价格、供需情况?商人们是如何进行远距离贸易的?他们的信用体系又是如何运作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某几个代表性的账簿,展现出徽州布商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他们采取的应对措施。如果能结合当时的一些社会背景,比如人口流动、税收政策、甚至是民间信仰对商业活动的影响,那就更加精彩了。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透过历史的尘埃,窥视到那些曾经活跃在市场上的商人的真实生活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主题——近代徽州布商研究,以商业账簿为中心——听起来就非常扎实。作为一名对历史研究方法论比较关注的读者,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从这些看似枯燥的账簿中挖掘出有价值信息的。书中对账簿的整理、分类、解读方法,是否有一套清晰的逻辑和理论框架?我对作者如何处理账簿中的一些模糊不清、甚至是残缺的部分感到好奇。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账簿所反映出的商业活动的动态性,不仅仅是静态的交易记录,更重要的是这些记录背后所体现出的经营策略、风险控制、以及市场适应能力。例如,在近代商业转型时期,徽州布商是如何应对新的竞争模式、如何与外地商人打交道、以及他们是如何在新旧经济体系之间找到自己的定位的?这些都可能通过账簿的细致分析而得以揭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