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经济概论

渔业经济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静娜,赵珍,刘洁 著
图书标签:
  • 渔业经济学
  • 水产经济学
  • 渔业管理
  • 农业经济学
  • 资源经济学
  • 海洋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 经济学
  • 农村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995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932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1.内容系统有条理、与时俱进;采用数据;知识深度、广度适合当前教学要求的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专业发展。2.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自我创新等能力有机地嵌入其中。3.同时融入渔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能、新进展等。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从渔业经济学的对象、内容与方法开始,首先介绍了水产品的市场交易,分析了渔业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与管理,然后介绍了水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现代渔业理论,渔业经济结构与体制,渔业产业与渔业布局等渔业发展的宏观内容,最后阐述了渔业法规及其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渔业的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1

第二节 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7

第三节 渔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9

第四节 渔业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2

本章小结 12

复习思考题 13

第二章 渔业资源14

第一节 渔业资源的概念及其特性14

第二节 渔业资源的生物经济模型18

第三节 渔业资源保护管理措施25

本章小结30思考复习题31

第三章 渔业资本32

第一节 渔业投资和利润32

第二节 渔业资本的来源和筹集36

第三节 渔业金融40

第四节 渔业保险46

本章小结51

思考复习题51

第四章 渔业劳动力52

第一节 渔业劳动力的资源状况52

第二节 我国的渔业劳动力市场建设55

第三节 渔业劳动力价格——工资60

第四节 渔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63

本章小结67

思考复习题68

第五章 渔业科学技术69

第一节 科学技术支持渔业经济的发展69

第二节 渔业科学技术创新73

第三节 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内容78

第四节 渔业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评价82

第五节 渔业技术推广84

本章小结87

思考复习题88

第六章 水产品市场机制89

第一节 水产品消费与需求分析89

第二节 水产品生产与供给分析100

第三节 水产品均衡价格分析100

本章小结104

复习思考题105

第七章 水产品国贸易106

第一节 水产品国际贸易概述106

第二节 水产品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116

第三节 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发展历程120

本章小结123

复习思考题123

第八章 现代渔业 124

第一节 现代渔业概述124

第二节 现代渔业的发展模式130

第三节 渔业现代化135

第四节 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建设137

本章小结142

思考复习题142

第九章 渔业经济结构143

第一节 渔业经济结构概述143

第二节 渔业生产结构149

第三节 渔业产业结构149

本章小结 162

思考题162

第十章 我国渔业产业及产业化推进策略163

第一节 我国渔业产业

第二节 渔业产业化推进策略180

本章小结186

思考复习题186

第十一章 渔业布局187

第一节 渔业生产布局的概念与原则187

第二节 渔业区划190

第三节 我国渔业区域布局192

本章小结199

思考题199

第十二章 渔业法规与渔业政策200

第一节 渔业法规概述200

第二节 我国的主要渔业法规208

第三节 渔业政策概述219

第四节 我国的渔业政策226

本章小结233

思考复习题233

第十三章 我国渔业可续持发展战略研究234

第一节 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标准234

第二节 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241

第三节 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245

本章小结251

思考复习题251

参考文献252

推荐阅读文献256

推荐阅读网站256


《古罗马的辉煌与衰落:一部帝国的兴亡史》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剖析古罗马文明从其雏形——一个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城邦,逐步崛起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直至最终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的复杂历史进程。我们不仅关注那些波澜壮阔的军事征伐、权力的更迭与宏伟的建筑奇迹,更着力于探究支撑这一伟大文明运转的核心社会结构、法律体系、经济模式以及思想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 第一部分:共和的奠基与扩张(公元前509年 - 公元前27年) 本部分首先追溯罗马城邦的起源神话与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重点分析了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与贵族之间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以及由此催生的《十二铜表法》等早期法律实践,这些共同塑造了罗马人独特的公民意识和对“法治”的早期认知。 随后,我们详细考察了罗马如何通过一系列决定性的战争,如布匿战争,击败迦太基,确立其在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地位。这些战争不仅带来了巨额财富和广袤的领土,也深刻地改变了罗马的社会结构。奴隶的大量涌入,加速了以小农为主体的意大利农业的危机,为后来的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 共和国晚期的历史是精英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血腥写照。从格拉古兄弟的土地改革尝试,到马略与苏拉的军事独裁,再到庞培、克拉苏和凯撒组成的“前三头同盟”,直至最终的亚克兴角力。本书将细致梳理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僵化与军事力量对文官政府的侵蚀,揭示共和制走向帝制的必然性。凯撒的崛起与遇刺,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罗马政治体制崩溃的标志性事件。 第二部分:帝国的鼎盛与“罗马治世”(公元前27年 - 公元180年) 奥古斯都的登基标志着罗马进入了元首制时代,一个看似恢复了秩序,实则权力高度集中的新阶段。本部分将深入分析“元首制”的精妙之处:它如何巧妙地保留了共和的外壳,同时将实权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罗马治世”(Pax Romana)是罗马帝国最光辉的时期。我们将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考察帝国如何通过完善的道路网络、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构建起一个史无前例的“地中海共同市场”。通过对主要贸易路线(如谷物贸易、橄榄油与葡萄酒的远距离运输)的分析,展示帝国经济的繁荣表象及其对边疆地区的资源汲取依赖性。 文化与工程方面,本书将评述罗马法(尤其是《民法大全》的前身)对后世西方法律体系的深远影响。同时,对公共浴场、渡槽系统、竞技场等标志性工程的考察,揭示了罗马人务实的技术精神及其如何利用这些公共设施来维系社会稳定和皇帝的“面包与马戏”政策。我们还会探讨希腊化文化与罗马本土文化的融合,以及斯多葛学派在帝国精英阶层中的流行。 第三部分:危机、转型与基督教的兴起(公元180年 - 395年) 马可·奥勒留皇帝逝世后,帝国逐渐暴露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本部分聚焦于三世纪的“军事无政府状态”,分析了瘟疫、波斯萨珊王朝的压力以及蛮族在莱茵河和多瑙河边境的持续渗透,如何导致货币贬值、地方自治的瓦解以及中央权威的急剧削弱。 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和君士坦丁大帝的改革是帝国对危机做出的最后一次结构性尝试。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改革的初衷与后果:固定职业(如将士兵、面包师的职业世袭化)、价格管制以及建立更加官僚化的管理体系。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稳定了局势,却也极大地增加了国家的控制力度,牺牲了公民的自由度,为后来的僵化埋下祸根。 基督教的合法化与最终成为国教,是罗马历史上最深刻的文化与精神转型之一。本书将分析君士坦丁大帝的皈依动机、米兰敕令的政治意义,以及尼西亚会议对早期教义的裁决,探讨这一新宗教如何从边缘走向中心,最终取代了传统的国家多神教,成为维系晚期帝国精神秩序的核心力量。 第四部分:西方的分裂与东方的延续(395年 - 476年,及之后)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集中于西罗马帝国末期的戏剧性衰亡过程。在西欧,土地兼并、税收体系的崩溃、城市职能的退化,以及军队的日耳曼化,共同削弱了帝国的战斗力。我们不再仅仅将蛮族视为“入侵者”,而是将其视为帝国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许多所谓的“蛮族”其实是以同盟者(Foederati)的身份进入帝国内部,分享资源和权力。 重点分析了匈奴人西迁引发的连锁反应,如西哥特人对哈德良堡的胜利(378年)和对罗马城的洗劫(410年)。随后,对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和法兰克人在高卢、西班牙和北非建立半独立王国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本书的论点是,西罗马帝国的终结并非一个单一的军事事件,而是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权力中心多重瓦解的结果。 最后,本书简要提及了公元476年奥多亚塞废黜罗慕路斯·奥古斯都的象征性意义,并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即权力结构的转移。同时,我们将简要概述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如何成功地继承和改造了罗马的法律和行政遗产,在接下来的千年里继续书写罗马文明的篇章。 核心论点: 本书试图论证,古罗马的兴衰并非简单的线性叙事,而是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帝国的成功在于其卓越的制度适应性(从城邦到共和国,再到元首制)以及对地中海资源的有效整合;而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帝国结构固化后的内在矛盾——特别是地方精英阶层与中央集权之间的持续张力,以及对军事力量过度依赖所导致的财政枯竭和政治不稳。最终,罗马文明的形态改变了,但其法律、语言和基础设施的遗产,构成了塑造了后世欧洲文明的基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一场关于“海洋的财富”的深入探索。我从这本书中,真正理解了“经济”二字在渔业这个古老产业中的具体体现。它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包含了资源的管理、生产的组织、市场的运作、政策的引导,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复杂体系。作者对渔业产业链的细致梳理,让我对从捕捞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了解到,原来渔民们的辛勤劳作,只是整个链条的一环,后面还有加工、冷链、分销、零售等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运作。书中关于渔业经济的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的讨论,也让我深有感触。比如,突发的气候变化、疾病爆发、市场波动等,都可能对渔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冲击。作者提出的应对策略,既有宏观的政策层面,也有微观的经营管理层面,非常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渔业经济是一个既需要仰望星空(对未来趋势的预测和规划),又需要脚踏实地(解决实际生产和经营中的问题)的复杂领域。

评分

我带着一种探索未知的心态翻开了《渔业经济概论》,原本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没想到它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书中对全球渔业发展趋势的分析,让我大开眼界。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呈现一些枯燥的图表,而是将历史、环境、科技、政治等多种因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渔业发展画卷。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可持续渔业发展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详细阐述了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他提出的各种解决方案,比如配额制度、休渔期、禁渔区等,都经过了严谨的论证,并辅以大量的实际案例。读到这些内容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反思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深远影响,以及我们作为个体,应该如何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书中关于渔业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策略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渔业经济的活力和潜力。它让我意识到,渔业并非是传统观念中那样落后的产业,而是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

评分

这本《渔业经济概论》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意外的惊喜。我一直以为经济类书籍都枯燥乏味,充斥着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渔业经济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开篇就描绘的那幅画面:清晨,渔民们驾着小船驶向茫茫大海,空气中弥漫着咸湿的海风和鱼腥味。从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吸引了。书中并没有简单罗列数据,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了渔业经济背后的人情冷暖,以及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我了解到,原来我们餐桌上的鱼虾,背后有着如此复杂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体系。作者对不同渔业模式的介绍,比如捕捞渔业、养殖渔业,以及它们各自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分析得鞭辟入里。读完后,我不仅对渔业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对经济学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其他领域。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有感染力,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仿佛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分享他的见闻和智慧。

评分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渔业是一个远离我生活的领域,但《渔业经济概论》却以一种非常亲切的方式,将我拉近了它。作者在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渔业经济特点的比较分析,让我看到了世界各地的渔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我了解到,有些国家依靠发达的远洋捕捞技术,成为全球重要的渔业产品供应国;有些国家则侧重于精细化的水产养殖,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这些对比让我对渔业经济的全球化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渔业政策和法规的解读,也让我明白,政府的导向和规范在渔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环境保护到食品安全,从贸易协定到补贴政策,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经济学的智慧和博弈。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逻辑清晰,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够轻松地理解其中的核心概念。它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向导,带领我在渔业经济的海洋中航行。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渔业”本身,而是通过渔业这个窗口,展现了更广阔的经济图景。我从书中看到的,不仅仅是鱼类、虾蟹的捕捞和养殖,更看到了背后的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资源约束、环境影响以及全球化趋势。作者对渔业经济的宏观分析,比如对GDP贡献、就业率、贸易额等方面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渔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同时,他对微观经济理论在渔业中的应用,如成本效益分析、供需模型、价格形成机制等,也为我提供了理解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前沿的经济学概念,比如蓝色经济、生态补偿等,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渔业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创新空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对渔业经济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运作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它让我明白,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学的规律和智慧的支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