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公度,王颖霞 著
图书标签:
  • 元素周期表
  • 化学
  • 元素
  • 科普
  • 学习
  • 教育
  • 科学
  • 知识
  • 教材
  • 化学元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4284
版次:2
商品编码:1231430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64
字数:1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读者对象为中学生、大学生,以及相关的教师与科研工作者。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2版充了元素周期表中2016年IUPAC新公布的4个元素的名称及符号,对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标准原子量根据IUPAC新公布的数据进行了全面更新。同时也详细介绍了原子量、标准原子量和常规原子量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对元素知识集萃部分进行了全面修订与更新。在“讨论与思考”部分,增加了原子量测定的进展,“元素之zui”问答,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与感悟元素知识。 元素知识集萃图书中各族元素的信息介绍也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完善。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两方面的内容,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本书中,并独立成册。
元素周期表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展示,同时内容更加丰富,加深了对周期表的认识与解读;元素知识部分按照元素周期表的分类规律,以族为单位,把性质或结构相似的一类物质统一介绍其相似性和共性的部分,对于个性部分单独列出,特别是对于一些重要的新的元素性质及用途,本书中给与了特别说明。同时通过元素知识的介绍,结合元素周期表中的图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素知识及规律。各元素知识涉及历史故事、存在情况、基本性质、特性和应用、生物学作用(主要是对人体的作用)、核反应以及某些元素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读者不仅可以学习元素的基本知识,也可以了解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本书读者对象为中学生、大学生,以及相关的教师与科研工作者。

作者简介

周公度,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结构化学专家。长期从事晶体结构测定和结构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主讲结构化学基础课近20年。著作有《结构化学基础》《晶体结构测定》《无机结构化学》《化学词典》《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等。
王颖霞,北京大学化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化学与社会》等教学,研究方向无机固体材料的合成与结构。代表性的工作是依据结构化学的原理设计和合成了一类新型的三方层状钙钛矿化合物在新型分子筛的合成与结构研究中,得到了一种具有二维孔道结构的新型沸石分子筛(RUB-39),该沸石已被国际分子筛协会沸石分子筛结构专业委员会确认为新型骨架,编码为RRO。著作有《化学与社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大学化学》等。

目录

s区第1(1A)族元素氢(Hydrogen)1
s区第1(1A)族元素 碱金属(Alkali metals)3
s区第2(2A)族元素 碱土金属(Alkali earth metals)7
p区第13(3A)族元素 硼族元素(Boron group elements)11
p区第14(4A)族元素 碳族元素(Carbon group elements)14
p区第15(5A)族元素 氮族元素(Nitrogen group elements)18
p区第16(6A)族元素 氧族元素(Oxygen group elements)21
p区第17(7A)族元素 卤素(Halogen elements)24
p区第18(8A)族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Rare gas elements)27
d区第3(3B)族元素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31
d区第4(4B)族元素 钛族元素(Titanium group elements)33
d区第5(5B)族元素 钒族元素(Vanadium group elements)35
d区第6(6B)族元素 铬族元素(Chromium group elements)37
d区第7(7B)族元素 锰族元素(Manganese group elements)39
d区第4周期第8~10(8B)族元素 铁系元素(Iron series elements)41
d区第5、6周期第8~10(8B)族元素 铂系元素(Platinum series elements)43
ds区第11(1B)族元素 货币金属元素(Coinage metal elements)46
ds区第12(2B)族元素锌族元素(Zinc group elements)48
f区第3(3B)族57~71号元素 镧系元素(Lanthanoid elements)50
f区第3(3B)族89~103号元素 锕系元素(Actinoid elements)55
第7周期104~118号元素 超锕系元素(Transactinoid elements)58
讨论和思考60

前言/序言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原子的总称。元素的性质按原子序数递增的次序排列,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组成物质世界的所有元素分周期分族地排列成表,称为元素周期表。人们根据元素在表中所处的周期和族的位置,即可分析推断其性质和相互作用的趋势,获得对该元素的了解和知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一个珍宝。为了加深对各个元素的认识,我们在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小册子,对元素分族加以介绍:涉及历史故事、存在情况、基本性质、特性和应用、生物学作用(主要是对人体的作用)、核反应以及某些元素重要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使读者不仅可以学习元素的基本知识,也可以了解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本书第一版出版后不久,2016年6月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公布了第113、115、117和118号4个人工合成元素的英文名称和符号、命名依据以及这些元素的发现情况与相应的核反应特性,并在当年11月30日核准并发布了其英文名称和元素符号。我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随即启动了中文命名工作,经公众征询、专家论证、两岸沟通,于2017年5月9日发布了新元素的中文名称。至此,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得以完成,预期的118个元素全部对号入座。
为将科学的新进展及时介绍给读者,我们对第一版的“元素周期表”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也借此机会对“元素知识集萃”部分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在介绍元素知识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讨论和思考题,期待读者读过全书,掩卷而思,会有新的感悟和提高。
我们诚挚地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认真细致的工作,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对本书的精美设计和编辑。我们也衷心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厚爱。在修改过程中,我们虽然在内容上进行反复核对,精益求精,但因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疏漏,敬请读者予以指正。

周公度 王颖霞
2018年1月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构思的图书简介,该书名为《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 ---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 简介 欢迎翻开这本全面、深入的化学参考与学习手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自第一版问世以来,我们持续收集、整合并更新了自我们所知世界中所有已知元素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进展。本版不仅是对经典知识的继承,更融入了近些年来化学、材料科学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发现,旨在为专业人士、学生以及对自然界奥秘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个权威而易于理解的知识平台。 核心结构与内容深度 本书以元素周期表这一化学世界的“地图”为核心骨架,将浩瀚的元素知识系统地组织起来。 第一部分:周期表的演进与基础理论 本部分追溯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程,从早期元素分类的尝试到门捷列夫的伟大洞见,再到量子力学对原子结构和周期性规律的精确阐释。我们详细解析了原子结构、电子排布、能级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基础知识来预测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电负性、离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周期性变化。特别地,第二版增设了关于相对论效应对重元素性质影响的专题章节,这对于理解超重元素乃至生命科学中某些关键元素的行为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每种元素的深度剖析 这是本书的主体和精华所在。我们以118种已确认元素为纲,对每一种元素进行了详尽的专题介绍。每种元素的介绍均包含以下关键信息模块: 1. 基本物理化学数据(Updated):包括最新的精确原子量、可靠的熔沸点、密度、晶体结构等。我们特别关注了在极端条件下(如超高压或超低温)的相变研究。 2. 电子结构与价态(Refined):深入探讨其特征电子排布、主要的氧化态及其稳定性,以及在不同化学环境下的配位化学倾向。 3. 地壳丰度与天然来源(Contextualized):详细列举了元素在地球、海洋和大气中的分布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关键矿物和提取方法。对于稀有元素,我们补充了最新的战略资源评估。 4. 同位素与核性质(Comprehensive):收录了稳定和重要的放射性同位素列表,包括半衰期、衰变模式及主要的核反应路径。 5. 关键化合物与应用(Application-Driven):这部分是本版重点强化的内容。我们不仅罗列了经典的无机酸、碱、盐,更聚焦于新兴功能材料中的应用,例如: 稀土元素在高性能磁体、催化剂和激光介质中的突破性应用。 过渡金属在高效储能设备(如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中的最新配位化学设计。 非金属元素(如硅、磷、硫)在有机半导体和生物活性分子构建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部分:元素在自然与科技中的前沿视角 为了超越传统的元素字典功能,本部分提供了宏观和跨学科的视角: 1. 生命元素的基础(Biochemical Focus):专门探讨了构成生命必需的宏量元素(C, H, O, N, P, S)和微量元素(Fe, Cu, Zn, Mo等)在蛋白质、核酸结构和酶催化机制中的不可替代性。本版加入了关于金属酶活性中心结构解析的最新进展。 2. 新兴与超重元素探索(Frontier Research):对原子核物理学前沿——超重元素(如Ogganesson, Tennessine)的合成实验、寿命限制及其理论预测进行了介绍。尽管这些元素尚无法进行常规化学实验,但其研究极大地检验了我们对量子电动力学在强电荷原子核中有效性的理解。 3. 环境化学与元素循环(Sustainability Focus):讨论了重金属污染、稀有金属回收技术(如湿法冶金和离子交换技术)的最新进展,强调元素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 面向读者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是为以下群体量身打造的工具书和学习伙伴: 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及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课堂学习的必备参考书,能快速定位复杂数据和概念。 科研人员与工程师:在进行跨学科项目、新材料开发或过程优化时,可用于快速查阅特定元素的性能基准和新兴应用信息。 中学教师与科普工作者:提供准确、生动且与时俱进的元素知识,是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撑。 所有对自然界基本构成元素及其奥秘感兴趣的读者: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揭示了从微观电子云到宏观工业应用的全景图。 我们相信,凭借其详尽的数据、系统化的结构和对前沿研究的精准捕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将成为您案头不可或缺的化学宝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一场引人入胜的科学探险,让我重新认识了那些构成我们所处世界的最基本单元。从小学接触到元素周期表,总觉得它只是一个枯燥的表格,充满了符号和数字。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信息,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到每一个元素的“家园”。我学会了如何从原子序数、电子排布这些看似复杂的概念中,读懂元素的性格,预测它们的行为。书中对每一种元素的介绍都详略得当,既有其发现的历史、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更有其在现代科技、日常生活中的奇妙应用。比如,了解了锂电池的原理,我才真正明白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和电脑为什么能如此便携。又比如,书中关于稀土元素的详尽描述,让我对现代电子产品和清洁能源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关键的元素,感到无比震撼。这本书的图文并茂也功不可没,那些精美的元素照片和生动的示意图,让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仿佛我真的能触摸到那些微小的粒子,感受到它们之间奇妙的相互作用。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元素的故事”的部分,读起来就像阅读引人入胜的传记,了解了科学家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才将这些未知世界的奥秘揭示出来。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探索精神的赞歌,它点燃了我对化学世界的浓厚兴趣,让我忍不住想继续挖掘下去。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深刻的思考。我一直对“元素”这个概念感到模糊,知道它们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具体是怎样运作的,却知之甚少。《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用一种极其有条理的方式,层层递进地揭示了元素的本质。它从最基础的原子结构讲起,逐步深入到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周期性”的解释,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反映了原子内部电子排布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又直接影响了元素的化学活性和相互作用。书中关于稀有气体稳定性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它们被称为“惰性”气体,以及它们在特定工业应用中的独特价值。此外,我还对书中关于元素的“家族”划分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碱金属的活泼性,卤素的强氧化性,以及过渡金属的多样化表现。这些概念不再是生硬的术语,而是有了鲜活的画面感。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每一章节的过渡都十分自然,让我能够很顺畅地吸收信息。它不仅让我了解了“元素是什么”,更让我理解了“元素如何工作”,以及“元素为何如此”。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让我对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粒子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以一种既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将元素的奥秘娓娓道来。我一直对化学元素感到好奇,但传统的教科书总是显得过于理论化,让人望而却步。而这本书,通过精美的插图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学会了区分不同的原子模型,理解了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分布是多么重要,这直接影响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书中对一些著名元素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比如在宇宙大爆炸初期,氢和氦是如何诞生的,以及为什么地球上的许多重元素都是在恒星的熔炉中形成的。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感到无比震撼。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比如钠在盐里的作用,氯在消毒中的重要性,以及硅在半导体产业中的不可或缺。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我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它教会我如何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宏观的现象,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

评分

读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本“元素百科全书”,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科学充满好奇但基础不扎实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它不仅仅是简单介绍每一个元素,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宏大的框架之下,展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演变规律。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为什么某些元素会排列在一起,它们的电子层结构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化学键合能力,以及这些结构又如何决定了它们在物质世界中的作用。书中关于同位素、放射性元素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了解了原子核的奥秘,以及这些“不稳定的”元素是如何被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医疗领域的,例如核医学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它还触及了许多前沿的科学进展,比如纳米材料、新型合金等,都与特定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息息相关。这些内容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活力和不断发展的趋势。书中的索引和参考文献也十分完善,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某个特定元素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关于物质世界的完整图景,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

评分

我一直认为,科学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能够将枯燥的理论与生动的实践联系起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知识集萃(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是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和“怎么用”。它将那些冰冷的化学符号,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例如,书中详细解析了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清晰地解释了这些性质是如何决定了它们在各种化学反应中的表现。读到关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元素周期表的设计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逻辑。那些排列在不同区域的元素,有着截然不同的“脾气”。书中提供的实例非常丰富,从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到工业生产中的催化剂应用,再到医学领域的药物分子设计,都离不开对元素性质的深刻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元素与生命”的章节印象深刻,了解到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生理过程,都离不开特定元素的参与。它让我意识到,化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基本科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易懂,即使是对化学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浅显的比喻和生动的例子,将复杂的化学原理一一剖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