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词曲类:乐府雅词

四库全书词曲类:乐府雅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曾慥 著
图书标签:
  • 四库全书
  • 词曲
  • 乐府
  • 雅词
  • 古籍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传统文化
  • 珍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91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2737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四库全书词曲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乐府雅词》是一部词总集,选了三十四家八百多首词,另外不知作者姓名的一百多首作为《拾遗》,绍兴十六年编成。《乐府雅词》在宋、元、明各代很少流传,目前所见的本子是明末清初的旧抄本。

内页插图


乐府雅词:承转古今,声情并茂 《乐府雅词》并非是一部孤立的文献,而是中国古代诗歌传统中一道绵延不绝的溪流,是文人情怀与市井风俗交织的结晶。本书汇集了自汉魏乐府至宋元词曲的精华,展现了文学体裁从“诗”向“词”和“曲”过渡演变的生动历程,更折射出不同时代社会风貌、审美趣味以及文人心灵的律动。 历史溯源:从宫廷到街巷的生命力 乐府,顾名思义,源于汉代设立的乐府机构,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整理宫廷宴乐之辞。初期的乐府诗,以其质朴的语言、现实的题材,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如《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歌,《陌上桑》的自信自画像,无不充盈着蓬勃的生命力。它们既是史诗,也是歌谣,更是老百姓口中的故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乐府的音乐性逐渐弱化,但其现实主义精神和叙事性却被后来的文人继承和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更加趋向个人化和抒情化,乐府的某些创作手法被融入到文人诗歌之中。而真正意义上与本书主题紧密相连的,是隋唐以来的“词”。 词,作为一种新的诗体,最初是配合音乐演唱的歌词,因此其形式更加自由,句式长短不一,更便于表达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从“花间派”的婉约绮丽,到苏轼的豪放旷达,再到李清照的凄婉哀愁,词的演变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文人情感光谱的全部。它既继承了乐府诗的抒情传统,又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革新,使其成为表达个人情志的绝佳载体。 而“曲”则是在词的基础上,更加贴近民间生活,更加注重说唱性和情节性。元杂剧中的曲词,以及明清时期的散曲,都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它们语言通俗,情节跌宕,情感浓烈,成为了当时市民阶层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乐府雅词》所收录的,正是这条从乐府民歌出发,经过文人词逐渐发展,最终延展至曲,集抒情、叙事、咏物、写景、感时、伤别等丰富内容于一体的文学谱系。它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更是声音的余响,是情感的凝结,是历史的回声。 内容精粹: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 本书的编选,力求展现“乐府雅词”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汉魏乐府: 那些质朴无华的歌谣,如《上邪》中对爱情的坚定承诺,《行路难》的沉郁顿挫,无不透露出那个时代人民的真实生活与朴素情感。它们是理解中国诗歌源头的重要窗口,也是理解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生动写照。 唐五代词: 这个时期是词的第一个高峰。李白的《忆秦娥》意境雄浑,杜牧的《泊秦淮》寓感于景,温庭筠的《菩萨蛮》描摹闺情,韦庄的《菩萨蛮》寄托故国之思。尤其是“花间派”的词,以其细腻的笔触、香艳的意象,描绘了大量女性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偏好。 宋词: 宋词是中国词史上的巅峰,风格流派纷呈,大家辈出。 婉约派: 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柳永以其铺陈叙事、长调慢词,深刻描绘了都市生活与市民情感,他的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李清照则将女性的细腻情感推向极致,她的词,如《声声慢》、《一剪梅》,字字泣血,句句含泪,成为千古绝唱,展现了闺阁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以及国破家亡时的深沉哀痛。 豪放派: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苏轼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气势磅礴,意境宏大,将词的抒情空间拓展到宇宙人生的高度。辛弃疾更是将爱国热情融入词中,他的词,如《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慷慨激昂,金戈铁马,将词的政治功能和英雄气概发挥得淋漓尽致。 其他风格: 还有以晏殊、欧阳修、周邦彦等为代表的词人,他们或以清丽典雅见长,或以精工炼字著称,共同丰富了宋词的艺术宝库。 元曲: 元曲在宋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口语化和通俗化,尤其是在戏剧表演中,其唱词(曲)具有强大的表现力。虽然本书侧重于“词”,但也会收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体现“词曲”之间联系的优秀作品,它们以其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流畅的唱腔,展现了元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不同阶层人物的喜怒哀乐。 艺术特色:声与情的完美融合 “乐府雅词”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至今仍打动人心,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音乐性: 词最初是用来唱歌的,因此其音韵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本书收录的作品,都具有优美的声律,平仄协调,押韵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听到千古的旋律在回荡。不同词牌的字数、句式不同,也造就了其不同的音乐色彩,或低沉婉转,或高亢激昂。 情感的深度与广度: 从男女情爱到家国情怀,从个人际遇到人生哲思,从自然景物描摹到社会现实批判,乐府雅词涵盖了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方方面面。作者们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浓缩于短短的篇章之中,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意象的精妙运用: 无论是“落花”、“残月”,还是“杨柳”、“梅花”,这些经典的意象在乐府雅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寄托情思的绝佳载体。词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摹,巧妙地传达出内心的情感波动,使得作品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语言的锤炼与创新: 尽管创作年代不同,但这些作品在语言运用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或用典雅的词汇,或取鲜活的口语,总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词的创作,尤其是在语言的“炼”字上下功夫,力求字字珠玑,句句传神。 阅读价值: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阅读《乐府雅词》,不仅仅是鉴赏文学作品,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乐府雅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精神特质。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味人生的悲欢离合: 词曲中的情感,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是离愁还是相思,都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情感的共鸣,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获得情感的慰藉和升华。 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这些作品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之作,其艺术手法、语言技巧都堪称典范。通过阅读和品味,可以极大地提升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力。 了解历史社会风貌: 诗词是时代的镜子,乐府雅词更是如此。它们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政治变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 《乐府雅词》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它承载着历史的重量,蕴含着艺术的光辉,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获得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文人心灵深处,通往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乐府雅词》的体量,对于任何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不是指印刷的重量,而是指其内容密度和精神消耗程度。它不是那种可以随手翻几页便合上的书。每一首词,尤其是那些篇幅较长的,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细节和转折。我尝试着在不同的心情下阅读同一首词,发现每次的理解都略有不同,这恰恰证明了其内在的深度。但是,这种深度也意味着极高的阅读门槛。它要求读者不仅要熟悉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当时的音乐体制也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真正体会到“曲”与“词”结合时的韵律美感。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我更偏爱那种即便脱离了时代背景,其情感内核依然能穿透时空直击人心的作品,而这本书里的很多作品,似乎需要一把“历史的钥匙”才能完全开启其魅力之门。

评分

这套《四库全书》的词曲类卷帙浩繁,光是捧着那厚厚的典籍,就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我手头这本《乐府雅词》,自然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尽管我满心期待能从中寻得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佳作,但坦白说,这次的阅读体验,用“复杂”二字来形容最为贴切。我本以为能沉浸在宋词的婉约与豪放之间,细细品味那些描摹山川景物、抒发人生感慨的千古绝唱。但实际翻阅下来,发现其收录的作品,更偏向于一种典雅、考究的风格,其中不少篇目,对于不常接触传统文学的读者来说,上手难度颇高。它更像是一部学术性的整理而非大众化的赏析集,对于希望轻松领略宋词之美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需要极大的耐心去逐字逐句地揣摩其背后的典故与意境。它更像是放在书架上,用以彰显主人学养的镇宅之宝,而非时常翻阅的伴读书籍。

评分

总体来说,我将这本《乐府雅词》视为一种“珍藏品”而非“伴读品”。它的价值在于其文献性、其对特定时期词乐发展的完整记录,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正统性。从装帧到选目,无不透露着庄重与权威。但如果以一个追求愉悦阅读体验的普通读者的标准来衡量,它显得过于严肃和内敛了。它像是一位学富五车的长者,在你面前娓娓道来他所知道的一切,但语速和词汇深度,常常让你跟不上他的思绪,只能偶尔捕捉到只言片语的精妙。它更适合在进行专业研究时作为参考,而非在闲暇时放松身心,感受文学之美的读物。我期待的是一场与古人灵魂的对话,但得到的,更像是一份需要认真解读的官方档案。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最大的遗憾是,这本书的选篇似乎更倾向于那些在文人圈中流传甚广、但未必是大众最耳熟能详的作品。阅读过程中,我总是在寻找那些在影视剧或流行文化中出现过的、能立刻引发共鸣的词句,但这本书提供的更多是“高冷”的艺术品,它们的美丽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亲近性却远不如预期。这就好比走进一座顶级博物馆,展出的都是大师的真迹,但你恰恰想找寻一幅能与自己日常心境产生即时连接的作品,却遍寻不获。它的学术价值无可厚非,但作为一本面向更广阔读者的“词选”,它似乎少了一点“烟火气”,多了一份高高在上的疏离感。我希望阅读能带来的是心灵的慰藉,而非又一次的知识挑战。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乐府雅词》,最大的感受便是它那种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装帧和排版,无疑是遵照古籍的样式,这本身就给阅读增添了一种仪式感,让人不敢有丝毫的轻慢。我原本对“乐府”二字抱持着极高的兴趣,期待看到那些从民间采集、经过文人润色的、带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歌辞。然而,书中所呈现的词作,在遣词造句上,更侧重于对格律的严谨把持和意象的精雕细琢,少了些许原生态的生命力,多了些许文人之间的唱和与较量。这种精妙,固然是文学发展的高级阶段的体现,但也使得那些平实、直白的真挚情感,被一层层华丽的辞藻所包裹,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剥茧抽丝”。我花了大量时间去对照注释,试图理解某些生僻的词汇和典故,这过程与其说是享受阅读,不如说是进行一场艰辛的文化考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