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第一册-第六册)/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戏曲史料汇20-25 套装共6册)》是晚清光绪八年至民国二十一年总共五十年间北京演出的戏剧资料汇编,总共有6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是《戏簿》,汇录了清朝最后三十年北京几十个戏班演出的九百多个剧目,后编是根据1907年至1932年的北京各戏班戏单整理而成的。
作者简介
周明泰(一八九六-一九九四),字志辅,别号几礼居主人,安徽至德县(今东至)人。酷爱戏曲,专门从事中国戏曲史研究。他熟悉梨园掌故,广泛搜集戏曲史图籍,并常与著名京剧演员交往。后移居上海、香港等地,闭门着述。着有几礼居戏曲丛书几礼居随笔读曲类稿枕流答问等,后将所藏珍贵戏曲史料及唱片捐赠国家。
内页插图
目录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 第一册》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 第二册》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 第三册》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 第四册》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 第五册》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 第六册》
前言/序言
戏曲,是我国在世界艺坛上独树一帜的综合性艺术。如果从金元时期戏曲趋于成熟的阶段算起,历经明清两代,到晚清民国时期,它已经走遇了近七百年的道路,发挥过重大的社会影响。
戏曲,包括杂剧、传奇乃至花部小戏等体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形式,不断地变化融合,也经历过好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进入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我国历史和社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戏曲进人了非常独特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文化和研究中国戏曲史而言,这是具有特别意义并且非常值得注意的历史时期。
我国戏曲,元代以杂剧为主流,明清两代,剧坛以传奇为主,也兼演杂剧。但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朝廷经常在为皇帝、皇太后祝寿的全国性节日,引进各种地方戏班,进入北京会演。以此为契机,徽班以其精彩的表演和它易于为群众接受的特质,在京城落地生根,影响日益扩大。它融合了其他唱腔,形成了后来被称为‘京剧’的新剧种。这时候,各处的地方戏,风起云涌。至于曾在舞台上流行的杂剧、传奇,即使在某些方面结合时代的潮流,有所革新,但终究敌不过以徽班为代表的清新、活跃、更接地气的地方戏。愈到后来,属于‘雅部’的杂剧、传奇,渐渐无人问津,走向衰落。从此,‘花部’终于战胜了‘雅部’,中国的剧坛,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化。从晚清到民国,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西方各种思潮包括文艺思潮,也陆续涌入古老的天朝。我国戏曲领域,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相联系,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相适应,也出现了深刻的改良活动。以京剧为例,剧坛上呈现出与元明清三代不同的面貌和特点。
从金元以至明清,我国戏曲经过长期的创造、沉淀,在剧本创作上,特别在唱、做、念、打等表演技巧方面,都在不断地完善。乾嘉以来,商业兴旺,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一带,市场繁荣,观众日多,审美要求也日益提高。加以宫廷的大力提倡,各个地方戏种有了交流借鉴、互相影响、共同提高的机会。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特别在表演艺术方面,日臻成熟,达到了中国戏曲史上的高峰。那时候,戏班众多,名角迭出。咸丰、道光年间,京师出现以演老生见长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这三杰,被称为'三鼎甲'。后来又出现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三位杰出的老生演员,被称为‘后三鼎甲弋他们的做派唱工,或如黄钟大吕,慷慨沉雄;或如雁啸长空,悲凉苍劲。他们风格各异,而其共同之点:品行端正,敬业不懈,严肃地对待艺术创造。因此,他们被艺术界公认为偶像,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尊敬。
到民国初年,观众喜爱老生的热忱,逐渐转换为对旦角的追捧。当时京剧涌现出四大男旦。梅兰芳以俊美的容姿,唱、做、念、打已达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让观众如痴如醉。程砚秋擅演悲剧,以青衣应工,幽韵哀情,如泣如诉,唱到剧中的凄楚之处,让观者感同身受。荀慧生则表情多变,做派风流活泼,有第一花旦的美誉。尚小云嗓音圆亮高朗,在串演女性角色中透露着英勃之气,他尤擅演刀马旦,在旦角中自成一派。那时候,梅、程、苟、尚红透了中国剧坛。
可以说,清末民初,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高潮时期,尤其是在表演技巧方面,更是发展到艺术的顶峰。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第一册-第六册)/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戏曲史料汇20-25 套装共6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第一册-第六册)/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戏曲史料汇20-25 套装共6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材(第一册-第六册)/近代散佚戏曲文献集成·戏曲史料汇20-25 套装共6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