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技巧每日练习》是一套富有针对性的钢琴辅助教材,目的是帮助钢琴学生增强基本功训练,同时对钢琴演奏中常见的技巧提供专门练习。本套丛书分为初级、中级、**篇三册,每一级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重点和难度要求,每册都包含有“音阶、琶音、和弦及五指练习”四大类型的练习,能够满足不同程度和年龄段学生的需要。本书是中级篇,在注重学生手指能力训练的同时,设计了力度、触键等变化练习,从而避免了传统练习中的单一性和机械性。编者为每一类练习都提供了练习要点和练习方法,以方便教师教学和自学者练习。
**部分 音阶与琶音
音阶
一、练习指导与方法
(一)练习指导
(二)练习方法
1.均匀练习 2.连奏练习 3.断奏练习 4.左、右手不同触键练习 5.快速练习 6.力度练习 7.左、右手不同力度练习 8.节奏练习
二、各大小调音阶练习(反向)
1.C大调、a小调
2.G大调、e小调
3.D大调、b小调
4.A大调、升f小调
5.E大调、升e小调
6.B大调、升g小调
7.F大调、d小调
8.降B大调、g小调
9.降E大调、c小调
10.降A大调、f小调
11.降D大调、降b小调
12.降G大调、降e小调(升F大调、升d小调)
琶音
一、练习指导与方法
(一)练习指导
(二)练习方法
1.均匀练习 2.连奏练习 3.断奏练习 4.左、右手不同触键练习 5.快速练习 6.力度练习 7.左、右手不同力度练习 8.节奏练习
二、各大小调主三和弦琶音练习(反向)
1.C大调、a小调
2.G大调、e小调
3.D大调、b小调
4.A大调、升f小调
5.E大调、升c小调
6.B大调、升g小调
7.F大调、d小调
8.降B大调、g小调
9.降E大调、c小调
10.降A大调、f小调
11.降D大调、降b小调
12.降G大调、降e小调(升F大调、升d小调)
三、各大小调属、减七和弦琶音练习(同向)
1.C大调、a小调
2.G大调、e小调
3.D大调、b小调
4.A大调、升f小调
5.E大调、升c小调
6.B大调、升g小调
7.F大调、d小调
8.降B大调、g小调
9.降E大调、c小调
10.降A大调、f小调
11.降D大调、降b小调
12.降G大调、降e小调(升F大调、升d小调)
第二部分 和弦与五指练习
和弦
一、练习要点
1.手的动作2.手的准备3.指法
二、各大小调和弦练习
1.C大调、a小调
2.G大调、e小调
3.D大调、b小调
4.A大调、升f小调
5.E大调、升c小调
6.B大调、升g小调
7.F大调、d小调
8.降B大调、g小调
9.降E大调、c小调
10.降A大调、f小调
11.降D大调、降b小调
12.降G大调、降e小调
五指练习
一、主和弦分解短琶音(一)(练习1—练习12)
★练习要点
1.耳朵2.手掌3.手腕4.大臂
二、主和弦分解短琶音(二)(练习13—练习24)
三、属七和弦位置练习(练习25—练习84)
★练习要点
1.指尖2.下键3.速度4.连接弹奏
(一)保留l指练习
(二)保留2指练习
(三)保留3指练习
(四)保留4指练习
(五)保留5指练习
四、减七和弦位置练习(练习85—练习144)
(一)保留l指练习
(二)保留2指练习
(三)保留3指练习
(四)保留4指练习
(五)保留5指练习
五、属七和弦短琶音(练习145—练习156)
六、减七和弦短琶音(练习157一练习168)
七、密集的属七和弦短琶音(练习169)
八、密集的减七和弦短琶音连接(练习170)
九、反向属七和弦短琶音(练习171)
十、反向减七和弦短琶音(练习172)
十一、反向减七和弦短琶音与属七和弦短琶音(练习173)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字体,透露出一种专业又不失优雅的气质,一看就知道里面收录的内容绝非等闲之辈。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严谨的排版深深吸引住了。虽然我目前的演奏水平还在摸索阶段,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得让人感到安心。它似乎非常注重基础的扎实性,从最基本的指法训练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者进入更复杂的技巧领域。我特别欣赏它在每个章节开头都会有一段简短而精辟的文字说明,不是那种空洞的口号,而是直击要害的练习指导,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练,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持续钻研下去的动力。而且,纸张的质量也非常好,翻页时不会有廉价的摩擦声,墨迹清晰,即便是长时间在灯光下练习,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可以说,从硬件配置上,它就为一次愉快的学习体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值得放在钢琴边,时常翻阅的“工具书”,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纪念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便于携带性也值得称赞。我经常需要带着教材去上课或者在咖啡馆练习,一本厚重且容易散页的书是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但这本教材的装订方式非常坚固,即使我频繁地将它翻到180度平铺在琴架上,书脊也没有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更重要的是,它的开本适中,不会像一些全开的乐谱那样占据太大的空间,携带起来非常方便,这对于保证练习的连贯性来说,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优点。另外,教材中涉及到的某些复杂指型练习,如果只有黑白印刷,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乏味,但这本书在关键的“手位转换”部分,采用了稍微加深的阴影或略微不同的字体粗细来强调关键的支撑点和发力方向,这种微妙的视觉引导,在快速阅读和理解练习要求时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它充分考虑了学习者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体现了出版方对演奏者体验的重视。
评分我必须提及一下这本书的“内在节奏感”设计。很多练习册仅仅关注手指的物理活动,忽略了音乐内在的律动。然而,这本教材似乎在每一个练习的设计中都融入了对“节拍呼吸”的深刻理解。它不只是让你机械地跑手指,而是让你去“听”你正在演奏的线条。比如,在进行一些对称性的指法转换练习时,作者通过标注不同的重音层次和时值的细微变化,引导我们去体会旋律的走向,而不是把它们变成枯燥的音阶爬楼梯。我发现,当我开始关注这些“音乐性”的标记时,我的大脑和手指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顺畅自然,手指仿佛不再是独立作战,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去“歌唱”。这对于提升中级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卡在技术瓶颈,并不是因为手指跑不快,而是因为大脑对音乐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这本书成功地将技术训练与音乐感知进行了深度融合,让枯燥的练习变得充满思考的乐趣。
评分从我个人的学习曲线来看,这本书提供的难度梯度设置得极为精妙,这也是我决定给予其高度评价的关键原因。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在前期铺垫过多,让人感觉进展缓慢;也不像另一些教材那样,上来就给你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让人心生挫败感。它的提升是螺旋式上升的,你总能在完成一个阶段的训练后,感觉到自己的技术“维度”被拓宽了一个角度。比如,在同一组音阶练习中,它会先要求你用均匀的速度弹奏,接着要求你进行严格的“渐快渐慢”的训练,最后才要求你加入复杂的跨越和装饰音。这种层层递进的训练模式,确保了每一个新加入的挑战都是建立在已经巩固的基础之上的。这让我避免了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清晰度的老毛病。我甚至发现,长期坚持书中某些关于手指独立性的练习,不仅对钢琴演奏有益,连我日常打字的速度和准确性都有所提高,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副作用”!这本书,确实是中级阶段钢琴学习者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拿到这本教材后,我立刻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不同演奏流派的兼容性考量。我一直对巴洛克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的触键方式有不同的理解困惑,而这本书在讲解基础练习时,似乎巧妙地兼顾了这两种风格对指尖力量和速度的不同要求。例如,在某几个特定的练习段落中,它对指尖的站位和手腕的放松程度的描述,精确到了毫米级的微调建议,这种细腻程度让我这个自学者受益匪浅。我过去常常因为不理解“均匀性”的真正含义而苦恼,总是在快速跑动中出现“打滑”或“黏滞感”。但这本书通过图示和文字的结合,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肌肉的协同作用来保持音符之间的绝对平衡,这比单纯地跟着录音模仿要有效得多。我尝试着按照它给出的节奏变化进行练习,仅仅两天时间,之前困扰我已久的几个难点段落,清晰度和流畅度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这已经超出了我最初对一本“技巧练习册”的期待,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我耳边亲自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