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農學概論》是專門為高等農業院校本科非農學專業學生編寫的一本有關農業的入門性教科書。
《農學概論》共分為10章,在介紹農業的起源與發展階段、農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農業生態係統等的基礎上,全麵係統地介紹瞭有關農學學科方麵,諸如作物生長發育規律、作物栽培理論基礎及栽培生産技術、作物育種與種子生産技術、種植製度、農田土壤管理、農田防護及作物生産現代化等相關基本理論和知識,旨在使學生對農學及農業生産技術等有一個較為全麵係統的認識和瞭解。
《農學概論》涉及的領域較廣,適閤高等農業院校植物保護、生物技術、農林經濟管理、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農業資源與環境等涉農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供相關專業研究生和農業技術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農業的起源與曆史
第二節 農業發展現狀、特點及趨勢
第三節 農學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
第一節 農業資源的概念及閤理利用
第二節 新疆農業資源狀況及開發潛力
第三節 農業區劃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農業生産及農業生態係統
第一節 農業生産的實質和特點
第二節 農業結構
第三節 農業生態係統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農作物栽培理論基礎
第一節 作物及其生産概論
第二節 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産量形成
第三節 作物品質及其形成
第四節 作物生産與環境條件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主要農作物栽培技術
第一節 小麥栽培技術
第二節 玉米栽培技術
第三節 棉花栽培技術
第四節 水稻栽培技術
第五節 甜菜、油菜栽培技術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農作物育種與種子生産技術
第一節 品種與農業生産
第二節 作物育種的理論基礎與方法
第三節 種子生産技術
第四節 種子加工與檢驗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農田種植製度
第一節 作物布局
第二節 種植模式
第三節 作物輪作與連作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農田土壤管理
第一節 土壤耕作
第二節 土壤培肥
第三節 農田灌溉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農田防護
第一節 防水蝕
第二節 防風蝕
第三節 防汙染
第四節 農田草害及防除
第五節 植物病蟲鼠害防治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作物生産現代化
第一節 作物生産現代化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 作物生産機械化
第三節 作物生産設施化
第四節 作物生産智能化
第五節 作物生産標準化
第六節 作物生産安全化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農學概論》:
二、農業區劃的基本理論
農業區劃的基本理論包括自然地域分異規律、勞動地域分工理論、農業資源經濟理論、農業資源配置理論、農業資源經濟理論等。
(一)自然地域分異規律
農業生産所依賴的自然條件或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狀態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布是不一樣的,由此使農業生産存在著強烈的地域性。而農業生産所依賴的自然條件的地域性差異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這一規律稱之為自然地域分異規律。自然地域分異規律從其形成原因和錶現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地帶性差異和非地帶性差異。
地帶性差異主要錶現為熱量、水分等自然條件大緻沿緯度或經度的方嚮呈有規律的地帶性變化,即緯度地帶性差異和經度地帶性差異。其中緯度地帶性差異是指由於太陽高度角隨緯度變化所引起的熱量沿緯度方嚮發生有規律的變化。中國從南嚮北沿緯度方嚮,積溫越來越少,依次分為赤道帶、中熱帶、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由於熱量的地帶性差異,使得受熱量影響的土壤、植被、農業生産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現有規律的變化,從而形成動植物種類、生長期、栽培和飼養方式、耕作方法與熟製、生産率與經濟效益等的地域差異。經度地帶性差異,又稱海陸地帶性差異,是指由於陸地離海洋的遠近以及由此産生的海陸相互作用,導緻齣現降水量由東到西沿經度方嚮有規律的遞變。中國大陸從東南到西北,降水量逐漸減少。根據《中國綜閤自然區劃>(1980年),以降水量和乾燥度將我國分為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區、乾旱區四個區。濕潤區主要為長江以南的地區,半濕潤區為長江以北的東北、華北、江淮以及部分西南地區,半乾旱區主要分布在西北以及東北西部地區,新疆、內濛古、甘肅的一些地方為主要的乾旱區。這種水分條件的經度地帶性差異規律是引起動植物種類、灌溉方式、種植製度、生産力等地域性差異的另一重要因素,並且最終影響到農業生産經濟效益的區間差異。
非地帶性差異又稱垂直性差異。由於海拔高度及地形的不同,打破瞭原有的地帶性差異,引起光、熱、水資源的重新分配,錶現齣熱量、水分沿海拔高度的變化呈現齣有規律的變化。一般隨海拔高度的升高,氣溫降低,而雨量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到瞭一定高度之後,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少。這種熱量與水分的垂直性差異是形成山地立體利用的自然基礎,其對農作物、林木、牲畜種類的立體分布、耕作製度、經濟效益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地形坡度、水文地質、成土母質等非地帶性成土因素的影響,還形成瞭許多非地帶性土壤,加上小氣候的影響,常對農、林、牧生産以及農業的適宜性、生物多樣性造成不同的影響。
以上自然地域分異的存在與作用是農業必須因地製宜的根本原因,也是農業區劃的一個重要客觀依據。隻有遵循自然地域分異規律、因地製宜地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從事農業生産,纔可能使農業生産順利進行並獲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但必須指齣的是,強調按照自然地域分異規律的要求進行農業生産,並不意味著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對自然條件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水平與生産力水平的提高,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大提高,甚至可以突破某些自然條件的限製。不過人類駕馭自然的能力和科學發展的水平在一定時期內總是有限的,而且隻有在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後,纔能正確地把不利的自然條件轉化為有利的條件。因此,任何時候隻要自然條件存在地域差異,農業生産就必須以自然地域分異規律為依據,這樣農業生産纔可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同時,在研究農業地域分異規律時,不應忽視社會經濟因素地域差異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雖然這種差異變動大而快,不像自然地域差異那樣有規律可循,但它同自然環境因素的地域差異是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的。隻有在研究自然地域分異規律的同時,加強社會經濟因素地域差異的研究,纔能使分類劃區更科學。
(二)勞動地域分工理論
隨著生産力的發展,社會勞動分工越來越細,有産業上的分工、産業內部的分工和企業內部的分工,但無論哪一種形式的社會勞動分工都必須立足於特定的地區進行生産,從而形成瞭勞動地域分工。勞動地域分工的理論基礎是比較利益原理即比較成本學說。這一理論是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原則在地域分工上的應用。通過地區專業化,閤理布局,充分發揮各地區的優勢,使各種農産品安排到生産條件最適宜和較適宜的地區,從而達到最少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産齣。
(三)農業資源經濟理論
農業資源的閤理配閤與利用是農業資源經濟理論的核心。農業自然資源的整體性特點要求人們在開發利用時,必須重視各項資源之間的閤理配閤,纔能發揮資源整體的最大功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因此,農業區劃工作在利用農業自然資源生産多種産品或投嚮多個生産項目時,必須正確處理各生産項目資源的相互配閤關係。在確定區域農業資源開發利用方嚮與重點項目時,應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前提下,從提高區域綜閤生産力水平著眼,妥善解決各生産項目爭用各生産要素的矛盾,盡可能綜閤開發,綜閤利用,以發揮生産項目之間的互補功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與經濟效益。
……
前言/序言
《農學概論》是為高等農業院校本科非農學專業學生編寫的一本有關農業的教科書,反映農業的整體與概貌,是概論而非專論。本書從宏觀的角度全麵係統地介紹瞭有關農學學科方麵,諸如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作物與環境、作物生長發育規律、作物栽培生産技術、作物育種、種植製度及現代農業等相關內容,旨在使學生從總體概貌上對農業的起源、農業發展階段、農學及農業生産技術等有一個較為全麵係統的認識和瞭解,並掌握一定的與作物種植方麵相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
本教材由新疆農業大學、塔裏木大學、石河子大學共同編寫。編寫內容力求緊密結閤新疆生産實際,突齣地方特色,針對非農學專業但涉農專業學生的特點,係統、全麵地介紹農業生産的基礎知識和技術,做到詳中有略,重點突齣,從而擴大非農學專業學生的知識麵,為其本專業服務。
本書共10章。徐文修教授具體負責組織本書的編寫工作。編寫人員具體分工是:第一章,萬素梅、徐文修;第二章,劉建國、王傢平;第三章,湯鞦香、李大平;第四章,湯鞦香、唐江華、蘇麗麗;第五章,陳國棟;第六章,郭偉鋒;第七章,徐文修、房彥飛、張娜;第八章,張偉、徐文修;第九章,劉建國、王傢平;第十章,劉建國、張偉。全書由徐文修,唐江華負責統稿。新疆農業大學王芳教授對書稿進行瞭全麵審閱,在此緻以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和錯誤,敬請專傢、讀者提齣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再版時改進。
農學概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