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是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团队严格依据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精心研发而成的。  
 本书共包括5套考前冲刺试卷,其难度、题型、题量、考点分布等都与真题契合。每套试卷都有详细的答案解析,为考生答疑解难。本书意在供考生进行考前的冲刺模拟训练,检验学习成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试卷(初级中学)》共包括5套根据真题研发而成的考前冲刺试卷,每套试卷都有详细的解答。帮助考生模拟训练,巩固知识点。既能实现真题再现,又能进行模拟训练。  
 考前冲刺试卷严格依据真题的题型题量与难易程度编写,包括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等题型。  
 本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发团队根据真题与考试大纲研发而成的,我们真心希望本书能够有效帮助考生进行备考。     
目录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一)(1)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二)(8)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三)(15)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四)(22)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试卷(五)(30)      
精彩书摘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考前冲刺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  
  A.选择透过性B.一定流动性  
  C.小分子物质通过的通道D.大分子物质通过的通道  
  2.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其间期的特点是()。  
  A.细胞没有变化B.染色体隐约可见  
  C.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D.细胞内进行着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3.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在同化作用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需要光B.是否需要H2O  
  C.能否将有机物转化成所需的物质D.能否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4.H7N9型禽流感是由H7N9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该病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隔离治疗、观察,这种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B.H7N9型禽流感患者是该病的病原体  
  C.体内有乙肝抗体的人,不会患该传染病  
  D.接种H7N9型禽流感疫苗可预防该病,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5.根据图1结构可以判断,该植物属于()。  
  图1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裸子植物  
  6.下列动物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对应不正确的是()。  
  A.蚯蚓——体壁B.鲫鱼——鳃  
  C.家鸽——肺和气囊D.家兔——肺  
  7.动物的生命活动除受神经的调节外,还受到激素的调节。在饲养正常蝌蚪的水中,投入某种激素,蝌蚪会提前发育成蛙,但蛙只有苍蝇大小。这种激素应为()。  
  A.生长激素B.性激素  
  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C.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9.人们在种植黄瓜、豆角等蔬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生长。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防止植物果实受到地面小动物的损害  
  B.保证植物体及其果实外形美观、洁净  
  C.利于实施浇水、施肥、采摘等管理活动  
  D.利于植物充分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10.当血液经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含量发生变化,能正确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11.由于捕猎的原因,在19世纪末北方象海豹的种群已经下降到了20只。其后,由于人工圈养,该种群又回升到超过了30000只。整个过程()。  
  A.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减少了遗传的多样性  
  C.有助于种群进化D.扩大了种群的基因库  
  12.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为提高果酒品质,可加入人工培养的青霉菌  
  B.腐乳卤汤中酒精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C.乳酸菌是好氧细菌,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D.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  
  13.植物生活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通过根尖的哪一个结构获得?()  
  A.伸长区B.分生区  
  C.成熟区D.根冠  
  14.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前必须要()。  
  A.先加入NaOH,后加入CuSO4  
  B.先加入CuSO4,后加入NaOH  
  C.将NaOH和CuSO4混合均匀后加入  
  D.以上三项操作均可  
  15.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麦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细胞癌变前后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变化  
  C.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导致其坏死  
  D.细胞衰老过程中,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16.依照生物“进化树”,植物的进化顺序是()。  
  ①原始多细胞藻类②原始单细胞藻类  
  ③原始蕨类植物④原始苔藓植物  
  ⑤原始种子植物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②①D.③④⑤②①  
  17.人体红细胞呈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图2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态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的变化示意图,该图说明的问题是()。  
  图2  
  A.水分容易进出细胞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D.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18.人在呼气时胸部和膈发生的变化是()。  
  ①肋骨向上向外运动②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③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④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⑤胸廓扩大⑥胸廓缩小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④⑤D.②③⑥  
  19.对下列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取材部位是口腔内侧壁  
  B.测种子发芽率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C.徒手切叶横切片须用一块刀片缓慢切割  
  D.燃烧的蜡烛放入萌发的种子瓶中立刻熄灭  
  20.图3是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图3  
  A.①——精子B.②——卵巢  
  C.③——受精卵D.④——分娩  
  21.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时,不属于教学重点的是()。  
  A.细胞B.组织  
  C.器官D.系统  
  22.属于社区课程资源的是()。  
  ①教材②少年宫③动物园  
  ④科研机构⑤学校图书馆⑥学生已有知识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③④⑥D.④⑤⑥  
  23.某教师想研究教学的问题,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他首先要做的是()。  
  A.检索文献B.写出论证报告  
  C.制定课题计划D.分析处理数据  
  24.某版本的教科书中有大量的“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栏目,体现教科书编写特点的一项是()。  
  A.活动设计突出探索性学习  
  B.内容组织突出并再现了科学发展的过程  
  C.评价方式注重多样化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D.知识引入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25.图4所示的选择题的评价层次属于()。  
  图4  
  A.识记B.理解  
  C.应用D.分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6.图5是一个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5  
  (1)该图反映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3分)  
  (2)在示意图表示的结构中,碳元素通过(填生物关系)传递,碳元素以  
  的形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6分)  
  (3)若任何一种生物向它下一营养级的各种生物传递的能量相等,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假如绿色植物固定了3000kJ的能量,猫头鹰同化的能量为kJ;如果鸟类全部死亡,绿色植物固定了3000kJ的能量,猫头鹰同化的能量为kJ。(6分)  
  27.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6分)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的菌落作为候选菌。(6分)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3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8.材料:  
  在“开花和结果”一节课的教学中,某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从花店购买的月季、百合、康乃馨、勿忘我等鲜花,接着又让学生分享各自带来的鲜花的照片,然后教师又使用多媒体展示给大家不同类型花的图片和花展视频,整节课学生处于花的海洋之中,这是一节五彩缤纷的花的展示课。  
  问题:  
  (1)上述材料中,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媒体?(6分)  
  (2)指出该教师媒体运用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14分)  
  29.材料:  
  图6和图7分别为有关细胞的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局部)。  
  问题:  
  (1)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0分)  
  (2)在细胞的学习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什么优点?(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30.设计一张教学挂图,展示骨、关节、骨骼肌的关系。  
  (1)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示你设计的挂图,并标出各结构的名称。(20分)  
  (2)简要说明利用所设计的挂图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10分)    
				
 
				
				
					《2018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考试考前冲刺》  一、 内容概览  本书是为助力广大考生顺利通过2018年度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而精心编撰的备考指南。全书紧密围绕考试大纲,聚焦历年考试热点与难点,旨在为考生提供一套系统、高效、实用的考前冲刺方案。内容涵盖了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知识体系的梳理与巩固,以及与教学能力相关的必备素养和技能的训练。  二、 核心知识模块深度解析  本书在学科知识部分,对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力求为考生构建起稳固的知识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模块:  1.  生命的基础:物质与能量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详细讲解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及其功能,深入探讨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如被动运输(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机制、特点及区别。复习细胞器的具体功能,如线粒体与呼吸作用、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蛋白质加工与运输中的作用,以及液泡在维持细胞形态和物质储存中的角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和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也进行了重点阐述。        生物体的组成: 涵盖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物(水、无机盐)的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强调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以及核酸(DNA和R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关键作用,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 深入解析细胞内的物质代谢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如光合作用)和异化作用(如呼吸作用)。重点阐述光合作用的场所、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影响因素及意义,以及呼吸作用的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场所、过程、能量的释放与利用。同时,也会涉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生命的延续: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 系统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通过典型的遗传图解和遗传图谱来帮助考生理解遗传的实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复习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与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等基本概念。        DNA的结构与复制: 详细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包括脱氧核苷酸的组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以及DNA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的表达: 梳理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包括mRNA的形成、tRNA的作用、核糖体的功能以及密码子的概念。解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根本途径。        变异的类型与原因: 区分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以及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分析变异的发生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遗传的调控与应用: 简要介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在育种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培养考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3.  生命的演化: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生物多样性: 阐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重要意义。重点介绍常见的生物分类单位,以及主要的生物类群(如细菌、真菌、植物、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依据。        生物进化: 梳理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生物化学证据等),讲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驱动力。        生态与环境: 探讨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和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分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  生命活动中的物质与能量        植物的生理活动: 详细讲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关注这些生理活动与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湿度、CO2浓度)之间的关系。        动物的生理活动: 涉及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运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等生命活动。重点理解这些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三、 教学能力训练模块  本书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强化考生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能力。  1.  教学设计能力:        教材分析: 指导考生如何深入理解和把握初中生物教材的特点、结构、内容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学情分析: 教授考生如何分析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设定: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定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突破: 训练考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引导考生设计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环节完整的教学流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练习巩固、小结等。        教学资源选择与利用: 鼓励考生灵活运用教具、图片、多媒体、实验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实施能力:        课堂组织与管理: 传授课堂组织策略,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度,以及处理课堂突发状况的能力。        教学语言与表达: 强调清晰、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以及恰当的板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使用技巧。        互动教学与合作学习: 指导考生如何设计和组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实验教学技能: 训练考生安全、规范地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能力,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讲解、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  3.  教学评价能力:        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介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意义、原则和常用方法,如观察法、提问法、测验法、作品分析法等。        评价工具的设计: 指导考生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练习题、小测验、学业成绩的评估量表等。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训练考生如何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进步。  四、 备考指导与模拟演练  本书不仅提供知识点的梳理和能力的训练,更注重为考生提供科学的备考策略和实战演练。  1.  历年真题解析: 对近几年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真题进行详细的考点分析和解题思路剖析,帮助考生把握命题趋势,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 2.  考前冲刺模拟试卷: 精心设计多套高质量的模拟试卷,紧扣考试大纲和最新考试要求,涵盖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两大部分。试卷难度、题型、分值分布均严格参照国家考试标准,为考生提供一次全真模拟考试体验。 3.  详细答案与解析: 每套模拟试卷均附带详细、准确的答案,并对试题的关键知识点、解题思路、易错点进行了深入解析,帮助考生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所学。 4.  备考策略指导: 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备考建议,如时间管理、考前心态调整、答题技巧等,助力考生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  五、 适用对象  本书适用于参加2018年度初中生物学科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广大考生。  总而言之,《2018初中生物教师资格考试考前冲刺》是一本集知识梳理、能力训练、模拟演练于一体的综合性备考教材。本书力求以详实的内容、科学的方法、实用的指导,全方位提升考生的应试能力,助您成功迈入教师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