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綠色發展研究團隊 著
圖書標籤:
  • 長江經濟帶
  • 綠色發展
  • 區域經濟
  • 環境問題
  • 可持續發展
  • 報告
  • 中國經濟
  • 生態文明
  • 政策研究
  • 流域治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2045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8176
包裝:精裝
開本:小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頁數:260
字數:24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順應國際綠色發展思潮的演進趨勢和發展重點,同時結閤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環境保護實際,製訂和實施瞭一係列綠色發展政策、法規、規劃和方案,綠色發展戰略實現瞭從起步發展到加速推進再到逐步完善的大體曆程。長江經濟帶作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轉型實施新區域開放開發戰略的地帶,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閤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全麵推進的對內對外開放帶,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其相關的規劃、政策和方案的提齣和實施,深化瞭綠色發展的科學內涵與分析框架,對推進我國尤其是大河流域綠色發展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在對綠色發展的科學內涵、基本要義、政策曆程、評價模型與測度方法等重大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構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評估指標體係,進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實證研究,研究報告共10章,分為導論篇(第1章)、評價篇(第2-6章)、專題篇(第7-9)章、結論篇(第10章)。

作者簡介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綠色發展研究團隊是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的重要支撐力量,團隊以資源與環境管理、綠色産業、綠色城鎮、綠色消費與文化、綠色製度等領域為研究重點,多年來在《管理世界》、《人口研究》、《社會學研究》、《中國人口科學》、《中國工業經濟》、《係統工程理論與實踐》、《中國軟科學》、《經濟學動態》等學術期刊發錶論文百餘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十餘項,在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科學齣版社等齣版學術專著數十部,多項研究成果獲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有較強的理論研究功底和較豐富的決策谘詢經驗。

目錄

第一章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政策背景與主要進展/001
  一 我國綠色發展理念的提齣與政策演進/003
  二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目標要求與戰略意義/014
  三 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綠色發展主要進展/020
  主要參考文獻/032
第二章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評價體係及評價方法/033
  一 評價指標體係設計思路/035
  二 評價指標體係及指標解釋/042
  三 主要評價方法和評價過程/049
  主要參考文獻/056
第三章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指數測算結果與評價分析/059
  一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指數綜閤測算與評價分析/061
  二 綠色增長度的測算與分析/064
  三 綠色承載力的測算與分析/069
  四 綠色保障力的測算與分析/074
  五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麵臨的主要問題/079
第四章 長江經濟帶東部區域綠色發展評價/083
  一 東部區域綠色發展總體評價/085
  二 東部區域分省(市)綠色發展評價/089
  三 東部區域綠色發展的主要問題/099
第五章 長江經濟帶中部區域綠色發展評價/103
  一 中部區域綠色發展總體評價/105
  二 中部區域分省綠色發展評價/110
  三 中部區域綠色發展的主要問題/122
第六章 長江經濟帶西部區域綠色發展評價/127
  一 西部區域綠色發展總體評價/129
  二 西部區域分省(市)綠色發展評價/133
  三 西部區域綠色發展的主要問題/148
第七章 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綠色發展研究/153
  一 長江經濟帶城市綠色發展程度分析/155
  二 長江經濟帶城市綠色發展主要挑戰/165
  三 長江經濟帶城市綠色發展實現路徑/171
  主要參考文獻/181
第八章 長江經濟帶産業綠色發展研究/183
  一 長江經濟帶産業綠色發展的基礎與挑戰/185
  二 長江經濟帶産業綠色發展的戰略與路徑/193
  三 推進長江經濟帶産業綠色發展的政策建議/209
第九章 長江經濟帶綠色消費發展研究/213
  一 長江經濟帶綠色消費發展概況/215
  二 長江經濟帶綠色消費麵臨的主要問題/222
  三 長江經濟帶綠色消費發展路徑/225
  四 長江經濟帶綠色消費發展對策/228
  主 要參考文獻/237
第十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239
  一 研究結論/241
  二 研究展望/246
附 錶 評價體係專傢谘詢問捲/248
後 記/251
好的,以下是根據您的要求,撰寫的一份關於《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的詳細圖書簡介。這份簡介將著重於描述報告可能涵蓋的內容、分析框架、核心議題以及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嚴格避免提及“AI生成”或任何與生成過程相關的詞匯。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圖書簡介 區域發展的時代命題與科學擘畫 長江經濟帶,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戰略發展軸綫之一,橫跨廣袤的地理空間,承載著億萬人民的福祉與國傢高質量發展的重任。進入新常態後,如何平衡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成為擺在決策者、研究者和實踐者麵前的時代性考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正是基於這一時代背景,對長江經濟帶在2017年前後的綠色發展現狀、挑戰、潛力與路徑進行的一次係統、深入、多維度的綜閤性研究與評估。 本報告並非簡單的政策匯編或現狀描述,它是一部立足於嚴謹的實證數據和前沿理論構建的區域發展藍皮書,旨在為國傢戰略的有效實施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和決策參考。 核心內容與研究範疇 本報告的研究範圍精準鎖定長江經濟帶的11個省(市),聚焦於“綠色發展”這一核心主題,從宏觀戰略、中觀産業結構、微觀生態環境質量等多個層次展開剖析。 第一部分:戰略框架與發展基礎的重塑 報告首先梳理瞭2017年前後國傢層麵關於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布局與政策演進脈絡。這包括對“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的深入解讀,分析瞭中央政策如何嚮下傳導至地方實踐層麵。 在基礎評估層麵,報告構建瞭一套多維度的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係。該體係超越瞭傳統的經濟增長單一維度,重點納入瞭資源利用效率、環境承載力、生態係統服務價值、綠色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社會公平性等關鍵要素。通過對2016年至2017年前後數據的量化分析,報告描繪瞭長江經濟帶整體以及各省份在綠色轉型過程中的相對位置與發展不平衡性。 第二部分:關鍵領域的深度剖析——挑戰與瓶頸 本報告將大量的篇幅投入到對長江經濟帶在綠色轉型中麵臨的重大挑戰的實證研究中,尤其關注瞭以下幾個關鍵領域: 1. 産業結構的綠色化進程研究: 分析瞭重化工、鋼鐵、煤炭等傳統高耗能、高汙染産業在長江沿綫地區(特彆是中下遊)的存量優化與減量替代情況。報告可能深入探討瞭新動能(如新能源、高端製造、數字經濟)的培育速度與對傳統動能的替代效率。特彆關注瞭落後産能的轉移與“汙染空間外溢”現象的規避成效。 2. 水環境質量的協同治理: 長江的水環境安全是綠色發展的生命綫。報告可能詳細分析瞭“十年禁漁”政策的鋪墊工作、主要支流汙染的治理進度,以及跨省界水汙染聯防聯控機製的有效性。對於飲用水源地的保護措施和水生態修復項目的進展,提供瞭基於數據的審視。 3. 區域生態安全屏障的維護: 研究聚焦於長江上遊的森林覆蓋率變化、重要濕地生態功能的恢復情況,以及生態廊道的連通性問題。報告可能涉及對生態補償機製的運行效率評估,探討如何將生態産品的價值有效納入地方經濟核算體係。 4. 綠色金融與技術創新的驅動力: 綠色發展需要強大的資金和技術支撐。報告評估瞭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金融工具在支持環保項目中的使用情況,並考察瞭區域內科研機構與産業界在綠色技術轉化方麵的協同效率。 第三部分:路徑選擇與區域差異化發展 報告認為,長江經濟帶地域遼闊,發展階段各異,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綠色發展模式。因此,報告著重探討瞭基於區域差異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上遊地區(生態涵養區): 強調生態保護優先,構建生態産品供給基地,發展生態友好型産業,嚴格控製資源開發強度。 中遊地區(承接轉換區): 側重於産業升級和汙染深度治理,構建現代化的綜閤交通運輸體係,提升區域協作水平。 下遊地區(創新引領區): 聚焦於綠色産業的國際競爭力提升,發揮技術輻射帶動作用,探索高標準、精細化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 報告可能還對城鎮化過程中的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如海綿城市、綠色交通體係)的推進情況進行瞭案例分析和效果評估。 報告的價值與意義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是一份具有高度前瞻性和實踐指導意義的綜閤性文獻。它不僅為“十三五”規劃收官階段的綠色發展工作提供瞭權威的年中體檢報告,也為後續年度的政策製定者提供瞭精確的問題導嚮。通過對數據背後的深層邏輯的挖掘,報告清晰地界定瞭長江經濟帶在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進程中所處的關鍵節點,明確瞭未來幾年內亟需解決的結構性矛盾和體製機製障礙,是理解和推動長江經濟帶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確實是一本重量級的著作。我一直對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深感興趣,而長江經濟帶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水道”,其綠色轉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書名來看,它聚焦於2017年這一特定時間節點,這讓我十分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和分析那一年的發展脈絡與挑戰的。一個經濟體的發展,往往伴隨著一係列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因素的交織,而如何在這種復雜性中實現“綠色發展”,無疑是一個充滿挑戰且意義深遠的研究課題。我尤其期待書中是否能夠呈現齣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例如,在一些傳統的重工業發達地區,是如何剋服環境汙染的頑疾,並探索齣可持續的産業升級之路的?又或者,在一些依賴生態資源的地區,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的關係,找到一條可持續的緻富之道?此外,報告中對政策的解讀和建議也同樣令人期待,畢竟,政策的引導對於推動綠色發展至關重要。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相關政策的齣發點、實施效果以及未來可能麵臨的挑戰,並提齣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為區域的綠色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曆程的讀物,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似乎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2017年,中國正處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戰略也在這一年得到瞭前所未有的重視。我猜想,這本書應該會從宏觀的戰略層麵,深入剖析國傢層麵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方麵所做齣的頂層設計和政策部署。這包括但不限於生態保護紅綫劃定、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推進、以及對高耗能、高汙染産業的限製等。更令我期待的是,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量化的數據來支撐其論點,例如,通過對空氣質量、水質、土壤汙染等指標的分析,來評估綠色發展措施的實際成效。同時,我也希望報告能夠關注到長江經濟帶內不同區域之間的發展差異,並探討如何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製定差異化的綠色發展策略。畢竟,長江經濟帶橫跨多個省份,地理條件、資源稟賦、産業結構都存在顯著不同,“一刀切”式的政策顯然難以奏效。書中能否為我們描繪齣一幅清晰的、有層次感的綠色發展圖景,這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區域經濟和環境政策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對我來說具有很強的吸引力。2017年,正是國傢將長江經濟帶定位為“創新驅動、協調發展、綠色增長”的重要增長極的時期,因此,這本書所包含的2017年相關內容,一定能夠反映齣當時發展戰略的核心要義和實踐方嚮。我非常想瞭解,在這一年裏,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是如何被具體實施的。這是否意味著書中會深入分析,如何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有效遏製和治理汙染,保護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我猜測,報告中可能包含瞭對這一時期,長江經濟帶在産業結構調整、能源轉型、汙染治理、生態修復等方麵的具體措施和成效的評估。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如何通過製度創新和科技進步,來破解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所麵臨的瓶頸問題。例如,在推動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方麵,是否有具體的政策引導和案例分析?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描繪齣一幅2017年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動態畫捲,並為未來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啓示,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

我一直對中國的區域發展戰略和環境保護的實踐性研究非常感興趣,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無疑是一本值得深入探究的文獻。2017年,正是國傢層麵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並且強調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關鍵一年。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以怎樣的視角來呈現當年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圖景。是側重於宏觀政策的解讀與分析,還是更聚焦於微觀層麵的實踐與案例?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如何構建長江經濟帶的生態文明體係,包括健全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完善的生態補償機製、以及有效的環境治理體係。此外,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披露一些關於長江經濟帶沿綫城市在綠色發展方麵的具體舉措和成效。例如,某些城市在水汙染治理、大氣汙染防治、生態修復等方麵是如何進行的?又或者,在發展綠色産業、推廣清潔能源、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等方麵,有哪些創新的經驗值得藉鑒?這本書是否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視角,讓我們瞭解2017年長江經濟帶在綠色發展道路上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這將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城鄉發展和環境保護有長期關注的觀察者,《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2017)》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我一直認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並非對立關係,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尤其是在長江經濟帶這樣一個承載著巨大經濟體量和豐富生態資源 L的區域,如何實現兩者之間的和諧統一,是衡量一個地區發展質量的關鍵。2017年,正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傢重要的戰略腹地,其綠色發展無疑承載著重要的使命。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如何界定“綠色發展”的內涵和外延的?它僅僅是指減少汙染排放,還是包含瞭更深層次的生態修復、資源節約、循環經濟以及産業升級等多個維度?報告中是否會涉及如何推動長江經濟帶內的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引導傳統産業嚮綠色、低碳、高附加值方嚮轉型?同時,我也對書中關於創新驅動和科技進步在綠色發展中的作用有所期待。畢竟,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也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引擎。希望書中能夠揭示一些成功的技術應用案例,以及相關的政策激勵措施,為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思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