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简编(上下)》初版于1941、1942年,由延安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原始社会一直写到鸦片战争,着重叙述了中国历代政治、军事成败的根源,社会的经济发展及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文化与艺术生活。从观点、体裁到语言文字,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受到广泛的欢迎。不仅在解放区是各地干部的推荐阅读之书,在重庆《新华日报》连载后,在国统区也广受进步青年的欢迎。1947年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此后遭到查。本书写法上夹叙夹议,文字简洁生动,深入浅出,几经修订再版,累计印数达数百万册。本书开创我国新的通史的著述范式,范文澜展现给读者一幅幅雄浑壮阔、多姿多彩的历史画面。是一部地位崇高又及其重要的中国通史著作,很值得一读。 范文澜 范文澜(1893―1969),字仲云,浙江绍兴人,有名历史学家。1913年进北京大学文预科,次年考入文本科国学门,受业于有名学者黄侃、陈汉章和刘师培。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到达延安,为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1941年为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1950年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长,1951年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著有《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群经概论》、《文心雕龙注》等书,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和很高的声誉。 人民需要统一,更需要和平,秦朝给与的却是残暴的刑罚,严重的徭役,起义和死亡两条道路,很明显地摆在人民眼前了。人民当然不会束手待毙。秦朝废弃宗室贵族专政制(汉以后继承秦制,宗室权位、贵族特权大抵受严格),皇帝一人统率官僚和人民对立,人民攻击对象比较单纯,只要驱散官僚,就能推倒皇帝。所以秦以前,只有贵臣得夺君位,秦以后,平民创立朝代,成为常事。诸侯并列,互相援助或监视,例如燕王哙让位给宠臣子之,孟子劝齐宣王伐燕定乱;庶民夺国,更是保证不允许。统一以后,皇帝孤立,庶民开始武装起义,没有外力干涉摧残,成功较易。战国以前,文化知识被贵族独占;从战国起,士的数量大增,他们不敢独立起义,但以“帝师”“王佐”的资格,帮助革命,却起很大的作用。因为这些缘故,秦朝农民在历目前靠前次大起义了,而且政权落在平民刘邦的手里了。坦白说,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号称“入门级”的通史,但它们要么专业术语过多,把我生生地劝退;要么为了迎合大众,把历史写得过于浅薄,读完像没读一样。而这本《中国通史简编》,恰好避开了这两个极端。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成熟且富有学养,但同时又保持了一种令人舒适的克制。它用词精准,逻辑严密,没有太多花哨的修辞,但这恰恰是其力量所在。在阐释一些复杂的历史概念,例如“中体西用”思想的演变,或者某一哲学流派的核心观点时,作者的解释清晰而富有条理,不含糊其辞,也没有过度简化导致失真。这让我感觉像是在听一位真正懂行的教授在做深度讲解,既保证了学术上的严谨性,又保证了受众的理解度。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扎实的知识框架,是真正可以作为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读物。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这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年代罗列。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历史细节的“点睛之笔”。许多其他史书可能一带而过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在这本“简编”中却得到了精妙的阐述。比如,关于宋代市民阶层兴起的部分,作者引用了一些生动的史料侧写,描绘了当时的市井生活和商业繁荣,让我仿佛能闻到汴京城里的喧嚣和茶香。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巧妙结合的处理方式,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帝王将相名录,而是活生生的人类经验的累积。它成功地在“简”与“全”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同时又避免了为求简洁而牺牲掉历史的丰满度。这种“见微知著”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满足了我对历史趣味性的追求,让我在合上书本时,不仅记住了时间节点,更记住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气质”。
评分我特别想强调的是,这本书在对“历史局限性”的探讨上展现出的平衡态度。在描述一些敏感或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时,作者避免了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标签化历史人物或政策。相反,它更倾向于将事件置于当时的社会结构、技术水平和时代背景下去考察其合理性与必然性。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它教会我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标准去苛责古人,而是要去理解他们在那个特定时空下的决策逻辑。正是这种不偏不倚、力求客观的叙述方式,让这本书的史学价值远超一般的普及读物。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理性思考方法的训练,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有了更深层次、更少偏见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值得称赞,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至关重要。通常,厚重的历史书排版密密麻麻,眼睛很快就会感到疲劳。但《中国通史简编》在字体大小、行距和段落划分上都做了细致的考量。阅读时,段落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每一次停下来思考和消化前一段信息后,都能很轻松地进入下一段的阅读状态。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关键的历史地名、人名或专业术语,在首次出现时似乎都有着恰当的标注或侧重,帮助读者迅速定位重点。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可以说,作者和编辑团队不仅关注了“写什么”,更关注了“如何被阅读”,这种全方位的关怀,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
评分这本《中国通史简编》的篇幅设计真是恰到好处,对于一个对历史有浓厚兴趣,但又苦于传统史书浩如烟海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记得当初翻开这本书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精炼”。作者显然下了大功夫去芜存菁,将几千年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晰而又不失深度。初读时,我尤其欣赏它对重大历史转折点的处理。比如,在描述秦汉统一时,它没有陷入繁琐的战役细节,而是着重分析了制度的演变和思想的融合,这让我能迅速抓住中国古代政治结构的核心要义。书中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导游,既不会马不停蹄地赶场,也不会在某个小景点流连忘返,总能在我感到疲惫之前,将我引向下一个更精彩的历史阶段。尤其是它在处理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过渡时,逻辑衔接非常自然,不会让人产生“怎么突然就换了朝代”的断裂感。这种行云流水的叙述,让原本感觉沉重、难以企及的“通史”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和效率。
评分买给家里人的,没有缺页,纸面干净,字体也够大
评分还可以的
评分好书值得一读!
评分东西不错,下次再买,好好好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京东商城买商品物廉价美
评分京东商城买商品物廉价美
评分书的质量各方面都很满意
评分书的质量各方面都很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